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 第6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 格式:ppt
- 大小:6.56 MB
- 文档页数:39
【免疫学总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的产物称MHC分子,生物学功能是提呈抗原肽,调控免疫应答,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人的MHC称为HLA基因(复合体),其产物称为 HLA分子或HLA抗原。
第一节 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MHC结构复杂,显示多基因性、多态性多基因性指复合体由多个紧密相邻的基因座位所组成,编码产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多态性指一个基因座位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一、经典的MHCⅠⅡ类基因经典HLAⅠ类基因集中在远离着丝点的一端,按序包括BCA三个座位经典HLAⅡ类基因在复合体中靠近着丝点,结构复杂,顺序由DP、DQ、DR三个压区组成二、ⅠⅡ类基因的表达产物——HLA分子第二节 MHC的多态性一、多态性的基本概念多态性指一个基因座位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是一个群体概念,指群体中不同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上存在差异HLA等位基因及其产物结构上存在的差异亦即多态性,主要表现在构成抗原结合槽的氨基酸残基在组成和序列上不同二、连锁不平衡和单体型连锁不平衡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几率高于随机出现的频率单体型指染色体上MHC不同座位等位基因的特定组合MHC多态性从基因的储备上,造就了不同个体对病原体的反应性和易感性不同。
这一现象的群体效应,赋予物种极大的应变能力。
第三节 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MHCⅠⅡ类分子接纳抗原肽的结构,是位于该分子远膜端的抗原结合槽,Ⅰ类分子凹槽两端封闭Ⅱ两端开放一、抗原肽和HLA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能与HLA结合的抗原都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与MHC分子凹槽相结合的特定部位,称为锚定位,该位置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二、抗原肽和MHC分子相互作用的特点①特定MHC分子可凭借所需要的共用基序选择性地结合抗原肽,有一定的专一性②一种类型的MHC分子可以识别一群带有特定共同基序的肽段,由此构成包容性第四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一、提呈抗原、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1)提呈抗原供T 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六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一、选择题A型题1、MHC是指BA.染色体上编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B.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C.染色体上编码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D.染色体上编码移植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2、人类MHC基因定位于BA.第2号染色体B.第6号染色体C.第9号染色体D.第17号染色体E.第22号染色体3、非经典HLA I类基因位于CA.HLA-DR亚区B.H LA-B座位C.H LA-E座位D.HLA-DP亚区E.HLA-DQ亚区4、在人类组织或器官移植过程中,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A A.HLA分子B.M HC分子C.I-A分子D.I-E分子E.H-2分子5、HLA III类基因区不包括EA.C4基因位点B.B因子基因位点C.H SP基因位点D.TNF基因位点E.β2-m基因位点6、HLA II类基因包括CA.HLA-A座位B.H LA-A、B、C座位C.H LA-DR、DQ、DP三个亚区D.HLA-DR亚区E.HLA-DQ亚区7、MHC I类分子正确的叙述是DA、其肽链均为MHC编码B、由I-A分子和I-E分子组成C、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组成D、参与内源性抗原的提呈E、主要表达在抗原提呈细胞表面8、HLA分子所不具备的功能是BA、诱导移植排斥反应B、参与调理吞噬C、参与抗原提呈D、参与胸腺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E、参与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9、HLA II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位于AA、α1和β1结构域之间B、α1和α2结构域之间C、β1和β2结构域之间D、α1和β2-m结构域之间E、α2和β2-m结构域之间10.抗原肽与MHC分子相互作用的特点是EA、MHC分子对抗原肽的结合没有选择性B、M HC分子对抗原肽的结合具有高度专业性C、M HC分子对抗原肽的结合至少需要3个锚定位D、MHC分子对抗原肽的结合与抗原肽的长度无关E、MHC分子对抗原肽具有包容性11.不表达MHC I类抗原的细胞是BA.淋巴细胞B.成熟红细胞C.血小板D.网织红细胞E.肝细胞12.HLA分子多态性的主要原因是BA.连锁不平衡B.H LA基因是复等位基因C.H LA分子可以裂解D.HLA基因高度易变E.HLA基因发生有效重组机会较多13.组成性表达MHC II类分子的细胞是CA.T淋巴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D.肝细胞E.上皮细胞14.对MHC中PSMB基因描述错误的是EA.属于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B.包括PSMB9和PSMB8基因C.编码胞质溶胶中蛋白酶体β亚单位成分D.在APC中参与对内源性抗原的酶解E.在APC中参与对外源性抗原的酶解15.MHC复合体基因编码的产物不包括CA.MHC I类分子的α链B.M HC II类分子的α链C.M HC I类分子的β2-m链D.MHC II类分子的β链E.TAP异二聚体分子16.MHC I类分子识别集合的抗原肽EA.由13-1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B.其锚定位在第5和第9个氨基酸残基上C.是含有特定糖基的多肽D.由5-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E.是具有公用基序的多肽17.对抗原肽与MHC分子相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EA.不同的MHC分子有可能提呈同一抗原分子上的不同表位B.一种类型的MHC分子可以识别一群带有特定公用基序的肽段C.能够被某一HLA分子识别和提呈的抗原肽,也可被该家族其他分子提呈D.不同MHC分子结合的抗原肽可有相同的公用基序E.MHC分子对抗原肽的结合没有选择性18.可介导内源性抗原肽转运至内质网的分子是BA.PSMB分子B.TAP异二聚体分子C.HLA-DM分子D.HLA II类分子E.HLA I类分子19.免疫功能相关基因中与炎症和应激反应相关的基因是DA.Bf基因B.TAP基因C.PSMB基因D.HSP70基因E.HLA-DM基因20.对MHC II类分子错误的描述是EA.主要存在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表面B.主要提呈外源性抗原C.两条多肽链均为MHC编码D.由α和β两条肽链借非共价键连接组成E.能与辅助受体CD8分子结合21.不表达MHC II类分子的细胞是AA.静息T细胞B.活化T细胞C.静息B细胞D.活化巨噬细胞E.静息DC细胞22.决定HLA多态性的区域位于DA.包膜外区B.跨膜区D.肽结合区E.Ig样区23.亲代与子代间必然有一个HLA单体型相同的原因是DA.性连锁遗传B.连续不平衡C.高度多态性现象D.单体型遗传方式E.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24.不表达MHC II类分子的细胞是BA.巨噬细胞B.N K细胞C.活化的Th细胞D.树突状细胞E.B淋巴细胞25.关于TAP分子的描述错误的是EA.即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B.为内质网膜上一个异二聚体分子C.双链分别由TAP1和TAP2两个座位的基因编码D.使内源性抗原肽从胞质溶胶进入内质网腔与MHC I类分子结合E.使外源性抗原肽从胞质溶胶进入内质网腔与MHC II类分子结合26.下列关于HLA II类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A.是HLA-DR, DQ, DP亚区相应功能基因编码的分子B.是由α链和β2-m组成的异二聚体糖蛋白C.主要表达在B细胞和静息T细胞表面D.主要参与内源性抗原的处理和提呈E.接纳的抗原肽通常由8-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27.组成性表达HLA II类分子的细胞是CA.T淋巴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专职抗原提呈细胞D.肝细胞E.上皮细胞28.MHC限制性表现在A.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B.ADCC作用C.CTL细胞对靶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D.B细胞对TI抗原的识别过程E.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29.根据HLA单体型遗传特征,同胞兄弟姐妹之间有一个单体型相同的几率为A.10%B.25%C.50%D.75%30.亲子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是CA.声音识别B.指纹检测C.HLA型别检测D.Ig血清型检测E.面部识别31.HLA分子不具有的结构是CA.肽结合区B.跨膜区C.铰链区D.胞质区E.免疫球蛋白样区B型题A.连锁不平衡B.MHC多态性C.单体型遗传方式D.HLA基因分型E.多基因性1、指群体中不同个体,在MHC各座位等位基因数量的变化B2、指同一个体中MHC由多个紧密相邻的基因座位所组成的现象E3、指染色体上MHC不同座位等位基因的特定组合C4、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中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几率高于随机出现的频率AA.PSMB基因B.H LA-DM基因C.H LA-E基因D.MIC A/B基因E.HSP70基因5、是与外源性抗原加工提呈相关的基因B6、属非经典I类基因C7、是与内源性抗原加工提呈相关的基因A8、其编码产物是NK细胞活化受体识别的配体D9、其编码产物参与炎症和应激反应EA、HLA分子抗原肽结合区B、H LA分子免疫球蛋白样区C、H LA分子跨膜区D、HLA分子胞内区E、HLA分子β2-m10.与细胞内外信号传递有关D11.是CD4和CD8分子识别结合的部位B12.含疏水性氨基酸可将HLA分子锚定在细胞膜上C13.是HLA同种异性抗原决定基存在的部位A二、名词解释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是指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