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涂料发表的论文(PP塑料漆)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9
浅谈涂料染色的发展与应用论文(精选6篇)浅谈涂料染色的发展与应用论文(精选6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涂料染色的发展与应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涂料染色的发展与应用论文篇1涂料染色拼色方便、重现性好,对被染物没有选择性,可广泛用于各种纤维的染色。
其染色工艺简单、节能、节水、排污少、染色成本低,是印染行业清洁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涂料的应用历史悠久,考古发现,在殷代晚期的建筑物上已经出现了壁画,当时多是红色和黑色的无机颜料。
涂料的应用领域广泛,在纺织、造纸、建筑、塑料和金属等多个领域得到普遍使用。
涂料在纺织品的大量应用始于20 世纪50 年代初,开始多是用于印花,80 年代以来,在染色中的应用得到重视。
涂料中的着色成分为颜料,涂料染色实质为颜料着色。
颜料本身不溶于水,需要借助于分散剂、乳化剂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均匀分散于有机溶剂或水中,形成涂料色浆。
在涂料染色时,在涂料色浆中加入粘合剂、交联剂等制成涂料染液,对织物浸轧后,通过高温焙烘作用,交联剂的交联成分与粘合剂分子中的活性基团,在纤维和粘合剂之间、粘合剂高分子之间发生交联,形成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网状皮膜,将颜料包嵌而牢固地附着在织物上,从而达到“上染”的目的。
涂料染色的关键在于改善涂料染色的织物手感、摩擦牢度、轧染时对轧辊的粘结,以及浸染的着色深度、匀染性。
这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涂料色浆、粘合剂等的发展技术。
1 涂料染色的发展1. 1 涂料发展1. 1. 1 涂料的性状与性能商品涂料为浆状形式,一般称为涂料色浆,简称为涂料。
其组成有颜料、分散剂、乳化剂、润湿剂及少量水。
颜料包括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及荧光树脂颜料。
作为染色用涂料,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①颗粒细度均匀,色泽浓艳;②良好的着色力和遮盖力;③耐光耐热,化学药剂稳定性好;④相对密度适宜。
前言聚丙烯(PP)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具有密度小、刚性好、强度高、耐挠曲、耐化学腐蚀、绝缘性好等优等。
不足之处是低温冲击性能较差、易老化、成型收缩率大。
PP 用途相当广泛,可用于包括农业和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建筑材料、机械电子) 在内的诸多领域。
开拓PP在重大产业领域的市场,取代其他塑料,所凭借的因素一是PP 物美价廉、二是PP改性的进展。
尽管PP 生产工艺和催化剂历经几代更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要用反应器产品直接作为某些目标产品(包括注塑级、纤维级、薄膜级等) 的原料或专用料,有的还需提高它的综合性能。
即对反应器后产品作一定的改性。
反过来说,PP改性也扩大了自身的应用领域,通过改性,人们可以得到性能好和价廉的PP原料。
按照参加聚合的单体组成,PP可分为均聚物和共聚物两种。
均聚物由单一丙烯单体聚合而成,因而具有较高的结晶度、机械强度和耐热性。
PP共聚物是聚合时加入少量乙烯单体共聚而成,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
广义上讲,相对于均聚物,共聚物可以说是一种改性产品。
目前国内石化厂生产PP以均聚物为主,品种单一,提供PP均聚物的改性方法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聚丙烯的改性方法§1章PP聚合物的改性综述1.1化学改性聚丙烯的化学改性是指通过化学方法改变聚丙烯分子链上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种类及组合方式的改性方法。
经化学改性后的聚丙烯, 其分子链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对材料的聚集态结构或织态结构产生影响, 改变材料性能, 因此, 通过化学改性可以得到具有不同应用性能的新材料。
1.1.1聚丙烯的共聚改性以丙烯单体为主的共聚改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均聚PP的冲击性能、透明性和加工流动性,它是提高PP 韧性, 尤其是低温韧性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将丙烯、乙烯混合在一起聚合, 其聚合物主链中无规则地分布着丙烯和乙烯链段,乙烯则起着阻止聚合物结晶的作用, 当乙烯质量分数达到20%时结晶便很困难, 当质量分数为30%时就完全无定形, 成为无规共聚物, 其特点是结晶度低、透明性好、冲击强度增大等。
汽车用塑料涂料研究优秀毕业论文题目:汽车用塑料涂料研究摘要:汽车塑料件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这也推动了汽车用塑料涂料的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了汽车用塑料涂料的种类、特性、生产工艺以及应用。
通过对塑料涂料的优点进行分析,讨论了其在汽车上的应用优势。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比较了不同种类的塑料涂料的性能,包括其耐候性、附着力、耐化学品性等,以提供更准确的选择建议。
关键词:汽车塑料件、塑料涂料、优点、应用、性能评定1.引言汽车行业是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和美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制造商使用的材料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钢材被替代为塑料材料,塑料件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汽车生产中。
但是,这种材料表面一般不易吸附物,而且其稳定性比较差,如果不能进行表面处理或涂装,会受到颜色减退、氧化变脆等严重的影响。
因此,研究汽车用的塑料涂料显得尤为重要。
2.塑料涂料的种类及其特性塑料涂料在表面处理和涂装过程中,其种类和特性对产生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其成分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塑料涂料可以分为烤漆类、UV漆、水性漆、喷涂类、粉末涂料、溶剂型涂料等多种类型。
烤漆类:这类涂层主要是由酯类、聚氨酯以及丙烯酸酯构成的化学性质的涂料,经过高温烘焙来达到固化的目的。
这类涂层具有耐磨性强、涂层硬度高、附着力强等优点,但是其强度和耐化学性较低。
UV漆:也称为紫外线固化涂料,其中最常见的是丙烯酸酯类。
这类涂料通过光固化来达到固化的目的,具有快速、经济和高硬度等优点,但是其涂膜的耐候性差,光泽度不如烤漆类。
水性漆:由于其无害无味、低VOC等特点,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
这类涂料的固化方法一般是通过空气干燥,具有快速、效率高、环保等优点。
但是,其表现的涂膜性能与烤漆类相比较,强度和耐化学性相对较低。
喷涂类:喷涂类涂料主要是有机硅涂料和有机涂料两种,具有防水、耐磨、耐腐蚀等特点。
有机硅涂料因其好的附着性和耐腐蚀性被广泛用于汽车底盘和汽车外饰件。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modified Polypropylene改进的聚丙烯界面属性的描述JochenFrank,Frank Simon and Franz-Josef Schmitt*Institute of Polymer Research Dresden,PO Box 120411,D-01005 Dresden,Germany.E-mail:schmfj@ipfdd.deReceived 26th April 1999,Accepted 25th June 1999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a rubber blended polypropylene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complementary techniques in order to characteriz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rfacetreatments.The wettability was investigated by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with water,streaming potential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e Bronsted acidity/basicity of the surfaces,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identified the chemical elements,which were incorporated by the various treatments.The topography and the roughness of the samples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scanning force microscopy(SFM).Direct force measurements showed the possibility of changing the sign of the surface charge by choosing suitable buffer solutions,leading to attraction and repulsion to the Si3N4 tip,respectively.In the case of technical-type polymer samples used in this study,direct force measurements are in exact agreement with the streaming potential measurements and offer avaluable tool for interface characterization.通过化合反应,聚丙烯混合的橡胶界面性能被研究是为了描述不同界面方法的影响。
浅析水性聚氨酯涂料研究进展论文浅析水性聚氨酯涂料研究进展全文如下:随着人们环保、能源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各国环保法规对涂料体系中有机挥发物 VOC含量的严格限制, 促进了水性涂料为代表的低污染型涂料的发展。
水性涂料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一类涂料,具有不燃、无毒、不污染环境、节省能源和资源等优点。
水性聚氨酯涂料将聚氨酯涂膜的硬度高、附着力强、耐磨蚀、耐溶剂性好等优点与水性涂料的低VO C含量相结合,且聚氨酯聚合物具有裁剪性,采用分子设计原理,结合新的合成和交联技术,能有效控制涂膜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使水性聚氨酯涂膜性能相当于甚至优于传统溶剂型涂料,成为发展最快的涂料品种之一。
1 聚氨酯水分散体涂料1. 1 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合成聚氨酯 PU 水分散体的制备多采用聚合物自乳化法,即在聚合物链上引入适量的亲水基团,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分散形成乳液。
根据扩链反应不同,自乳化法可分为: 丙酮法、熔融分散法、预聚体分散法和酮亚胺法等,其中丙酮法和预聚体分散法较为成熟。
丙酮法的扩链反应在均相体系中进行, 易于控制,重复性好,乳液质量高,适应性强。
但需回收丙酮溶剂,生产效率低、能耗大。
预聚体分散法的扩链反应在非均相体系中进行,无需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可制备有支化度的聚氨酯乳液。
近年来聚氨酯水分散体的研究热点有: 1以脂肪族异氰酸酯单体为原料,采用预聚物混合工艺,研究软段多元醇的分子量、亲水离子含量和聚氨酯预聚物分子量等对聚氨酯分散体的粒子结构、形态、稳定性和涂膜物理力学性能等的影响,在宏观物性上探讨聚氨酯水分散体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在产品开发与应用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2系统研究扩链剂种类、扩链工艺、中和度、介质介电常数等对分散体形态和结构影响,研究分散体的流体力学行为,并采用热分析技术,研究分散体涂膜的降解动力学; 3相继出现了采用软段离子化和离子化扩链剂等合成分散体的新方法,如魏欣[4 ]等采用含叔胺基聚醚合成系列聚氨酯离聚物, Wei等采用离子化的聚氧乙烯化胺 N PEO制备以N PEO为内乳化剂的聚氨酯水分散体。
山东科技大学涂料化学结课论文绿色涂料水性聚氨酯漆班级:高分子11-1姓名:***学号:************绿色涂料水性聚氨酯漆摘要:该文综述了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发展历史和特性,阐明了发展水性聚氨酯漆的意义,并对近几年国内外水性聚氨酯漆丙酮法、保护基乳化法等进行了综合说明,另外对水性聚氨酯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阐述了环氧树脂、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类改进。
最后总结水性聚氨酯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涂料合成有机改性1.1 环保与水性涂料虽着涂料工业的发展,涂料的花色、品种、功能越来越多,分工也越来越细,但在涂料的制造和施工过程中因有机溶剂的大量排放而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
为限制有机溶剂的排放,涂料的固体化、无溶剂化、水性化已呈发展趋势,业内人士广泛赞同的“4E”涂料(Economy,Efficiency,Ecology,Energy)即指上述涂料。
其中,涂料的水性化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一个领域,已有不少成熟的产品和技术在广泛使用[1]。
水性涂料是以水作溶剂或分散介质的涂料。
最早的商品化水性涂料是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
基于其对环境的相容性和保护性。
并具有节省资源、节约能源的优点,水性涂料产品很快就被市场接受,并逐渐发展扩大。
日本、美国1986年水性涂料分别占涂料总销售量的18%和22%,英国1995年水性涂料产量占全国涂料总产量的64.5%。
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究水性涂料,进入90年代后,国家大力扶持水性涂料的发展。
目前的市场占有率虽不是很高,但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水性涂料存在的问题水性涂料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与有机溶剂相比,水的蒸发热较高,这就要求用其他手段来帮助水的蒸发。
对于低温和高湿这两种特殊情况,水的蒸发就更慢了,因此干燥时间长,而助溶剂的加入则更使其雪上加霜。
由于助溶剂在帮助成膜和提高涂膜性能方面是相当多的水性涂料不可缺少的组分,故除去助溶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丙烯酸树脂涂料毕业论文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丙烯酸树脂涂料的复配与应用王文恺 0901 精细化工摘要丙烯酸树脂由于C-C主链特殊的光、热、化学稳定性与侧链上基团的变化,以致由丙烯酸树脂作为主要成膜基料的丙烯酸涂料在耐候性、耐污染性、耐酸、耐碱、机械性能、耐油及溶剂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使用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内得到广泛的青睐。
目前国内外丙烯酸涂料正从传统的溶剂型向水性与光固化方向发展,产品的性能随着乙烯基单体与助剂的多样化及合成工艺的进一步完善而逐步得到提高强化丙烯酸树脂与涂料的研究,保持与丙烯酸涂料需求的同步,对我国丙烯酸涂料的稳定发展十分必要。
关键词丙烯酸树脂涂料水溶性高固含量环保Compound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crylic resin paint Wang Wenkai 0901 industry of fine chemicalsAbstract:Acrylic resin for C-C backbone special light heat chemical stability and the sidechain group changes that consists of acrylic resin as main film-forming binder acrylic coatings inweather resistance pollution resistance acid and alkali resistance mechanical property oilresistance and solvent etc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use of the industrial and civil constructionareas are widely favored .At pres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acrylic paint is from the traditionalsolvent to water and light cure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product performance with the vinylimprove and strengthen gradually improved acrylic resin and coatings research conservation andacrylic paint needs synchronization to our country acrylic coatings stable development is verynecessary .Key words:acrylic resin paint water soluble high solid content environment protection 第 1 页共 26 页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一、绪论 1.1 丙烯酸树脂的基本概况自1843年Joseph Redtenbacher首先发现丙烯酸单体以来,人们一直对这类具有活性的有机化合物不断地从结构与性能上进行探索,至20世纪三十年代ICI和Du Pont开始丙烯酸树脂与涂料的工业化生产。
聚丙烯塑料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周海清;周铭
【期刊名称】《涂料工业》
【年(卷),期】2000(30)4
【摘要】利用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在聚丙烯塑料表面具有优异附着力的氯化聚丙烯改性树脂,对该树脂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讨论,同时对该树脂在聚丙烯表面的附着机理进行了探讨.利用该氯化聚丙烯改性树脂配制的底面合一涂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适合汽车等聚丙烯塑料件的涂装.
【总页数】4页(P1-4)
【作者】周海清;周铭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450062;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213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3
【相关文献】
1.聚丙烯腈静电纺/聚丙烯熔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过滤性能研究 [J], 尹桂波;臧传峰
2.熔融插层法制备聚丙烯/粘土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I增容剂对聚丙烯/粘土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J], 杨景璐
3.β-成核废旧聚丙烯/聚丙烯共混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J], 丁茜;罗建新;刘勇;麦堪成
4.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
究 [J], 梁珊;罗筑;于杰;李杨;李庆丰;涂兴文
5.水性塑料涂料用丙烯酸乳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J], 莫旺奇;贾恒;乔永洛;申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题:影响PP注塑制品质量因素分析摘要塑料制品采用注射机注射成型,是塑料加工行业中重要的成型方法之一。
用注射机把原料塑化熔融,以一定的注射压力把熔料推人成型模具内,经冷却定型成为注塑制品。
注射成型的塑料制品种类、品种繁多,其发展应用范围广泛。
而本单元着重讲述聚丙烯注塑制品的成型工艺及影响制品质量的因素。
注塑成型工艺过程是一个复杂大系统,影响成型过程和制品质量的因素多而复杂。
本文概括了影响成型过程和制品质量的因素,并系统地从材料、产品、模具和工艺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注射成型成型工艺过程制品质量因素台.Effect of PP injection molding product quality factoranalysiABSTRACTPlastic products using injection molding, plastic processing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molding. With the raw material melting plastics injection machine, with certain injection pressure to melt push mold, cooling stereotypes become injection products. Injection molding plastic products category, variety, the development of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This unit focuses on polypropylene plastic products molding proces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quality of products.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is a complex system, process and products quality factors and complex.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cess and products quality factors, and systematically from the material, product, process and die four aspect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Key words: injection molding moldingprocess product quality factors目录摘录 (1)Excerpt (2)第一章聚丙烯PP产品概述 (6)1.1 聚丙烯PP简介 (6)1.2 聚丙烯PP产品的性能 (6)1.2.1力学性能 (7)1.2.2表面强度 (7)1.2.3热性质 (7)1.2.4耐应力开裂性 (7)1.2.5化学稳定性 (7)1.2.6老化性能与电性能 (7)1.2.7加工性能 (8)1.3 聚丙烯的发展应用 (10)第二章聚丙烯注塑制品的生产工艺2.1 生产工艺流程 (10)2.2生产工艺过程2.1.2原料的选择 (10)2.1.3注塑成型 (10)2.1.4后处理 (11)第三章影响聚丙烯注塑制品的质量因素分析 (16)3.1 原材料的影响3.2 生产工艺产生的质量影响因素 (16)3.1.1收缩率 (16)3.1.2流动性 (17)3.1.3结晶性 (18)3.1.4热敏性塑料及易水解塑料 (18)3.1.5应力开裂及熔体破裂 (19)3.1.6热性能及冷却速度 (19)3.1.7吸湿性 (20)3.3设备的影响 (20)3.4其它第四章聚丙烯注塑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 (20)3.3.1塑料制品龟裂 (20)3.3.2充填不足 (21)3.3.3 皱文及麻面 (21)3.3.4缩坑 (22)3.3.5溢边 (22)3.3.6熔接痕 (22)3.3.7烧伤 (23)3.3.8银线 (23)3.3.9喷流纹 (23)3.3.10翘曲、变形 (23)3.3.11 脱模困难 (25)3.3.13 波纹 (26)3.3.12黑点及条纹 (26)结语 (28)参考文献 (29)致谢 (30)第一章聚丙烯产品概述1.1聚丙烯产品简介1.1.1聚丙烯及丙烯共聚物材料命名方法聚丙烯及聚丙烯共聚物材料命名方法为:缩写代号+型号。
合后,加入0.5wt%的水性流平剂、0.3wt%的水性消泡剂、0.5wt%水性底材润湿剂低速(600r/min)充分均匀混合做为底漆,喷涂前加入适量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并加入10wt%纯水进行涂装黏度调整。
PP 基材用异丙醇溶剂清洁干净后,将调配好的底漆用空气喷枪雾化喷涂在PP 基材上,随后置于恒温烘箱中干燥2h,测定其涂膜性能。
1.4 性能测试1.4.1底漆稳定性、黏度测试底漆在室温下进行离心测试,离心转速为3000r/min,离心15min,观测离心后乳液的分层情况,判定底漆的稳定性。
过离心加速沉降试验模拟贮存稳定性,若无沉降、分层、絮凝,经验认为有6个月的贮存稳定期。
一般水性涂料要求超过6个月的贮存期。
WCPP 水性乳液的黏度、酸度分别通过粘度计、酸度计测定。
1.4.2 涂膜附着力的测定依据国标《GB/T 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由涂膜百分数计算其附着力,涂层附着力=涂层拉掉剩余格数/整体涂层所有格数×100%。
涂膜等级分为0级(最优)、1级、2级、3级、4级、5级(最次)。
1.4.3 涂膜耐水性的测定依据国标《GB/T1733-93漆膜耐水性测定法》,将PP 基材雾化涂膜、烘干后,用m(石蜡:松脂)=1:1的混合物将基材边缘密封严密,避免边缘渗水,将基材1/2置于40℃去离子水中,定时观察(>24h)记录基材表层涂膜状态变化(褶皱、鼓泡、脱落等)和浸泡时间。
1.4.4 涂膜耐湿性能依据国标《GB1740-79漆膜耐湿热测定法》规定进行,将已喷涂好的基材放在(50±1)℃,相对湿度为(95±2)%调温调湿箱中,240h 根据样板上涂膜外观的破坏情况,评价涂膜耐湿性能。
1.4.4 涂膜施工工艺研究对改性丙烯酸涂膜的施工工艺进行相关研究,影响因素包括:施工环境相对湿度A 1(55±5)%RH,A 2(65±5)%RH,A 3(75±5)%RH;环境温度B 1(20±5)℃,B 2(30±5)℃,B 3(35±5)℃;PP 基材固化温度C 150~60℃,C 270~80℃,C 390~100℃。
2021涂料论文(精选10篇)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和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涂料工业发展迅猛,成功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在成为世界第二大涂料生产国后,国人对涂料的关注更是热振,越来越多的朋友参与到涂料的研究中,本文整理了10篇优秀的“涂料论文”,供大家阅读。
涂料论文(精选10篇)之第一篇:石墨烯在涂料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石墨烯涂料除具有传统涂料的特性外,更具备无机物特性, 涂膜与基质相同, 具有安全环保, 防水透气、耐碱、耐沾污、防火、耐候, 不褪色, 抗菌防霉, 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特性。
对石墨烯在涂料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石墨烯,功能涂料,应用,进展 20世纪70年代,石墨烯的研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最早进行应用研究的是Clar等人, 他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得共轭体系的石墨烯片。
随后由Schmidt等人合成出石墨衍生物, 该衍生物存在不同边缘修饰基团, 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最早以石墨烯为原料参与材料制备的先驱是Geim等人, 该团队通过机械力剥离法制得二维原子晶体的石墨烯。
石墨烯具有独特的材料性能:理论比表面积高达2600 m2/g, 力学性能达1 060 GPa, 室温下电子迁移率为15 000 cm2· (V·s) -1, 导热性能为3 000 W· (m·K) -1。
除此之外, 石墨烯还具有其他优异特性, 如半整数的量子霍尔效应、永不消失的电导率等性质。
正是由于石墨烯独特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 激发了物理、化学、材料等领域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 一场碳化学的革命悄然兴起[1]。
作为目前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新材料之王”。
科学家甚至预言, 石墨烯将会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命。
鉴于石墨烯具有电子迁移率高、热稳定性好、导电性优异、硬度高等优点,近年来研究人员将石墨烯应用于涂料领域中, 其表现出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一是赋予涂料新的功能性, 比如导电性、隔热性等, 另一个是提高和改善涂料的现有性能, 比如环保性、防腐性等。
聚丙烯毕业论文聚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塑料,广泛应用于包装、纺织、建筑等领域。
本文将从聚丙烯的性质、制备工艺、应用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聚丙烯的性质聚丙烯是由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
它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熔融粘度,可以通过调整聚合条件得到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
此外,聚丙烯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热性和耐候性,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
二、聚丙烯的制备工艺聚丙烯的制备主要通过聚合反应完成。
常见的聚合方法有催化剂聚合和无催化剂聚合两种。
催化剂聚合是指在聚合反应中引入催化剂,加速聚合反应的进行。
无催化剂聚合则是直接通过高温条件下的热聚合反应进行。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聚合条件和添加其他助剂来调控聚丙烯的分子量和性能。
三、聚丙烯的应用由于聚丙烯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包装行业,聚丙烯可以制成薄膜、瓶盖、容器等,用于食品、药品等产品的包装。
在纺织行业,聚丙烯纤维可以制成绳索、织物等,用于制作袋子、地毯等产品。
此外,聚丙烯还可以制成管道、板材等用于建筑和工程领域。
四、聚丙烯的环境影响虽然聚丙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首先,聚丙烯是一种不可降解的塑料,长时间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其次,聚丙烯的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对大气和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聚丙烯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聚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塑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包装、纺织、建筑等领域。
然而,聚丙烯的制备和使用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望研发出更环保的替代品,以减少对聚丙烯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胶黏剂生产与使用技术——涂料作者:收集资料:xxxPPT制作: xxxPPT演讲:xxx综述:xxx指导教师:xxx单位:xxx摘要:涂料是胶黏剂的一种,对其研究已经日臻成熟。
课上,本小组已经制作了课件向大家讲解了关于涂料的生产与实用技术,本文着重详细阐述涂料的发展历史、生产工艺以及生产设备关键词:涂料、发展史、生产工艺一、涂料的定义涂料,我们平常所说的油漆只是其中的一种。
指涂布于物体表面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形成薄膜而起保护、装饰或其他特殊功能(绝缘、防锈、防霉、耐热等)的一类液体或固体材料。
因早期的涂料大多以植物油为主要原料,故又称作油漆。
现在合成树脂已大部分或全部取代了植物油,故称为涂料。
涂料并非液态,粉末涂料是涂料品种一大类。
涂料属于有机化工高分子材料,所形成的涂膜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类型。
按照现代通行的化工产品的分类,涂料属于精细化工产品。
现代的涂料正在逐步成为一类多功能性的工程材料,是化学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二、涂料的作用①保护作用:涂料在被涂物面上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溥膜,如穿上一件衣服,能使之免受各种腐蚀介质(如大气中的湿(水)气)、氧及工业大气中的H2S、CO2、NO2、NH3等和化学液体如酸、碱、盐的水溶液及有机溶剂等)的侵蚀,也能使物体表面减少或免受机械损伤和日晒雨淋而带来的腐蚀老化,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②装饰作用:涂料能使物体表面带上鲜艳或明显的色彩,能给人们美的感受和轻快之感,使环境更加优雅别致,并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销售价值。
③标志作用:各色涂料不但可作绘画广告,更可用不同色彩来表示警告(如危险、安全或停止等信号)在各种管道、马路、容器及机械设备上涂上各种色彩,能调节人的心理、行动,使色彩功能达到充分发挥。
④特殊作用:涂料除上述三种基本作用其所长外,某些品类涂料还具有一定的特殊用途,尤其在特定恶劣的环境下,如电器产品的绝缘耐电压;用于湿热地带及海洋地区产品要求涂料有三防功能(防湿热、防盐雾、防霉菌);在船舶底部表面要求防污(海洋生物的附着),防火涂料则要求阻燃,耐温或示温涂料要求耐高温烧蚀或颜色变化指示物面的温度,在国防工业上还有防红外线、防雷达波反射涂料等三、涂料成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作为为其配套的涂料工业从一个极不引人注目的小行业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各领域必不可少的重要行业。
摘要
本文是对微型车前、后保险杠的涂装进行工艺简化,优化保险杠面漆质量。
从底漆、面漆(金属底色漆)、罩光清漆“三喷一烘”,使得PP聚丙烯塑料的施工工序简化,节约生产成本及能源损耗,保证涂装效果及三包质量。
并对底漆、面漆(金属底色漆)、罩光清漆配方、喷涂技术及问题的处理作了介绍。
微型汽车改性聚丙烯(PP)塑料保险杠的涂料技术及涂料工艺
广州实创化工有限公司莫纯良林伟文
广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温庆文
广东东莞美之杰建材化工有限公司万卓均
1、前言
保险杠是汽车上较大的覆盖件之一,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在本汽车上安装,它对车辆的安全保护、造型效果等有着较大的影响。
汽车保险杠分为前杠和后保险杠,其主体一般由骨架、面罩和横梁三层结构组成。
为了降低成本和油耗,汽车轻量化要求越来越高,密度较小、防腐性能更好的塑料材料在汽车保险杠的用量正在逐年递增。
在众多的塑料材料中,改性PP塑料由于其价格低廉、易加工成型和优良的柔韧性面更受保险杠制造厂商的青睐。
通常改性是在PP塑料中添加乙烯一烯一丙烯三元共聚物及其它改性塑料;主要是改善材料的柔韧性,提高耐冲击性,使其是耐低温冲击性;同时对涂料的附着力有改善。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的审美意识的变化,对汽车外观的要求越来苛刻。
兼保险杠喷漆后可与车身同色且有光泽,使汽车在外观上更加具有整体感,还可掩盖塑料表面的花纹或划伤等缺陷,并提高了表面硬度,而且在耐紫外光曝晒性、耐久性、耐化学性、防尘性等方面能得更好的效果。
因此如何对PP塑料保险杠进行涂装的课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2、涂装材料系
2.1涂装前处理
聚丙烯本身是一种低极性的高聚物,表面张力低,用三元共聚物改性后虽在涂装中抗溶剂性得到改善,但其低极性。
加工成塑料制品时又引入向表迁移化学添加剂,以及无机颜填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沾污等都会对PP改性汽车保险杠的涂装有不良影响,因此在喷涂前必须对基材进行适当的前处理。
提高PP改性塑料附着性的表面改前处理方法可分为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两大类。
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浸蚀、化学氧化、表面枝反应辐射及应及等离子体聚合反应。
物理方法:火焰法、电晕法、等离子体、离子束、紫外线、激光及X射线法。
国外PP涂装前处理用得比较多的方法有火焰、等离子、电晕法或二苯甲酮/紫外光法。
经过不同的前处理后(酸洗除外),PP材料表面的C-C或C-键发生气化。
产生C-O、C=O和COO官能团。
火焰法是应用较为普通的一种方法,它用火焰的气化焰部分与PP材料表面接触至使表面光滑时为止,以使其表面氧化增加极性,但易老化性差,大约1年后粘合强度下降,往往有火焰处理不到的部位产生,因此寻找一种无需火焰处理的底漆,就成了保险杠涂装的发展方向。
2.2底材涂装的预处理:
在改性PP底材漆装以前,国外过去先用低固体分氯化聚烯烃(CPO)的溶液喷涂一层2~3cm厚的薄薄的过度层,是改进其表面极性行之有效的办法。
见图1。
图1用氧化聚烯烃(CPO)溶液处理PP底材
这种用附着力促进剂改进塑料表面极性的经典方法用于处理改性PP尚有如下不足之处:
①理液固体份低;一般只能溶成5~6%溶液。
②增加额外施工步骤,增加成本,由于CPO为透明液体,在整体上容易有厚薄不均匀现
象,难以遮盖毛坯带来的缺陷。
3、涂料的开发
3.1特点:
①附着力极佳,简化施工工艺;
②涂料可覆盖整个底材,无薄弱部位及遮盖磨痕几毛坯带来的缺陷;
③固体份高,施工粘度下固体份约为20%;
④这种无需火焰处理的底漆洒膜厚度应要求约5~10cm。
见图2。
图2用无火焰处理底漆的PP底材
3.2涂料的选材及开发
在汽车保险杠涂料材料体系上,我们研发的PP底漆、金属闪光漆及罩光清漆(或实色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环境保护是涂料发展动力。
其重点是降低在施工和漆膜形成过程中溶剂的挥发量。
表1列举了改性PP保险杠常用的涂料体系。
表2以下为开发的PP底漆、金属闪光漆、罩光清漆配方
3.3改性PP汽车保险杠涂装材料体系的化学组成的选择可做如下考虑:
第一,改性PP塑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相对于金属车身底材其表面极性和表面张力都非常低,为了保证与底材良好的附着性,底漆用树脂应选择具有一定量的极性基团,有利于附着力的提高。
如上述将氯化聚烯烃引入底漆中,设计成无需火焰处理的底漆。
第二,汽车是户外用品,在时间和地域上跨度较大,还要经受酸雨、雪天、民路上盐水等的浸蚀。
在注重面漆的装饰性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其防护效果。
长期的户外使用要求保光保色性好,还必须具备与车身高温漆同等的耐湿热、耐盐雾、耐紫外线、耐化学溶剂性和耐划伤等性能,同时还应具备优良的的柔韧性。
故可选择耐候性及综合性能较好的双组分丙烯酸聚酯漆。
4、产品技术性能及涂装要求
在具体提供合适的改性PP保险杠涂装材料体系中,还必须考虑汽车厂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
漆膜性能技术标准见表3
注:以上性能指复合涂层,即底漆+着色漆+清漆
上述漆膜性能的检测必须在烘烤出炉48h后进行
5.涂装工艺
5.1塑料保险杠涂装线具体工艺流程如下:(“三喷一烘”“湿碰湿”施工工艺)
——→
上线 ——→
——→
2-4mm ——→ 凉干、流平 闪蒸、凉干 ——→流平3-5min
3-5min
——→闪蒸、流平
6、保险杠涂装漆膜弊病及解决方法:
漆膜弊病的产生设计生产设备、施工环境及人员和油漆等几大因素,但经常出现的弊病无疑有其内在规律,改性PP 汽车保险杠漆膜弊病有其本身特殊性,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高温烤漆的经验,见表4。
表4涂装中可能出现的漆膜弊病及解决方法
结束语
经研制的一系列从PP底漆,底色漆(金属闪光漆)、罩光漆,已经得到大型微型车生产厂家的应用,2002年6月27日,将这一套油漆在五菱微型车二配厂小试,获得良好的效果,比前火焰法的施工更加方便。
比其它厂家竞争产品有更好质量(附着力),并于2002年7月9日开始使用,7月15日大批量使用。
作者简介:
林伟文研究生广州市实创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十三年漆料研究开发,对汽车原厂漆(OEM)、修补漆有丰富的经验。
莫纯良大学广州市实创化工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主管、柳州市鹏兴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技术副总经理、广东东莞美之杰建材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师,有十多年的涂料开发及施工经验,对汽车原厂漆(OEM)的施工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