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技术规范(V2.0)
- 格式:doc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31
旅客列车无线局域网系统技术要求V1.8CRGT WiFi 建设组2018 年07 月28 日目录1. 术语表. (2)2. 系统组成. (4)3. 系统功能. 03.1 互联网接入. 03.2 车厢局域网. 03.3 站库WiFi 互通. 03.4 认证鉴权. 03.5 安全防护. 03.6 维护与管理. (1)4. 组网要求. (3)4.1 整体组网要求. (3)4.2 车厢局域网. (3)4.3 互联互通. (4)5. 车载设备技术要求. (5)5.1 中心服务器. (5)5.2 单车服务器. (6)5.3 AP 设备 (8)5.4 车载天线. (9)5.5 设备质量要求. (9)6. 安装部署要求..................... . 106.1 中心服务器. (10)6.2 单车服务器....................... . 116.3 AP 设备 (12)6.4 车载天线. (14)7. 参考文献. (15)1. 术语表2. 系统组成根据文献[5]的要求,旅客列车无线局域网系统包括列车网络、接入网、互联网、数据中心等部分,如图1所示。
其中列车网络及数据中心由CRGT建设并提供,接入网及互联网由接入运营商或电信运营商提供。
列车网络由车厢局域网互联组成,可选的互联方式包括通过光纤、以太网、无线桥接等方式进行互联。
接入网提供车地通信功能,可选的技术包括4G蜂窝通信网、卫星通信网、以及其它移动宽带网技术,例如802.11无线局域网[8]、802.16宽带无线接入系统[9]、EUHT超高速无线通信系统[10]、LTE专网或LTE-R[11]等。
现阶段考虑列车网络及接入网技术条件与成熟度、成本、高铁列车车型具体安装环境限制等因素,合理地取舍与合并设备的功能单元,尽量精简网络设备的物理部署。
针对列车网络及车地通信,采用以下技术途径:(1)跨车厢通信采用千兆以太网线连接各车厢局域网,车载服务器通过车载交换机VSW 接入车厢部的千兆以太骨干网,实现全列车的互联;(2)车地通信采用多路4G通道接入互联网及数据中心;(3)站场通信采用WiFi通道接入地面站场无线局域网。
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技术规范(V2.0)2010年8月目录1引言 (3)1.1目的和范围 (3)1.2术语和缩写词 (3)1.3参考文献 (4)2功能要求 (5)3组网要求 (6)4组网设备 (7)5网络结构 (11)5.1客运专线基本网络结构 (11)5.2客运专线划分子网网络结构 (12)5.3两个网络间连接 (14)5.4网络与独立设备间连接 (16)6组网光缆径路 (18)7网络接口 (19)8设备IP地址分配 (20)9网络管理 (25)10网络安全 (27)附件:IP地址配置举例 (28)1.客运专线1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IP地址分配举例 (29)2.客运专线2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IP地址分配举例 (33)1引言1.1目的和范围1.1.1.1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基于专用光缆(封闭系统)信号系统安全信息传输的CTCS-2级和CTCS-3级列控系统。
1.1.1.2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系统集成、工程设计、验收、运用维护及接入设备研发均应按照本技术规范执行。
1.2术语和缩写词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含义TCC Train Control Center 列控中心CBI Computer Based interlocking 计算机联锁RBC Radio Block Center 无线闭塞中心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 Temporary Speed RestrictionSeverTSR Temporary Speed Restriction 临时限速ODF 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 光纤配线架GBIC Giga Bit Rate Interface Converter 接口转换器SFP Small Form Pluggable 小型化接口转换器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局域网EMC 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兼容性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平均无故障时间1.3参考文献[1] 科技运[2008]34号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2] TB/T 3073 铁路信号电器设备电磁兼容试验及其限制[3] TB/T 3074 铁路信号设备雷电电脉冲防护技术条件[4] GB/T 21562 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5] GB/T24339.1 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第1部分:封闭式传输系统中的安全相关通信[6] YD/T 1099 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7] YD/T 1141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2功能要求2.1.1.1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接入设备包括:列控中心(TCC)、计算机联锁(CBI)、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无线闭塞中心(RBC)。
科技运〔2006〕93号《既有线提速CTCS-2区段车站列控中心接口协议(V1.0)》-----PDF 扫描/viewthread.php?tid=402694科技运〔2007〕43号《既有线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暂行)》-----PDF 扫描/viewthread.php?tid=138042科技运〔2007〕43号《既有线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暂行)》-----阅读权限: 70/viewthread.php?tid=402699科技运〔2007〕158号《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列控中心技术规范(暂行)》-----PDF 文字/viewthread.php?tid=451601科技运〔2008〕34号《客运专线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233621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科技运〔2008〕34号《客运专线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PDF课件/viewthread.php?tid=494558科技运〔2008〕34号《客运专线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PDF文字/viewthread.php?tid=498988科技运〔2008〕34号《客运专线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PDF课件,文件一样,重复/viewthread.php?tid=523893科技运〔2008〕114号《CTCS-3级列控系统功能需求规范(FRS)(V1.0)》-----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277355科技运〔2008〕127号《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名词术语(V1.0)》-----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326096科技运〔2008〕127号《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名词术语(V1.0)》-----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426828科技运〔2008〕127号《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名词术语(V1.0)》-----PDF文字/viewthread.php?tid=516283科技运〔2008〕143号《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0)》-----PDF文字/viewthread.php?tid=355677科技运〔2008〕143号《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0)》-----PDF文字,文件一样,重复/viewthread.php?tid=449991科技运〔2008〕143号《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0)》-----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504106科技运〔2008〕143号《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0)》-----PDF文字/viewthread.php?tid=534855科技运〔2008〕144号《CTCS-3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0)》-----PDF文字/viewthread.php?tid=221389科技运〔2008〕151号《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技术规范(V1.0)》-----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403616科技运〔2008〕151号《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技术规范(V1.0)》-----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451490科技运〔2008〕168号《CTCS-3级列控系统GSM-R网络需求规范(V1.0)》-----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307259科技运〔2009〕19号《CTCS-3级列控系统与GSM-R网络接口规范》-----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307257科技运函〔2004〕14号《CTCS技术规范总则(暂行)》《CTCS2级技术条件》-----PDF文字/viewthread.php?tid=105812科技运函〔2004〕14号《CTCS技术规范总则(暂行)》《CTCS2级技术条件》-----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233354科技运函〔2004〕14号《CTCS技术规范总则(暂行)》《CTCS2级技术条件》-----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516285科技运函〔2004〕114号《应答器技术条件(暂行)》-----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301893科技运函〔2004〕114号《应答器技术条件(暂行)》-----PDF扫描,文件一样,重复/viewthread.php?tid=402701科技运函〔2004〕114号《应答器技术条件(暂行)》-----PDF扫描,文件一样,重复/viewthread.php?tid=528140铁集成〔2007〕124号《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Word 文字/viewthread.php?tid=232885铁集成〔2007〕124号《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Word 文字,文件一样,重复/viewthread.php?tid=535661铁运〔2005〕21号《既有线200km/h动车组ATP车载和地面设备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帖子文字/viewthread.php?tid=38932铁运〔2005〕21号《既有线200km/h动车组ATP车载和地面设备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233354铁运〔2005〕21号《既有线200km/h动车组ATP车载和地面设备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Word文字,文件一样,重复/viewthread.php?tid=429553铁运〔2005〕118号《既有线200km/h动车组ATP车载和地面设备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补充规定》-----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233354铁运〔2008〕19号关于客运专线信号系统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137502铁运〔2008〕19号关于客运专线信号系统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Word扫描/viewthread.php?tid=328252铁运〔2008〕19号关于客运专线信号系统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502590铁运〔2008〕19号关于客运专线信号系统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502591铁运〔2008〕19号关于客运专线信号系统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502592铁运〔2008〕19号关于客运专线信号系统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502593运基信号〔2005〕224号《既有线CTCS-2级区段应答器报文定义及应用原则(暂行)》-----Word 文字/viewthread.php?tid=233354运基信号〔2005〕224号《既有线CTCS-2级区段应答器报文定义及应用原则(暂行)》-----Word 文字/viewthread.php?tid=306281运基信号〔2005〕316号《既有线200km/h车站列控中心运用技术原则(暂行)》-----Word 文字/viewthread.php?tid=233354运基信号〔2005〕316号《既有线200km/h车站列控中心运用技术原则(暂行)》-----Word 文字/viewthread.php?tid=306278运基信号〔2005〕431号《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技术条件(暂行)》-----Word文字,不详细/viewthread.php?tid=233354运基信号〔2005〕431号《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技术条件(暂行)》-----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368063运基信号〔2006〕14号《既有线提速200kmh区段应答器用户数据表编制规定》-----Word 文字/viewthread.php?tid=233354运基信号〔2006〕14号《既有线提速200kmh区段应答器用户数据表编制规定》-----PDF 课件/viewthread.php?tid=457881运基信号〔2006〕27号《应答器编号规则(暂行)》-----废止于运基信号〔2010〕532号-----Word 文字/viewthread.php?tid=233354运基信号〔2006〕27号《应答器编号规则(暂行)》-----废止于运基信号〔2010〕532号-----PDF 文字/viewthread.php?tid=268465运基信号〔2006〕27号《应答器编号规则(暂行)》-----废止于运基信号〔2010〕532号-----PDF 文字,文件一样,重复/viewthread.php?tid=363928运基信号〔2006〕27号《应答器编号规则(暂行)》-----废止于运基信号〔2010〕532号-----PDF 课件/viewthread.php?tid=457884运基信号〔2007〕20号《CTCS-2级列控车载设备DMI显示规范(V1.0)》-----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402704运基信号〔2008〕670号《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人机界面(DMI)显示规范(V1.0)》-----PDF 文字/viewthread.php?tid=303731运基信号〔2008〕670号《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人机界面(DMI)显示规范(V1.0)》-----标题党/viewthread.php?tid=347552运基信号〔2008〕670号《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人机界面(DMI)显示规范(V1.0)》-----PDF 扫描/viewthread.php?tid=447866运基信号〔2009〕223号《客运专线信号安全数据网技术方案V1.0》-----PDF文字/viewthread.php?tid=403599运基信号〔2009〕716号《无配线车站信号系统技术方案》-----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391716运基信号〔2009〕716号《无配线车站信号系统技术方案》-----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451417运基信号〔2009〕716号《无配线车站信号系统技术方案》-----PDF扫描,文件一样,重复/viewthread.php?tid=455304运基信号〔2009〕719号《信号系统与异物侵限监控系统接口技术条件》-----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391716运基信号〔2009〕719号《信号系统与异物侵限监控系统接口技术条件》-----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455304运基信号〔2010〕537号《基于光通信的站问安全信息传输系统应用技术条件(暂行)》-----Word扫描/viewthread.php?tid=537441CTCS-3级列控车载人机界面显示规范/viewthread.php?tid=556786更多铁路评论请登陆中国铁道论坛(/)。
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技术规范(V2.0)2010年8月目录1引言 (2)1.1目的和范围 (2)1.2术语和缩写词 (2)1.3参考文献 (3)2功能要求 (4)3组网要求 (5)4组网设备 (6)5网络结构 (11)5.1客运专线基本网络结构 (11)5.2客运专线划分子网网络结构 (12)5.3两个网络间连接 (14)5.4网络与独立设备间连接 (16)6组网光缆径路 (18)7网络接口 (19)8设备IP地址分配 (20)9网络管理 (25)10网络安全 (26)附件:IP地址配置举例 (28)1.客运专线1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IP地址分配举例 (29)2.客运专线2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IP地址分配举例 (32)1引言1.1目的和范围1.1.1.1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基于专用光缆(封闭系统)信号系统安全信息传输的CTCS-2级和CTCS-3级列控系统。
1.1.1.2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系统集成、工程设计、验收、运用维护及接入设备研发均应按照本技术规范执行。
1.2术语和缩写词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含义TCC Train Control Center列控中心CBI Computer Based interlocking计算机联锁RBC Radio Block Center无线闭塞中心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 Temporary Speed RestrictionSeverTSR Temporary Speed Restriction临时限速ODF 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 光纤配线架接口转换器GBIC Giga Bit Rate InterfaceConverterSFP Small Form Pluggable小型化接口转换器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EMC 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平均无故障时间.1.3参考文献[1]科技运[2008]34号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2]TB/T 3073铁路信号电器设备电磁兼容试验及其限制[3]TB/T 3074铁路信号设备雷电电脉冲防护技术条件[4]GB/T 21562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5]GB/T24339.1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第1部分:封闭式传输系统中的安全相关通信[6]YD/T 1099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7]YD/T 1141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2功能要求2.1.1.1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接入设备包括:列控中心(TCC)、计算机联锁(CBI)、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无线闭塞中心(RBC)。
高铁客专信号施工技术标准(光电缆线路)高铁客专信号施工技术标准光电缆线路1.1一般规定1.1.1 信号光电缆线路施工包括:径路复测,单盘检测、配盘及运输,电缆敷设,电缆防护,电缆接续,电缆成端,箱盒安装,箱盒配线等。
1.1.2 信号光电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1.1.3 信号光电缆敷设在已预设的信号电缆槽内,与通信电缆同槽时,信号电缆应敷设在靠线路一侧。
1.1.4 信号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接续前后应进行电气测试,室内外设备连接前应进行全程测试,并应做好测试记录。
(取消地下接续盒)1.1.5 箱盒与基础螺栓连接时采用双螺母(其中外部是防松螺母)紧固,露出螺母外的螺扣应不少于5mm。
1.1.6 隧道内、综合站房引入的信号电缆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型电缆。
1.1.7 信号使用光电缆定制出厂前,要在电缆外皮每2米印号标明用途,如蒙辽信号电缆2017年、蒙辽信号LEU光缆2017年、蒙辽信号远控光缆2017年,具体情况与电务段商议确定。
1.2电缆单盘检测1.2.1 电缆敷设前应根据到货清单核对光电缆的盘号、型号、规格、盘长、端别、数量,检查包装无破损、线缆无损坏、压扁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1.2.2 电缆单盘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开盘检验电缆端别确定A、B端;以电缆四线组的扎带颜色排列顺序确定:面对电缆端头,绿色四线组在红色四线组的顺时针方向侧为A端,反之为B端。
以四线组内芯线绝缘层的颜色排列顺序确定:面对电缆端头,在一个四线组内绿色单芯线在红色单芯线的顺时针方向侧为A端,反之为B端。
电缆端别确定后应在电缆盘上注明“外A”或“外B”字样。
2)对号检查所有芯线有无断线、混线等障碍;3)测试信号电缆电气性能应符合《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7-2015要求;4)电缆单盘测试完成后,应对测试后的电缆端头进行密封处理。
1.3电缆敷设1.3.1电缆敷设前应严格按程序对土建等相关工程施工的接口作业面验收交接。
科技运[2008]144号CTCS-3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2.0)目录目录 (1)1适用范围 (4)2参考文献 (4)3应答器设置规则 (5)3.1一般规则 (5)3.2区间应答器组【Q】设置 (6)3.3车站应答器组设置 (8)3.3.1进站信号机应答器组【JZ】设置 (8)3.3.2出站信号机应答器组【CZ】设置 (9)3.3.3进路应答器组【JL】设置 (10)3.3.4调车应答器组【DC】设置 (10)3.4定位应答器组【DW】设置 (10)3.5中继站应答器组设置 (11)3.6等级转换应答器组设置 (11)3.6.1等级转换应答器组设置要求 (11)3.6.2RBC连接应答器组【RL】设置 (12)3.6.3C2/C3等级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2/3】设置 (12)3.6.4C2/C3等级转换执行应答器组【ZX-2/3】设置 (13)3.6.5RBC连接取消应答器组【RL-Q】设置 (13)3.6.6等级转换预告取消应答器组【YG-Q】设置 (13)3.7RBC切换应答器组设置 (14)3.7.1RBC切换预告应答器组【YG-R】设置 (14)3.7.2RBC切换执行应答器组【ZX-R】设置 (14)3.8自动过分相应答器组设置 (15)3.9大号码道岔(18号以上)应答器组【DD】设置 (16)4应答器图纸设计规则 (18)4.1图例符号 (18)4.2应答器编号及命名 (18)5应答器报文编制原则 (20)5.1报文结构(信息帧) (20)5.2用户信息包 (22)5.2.1应答器链接【ETCS-5】 (22)5.2.2重定位信息【ETCS-16】 (23)5.2.3线路坡度【ETCS-21】 (24)5.2.4线路速度【ETCS-27】 (26)5.2.5等级转换【ETCS-41】 (28)5.2.6通信管理信息【ETCS-42】 (29)5.2.7CTCS数据【ETCS-44】 (30)5.2.8无线网络注册【ETCS-45】 (30)5.2.9有条件等级转换【ETCS-46】 (31)5.2.10特殊区段【ETCS-68】 (32)5.2.11文本信息【ETCS-72】 (34)5.2.12里程信息【ETCS-79】 (36)5.2.13RBC切换命令【ETCS-131】 (37)5.2.14调车危险【ETCS-132】 (38)5.2.15目视行车危险【ETCS-137】 (38)5.2.16默认信息包【ETCS-254】 (38)5.2.17轨道区段【CTCS-1】 (39)5.2.18临时限速【CTCS-2】 (41)5.2.19区间反向运行【CTCS-3】 (42)5.2.21绝对停车【CTCS-5】 (43)5.3应答器报文编制原则 (44)5.3.1一般原则 (44)5.3.2应答器组功能定义 (45)5.3.3区间闭塞分区应答器组【Q】 (54)5.3.4区间反向中继应答器组【FQ】 (55)5.3.5定位应答器组【DW】 (55)5.3.6大号码道岔应答器组【DD】 (55)5.3.7进站应答器组【JZ】 (56)5.3.8出站应答器组【CZ】 (58)5.3.9中继站应答器组【ZJ1】 (59)5.3.10中继站应答器组【ZJ2】 (59)5.3.11RBC切换应答器组【ZX-R】 (60)5.3.12RBC切换反向应答器组【FZX-R】 (60)6附件一:用户信息包填写举例 (61)6.1应答器链接【ETCS-5】 (61)6.2线路坡度【ETCS-21】 (62)6.3线路速度【ETCS-27】 (63)6.4轨道区段【CTCS-1】 (64)6.5临时限速【CTCS-2】 (65)6.6通信会话管理【ETCS-42】 (68)6.7无线网络注册【ETCS-45】 (68)6.8条件等级转换【ETCS-46】 (68)6.9特殊区段【ETCS-68】 (69)6.10纯文本信息【ETCS-72】 (69)6.11里程信息【ETCS-79】 (70)1适用范围1.1.1.1本规范规定了CTCS-3级列控系统应答器的设置和报文编制原则,适用于CTCS-3级客运专线列控系统应答器的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和工程实施。
.客运专线C T C S-2级列控系统列控中心技术规(暂行)目录前言 (4)1.适用围 (5)2.引用标准 (5)3.名词术语 (6)4.总则 (7)5.功能及技术要求 (8)6.通信接口及通道 (16)7.设备配置 (19)8.RAMS (19)9.供电及电源设备 (20)10.电磁兼容及雷电防护 (20)附件1:区间轨道区段状态判断及对应措施举例附件2:改变区间运行方向举例附件3:客运专线C T C S-2级列控系统临时限速设置原则前言在总结既有线C T C S-2级列控中心建设、试验和运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客运专线特点,制定本列控中心技术规(暂行)。
本技术规(暂行)适用于客运专线C T C 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列控中心的研制、设计、施工、使用及维护。
本技术规(暂行)对列控中心的功能及技术要求、通信接口及通道、设备配置、可靠性与安全性、供电及电源设备、电磁兼容及雷电防护等进行了规定。
本技术规(暂行)由铁道部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暂行)起草单位:铁道部科学技术司;铁道部运输局;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本技术规(暂行)主要起草人高建强岗周南骏夏进波唐抗尼莫志松穆建成罗松何春明1.适用围本技术规适用于客运专线C T C S-2级列控系统列控中心(以下简称列控中心)的研制、设计、施工、运营和维修。
本技术规适用于客运专线C T C S-2级区段,其它采用列控系统的线路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和规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科技运函〔2004〕14 号《CTCS 技术规总则(暂行)》、《C T C S-2级技术条件(暂行)》[2]铁科技〔2006〕68 号《200-250k m/h客运专线站后系统技术框架方案》[3]铁集成〔2007〕124 号《客运专线C T C S-2级列控系统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4]运基信号〔2005〕224 号《既有线C T C S-2级区段应答器报文定义及应用原则(暂行)》[5]科技运〔2007〕43 号《即有线C T C 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规(暂行)》[6]科技运〔2007〕44 号《即有线C T C S-2级列控系统车站列控中心技术规(暂行)》[7]科技运〔2007〕45 号《即有线C T C S-2级列控系统车载设备技术规(暂行)》[8]铁运〔2006〕26 号《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及电磁兼容综合防护实施指导意见》[9]铁建设〔2007〕39 号《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10]T B/T3073-2003铁路信号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11]T B/T3074-2003铁路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12]I E C62278:2002R a il w a y app li c a t i on s ¨S pe c i f i c a t i on andde m on s t r a t i on o f r e li ab ili t y,a v a il ab ili t y,m a i n t a i nab ili t y and s a f e t y(R A M S)<铁道应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 A M S)规和说明> [13]I E C62279:2002(E N-50128:2001)R a il w a y app li c a t i on s ¨C o mm un i c a t i on s,s i gna lli ng and p r o c e ss i ng sys t e m s ¨S o ft w a r e f o r r a il w a y c on t r o l andp r o t e c t i on sys t e m s <铁道应用:铁路控制和防护系统软件>[14]I E C62280:2002(E N-50129:2003)R a il w a y app li c a t i on s ¨C o mm un i c a t i on,s i gna lli ng and p r o c e ss i ng sys t e m s ¨S a f e t y r e l a t ed e l e c t r on i c sys t e m s f o rs i gna lli ng<铁道应用:安全相关电子系统>[15]E N-50159-1:2001R a il w a y app li c a t i on s ¨C o mm un i c a t i on,s i gna lli ng and P r o c e ss i ng sys t e m s ¨P a r t1:S a f e t y-r e l a t ed c o mm un i c a t i on i nc l o s ed t r an s m i ss i on sys te m s <铁道应用:封闭式传输系统中安全通信要求>3.名词术语C T C S(C h i ne s e T r a i n C on t r o l S ys t e m)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包括地面子系统和车载子系统。
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技术规范(V2.0)2010年8月目录1引言 (2)1.1目的和范围 (2)1.2术语和缩写词 (2)1.3参考文献 (2)2功能要求 (4)3组网要求 (4)4组网设备 (6)5网络结构 (9)5.1客运专线基本网络结构 (9)5.2客运专线划分子网网络结构 (10)5.3两个网络间连接 (12)5.4网络与独立设备间连接 (14)6组网光缆径路 (15)7网络接口 (16)8设备IP地址分配 (17)9网络管理 (21)10网络安全 (22)附件:IP地址配置举例 (24)1.客运专线1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IP地址分配举例 (24)2.客运专线2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IP地址分配举例 (27)1引言1.1目的和范围1.1.1.1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基于专用光缆(封闭系统)信号系统安全信息传输的CTCS-2级和CTCS-3级列控系统。
1.1.1.2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系统集成、工程设计、验收、运用维护及接入设备研发均应按照本技术规范执行。
1.2术语和缩写词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含义TCC Train Control Center 列控中心CBI Computer Based interlocking 计算机联锁RBC Radio Block Center 无线闭塞中心TSRS Temporary Speed Restriction Sever 临时限速服务器TSR Temporary Speed Restriction 临时限速ODF 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 光纤配线架GBIC Giga Bit Rate Interface Converter 接口转换器SFP Small Form Pluggable 小型化接口转换器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局域网EMC 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兼容性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平均无故障时间1.3参考文献[1] 科技运[2008]34号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2] TB/T 3073 铁路信号电器设备电磁兼容试验及其限制[3] TB/T 3074 铁路信号设备雷电电脉冲防护技术条件[4] GB/T 21562 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5] GB/T24339.1 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第1部分:封闭式传输系统中的安全相关通信[6] YD/T 1099 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7] YD/T 1141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2功能要求2.1.1.1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接入设备包括:列控中心(TCC)、计算机联锁(CBI)、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无线闭塞中心(RBC)。
2.1.1.2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应满足以下设备间的安全信息可靠传输:1)TCC与TCC2)TCC与CBI3)TSRS与RBC4)TSRS与TCC5)TSRS与TSRS6)RBC与CBI7)RBC与RBC8)CBI与CBI2.1.1.3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应确保车站和中继站设备间及其与中心信号设备(如RBC、TSRS)间的安全信息可靠传输。
2.1.1.4网络设备(交换机或中继器)的单节点信息传输时延不应大于50微秒;单网络(子网)内数据通信自愈时间不大于50毫秒;网络间数据通信自愈时间不大于500毫秒。
2.1.1.5客运专线安全数据网设备应设置网络管理系统,实现网络连接状态和设备状态监测和记录、故障报警、设备维护等功能。
3组网要求3.1.1.1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应采用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后简称交换机设备)构成冗余双环网,双环网间物理隔离,交换机设备间应采用专用单模光纤连接。
3.1.1.2交换机设备功能应满足参考文献[6]和[7]的技术要求。
3.1.1.3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中双环网的互联光纤(设备端-设备端)应采用不同物理路径;同一环网中交换机设备间互联光纤与迂回通道使用的光纤应采用不同物理路径。
3.1.1.4连接相邻交换机设备的光纤长度最长不宜超过70公里,通信距离大于交换机设备通信距离时,应增加中继设备。
3.1.1.5采用8芯光纤构成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其中4芯光纤由线路一侧光缆提供,另4芯光纤由线路另一侧光缆提供,每侧光缆中应另增加2芯以上光纤作为备用。
3.1.1.6根据业务需求,应划分虚拟局域网(VLAN):(1)业务VLAN,用于承载数据业务;(2)管理VLAN,用于网络管理。
3.1.1.7信号电源屏应为交换机设备独立提供两路经过UPS的直流电源,电源指标满足交换机设备需求。
4组网设备4.1.1.1交换机的环网接口应为100M或1000M光接口,数据业务接口宜为100M电接口。
4.1.1.2交换机设备性能应满足表4.1和表4.2的要求。
表4.1 二层交换机设备的性能要求三层交换机设备的性能要求表4.24.1.1.3交换机设备用于组网的光通信接口为GBIC或SFP接口,可以通过配置不同传输距离的通信模块以适应组网的需求。
4.1.1.4同一子网内的交换机设备应支持相同环网协议。
4.1.1.5不同客运专线安全数据网采用不同品牌交换机接口时,交换机通信接口参数应匹配。
.5 网络结构5.1 客运专线基本网络结构5.1.1.1 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的基本网络应按图5.1所示方案组网。
右侧光缆左侧光缆右环网左环网图5.1 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基本组网结构图.5.1.1.2每一独立环网络中(左环网或右环网)用于交换机串接的光纤和用于迂回通道中继器(交换机)连接的光纤应取自通信专业提供的两条不同路径的干线光缆,干线光缆与交换机连接的尾缆或尾纤应采用不同的引入路径。
5.1.1.3用于两个独立环网迂回通道中继器(交换机)串接的光纤应取自通信专业提供的两条不同路径的干线光缆。
5.1.1.4两个独立环网中迂回通道使用的中继器(交换机)不应在同一站点处同时设置。
5.2客运专线划分子网网络结构5.2.1.1同一线路中划分子网的组网结构应按图5.2所示方案组网:.右侧光缆左侧光缆图5.2 具有子网的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组网结构图.5.2.1.2每一独立子网中接入的网络设备(交换机、中继器)超过60台时,或网络中接入设备所配置的IP地址数量超过一个网段的容量(254个IP地址)时,应将网络环路分割成不同子网。
5.2.1.3子网划分应在网络分界点处设置三层交换机实现,三层交换机间采用双冗余光缆进行链路聚合连接,双通道冗余光缆应采用不同路径铺设。
5.2.1.4左右两侧的子网分界点不应设在同一车站或中继站。
5.2.1.5网络中接入设备间通信路径中不宜跨越3个以上三层路由,接入设备间信息传输总延时不应大于50ms。
5.2.1.6设置三层交换机的站点与迂回中继不应同站设置。
5.3两个网络间连接5.3.1.1对于相邻的两条线路的接口车站,连接相邻网络的设备应采用三层交换机,如图5.3所示:.图5.3 相邻网络的连接图5.3.1.2不同线路的网络连接应在线路分界处附近车站设置三层交换机实现,三层交换机间采用双冗余光缆进行链路聚合连接,双通道冗余光缆应采用不同路径铺设。
5.3.1.3左右两侧的三层交换机不应设在同一车站或中继站。
5.3.1.4网络间连接的光缆通道由各自线路的工程集成单位负责铺设至线路接口车站,并由后期实施的线路工程集成单位实施网络间的光缆连接。
5.4网络与独立设备间连接5.4.1.1一侧为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另一侧为独立的信号设备,应通过二层交换机连接,如图5.4所示:图5.4 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与独立信号设备的连接图5.4.1.2网络连接应在独立信号设备处设置交换机,通过交换机与相邻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连接。
5.4.1.3应采用不同路径的双通道冗余光缆连接线路1和线路2的设备。
6组网光缆径路6.1.1.1网络中单个子网使用的光纤必须由两条不同路径的干线光缆构成。
6.1.1.2从通信机房引入到信号机房的光缆应采用两条不同径路铺设,且光缆在通信机房应采用光纤熔接后直接引入信号机房专设的信号ODF子架。
对于箱式机房,则通信光缆引入至通信机柜中的ODF子架。
6.1.1.3通信信号施工分界在信号机房ODF子架或箱式机房通信机柜的ODF子架处。
6.1.1.4引入信号机房的光纤芯数应按干线光缆相同比例预留备用。
7网络接口7.1.1.1TCC、CBI、RBC和TSRS设备(后简称应用设备)都通过电接口接入到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各应用设备和交换机的电口连接电缆应采用6类标准屏蔽双绞电缆,电缆长度不宜超过50米。
7.1.1.2TCC、CBI、RBC和TSRS设备的A、B机都配置以太网接口(接口1和接口2),接口1接入左环网,接口2接入右环网,连接方式如图7.1所示:图7.1 交换机和应用设备的连接方式7.1.1.3RBC设备和TSRS设备不应接入同一台交换机中进行通信,接入同一台交换机中的RBC设备或TSRS设备不宜超过4台。
7.1.1.4应用设备应统一采用IEEE 802.3以太网帧格式进行数据通信。
7.1.1.5交换机设备和应用设备端口应采用固定分配的IP地址。
8设备IP地址分配8.1.1.1IP地址应采用统一规划原则,充分考虑地址空间的合理利用,满足网络发展的需要。
8.1.1.2设备IP地址分配包括应用设备地址、交换机设备地址、网间互联地址以及网管服务器地址。
8.1.1.3不同子网间应用设备应划分为不同的网段。
8.1.1.4左环网(应用设备接口1)IP地址采用奇数网段,右环网(应用设备接口2)IP地址采用偶数网段,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中的网段应连续分配。
8.1.1.5每个网段中的IP地址x.x.x.1~x.x.x.14预留给网关使用,应用设备IP地址从x.x.x.15开始分配。
缺省网关为x.x.x.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8.1.1.6应用设备IP地址分配顺序为:每个站内设备按照先TCC设备后CBI设备的次序分配IP地址,车站间按照下行方向一次分配,RBC设备和TSRS设备最后分配。
8.1.1.7车站或线路所按一套TCC设备、一套CBI设备分配IP地址;中继站按一套TCC设备分配IP地址。
对于安装RBC和TSRS设备的车站,按照实际应用设备数量分配IP地址。
8.1.1.8对于大型枢纽站按应预留必要的IP地址,满足计划内准备实施的项目。
8.1.1.9TCC、CBI、RBC和TSRS的IP地址分配范围为x.x.x.15~x.x.x.234,按照车站为单位依次分配。
8.1.1.10预留IP地址范围为x.x.x.235~x.x.x.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