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
- 格式:doc
- 大小:194.00 KB
- 文档页数:3
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课堂反馈名师点津1.我国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党和政府对发展中国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科院及各种科研机构,作出了一系列发展科技的决策,科技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制订了“863”计划,缩小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高技术研究开发的总体水平在为提高。
另一方面,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的优秀学者、专家,怀着深沉、炽热的爱国之情,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实现祖国的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
2.我们要学习以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的哪些精神从以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的事迹中,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高尚情操;刻苦钻石业务、埋头苦干、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坚持科研方向面向生产生活、关注国计民生的民本精神。
随堂演练1.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是在:A.1949年 B.1956年 C.1964年 D.1978年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3.“两弹一星”不包括A.导弹 B.原子弹 C.氢弹 D.人造地球卫星4.2003年发射成功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A.神舟一号 B.神舟三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5.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人是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陈芳允6.“华光激光照排系统”为汉字印刷告别铅字开辟了通途。
它的主要研制者是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王选7.1986年中国制定了《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一计划纲要被命名为A.“863”计划 B.“星火”计划 C.“火炬”计划 D.“丰收”计划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十五年前的深秋季节,在我们祖国的上空,一声春雷般的巨响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
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教学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兵力和装备都不弱于日军的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自己国家的威海卫港湾内。
但是,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
大家都已经知道发生这么强烈反差的原因在于新中国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
那么,新中国科技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进行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两弹一星”1谁来介绍什么是“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教师讲解:“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
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
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
“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2 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
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彩色插图第3页第13幅《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以及网站《史海荡舟》所展示的其它资料,体验科技实验成功的欢乐、自豪等情感。
3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接着指导学生观看课本86、87页的导弹和卫星图片,联系第14课《钢铁长城》有关知识,加深印象,并重点补充网站《史海荡舟》登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遨游太空》资料,其url是/Photo/ShowPhoto.asp?PhotoID=53。
课题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教时21 时间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通过列举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培养学生归纳史实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或者阅读有关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以及影视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科学技术巨大的推进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深远意义教学难点我国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计思路备注一、板书标题展示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图片。
板书标题: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二、揭示目标(1)讲述邓稼先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2)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3)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自学指导幻灯片展示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的问题,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用笔勾画出本课重点内容,并思考、讨论问题。
四、先学1、我国在“两弹一星”方面的著名科学家有哪些?“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2、我国在“两弹一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哪些?3、袁隆平的重大贡献是什么?4、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成就有哪些?5、“863”计划的提出者有哪些?教学设计思路备注五、后教“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历史意义: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多,苏联用了四年,法国用了八年多,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核科技进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它大大加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能力,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奠定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振奋了国威、军威,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六、当堂训练用PPT的形式展示选择题、思考题等。
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学习目标: 1. .讲述邓稼先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2.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⒊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深远意义学习难点:我国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预习案:一、“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1.“两弹一星”是指、和。
2.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发射成功。
3.1975年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1984年第一颗卫星被成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2003年“神舟”号载人飞船往返成功(宇航员)。
二、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被誉为“水稻之父”。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1.1958年,我国研制了第一台小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2002年联想推出每秒运算能力万亿次的。
2.计算机应用从科学计算扩展到过程控制、、经济管理、情报检索、等方面。
3.“”为汉字印刷辞别铅字开辟了通途。
四、“863计划的制定”年国务院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
探究案:1.见练习册第46页“合作探究”2.见练习册第47页非选择题的第9题检测案:见练习册第48页拓展演练(中考链接)的第1、2、3、4、5题感悟反思:第22课教育、文艺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学习目标:1. 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2. 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学习重点:党和政府发展教育的政策、措施及成就。
学习难点: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法》、“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
预习案:一、教育事业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人民教育制度。
2. 后,制定“兴国”国策。
颁布《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制定《关于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决定》。
确立了教育的战略地位。
3. 提出了教育要面向、面向、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