生物的多样性--北师大版
- 格式:pdf
- 大小:646.57 KB
- 文档页数:10
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知识点生物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生物现象和生物体的结构、功能、演化和分布等问题。
在中学生物课程中,掌握生物的基本知识点对于学生打牢中学生物基础,打好高中生物的基础,迈向进一步深入的生物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一、细胞和组织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由紧密相连的细胞形成组织、由组织形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构成了复杂的生物体。
2.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层,是控制物质进出的门户。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胶体,内含细胞器。
3. 植物细胞包含细胞壁、细胞膜、质壁中间层、细胞质、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核仁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动物细胞包含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核仁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4. 组织是由相同形态和结构,同一或相同功能的细胞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植物组织分为维管束和非维管束,动物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二、分类和进化1. 生物物种是生物学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生物物种是具有相似基因组和外部特征的生物体。
2. 生物分类可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又可分为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四个界。
3. 生物进化是指生物有机体在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上,逐渐演化成不同物种的过程。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进化论,主要内容包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等。
三、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1. 生态环境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
2.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群落组成,其中生物群落是由生物体栖息和繁殖的区域。
4.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达到自然平衡的状态。
人类活动的改变往往会打破生态平衡,导致环境的恶化,为保护环境持续发展,人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减轻环境压力和改善生态环境。
本文简要介绍了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的基本知识点,包括细胞和组织、分类和进化、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7.22 物种的多样性同步卷3一.选择题(共7小题)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叙述不正确的是()A.牙齿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B.大多数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C.胎生、哺乳提高了产仔率和幼仔的存活率D.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2.在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不属于鱼类的是()A.小丑鱼B.鲨鱼C.鲸鱼D.海马3.珍珠的形成与软体动物的哪个结构有关()A.鳃B.贝壳C.外套膜D.出水管4.海中礁石上的海葵,乍一看宛如严厉的花朵,被称之为“海中之花”,海葵是一种生物,它属于()A.腔肠动物B.扁形动物C.线形动物D.软体动物5.如图是双壳类软体动物缢蛏的结构示意图,则图中①贝壳是由图中哪个结构分泌的物质形的()A.②B.③C.④D.⑥6.下列哪项是河蚌具有的特征?()A.身体和附肢都分节B.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C.身体表面有外套膜D.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7.两栖动物是指()A.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B.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C.有时生活在水中,有时生活在陆地上D.幼体生活在水中游泳,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二.填空题(共3小题)8.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最早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是。
9.蜗牛的运动器官是。
10.是生物分类最基本单位,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三.解答题(共5小题)11.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鸽的身体呈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飞行器官发达:前肢变成,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胸部有很突出的龙骨突,有发达的附着在胸骨上,为飞行提供动力。
(3)有喙无;消化系统把食物消化后形成的残渣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可以,利于飞行。
(4)鸟呼吸时,除了肺这一器官外,还有许多与肺相连的辅助呼吸。
八年级下册北京版生物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章生物多样性概述生物多样性是指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在内的生物种类和种群的丰富度。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1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维持了地球上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物种的繁荣,保护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健康。
1.2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过度捕捞、毁坏森林等。
这些行为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2.1 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多个国家签署了《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加强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2.2 保护野生动植物设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捕捞猎杀;使用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农业和林业生产,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3.1 森林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利用森林产品,推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3.2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加强水资源管理,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4.1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4.2 生物多样性与经济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许多产业依赖于生物多样性。
结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
只有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1.生物的分类生物家族包括原生生物、植物、动物、真菌、细菌和病毒。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例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流、一个校园或一座城市。
但是,一棵桃树或一群鱼并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2.生物的特征生物具有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等特征。
例如,朵朵葵花会向太阳倾斜,一滴糖水会吸引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吃话梅会分泌唾液。
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幼苗长成大树。
繁殖方式包括蜻蜓点水、母鸡下蛋、孔雀开屏和植物开花结果。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例如植物光合作用、落叶、运动后出汗、呼吸和排尿等。
3.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和湿度等。
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助和斗争。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惠互利、捕食、寄生和竞争。
4.生物适应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包括拟态、保护色和警戒色。
例如,竹节虫和枯叶蝶具有拟态,蜥蜴和北极熊具有保护色,毒箭蛙、胡蜂和夹竹桃具有警戒色。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包括鸟类具有适于飞翔的翅膀、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和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
5.生物影响环境生物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例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蚊蝇传播疾病、大树底下好乘凉以及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
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6.探索生命XXX首次提出了“生物学”,XXX是“分类学之父”。
生物的分类单位包括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XXX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和物种起源,XXX是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研究了血液循环。
XXX和XXX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们需要足够的生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多样性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2.遗传(基因)多样性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
如菊花有2万至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
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环境。
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师大版知识点包括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生物圈、生态系统、生物的特征、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等内容。
具体如下:
1.生物与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
例如,南
桔北枳、沙漠中的骆驼。
2.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里,这个“薄层”
叫做生物圈。
它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11千米。
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
统。
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
5.生物的特征: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生长
和繁殖、新陈代谢(如植物光合作用、落叶、运动后出汗、呼吸、排尿等)等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6.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包括非生物因
素(如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和生物因素(如同种生物间的关系、异种生物间的关系)。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师大版知识点的大致内容,建议通过查阅相关教材或参考书籍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多样性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2.遗传(基因)多样性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
如菊花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
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环境。
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精华北京师范大学版七年级生物学知识概要七年级生物学第一册知识概要单元1生物学和生物圈1.1各种生物学1,生物多样性植物: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2。
遗传多样性在地球上,不同生物体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生物体中,不同个体的基因也是不同的例如,菊花有20,000到25,000个品种;同一只母猪产下一窝不同毛色的小猪,如白猪、花猪和黑猪。
3。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特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组成各种各样的生物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森林、池塘、草地和农田都可以称为生态系统。
第二,生物特征生物多样性也是普遍的: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应激等生命特征(1)当遇到外部刺激时,刺激生物会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称为过敏性反应压力是生物的普遍特征,它能使生物“受益,避免伤害”例如,向日葵的圆盘随着太阳旋转。
含羞草的叶子被触摸时会自然下垂,等等。
(2)生长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通过生长来增加它们的体形和体重。
(3)生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称为生殖如蜻蜓、产蛋的母鸡等(4)代谢生物能源排放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在体内生成动植物遗体、枯枝落叶等。
不是生物,因为它们没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1.1.2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体的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生物学不仅适应环境,而且影响和改变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1。
影响环境中生物体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湿度和其他因素。
1北京师范大学版7年级生物知识总结非生物因素将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影响例如,光可以使花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开花,也可以影响动物的习性(如蚊子、苍蝇、飞蛾、蝴蝶等)。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北师大版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共分为七个单元:1.生物多样性;2.植物的生长与发育;3.昆虫的生活;4.人体的结构和功能;5.人的生殖与性;6.人体健康;7.生物与环境。
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不同生物种类的数量和丰富程度。
生物多样性体现了地球上生物的众多形式和方式。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特定地区、环境或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程度。
一定区域内物种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环境越稳定。
2.植物的生长与发育(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指从植物种子到植株成熟全过程中的各种生理变化。
植物从种子开始,经过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进入成熟期等阶段。
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养分主要来自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以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3.昆虫的生活(Life of Insects):昆虫是一类生活在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具有骨骼外胚层、体分节、六足、触角等特点。
昆虫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取食、繁殖、蜕皮、变态、趋光等。
4.人体的结构和功能(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Human Body):人体的结构包括头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每个部位都有特定的功能。
人体功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排泄、感觉、运动等,不同的器官和组织协同工作,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5.人的生殖与性(Human Reproduction and Sex):人的生殖是指人类通过性交、生殖器官传递精子和卵子,从而形成新的个体的过程。
人的性指的是人类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
6.人体健康(Human Health):人体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状态,享受着良好的生活质量。
人体健康需要保持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7.生物与环境(Biology and Environment):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一、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1.基因与性状
-基因的定义和特征
-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
2.物种的分类及其特点
-生物分类的意义
-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动植物的分类标准和特点
3.生物进化与发展
-进化的概念和意义
-进化的证据
-进化的机制和过程
二、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活动
1.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的定义和过程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规律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规律
2.人的生长发育
-青春期的特点和发育问题
-心理和性别发展
-健康的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3.生物的生理活动
-呼吸作用的过程和产生的能量
-运动和运动的控制
-感觉与传导
三、生物与环境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反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生物与气候
-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气候的适应
-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3.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遗传与进化
1.基因的描述和遗传性状的传递
-基因的表达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基因的突变和基因频率的变化
-遗传性状的传递和表达
2.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的定义和意义
-基因工程的方法和应用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3.遗传和进化的关系
-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关系
-进化对遗传变异的选择和影响
-进化的模式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