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山·木刻作品欣赏
- 格式:pdf
- 大小:328.06 KB
- 文档页数:1
刘文奇与他的珍藏书画(续二)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5年第12期刘文奇,中国收藏家协会与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员。
主要收藏近现代国画、书法珍品(他曾在本刊登2014年第六期、第八期登载过部分名家书画藏品)。
他身居福建(南靖)土楼,对土楼文化艺术品兴趣浓厚。
近年来,他也收藏了部分当代原创写实土楼油画和其他书画作品。
谢稚柳《青绿山水画》纸本设色规格:81.5×46cm款识:茂强同志属丁卯壮暮翁稚柳钤印:稚柳壮暮生注:上款“茂强”即谢茂强,原上海延安饭店车队指导员。
徐悲鸿《青松猫石图》纸本设色:立轴款识:王申夏悲鸿钤印:徐悲鸿(白)东海王孙(白)徐悲鸿(朱)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
中国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他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
徐悲鸿笔下的动物,融入西方写实手法,开启了中国绘画的新阶段。
他擅长绘马,还工于画猫,他从小就对猫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笔下的猫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刘大为《丰收图》纸本设色:中堂规格:137.5×70cm款识:丰收图丙戌初雪大为作钤印:大为印寄情书画翁同龢书法纸本:立轴规格:31.5×134.5cm款识:壬辰(1892年)秋日翁同龢钤印:翁同印翁同龢(1830-1904),江苏常熟人。
近代书法艺术家、政治家。
先后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
石银坤《云水谣》布面油画2013年作规格:73.5×136cm石银坤《牵牛》布面油画2010年作规格:100×130cm石银坤:福建土楼土生土长的当代土楼画家。
他悟性很高,有很强的形象识记能力,造型再现能力和色彩感受能力。
自幼爱好书法、剪纸、绘画等艺术活动,尤其喜欢土楼房舍风景写生。
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以后,他创作大量收藏级的写实土楼油画作品。
他吸取西画光影优点,结合国画写意精神,用颜料色彩传递情感,展现中国土楼神奇独特的魅力,创作出凸显西方油画特色、又适合传统审美习惯的中国当代写实土楼油画作品。
试论王建山版画作品的“贵州味”——解析王建山教授的版画艺术郑波贵州理工学院摘要:贵州所蕴藏的神秘而深厚的民族文化一直不为外界所熟晓,长期生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贵州版画家的作品虽然各具风貌,但却又呈现出相对统一的浑厚、粗犷、壮美的“贵州味”,这一现象让世人惊赞。
无论是写实风,还是装饰风,亦无论是具象性,还是抽象性,都在共同谱写一种共性的“贵州味”风格——题材丰富而不玄虚、造型夸张而不诡诞、色彩华丽而不庸俗、细节繁杂而不凌乱。
作为贵州版画界代表人物之一的王建山的 版画作品,正是这种贵州风格的最好体现。
关键词:王建山版画贵州味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026-03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贵州人,王建山与生俱来的“贵州味”自然无法抹去,这也是潜移默化影响他版画 独特风格形成的原因,山地文化的原味民族性和现代 城市化进程的矛盾冲突与融合,加上求学期间西方艺术观念的影响、曾经学国画的经历,如果说在他的版画 作品里呈现出诸多的艺术手法,还不如说是王建山在艺术探索道路上的困惑、迷茫、挣扎、思考的一种语境 表达。
一、“贵州味”之建山印象王建山为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 生导师(曾任贵州民大美术学院院长)、贵州美术家协 会副主席。
他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属于那种很温润、谦卑 的“老好人”形象。
虽然他一脸的胡须,但形象乖巧、可 爱,圆圆的脸蛋极具亲和力(他圆润的性格和圆圆的脸 蛋总是让我联想起他版画作品里那些不断重复的圆形 符号,总感觉有一种冥冥中的关联性)。
他的这种亲和 包容的性格也直接导致了他对众多艺术形态的兼容并举,特别是对贵州民族文化的学习和吸收,以借鉴和 “拿来主义”的方式进行“熔炉”和再创造,而这种看似 平淡无奇的“圆形符号”正是他借鉴、消化、提炼以及对 本土文化印象和理解的高度概括。
这种在版画语言探 索形式上的独特表达形成他自己的个性风格。
他将中 国画的意象表达和书法的抽象思维有效地运用到版画 的创作中,其作品超越了对客观的形与色的再现,上升 到了主观意识与精神层面的表达,在学与舍、借与变中 更注重画面形式的象征意义和对主观情感的诉求。
八年级13册0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鹰桧图》绢本设色元代张舜咨、雪界翁1走进美术父亲(油画)罗中立粒粒皆辛苦(中国画)方增先鸳鸯戏水(中国画)喻继高开国大典(油画)董希文鲁迅像(版画)赵延年江南的春雨(水彩画)陈和鼎天山映雪(水彩)梁栋我们热爱和平(版画)李平凡乌云滚滚(油画)吴云华根深叶茂(国画)苗重安五月的风(圆雕)黄震山里红(圆雕)孙家钵香港著名画家十三人展海报靳埭强陈茶馆包装系列陈幼坚飞利浦多媒体电话亭(1997)美洲虎牌S-Type型汽车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厦诺曼·福斯特(美国)逝去的胡杨(摄影)李杰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奚小彭春到西藏(油画)董希文红军不怕远征难(油画)董希文毛儿盖黑水姑娘(油画)董希文花卉十样锦(油画)陈抱一老人像(油画)徐悲鸿人像(油画)徐悲鸿田横五百士局部(油画)徐悲鸿负水女(油画)吴作人哈萨克牧羊女(油画)董希文2徒手画校园《藏地牛皮书》中的手绘地图一直扭曲的树木(素描)凡·高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埃及旅行笔记乌镇(速写)李延龄画家达·芬奇的挖壕机设计手稿(意大利)风景(钢笔水彩)柳军理论数学家罗杰·彭罗斯画的天体物理示意图女人像(素描)马蒂斯(法国)老人像(素描)费钦(俄国)手部素描达·芬奇(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肖像(素描)安格尔(法国)风景(素描)沙利文(美国)女人像(素描)马蒂斯(法国)女人体(素描)席勒(奥地利)手部(素描)萨尔托(意大利)咖啡馆(素描)凡·高(荷兰)女子像(素描)提香(意大利)少女像(素描)费钦(俄国)少女像(素描)安格尔(法国)画家达·芬奇的战车设计手稿(意大利)3板报设计4鸟语花香出水芙蓉(中国画)佚名(宋)寒雀图(中国画)崔白(宋)桃花飞燕(中国画)王震雁荡山花(中国画)潘天寿夕雨红榴枝(中国画)潘天寿竹石图(中国画)郑板桥(清)俏不争春(中国画)关山月麻雀(中国画)沈岳老鹰(中国画)李苦禅露气(中国画)潘天寿小憩(中国画)潘天寿牧绿(中国画)任伯年荷花水禽图(中国画)朱耷(清)水仙(中国画)潘天寿墨梅图(中国画)金农(清)墨竹图(中国画)孟端秋鹭(中国画)林风眠果熟来禽图(中国画)林椿(宋)双鹰图(中国画)林良(明)墨梅图(中国画)王冕(元)牡丹(中国画)赵之谦(清)映日(中国画)潘天寿花卉(中国画)林风眠蔬果(中国画)齐白石小鸟天堂(墨彩)吴冠中5迎接新一年6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国画)齐白石青蛙蝌蚪图(中国画)齐白石螃蟹图(中国画)齐白石秋山鸬鹚(中国画)齐白石还家图(中国画)-齐白石寒鸦残照晚(中国画)齐白石黄山追忆(中国画)黄宾虹设色山水(中国画)黄宾虹水墨山水(中国画)黄宾虹柳牛图(中国画)齐白石牵牛花(中国画)齐白石虾(中国画)齐白石牡丹图(中国画)齐白石虾(中国画)齐白石天牛葫芦图(中国画)齐白石牧绿(中国画)任伯年鸟石图(中国画)朱耷(清)墨竹图(中国画)吴昌硕奔马图(中国画)徐悲鸿山水(中国画)黄宾虹风景(中国画)林风眠7毕加索和平鸽(素描)毕加索格尔尼卡(油画)毕加索丑角家族(油画)毕加索吉他与啤酒瓶(组合拼贴)毕加索节俭的饮食(版画)毕加索保罗肖像(油画)毕加索哭泣的女人 (油画) 毕加索牛头(青铜雕塑)毕加索(西班牙)8美术文库鹰桧图 (中国画) 绢本设色 147.3cm×96.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舜咨雪界翁(元代)武松打虎 (连环画选页) 刘继卣绿,来自您的手(宣传画) 陈绍华三月三 (年画) 臧恒望李洪修猫虎同宗 (漫画) 华君武黄山(中国画)黄宾虹钱塘江(中国画) 傅抱石杰妮·海普顿(油画)罗马尼亚风格的罩衫(油画)八年级14册0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溪山行旅图》山水画范宽宋代1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美国施乐电子公司标志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品牌标志今日集团标志北京电话升8位标志德国奔驰汽车公司标志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品牌标志北大方正科技公司标志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标志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标志纯羊毛标志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标志中国银行标志美国耐克公司品牌标志瑞士雀巢食品公司品牌标志康师傅方便面品牌标志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标志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联合国标志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标志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中国联通公司标志Windows软件标志美国麦当劳公司标志新华航空公司标志何洁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标志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标志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标志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标志2000年悉尼奥运会标志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标志陈绍华韩美林等2008年奥运会标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必胜客的品牌形象改变2校园环境标识设计鲜艳醒目的动物园标识简洁、抽象的几何图形与现代建筑环境非常协调。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民国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多的画家,走出画室,扎根于民族传统,面向澎湃的现实生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新中国的变化历程,创造了许多反映祖国山河面貌的新作品,促进了中国画的前进步伐,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
在这些画作当中,不仅展现了新中国的辉煌篇章,而且也将中国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美好记忆,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如今回望这些艺术作品,同样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看了陈半丁的画作有了震撼和亲切感,感觉真是绘画大师啊,所以就有了寻找整理和大家分享的冲动。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近现代绘画大师陈半丁的绘画作品。
陈半丁(1876年5月14日-1970年1月29日),即陈年,字半痴,别署辟痴,又字静山。
以字半丁行世。
号半丁老人、半叟、半翁、半野老、山阴半叟、稽山半老、山阴道上人、不须翁、老复丁、竹环、竹环斋主人、鉴湖钓徒、蓬莱山民、藐世头陀等。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中国画家。
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
拜吴昌硕为师。
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1970年1月29日,陈半丁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2023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根据名单,陈半丁的代表作不准出境。
近现代著名画家陈半丁主要绘画作品有:《共向和平图》《春满乾坤图》《和平统一》《赤壁夜游图》《林下听音图》《梅花》《梅花与水仙》《紫藤》《富贵天香》《双清图香》《乾坤清气》《紫藤花》《花开》《枇杷》《紫藤》《杏花》《梅菊》《枇杷图》《四月牡丹》《百世吉祥》《贵寿》《洛阳牡丹》《不老富贵》《紫藤图》《松菊图》《陈半丁自画像》《吴昌硕像》《一江秋色》《牡丹图》《岛外联颜青》《高人相对东轩下竞日》《满眼长江如画卷》《石桥山水图》《大鸟与水仙》《枇杷萝卜与蚂蚱》《菊花图》《严寒香同心》《菊花》《松柏》《禅门大雪》《松风听泉图》《野桥心雨图》《山茶花图》《和平万年图》《欣祝国庆图》《花鸟四条屏图》《松下论道图》《水仙天竹图》《岁朝清供图》等。
例举三位近现代中国画家,并分析其作品构图、技法、立意高剑父(1879一1951),早年名麟,后改名吝,字爵廷,以号行,广东番禺人。
早年师事居廉,花鸟画的要旨在于抒情言志,高剑父的这幅《秋鹰图》显然有此含义。
画中雄鹰伫立苍老树干之上,羽耸颈探,英姿飒爽,似欲腾空扑飞。
形神毕现之处,画家所寄予其中的伺机大展宏图的情感不言而喻。
这幅画中的树干皴擦用笔随体积转折而有明暗变化,墨淡而干涩,使树干质感颇类山石;雄鹰羽毛则顺势用笔,墨重而润。
鹰与树的这种处理手法上的变化,使毛羽显得极有光泽,益发衬托出鹰的雄健。
赵云壑(1874—1955),一名起,字子云,江苏省苏州人。
吴昌硕入室弟子。
花之富贵,草之灵秀,不同画家有不同的画法。
这幅画中,赵云壑以平稳奇峭的构图,使高低错落的富贵花形成一种动势,在古拙率意的行笔中,写实写意,取花之正侧俯仰,飞动于点划浓淡.舒龙卷云,惊蛇入草,沉着施色,运笔洒洒,“蕴万象于胸臆,施灵动于腕间,笔底留住千古韵,但写富贵满人间”。
画家悟出了吴昌硕以书入画如锥画沙,气贯大体不加娇饰,金痕石味巧为丹青的个中玄理,信笔疾写,逸笔草草,写出了深厚苍劲,画出了古味新声。
读赵云壑画,通体舒畅,一片清馨。
吴昌硕作画时大胆迅疾.不多加修饰,具有自然浑朴古拙之趣。
他以篆籀之法入画,作画如写书,笔势奔腾,苍劲雄浑,不拘成法,往往能自出新意,形成独特风格。
《三千年结实之桃》表现的是寓意福寿千年的寿桃。
画家只撷取桃树的局部,用笔凝练遒劲。
寿桃设红黄二色,以没骨画法表现.鲜嫩娇艳:桃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枝干竖写两枝,各有不同,又一侧枝呈孤形垂下,伸展生动,使画面富有变化。
题款。
三千年结实之桃”不但与桃干、桃枝形成浓淡变化之趣,而且与寿桃两相照应.让全图神气内敛。
人间富贵花赵云壑1914年纸本设色138cmx51cm上海美术馆藏赵云壑(1874—1955),一名起,字子云,江苏省苏州人。
吴昌硕入室弟子。
山西文化美术作品艺术赏析山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山西的美术作品中,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从山西文化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赏析角度,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山西地处中国北方,是古代中原文化和北方民族文化交汇的地带。
山西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
山西的美术作品主要包括壁画、石刻、陶瓷、书法等,以及山西特有的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形式。
山西的美术作品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尤其是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
山西的壁画和石刻作品多以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为背景,呈现出独特的宗教艺术风格。
其中,太原大慈寺壁画是山西壁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壁画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绘制了佛陀的生平事迹和佛教教义,充满了宗教氛围和艺术表现力。
在山西的石刻作品中,晋祠石刻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晋祠石刻雕刻了晋代文化名人的肖像和传记,展现了晋代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山西的陶瓷作品也是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山西陶瓷以清朝的窑址和窑址遗址为主,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
山西陶瓷的典型代表是晋城窑和古窑址。
晋城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窑址之一,其制作的陶瓷器物细腻典雅,色彩丰富多样。
古窑址则是指山西境内的古代窑址,这些窑址保存完好,可以让人们了解到古代陶瓷制作的工艺和技术。
山西的书法艺术也是其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山西书法以楷书和行书为主,风格独特,笔势刚健有力,字迹清秀端庄。
山西的书法大家有孙过庭、贺麟等,他们的作品在字体结构和笔画运用上都有独特之处,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除了传统艺术形式外,山西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作品。
其中,山西剪纸和泥塑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山西剪纸以其精巧的剪裁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常用红、黄、黑等颜色,寓意吉祥如意。
山西泥塑则是以黏土为材料,通过手工塑造而成,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总结起来,山西的美术作品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建山作品欣赏
佚名
【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卷),期】2008(042)005
【摘要】王建山现为贵州民族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会会委员,贵州省文联委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总页数】2页(P78-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405
【相关文献】
1.王建山·木刻作品欣赏 [J],
2.王建松书法作品欣赏 [J], 王建松
3.试论王建山版画作品的“贵州味”——解析王建山教授的版画艺术 [J], 郑波
4.试论王建山版画作品的"贵州味"
——解析王建山教授的版画艺术 [J], 郑波
5.王建东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J], 王建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烙画大师及作品简介
烙画大师
祯永君自幼喜爱绘画,上小学时就自带笔墨纸砚到故宫繪畫馆临摹历代名画精品,经年不辍,勤奋笃实,恬淡大气,曾有大方之家评价其云“日后必成大器”。
师从黄炳刚先生习国画山水,兼学书法与篆刻。
后得到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刘君礼教授和书法家杨毓章先生的指点。
博主有幸看到过祯永君中学时自刻的印谱,金籀篆隶,朱白边格,谙达章法,又兼创新。
祯永君书法最喜魏碑体,朴拙舒畅,遒劲豪放,峻厚浑穆。
1995年转攻烙画,并一改通常烙画色泽的单调,运用不同的电烙铁与颜色相配,独创彩色烙画技艺,当年烙画作品即进入北京荣宝斋,展销时间达十年之久,购而珍藏者甚众。
北京
日报头版曾刊专文介绍其人其作。
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行宫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作品吧, 南汀雪霁——能够看出赵君深厚的山水画功底,山石、树木、茅亭、江渚,静谧恬适,情景相融,层次错落,极具审美意境。
夏满西楼——远山近丘,小桥溪流,古树高标,柴扉开启,树叶的浓郁与山色的变化,带给我们熏风的气息。
京剧脸谱——在薄薄的木板上烙出多种色彩边界鲜明的人物脸谱极具创意,对喜爱京剧艺术的朋友来说很有收藏价值。
布袋和尚——传说为弥勒的化身,体胖腹阔,随处寝卧,优哉游哉。
常携布袋入市,
见物就乞,放进布袋,却从未见他把东西倒
出来,而布袋空空如也。
一群孺子拖袋前行
而和尚酣然大睡,画面设计的风趣可爱。
Ode to Hands: An Interpretation of Wang
Jianshan's Woodcut Flow Series 作者: 孙刚[1]
作者机构: [1]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出版物刊名: 美术
页码: 146-14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7期
摘要:画家王建山从早年的《苗族村寨》系列到最近的《流》系列作品,从写实的再现叙事到后来的写意叙述,从生活关注的切身体验到形式语言的汹涌穿越.可以发现其版画作品在主题、形式、手法等方面的众多变化痕迹,为其多元语汇的艺术风格解读提供丰富实料.如果称之为一种艺术风格的演变无不是一种基于身体感受的变化而变化的语言嬗变过程,那么,在《流》系列(2011—2019)作品中,笔者感受到刻刀的痕迹与风格的流变,它来自手感的拿捏与把控,来自手感与身体交织言说的刻刀表征.。
《如何看懂大师绘画:解析百位巨匠的创意、技法与代表作》读书记录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本书的目的和价值 (3)1.2 绘画艺术的魅力与意义 (4)二、大师绘画的背景与风格 (6)2.1 历史背景与艺术流派 (7)2.2 创意与技法的传承与发展 (8)三、百位巨匠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9)3.1 达.芬奇 (10)3.2 米开朗基罗 (12)3.3 拉斐尔 (13)3.4 荷兰画派 (14)3.5 法国画派 (16)3.6 英国画派 (17)3.7 其他地区的大师级人物 (18)四、创意与技法解析 (19)4.1 创意的表现手法 (20)4.2 技法的运用与创新 (22)4.3 不同画派的独特特点 (23)五、代表作品赏析 (24)5.1 绘画作品的分析与解读 (26)5.2 作品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27)5.3 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28)六、总结与启示 (29)6.1 本书的主要观点总结 (30)6.2 对绘画艺术学习的启示 (32)6.3 对个人艺术修养的提升建议 (33)一、内容概览《如何看懂大师绘画:解析百位巨匠的创意、技法与代表作》是一本深入探讨西方绘画艺术的书籍,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并欣赏百位巨匠的杰作。
本书从多个角度对绘画作品进行分析,揭示了大师们的创意来源、技法特点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在内容安排上,本书首先介绍了绘画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野。
书中详细分析了每位巨匠的生平、创作理念和艺术成就,让读者深入了解他们的艺术世界。
本书还深入剖析了大师们的代表作品,从构图、色彩、线条、质感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展示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
在解析大师们的创意时,本书不仅关注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还探讨了它们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对比和分析,本书揭示了大师们作品的共性和差异,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他们的艺术成果。
在技法方面,本书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讲解了大师们常用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运用。
豆蔻豆蔻年华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
作品意在讴歌青春与生命。
-秦樸(中国)核桃作者以北京延庆特产---核桃为题材,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劳动人民对收获和美满生活的向往。
-盛杨(中国)拥抱大陆作品将世界主要大陆板块连接一起,表现当今世界的人类有了更多结合点,应谋求共同发展和繁荣。
太阳泉作品为石雕喷泉,是雕塑艺术与实用装饰的有机结合。
-吉赛斯.莫洛莱斯(美)秋歌作品以朴实的艺术语言,表现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情怀,歌颂生活。
-陈辉(中国)孕育作品表现了世间最伟大的爱---母爱。
-金行信(韩国)对话作品用巧妙的艺术构思,反映了人类在钢筋混凝土世界中的失落感,昭示人们爱护环境。
-张宏艺(中国)加载作者认为人类生存的空间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
作者以抽象手法揭示了人与数据库的关系。
-罗健(中国)曹雪芹作品以简洁的构架,塑造了中国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思想深邃、性情孤傲的文作品如擎天之剑,象征国家经历磨难后更加强盛。
-杨小桦(中国)鱼球作品认为,零散的小东西都可以组合成漂亮的庞然大物,揭示自然界是变幻无穷的。
-考莱特.霍斯玛(美国)追作品通过体育运动造型,表现青春和生命力。
-唐世储(中国)生命空间作品以圆形代表地球,象征人类的生存窨作自然界生命的生存状态。
-杜宏宇(中国)候鸟作品表现当今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极度关注。
-李津(中国)壳.叶子叶子代表男性,壳代表女性。
作品寓意是要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阿妮卡.艾瑞克森(瑞典)海豚面。
雕塑艺术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并且可以触摸。
有更多的人把目光锁定在雕塑作品上。
有更多的艺术家把目光锁定在这一些人,这一现象进入了政府领导的视野。
于是,雕塑成了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北京延庆是认知这一点比较早的一个城市。
于是就有了中国延庆国际雕塑艺术主题公园作品展示会,有了这样一次重要的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这次雕塑展的主办单位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民间文艺家协会。
还有延庆县人民政府,地点当然在延庆。
MING RI FENG SHANG144音 画 时 尚文|雷水青黔东南苗族服饰在版画作品中的表现探析摘要: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代的民族文化传承人,但是仅仅是文化的传承还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扬民族的优良文化,更多的是需要文化的传播,传播的方法有:文字的传播、音乐的传播、舞蹈的传播、绘画作品的传播等。
关键词:黔东南;苗族服饰;版画黔东南苗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少数民族,一年之中有很多的民俗节日,所以外界的人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百节之乡”。
黔东南一直以来“以歌舞传承文化,以服饰记载历史,以芦笙渲染生命,以木鼓张扬豪情。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人文资源,以及和平建设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给版画家提供了宽泛的创作选题,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版画家作品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情绪激越豪迈,同时也打上了时代烙印。
一、黔东南苗族服饰用儿时母亲亲授的一首苗族歌曲,揭开苗族服饰的面纱,这里是用汉语翻译出的苗语的大概意思“这个帽子像朵花,头上顶了一只鸟,全身都是银光亮,脖子几大圈,手上几大圈,腰上一圈小铃铛,老少和妇女,银饰来装扮,一步响叮当,二步响叮当,响完整全身,热闹了完整个寨子,你说那个来, 我说新娘来,个个穿上银饰服,欢天喜地出门迎新娘。
”每到苗族的各种节日,苗族的女人们都会,穿上绚丽闪亮的银饰服装,尽情的展示自己以及家庭的,美满幸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凤冠,是指银饰帽子,在冒顶中间有一只大于其他装饰图形数倍的祥鸟凤凰,凤凰周围簇拥着有类似花、草、蝴蝶的具有唯美感觉的装饰图形,相互紧挨着,给人一种圆满热闹和谐的整体效果。
象征着国家民族的兴旺团结。
胸颈饰主要是指在脖子上装饰的银饰,有的圈小,压着衣领。
有的则很大像链环,长长的链环挂到脖子上可下及腰部。
银胸吊,里面雕有装饰动物龙、马、鱼等与花卉等等。
银围腰链是用于装饰服饰,缝在一条绣花布上,用银饰打造成各种花纹装饰的圆形银片和底部吊着一排精致的铃铛、绣布的两端也有吊有铃铛。
水印木刻展示西湖韵味作者:张奇志来源:《文化交流》2019年第03期雨后,阳光刺破云层,近处的吴山,城隍阁巍然矗立;远处,西湖烟波浩渺,群峰错落。
这是著名版画家陆放先生创作的表现杭州新西湖十景之一的作品《吴山天风》,也是他45年来的第50幅西湖系列水印版画作品。
六十余年生活在西子湖边,这片山水在陆放的画中凝结成了灵魂的一部分。
《断桥残雪》《苏堤春晓》《雷峰夕照》《花港春色》《三潭印月》《西湖金秋》《雪》……一笔一刀,一刀一笔,木版水印特有的温润,让那些湖、桥、山、水都显得生机勃勃。
无论是春日、金秋,还是雨中、雪后,画中有诗,意趣盎然。
因此,陆放也赢得了“西湖陆”的美誉。
中国版画家协会曾授予他版画界最高荣誉——“鲁迅版画奖”。
多年来,陆放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美国巴尔的摩博物馆和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国家造型艺术中心、日本神奈川镰仓美术馆等收藏。
1932年出生于江苏昆山的陆放,10岁时父母去世,由长兄带大。
1955年,在部队画了6年的陆放,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刚刚创立的版画系。
1960年,经过专业训练,他留校任教。
1973年,陆放创作了水印木刻版画《苏堤春晓》。
画面上,那春意盎然的苏堤,那激情奔跑的青年,似乎让人闻到春天的味道和青春的气息。
这幅作品经过近一年的酝酿、构思,是他成功运用水印木刻技法创作西湖题材系列版画的开始,后来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
此后几十年,他创作了一系列镌刻西湖之美的水印木刻版画:《西湖之晨》的宁静,《西泠入梦》的隽远,《春色淡抹》的秀美,《西泠初雪》的飘逸,《西湖雪景》的空灵……他说:“因为我生活在西湖边,我比外地的艺术家更了解西湖,更能表现它的本质。
”陆放的作品,逐渐为海内外关注并受到好评。
1979年,《苏堤春晓》被国家选送参加世界第十三届版画展。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作品先后到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展出。
创作《秋瑾》是因为我有话要说《收藏·拍卖》:1978年你成为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时,其实挑选的专业是石版画,为什么毕业创作你却选择了用木版创作《秋瑾》?王公懿:1978年进美院版画系前对于木版、石版我都没有任何实践,报考研究生是为了能上学。
因为曾在出版社印刷厂的印刷锌版上画过一幅“石版”画,也就报考了版画系,选择了石版专业。
1978年入学,同班的五位同学都是木版专业,看他们做木刻我很好奇。
向系里领了一套木刻刀和一些木板,用平时的速写刻了几件很小的木刻,感觉很喜欢。
同学老师也给我很多鼓励。
做《秋瑾》组画时,选择木刻,是因为强烈对比、黑白分明的木刻比起石版画的丰富细腻更附合我当时表达的需要。
我要做这组画不是为了抒情,也不是为了艺术,是因为我有话要说。
《收藏·拍卖》:那是你第一次用木版创作,就选择了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和日本的木刻艺术家的手法,并结合了中国民间艺术的一些样式,可以具体说一下当时创作的体会?王公懿:我在1962年考进中央美院附中,了解最多的是几个俄罗斯的画家。
到了1963年中央美院附中的气氛已变得很“左”。
1964年文化部派了工作队进驻中央美院及附中,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上课已变得有名无实。
之后就是人人皆知的十年“文化大革命”。
1978年时的我对艺术所知甚少。
那时还没有网络。
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图书馆。
当时美院图书馆将北京国际书店举办的首届世界书展上的艺术书藉全部收藏!国画系陆俨少教授把他在香港展览卖画的钱在香港买了当时很稀有的3D 扫描印刷的中国古代绘画,交给国画系教学使用。
这些书、画让我大开眼界。
当时的学习没有步骤没有系统,纯粹是“饥不择食”“狼吞虎咽”!无论油画、雕塑,无论白描、重彩,无论德国、日本……看到喜欢就用小本子临下来。
栋方志功的木刻我用毛笔临了好几幅。
他的风格引我走到中国民间剪纸。
《秋瑾》的第一个草图是像连环画一样的九幅,老师、同学都提出批评。
触摸黔地文化的精神纬度——解读王建山的版画艺术作者:普馨伟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2010年第30期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普馨伟艺术的本质是美,一个艺术家一生感悟美、表现美,并不断地探索、创新,实现自我超越,是何等幸福、何等幸运的事。
王建山是在20世纪80年代“贵州美术现象”震动中国美术界之际浮出水面的。
他的创作,在经历了80年代末地域文化与现代艺术观念融合的尝试期、经历了世纪之交以苗族女性为创作母题、营造优雅静穆意境的唯美期之后,近年来,开始运用抽象的表现性手法,表达对生存状态的关切和精神意识的审视。
纵观王建山的创作脉络,艺术样式无论怎样递进演变,始终离不开本土的“根”与“魂”。
正如他所说:“……艺术样式只是外壳,最为重要的是其内核,艺术形式的变化,就像昼夜交替、春夏秋冬自然到来一样,会自然演变完善。
在本土文化研究及艺术创作的探索中,触摸精神纬度是我恒久的探寻”。
(见王建山《创作随感》)一20世纪80年代,贵州画家在北京推出10余个展览。
这些来自大山深处的艺术,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张力,给“文革”后刚刚复苏以及“85美术思潮”冲击后的美术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被称为“贵州美术现象”,王建山和熊红刚创作的“古傩系列展”恰逢其时。
“85美术思潮”确乎在短期内将西方各种现代艺术流派重演了一遍,而由此后出现的以现代艺术观念反映中国气派和文化、具有强烈地域性和个性的艺术活动,有意或无意地诠释了本土作者的文化自信,以至当年从边地展开的“贵州美术系列展”在当下重又引起关注。
1987年初,王建山参与贵州省民委组织的民族民间傩戏收集整理工作,创作古傩系列最初的动因来自黔西北地区的彝族古老面具戏“撮泰吉”,其后扩展到研究始于商周的傩祭和至今仍流传在民间的傩戏艺术,融合了铜仁德江、思南土家族的傩堂戏、安顺地戏、道真傩戏、绥阳的阳戏、布依族地戏、瑶族跳盘王及以侗族傩戏,开始构思傩和傩祭的创作框架。
其时就读贵州民族学院艺术系的熊红刚加入这个创作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