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7
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文献综述毕业论文选题依据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一直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一篇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系统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方向。
本文将从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文献综述毕业论文选题依据进行探讨。
一、选题背景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等多个方面。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等,这些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因此,开展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选题意义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开展文献综述毕业论文可以有助于以下几个方面:1. 梳理研究思路: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可以帮助研究者梳理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
2. 发现研究热点: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指导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
3. 提高研究水平: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可以帮助研究者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三、选题方法在选择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文献综述毕业论文选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确定研究领域:首先要确定研究领域,可以选择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工程等方面进行研究。
2. 查找文献资料:在确定研究领域后,要广泛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著等。
3. 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对查找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出其中的研究亮点和不足之处。
4. 确定选题方向: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确定自己的选题方向,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选题建议在选择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文献综述毕业论文选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议:1. 结合实际问题:选题要结合实际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熊鸿斌1、《阻共复合消声器在煤矿风井噪声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环境工程学报,2008,第6期,第一作者;2、《城市热电厂破碎楼噪声治理技术研究》,2008年第二十一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2008年第6卷,第一作者;3、《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8)”(2008,5),第一作者;4、《浅析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8)”(2008,5),第一作者;5、《合肥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生态链的构建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12,第一作者;6、《合肥市工业化的环境问题》,“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省建设”,ISSN07-81093-505-4/X07,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第一作者;7、《一种内附共振腔阻抗复合消声器在城市室内变电站噪声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7)”(2007,5);第一作者;8、《水库型饮用水源地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方法》,合肥学孙世群不确定性数学分析方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4,11期河流水质模拟问题的探讨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5 ,3期危险废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研究安徽化工 2005,2期蒙脱石中Al2O3的盐酸溶出过程动力学研究合肥工大学报 2006 ,6期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生态安徽,跨越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合肥市农业循环经济的探讨与实践生态安徽,跨越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研究现状生态安徽,跨越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PCB镀铜生产区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对策安徽化工 2005,2期南淝河水质S-P模型参数K1 K2的取值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3. 4期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AHP赋权方法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2004.4期南淝河COD削减模式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3.6期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AHP赋权方法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2004.4期安徽省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安徽环境 2003.8期臭氧预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2005.3期巢湖富营养化的成因探讨中国水运 2005.8期区域生态环境的未确之策度评价模型及应用环境科学研究 2004.2期The Community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The Water Source Quality For an Urban Water Supply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10期区域生态安全的主成分投影评价模型及应用中国管理科学 2004.1期安徽省生态占用状况的初步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5.3期不确定信息下流域土壤侵蚀量的计量水利学报 2005.1期模糊随机选优模型在区域谁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1期巢湖基地地学实习数字化方法探讨合肥工业大学报(社) 2005..1期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水资源分配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6.3期西昆仑造山带与盆地(专著) 地质出版社 1997。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课题名称: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室控制系统课题性质:工程设计课题来源: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学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卓越班年级:09级学生姓名:王伟指导教师:练秋生王国宾2013 年3 月28 日一、课题国内外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温室发展呈以下态势:一、温室面积扩大,在农业技术先进的国家,以荷兰为例,温室产业是其最具农业特色的产业,其蔬菜出口率世界第一,大部分蔬菜在温室内生产;二、自动化程度高,温室内的光、水、气、肥等均实现了智能化控制。
以色列的现代化温室可根据作物对环境的不同要求,通过计算机对内部环境进行自动监测和调控,实现温室作物全天候、周期性的高效生产;美国、日本等国还推出了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全封闭式生产体系,即应用人工补充光照、采用网络通讯技术和视频技术进行温室环境的远程控制与诊断、由机械人或机械手进行移栽作业的“植物工厂”,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产出率。
(二)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以温室大棚种植蔬菜为主,而温室的环境是决定农作物生长的条件。
目前,国内温室环境大部分以人工方式检测环境参数,如温度计,湿度计等,耗费了大量的人工和资金。
现有的各类环境检测系统普遍存在网络布线困难、成本高、实习性差等问题。
在实际温室生产中,温度、湿度、光照强弱、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对农作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主要成果:(一)国外研究成果六十年代计算机开始用于温室控制。
日本用于温室控制的计算机已经接近6000台;目前发达国家可以根据温室作物的要求和特点对室内光照、温度、水、气、肥等诸多因子进行自动调控;美国和荷兰还研制了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的管理系统。
GSM,GPRS,GPS等无线广域网通信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已经获得成功应用。
另外各种个域网也快速的在农业上应用起来。
(二)国内研究成果国内计算机应用于农业开始于七十年代末期,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计算机开始应用于温室的管理和控制领域,其主要应用方向是实现温室环境的自动化控制。
环境工程参考文献熊鸿斌1、《阻共复合消声器在煤矿风井噪声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环境工程学报,2019,第6期,第一作者;2、《城市热电厂破碎楼噪声治理技术研究》,2019年第二十一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2019年第6卷,第一作者;3、《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9)”(2019,5),第一作者;4、《浅析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9)”(2019,5),第一作者;5、《合肥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生态链的构建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年12,第一作者;6、《合肥市工业化的环境问题》,“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省建设”,ISSN07-81093-505-4/X07,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第一作者;7、《一种内附共振腔阻抗复合消声器在城市室内变电站噪声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9)”(2019,5);第一作者;8、《水库型饮用水源地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方法》,合肥学孙世群不确定性数学分析方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合肥工业大学报 2019,11期河流水质模拟问题的探讨合肥工业大学报 2019 ,3期危险废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研究安徽化工 2019,2期蒙脱石中Al2O3的盐酸溶出过程动力学研究合肥工大学报 2019 ,6期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生态安徽,跨越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合肥市农业循环经济的探讨与实践生态安徽,跨越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研究现状生态安徽,跨越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PCB镀铜生产区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对策安徽化工 2019,2期南淝河水质S-P模型参数K1 K2的取值合肥工业大学报 2019. 4期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AHP赋权方法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2019.4期南淝河COD削减模式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 2019.6期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AHP赋权方法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2019.4期安徽省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安徽环境 2019.8期臭氧预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2019.3期巢湖富营养化的成因探讨中国水运 2019.8期区域生态环境的未确之策度评价模型及应用环境科学研究 2019.2期The Community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The Water Source Quality For an Urban Water Supply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10期区域生态安全的主成分投影评价模型及应用中国管理科学 2019.1期安徽省生态占用状况的初步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 2019.3期不确定信息下流域土壤侵蚀量的计量水利学报 2019.1期模糊随机选优模型在区域谁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1期巢湖基地地学实习数字化方法探讨合肥工业大学报(社) 2019..1期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水资源分配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19.3期西昆仑造山带与盆地(专著) 地质出版社 1997。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校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创造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为适应教学改革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现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做如下规定。
一、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加强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
学校、学院(系)、系级教学单位三级分工负责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指导、检查、考核和总结。
(一)教务处的职责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1.制定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有关制度和规定。
2.组织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检查和监督。
3.审核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
4.负责全校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分配。
5.协调校内有关部门,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6.组织专家组评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7.组织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考核、总结、评估等。
(二)学院(系)的职责各学院(系)要明确一名教学院长(主任)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领导工作,教务科负责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工作。
学院(系)的主要职责是:1.组织有关系级教学单位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拟定本学院(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
2.成立毕业设计检查小组,检查小组由学院(系)及系级教学单位负责组织成立,一般由3-5名本专业教师组成,其中至少有二名具有高级职称。
检查小组应参加答辩委员会。
3.组织落实本学院(系)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工作,包括: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和质量;确定本学院(系)各系级教学单位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并上报教务处;负责本学院(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管理等。
4.开展1~2次如何搞好毕业设计(论文)的专题讲座,组织对参与毕业设计工作新教师进行指导前的培训。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二、研究主要成果
………………………………………………………………………………三、发展趋势:
………………………………………………………………………………四、存在问题
………………………………………………………………………………五、主要参考文献
………………………………………………………………………………
指导教师审阅签字:
年月日
说明:
1. 文献综述版面设置为:B5纸,上下页边距分别为
2.5cm和2cm,左右页边距分别为2.4cm和2cm。
2. 文献综述正文标题及内容,宋体,小四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
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一般不少于1000字。
4.查阅文献资料篇数,按《燕山大学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定》执行。
5.以上结构格式为参考格式。
6.页面不够可加页。
环境艺术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怎么写编写环境艺术设计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时,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写作:1. 引言:介绍环境艺术设计的背景和意义,概述本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2.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包括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相关概念和方法。
可以按时间顺序或主题将文献进行分类,从宏观到微观地梳理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3. 研究现状:对目前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可以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发展、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以及已有研究的主要发现和不足之处。
4. 研究问题:根据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明确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和目标。
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明确、有针对性的研究问题。
5. 研究方法:介绍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可以包括实地调研、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以及相关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方法。
6. 计划进程:根据研究目标和方法,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进程。
可以将整个研究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
7. 结论:对整个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指出目前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可提出自己对该领域的研究设想和期望。
在写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文献综述应详细回顾和梳理前人的研究,包括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主要发现,以准确地将自己的研究纳入到已有研究的脉络中。
2. 文献选择要全面、具有代表性,可以从学术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著等多个渠道获取相关文献。
3. 在综述中要突出自身研究的创新点和独特之处,表明自己的研究对填补现有研究空白或解决现有问题有何贡献。
4.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精炼、简练,以点到为止的方式梳理各个文献的主要观点和发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研究的文献综述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具体的写作方式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可以根据实际研究的特点和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环境工程外文文献及翻译-水处理摘要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但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者们在水处理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下面是关于水处理的外文文献及翻译,希望对读者们有所启发。
文献1:Removal of pharmaceuticals from municipal wastewater using membrane bioreactor technology这篇论文来源于《Water Research》期刊,讨论了利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处理城市污水中的药物问题。
文章指出,生物膜反应器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医药废水中的药物,其净化效率高于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
并且,就经济效益而言,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比传统的处理方法更为可行。
翻译1: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处理城市污水中的医药废水根据《Water Research》期刊报道,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一种有效去除医药废水中药物的方法。
研究表明,这种技术比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更为高效,而且在经济上也更加可行。
文献2:Application of a Modified Ultrafiltration Process for Water Reuse in a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这篇论文来源于《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期刊,介绍了一种改进的超滤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进行水资源回收利用。
论文指出,这种技术能够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同时还能够保持水质的稳定性。
该技术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来说十分有用。
翻译2:改进的超滤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资源回收中的应用据《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期刊报道,一种改进的超滤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用于水资源回收利用。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金湖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副标题CASS 处理工艺系名称土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学生姓名黄俊俊学号080051 2012 年 3 月15日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背景(含文献综述)污水处理是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污水处理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成熟的经验。
如。
英国、德国、芬兰、荷兰等欧洲国家均已投资对因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水污染进行治理;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对污水处理给予了较大的投资,特别是新加坡并没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是采取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
国外对污水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建造污水处理厂。
实践证明建造污水处理厂是解决水污染的一条有效途径。
美国平均每 1 万人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瑞典和法国每5000 人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英国和德国每7000~8000 人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
国外城市都在为污水处理普及率达到100%而努力,将推广低能耗高性能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提高水处理排放的标准,完善污水处理的有关政策,多功能的污水处理技术更为流行。
我国的城市污水量正以每年%的速度增大,然而由于资金、能源等方面原因的制约,城市污水处理率很低,我国在建国初期只有几个过去有国外租界留下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还不过万吨;解放后,城市污水处理厂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六五”期间;截止1987 年底全国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的已有78 座;至1990 年有污水处理的城市56 个,省和直辖市增加到21 个;1999 年全国建成污水处理厂389 座,处理率为%。
城建系统187 座,处理率%。
全国大约还有600 个城市没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目前仅达20%左右,这一状况与国家提出“至2000 年使水环境污染不断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至2010 年使总体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的发展目标是不相称的。
我国已颁发《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近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水污染控制工作已有很大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普及率已达到30%。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引言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等多个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于环境设计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
本文将对环境设计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毕业论文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参考。
二、提升人们对环境设计的认知1. “环境设计的定义和范围”(Smith, 2008)该文献介绍了环境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阐述了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2. “环境设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Johnson, 2012)该研究通过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环境设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为设计师提供了指导原则。
三、环境设计的理论与实践1. “环境心理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Lee, 2015)该研究深入探讨了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设计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基于环境心理学原理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验证。
2. “可持续性设计的实践与探索”(Green, 2010)该文献介绍了可持续性设计的概念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可持续性设计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作用。
四、环境设计的创新技术与工具1. “虚拟现实技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Chen, 2017)该研究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和优势,并介绍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设计工具和软件。
2. “智能化建筑系统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Wang, 2019)该文献重点介绍了智能化建筑系统在优化室内环境和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应用案例,并讨论了其发展趋势与挑战。
五、环境设计的案例分析与评估1. “某商业空间的环境设计案例研究”(Li, 2016)该研究通过对某商业空间环境设计的详细分析,探讨了设计策略和效果评估,对设计方法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2.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与社会效益评估”(Zhang, 2018)该文献基于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评估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对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效益的影响,为公园景观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环境工程文献综述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存环境与其改良的科学技术。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环境工程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在环境工程领域,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和评价,可以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在环境工程的文献综述中,通常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污染治理:水体污染是当前环境工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文献综述会关注水体污染的来源、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以及治理技术等。
例如,对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不同类型的水体污染,研究者会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和技术手段,如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
2. 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文献综述会关注土壤污染的类型、污染程度、污染物种类以及修复技术等。
例如,对于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研究者会提出相应的修复策略和技术手段,如土壤淋洗、土壤固化、植物修复等。
3. 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文献综述会关注大气污染的来源、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以及治理技术等。
例如,对于工业废气、交通尾气等不同类型的大气污染,研究者会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和技术手段,如脱硫脱硝、除尘、除臭等。
4.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是环境工程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文献综述会关注固体废物的种类、处理方式以及资源化利用途径等。
例如,对于生活垃圾、工业固废等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研究者会提出相应的处理策略和资源化利用途径,如填埋、焚烧、堆肥等。
总之,环境工程文献综述是对环境工程领域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和评价,它不仅有助于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工程的研究与实践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志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志编纂小组人员名单组长:白明华陈广友副组长:邵光杰丁华成员:盛义平韩树民郭奇李青旺韦天华孙丽波李秋荣李飞张志超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06年1月14日第一节沿革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前身是环境与化学工程系。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对环保和化工和化工类人才的需求,学院决定以隶属于机械工程学院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环境工程教研室和隶属于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应用化学教研室和基础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室为基础,筹建建环境与化学工程系。
2001年1月8日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宣告正式成立,并增设生物工程教研室,于9月份开始招生。
2002年,增设应用化学、环境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生物工程实验室。
2003年增设环境工程研究所,应用化学专业获第九批硕士学位点资格。
2004年3月,环境与化学工程系改名为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与应用化学教研室合并为化学与化学工程系,环境工程教研室改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改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生物工程教研室改名为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基础化学实验室、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室、应用化学实验室、环境实验室、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合并为实验中心;同年应用化学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5年应用化学专业获第十批博士学位点资格,化工工艺、环境工程和化工过程机械等三个专业获第十批硕士学位点资格。
第二节组织机构及人员一、行政机构及人员行政机构及人员见表11-10-1表11-10-1 系(院)行政机构及主要负责人学校目前机构设置见框图11-10-1图11-10-1二、党组织机构及人员党组织机构经历了系总支—院党委的过程,随着行政机构的变化而变化。
从2001年成立环化系到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党组织及人员组成,见表11-10-2表11-10-2 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三、教职工人数近5年来,随着组织机构的调整和变化,教职工人数不断地变化,有时一年内就有较大的人员变动,现按不同年份在系(院)工作过的教职工总人数进行统计,见表11-10-3表11-10-3 不同年份的教职工总人数第三节教学一、教学建设与改革2001环境与化学工程系成立后,继续保持原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和应用化学等四个专业及教研室,并成立生物工程专业及教研室,原有基础化学实验室面积750m2,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室面积50m2;同年建立微机室,满足了本科生教学需要。
环境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环境科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包括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内容。
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为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本文将对环境科学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主要涉及环境污染治理、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环境污染治理1. 水污染治理水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针对水污染治理的研究涉及污水处理技术、水体监测与评价等方面。
文献综述显示,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存在处理效果不佳、能源消耗大等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新型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 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大气污染治理成为学界和政府部门的研究重点。
文献综述显示,大气污染治理主要集中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涉及到了废气治理、车辆尾气排放控制等技术。
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文献综述显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资源利用、生态系统保护和经济增长等领域。
1. 资源利用与节约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文献综述显示,在能源利用方面,研究者通过开发新型能源技术、制定能源政策等方式来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研究者关注节水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 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文献综述显示,研究者通过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手段来推动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工作。
三、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旨在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文献综述显示,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评价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1.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350kW中型直燃式课题名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设计课题性质:学院(系):车辆与能源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年级:200级指导教师:乔海军学生姓名:200 年月日一、课题国内外现状:在当今社会,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
有必要采用新的制冷及能源再利用的方法来节约能源。
在工业生产中,存在着大量低品位的、无法用常规方法进一步利用的废热,通常这部分热量只能排放到环境中去。
吸收式制冷和热泵可能实现废热的回收利用。
此外,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耗电量远小于蒸汽压缩式制冷机。
而且,压缩式制冷机所使用的氟利昂工质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而吸收式制冷机常用的工质(如溴化锂-水工质对)对大气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是值得发展的替代制冷技术。
在国外,这项技术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最开始是在美国提出并进行了初步研究,但由于美国是能源大国,电力资源不是很紧缺,所以对这项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
而日本,由于电力资源紧缺,所以日本政府对这项技术十分重视,并且对其科研使用都有一定的补贴,所以它的发展很快。
而现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已经基本成型,最近的国内外的研究课题基本都是对其的改良和经济性及热力学性能的分析。
现在它已经属于较成熟的技术,国内也有不少厂商在做这方面的研制工作,但是,产量及热力学性能均与国外技术有一定差距。
二、研究主要成果:1. 对燃烧后的废热回收有了几种有效的方法。
2. 对溴化锂的热力学过程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3. 对溴化锂的结晶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4. 对其设备的漏液状况进行了点对点的分析,并进行实际的解决。
5. 对机组的自动化,无人化运行提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6. 研究其三效应用。
三、发展趋势:1. 批量生产化,其中主要部件都进行模块化处理,例如蒸汽式和直燃式的蒸发器、冷凝器可以互换。
2. 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3. 对其热力学性能进一步优化。
4. CFD技术全面应用其中,进行管路、混合、蒸发、冷凝和燃烧进行分析。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全球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因此,环境工程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这些研究的梳理和分析,希望能够为环境工程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大气污染是全球环境问题的关键之一。
如何有效地控制和治理大气污染已成为环境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广泛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大气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方法。
例如,采用多级净化系统、化学吸收剂、以及气溶胶技术等,可以有效地降低大气中的PM2.5和有害气体浓度。
二、水污染治理与废水处理技术水污染是另一个紧迫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受污染的水体,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废水处理技术。
在过去的几年里,生物降解、膜分离、化学氧化和电化学技术等多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过程中。
这些技术不仅能够高效去除各类污染物,还能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废水处理的经济可行性。
三、土壤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技术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是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土壤采样和分析,发现了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壤修复技术。
例如,利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实现土壤的修复与治理。
四、噪声污染控制与隔音技术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降低噪声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噪声控制和隔音技术。
近年来,隔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优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改善噪音的传播路径,可以显著降低环境中的噪声水平,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五、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下的环境问题,更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环境管理和政策导向的方法,以确保环境工程的研究与实践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20万吨/日小镇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设计学院(系):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传统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应用最早的工艺,它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的效率很高,对于城镇污水,可确保出水BOD 和SS达到30mg/I 以下,因此,在1996年前在我国尚未要求去除氮磷,该工艺是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工艺。
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颁布实施,我国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尤其是对出水的氮、磷指标要求更加严格。
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国家标准对氮、磷的去除要求,必须加以改造,于是出现了活性污泥法的改进型A/O法和A2/O法。
A/O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于除磷的厌氧一好氧工艺(A/O),一种是用于脱氮的缺氧一好氧工艺;A2/O法则是既脱氮又除磷的工艺。
目前分子生物技术已开始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为搞清聚磷菌除磷的生化机理,已开始用分子诊断技术获取聚磷菌的遗传信息。
现在从活性污泥中已发现的30多种丝状菌中,只有4种准确命名及生物分类学定位,因为这些丝状菌大部分无法进行分离纯培养。
目前正用分子诊断技术进行这些丝状菌的生物学定位,以进一步准确了解其特性。
分子诊断技术的大量应用,活性污泥微生物基因库的建立,在此基础上用基因技术培育具有高效活性的污泥菌种,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研究主要成果
(一)CCAS工艺
工艺即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工艺,对污水预处理要求不高,只设间隙15 nln3的机械格栅和沉砂池。
生物处理的核心是CCAS反应池,除磷、脱氮、降解有机物及悬浮物等功能均在该池内完成,出水可达标排放。
经预处理的污水连续不断地进入反应池前部的预反应池,在该区内污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BOD被活性污泥微生物吸附,并一起从主、预反应区隔墙下部的孔眼以低流速(0.03~0.05rrgmin)进入反应区。
在主反应区内依照“曝气、闲置、沉淀、排水”程序周期运行,使污水在“好氧一缺氧”的反复中完成去碳、脱氮,和在“好氧一厌氧”的反复中完成除磷。
各过程的历时和相应设备的运行均按事先编制的程序运行,并可调整程序,由计算机集中自控。
(二)SBR工艺
SBR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又名间歇曝气法,其主体构筑物是SBR 反应池。
污水在反应池中完成反应、沉淀、排水及排除剩余污泥等工序,使处理过程大为简化。
(三)A/0工艺
A/O工艺也叫厌氧好氧工艺,A(Anacrobic)是厌氧段,用于脱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
(四)A2/O工艺
A2/O工艺是厌氧一缺氧一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
A2/O工艺将生物脱氮生物除磷综合到了同一活性污泥系统中。
(五)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活性污泥工艺是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传统活性污泥工艺采用中等污泥负荷,曝气池为连续推流式。
若只要求去除有机污染物时,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对传统活性污泥工艺进行的各种改进,产生了很多种不同的活性污泥工艺。
(六)氧化沟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故它在水力流态上不同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它是一种首尾相连的循环流曝气沟渠,污水渗入其中得到净化,最早的氧化沟渠是加以护坡处理的土沟渠,是间歇进水间歇曝气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氧化沟最早是以序批方式处理污水的技术。
氧化沟污水处理的整个过程如进水、曝气、沉淀、污泥稳定和出水等全部集中在氧化沟内完成,最早的氧化沟不需另设初沉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
三、发展趋势:
为了克服传统污水处理方法的问题与不足,适应不断提高的污水处理要求,各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3.1 高级氧化技术通过使用氧化剂、催化剂、声、光、电等,在反应中产生活性极强的自由基(主要是·OH),再通过自由基氧化、分解有机物,使废水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的小分子有机物,甚至直接分解为CO,、H O 』等无机物,达到无害化。
主要包括光化学催化法、
超声氧化法、电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氧化法、Fenton试剂法等,具有处理效率高、对有毒污染物破坏彻底等优点,逐渐应用于有毒难降解工业废水如制药、精细化工、印染等有机废水的处理中。
3.2 基因工程
尽管难降解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可能会经自然形成的微生物群体。
的协同作用而缓慢降解,但一般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失去实际意义。
针对某些特定的有毒废水或成分单一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为了提高污水净化效率,通过转基因、质粒育种、固定化微生物等基因工程方法选育出具有较高降解活性的菌种,进行培养后用于废水处理,可大大提高处理效率和效果。
3.3 膜分离技术
利用天然或人工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作推动力,对水溶液中杂质进行分离、提纯的方法,依据膜孔孔径可分为微滤(M F )、超滤(U F)、纳滤(N F)和反渗透(R 0)等。
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技术,对水中杂质拦截效率高,出水水质好,工艺日趋成熟,随着膜制造成本的逐渐降低和膜污染问题的改善,该技术在污水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方面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3.4 生态处理与生态修复运用生态学原理,采用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手段对污水进行治理与水资源利用,主要包括土地处理系统、稳定塘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活机器、蚯蚓生态滤池等。
与传统环境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项低能耗、多效益、无二次污染、可持续的工程体系,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可以取得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尤其适用于面源污染治理和受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
3.5 各种单元技术的优化组合各种处理技术自身的优势、不足和污水的水质特点决定了不可能通过单一技术实现对污水的有效治理,由多个处理单元组成的工艺流程是必然选择。
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和简化工艺流程,克服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复杂的弊端,利用最合理的时空安排,通过对多种单元技术的优化组合,实现连续稳定工作的集成技术和一体化装置,符合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要求和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因而也是污水处理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四、存在问题
4.1 二次污染问题
现有的传统处理方法多为预处理一生物处理一深度处理的三级模式,在分解、转化废水中原有污染物的同时,有时会在水体产生新的有毒、有害的中间产物,另外大量生物污泥、化学污泥的处理、处置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处理不当极易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4.2 难降解工业废水的有效处理
随着化学技术(特别是有机合成工业)的飞速发展,各种难降解、有生物毒性的人工合成有机物大量涌现,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不能有效降解这些有机废水,导致很多工业废水(焦化、印染、农药等废水)无法达标排放。
j 4.3 面源污染及由此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农业灌溉、畜禽养殖及城市地表径流等面源污染由于收集困难、水量巨大,无法使用固定的污水处理构筑物有效处理,大量的氮、磷营养物质流人受纳水体,造成。
水体富营养化。
国内太湖、巢湖和滇池因富营养化而频繁暴发蓝藻水华,给当地居民生活、城市旅游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夏邦天,邹斌.污水处理技术的方法原理﹑问题与发展趋势.中国科技信息,2010(5): 22~23
[2] 林雄平.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特点与工艺分析.能源与环境, 2010(4):104~105
[3] 蒋增河.CAST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实践.价值工
程,2010(17):81
[4] 周锐锋.SBR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环境保护与循环经
济,2010(6):53~58
[5] 曹雪娇.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0(17):207
[6] 文武,贾丽艳.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研究进展综述.环境保护科
学,2007(6):53~55
[7] 宫艳梅,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2):
233
[8] 顾润南.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法述评.环境保护, 2001(9):46~47
[9] 刘怡君.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研究.科技交流,2010(1):122
[10] 余前英.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71
[11] 黄忠泉,陈明.影响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因素分析.环境科
技,2010(4):48~50
[12]反渗透在水处理技术中的应用.能源环境保护,2010(4):12~19
[13] 王艳青,杨林芳.香族磺酸基化合物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环境
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7):42~45
[14] 李苏峰,李蓁.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工艺的应用.中国资源综合利
用,2010(8): 61~62
[15] 孙宁,蒋国华.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实施现状与政策建议.环境保
护,2010(15):36~38
指导教师审阅签字: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