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
- 格式:doc
- 大小:346.50 KB
- 文档页数:81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一、语法知识概括(一)词类汉语的词能够分为 12 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沓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 "专用名词 ",如 " 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 "抽象名词 " ,如 " 范围、思想、质量、道德、友情、方法 " 。
表示方向的叫做 " 方向名词 " ,如 "上""下 "" 左"" 右"" 前"" 后"" 中"" 东"" 西"" 南""北"" 前方 ""后边 ""东边 "" 南面 "" 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腾飞、审察、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 "想、重视、着重、敬爱、认识、相信、钦佩、挂念 " 等,这样的动词前方常常能够加上 "很、十分 "。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 "能愿动词 ",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 dei)、能够、应当、应当、愿意、能够、可能、一定 ",这些能愿动词经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方,如 " 得去、能够做、能够考虑、愿意学习、应当说明、可能发展 "。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一、词类二、短语三、句子成分划分句子成分练习1.我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
2.藤野先生总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3.干事在黑板上写广告。
4.这位客人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5.托尔斯泰透出一股才气。
6.一个陌生人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7.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8.科学技术是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成就。
9.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场面。
10.在场的老年人格外兴奋、活跃。
11.白色的丝线拧成细细的绳子。
12.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习惯。
13.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鸟叫。
14.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掉了系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17.他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18.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19.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21.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22.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23.后来,鲁班又陆续发明了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木匠工具。
24.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25.当时,还有人把字写在丝织的帛上。
26.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27.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终于发明了造纸术。
28.窗外,细雨烟似的飘散着。
29.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0.母亲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1.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地忙碌。
四、单句五、复句。
现代汉语语法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一、什么是语法?1、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和句法)。
2、在语言交际中,语法——通不通;逻辑——对不对;修辞——妙不妙。
比较分析:人咬狗。
狗咬人。
狗咬狗。
3、语言的五级单位:(1)词素(语素)<(2)词<(3)短语(词组)<(4)句子<(5)句群语法对语言五级单位都有所涉及,但重心在词法和句法。
二、六书——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1、象形:依物体的轮廓,画成相似的图形的造字法。
用象形这种方法造出的字称象形字。
如:山、水、日、月、刀、木2、指事:用简单的符号指明要说的事物。
同样,用指事法造出的字便称指事字。
(1)纯符号指事:一、二、三、四、上、下(2)在象形基础上加指事符号:甘、亦、本、末、刃3、会意: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体字合成合体字,单体字的意义会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即合体合意)。
(1)同体会意:炎、焱、林、森、从、众、多、磊、淼、猋、骉、犇(2)异体会意:卡、尖、尘、孬、歪、;休、牧、莫、采4、形声:用一个单体字表示新字的意义范畴,另一个单体字比况新字的读音的造字法。
表意义范畴的部分叫形旁或意符,比况读音的部分叫声旁或声符。
形声字按形旁和声旁的结构方式可分为:(1)左形右声:潇、聆、把、靶、粳、赈(2)右形左声:郊、鹏、期、功、飘、鹅(3)上形下声:震、菜、莲、宇、简、蒂(4)下形上声:怒、忍、婆、赏、盆、裘(5)外形内声:圆、囿、固、裹、衷、闾(6)内形外声:闷、闻、辩、辨、辫、瓣(7)形占一角:载、裁、腾、滕、颖、颍(8)声占一角:庖、述、房、病、旗、遒5、假借:借用已有字中读音相同的来表示尚无法造出的新概念。
如:借用“易”(象形字,“蜥蜴”的意思)来表示“难易”的“易”。
6、转注:形旁相同的字义互释。
如:“考”与“老”,“颠”与“顶”。
练习1、形旁声旁结构方式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领、翻、切、政、剩;B 肤、诬、航、根、谋C想、恭、腐、背、合;D攻、究、园、闻、忠2、挑出形声字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组是()(1)袤(2)辜(3)飘(4)膏(5)肓(6)渺(7)紊(8)撇A 1257、B 2457、C 368、D 1573、下列各组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拦恐芳根歪斧、 B 贡园氛骑休雌C 枝洞钢警据呜、D 衷硝扉故爸闻4、选出下列汉字中的形声字()翅、本、草、病、弓、明、颅、叹、己三、词素词素(又称语素)是构词的要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有一定意义的音节,词素不能再分割。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一、词类二、短语三、句子成分划分句子成分练习1.我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
2.藤野先生总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3.干事在黑板上写广告。
4.这位客人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5.托尔斯泰透出一股才气。
6.一个陌生人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7.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8.科学技术是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成就。
9.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场面。
10.在场的老年人格外兴奋、活跃。
11.白色的丝线拧成细细的绳子。
12.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习惯。
13.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鸟叫。
14.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掉了系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17.他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18.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19.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21.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22.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23.后来,鲁班又陆续发明了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木匠工具。
24.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25.当时,还有人把字写在丝织的帛上。
26.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27.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终于发明了造纸术。
28.窗外,细雨烟似的飘散着。
29.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0.母亲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1.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地忙碌。
四、单句五、复句。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简表一、词类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加数量词,不能加不、很等副词,不能加时态助词“了”,包括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
方位词:表示方向位置,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一般不带修饰成分。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可以前面加副词,不能加时态助词。
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前面可以加副词,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词,多数能重叠。
能愿动词:表示可能、能、必要或愿望等意思的词,不能重叠,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愿意的助动词有敢、肯、愿意。
趋向动词:表示动作的趋向的词,不能重叠,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前面可以加副词,后面能加“着”“了”“过”词,一部分能重叠。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常和量词结合,包括基数、序数、分数、倍数和概数。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常和数词或指示代词结合,名量词包括物量词,动量词含有“每”的意思。
举例:人、牛、山、水、对联、友谊、立场、观点、思想、东、西、南、北、前、后、中间、下边、我、你、他、我们、你们、一副对联、不楹联、很对联、刚走、很想、醒、病、游行、觉悟、看着、看了、看过、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能、能够、可以、该、当、应当、谁、什么、哪、多少、这、那、这里、那边、敢、肯、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一、二、百、千、万、亿、第一、第二、第三、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一倍、十倍、百倍、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有的不用连词。
例如:红色和黄色;吃饭和喝水;大雨和雷电;跑步或游泳;快乐并不等于富有。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短语,由动词和副词、介词、名词等构成。
例如:走路、看电影、吃饭、打电话、在学校、在家里、很快地跑、在公园里散步。
表示某种意义的短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构成。
例如:时间管理、人际关系、环境保护、健康生活、快乐研究、深入思考、丰富多彩。
现代汉语语法学一、名词解释1.向心结构: 一个句法结构s由a和b构成, 如果a或b的功能同s的整体功能相同, 那么a或b就叫做s的核心, 有核心的句法结构就叫做向心结构。
2.直接成分: 一个句法结构s, 如果由a和b两个成分直接构成, 那么a和b就叫做句法结构s的直接成分, a和b则互为直接成分。
或: 对一个句法结构s进行切分, 得到两个构成成分a和b, 那么a和b就叫做句法结构s的直接成分, a和b则互为直接成分。
3、狭义同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 如果满足如下两个条件①同模。
②相对应的成分的功能都相同。
那么它们狭义同构。
4.语义特征:一组词或一类词共有的, 同特定的句法结构的语义具有语义兼容关系的语义成分叫做这组词或这类词的语义特征。
5.语义指向: 句法结构中具有一定方向性和一定目标的语义联系。
6、区别词: 属于实词中的饰词部分的词类, 只能充当定语修饰名词, 同结构助词“的”构成“的”字结构的词类。
7、变换:句法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 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也指把具有依存关系的句法结构联系起来的过程。
8、异类同构: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满足如下条件: ①核心的功能相同;②它们的推导式有部分对应关系。
那么这些句法结构异类同构。
9、语义属性: 定中结构中的定语所表示的语义, 这是以名词为主体而确定的语义性质, 包括形态属性、质料属性、数量属性、来源属性等等。
10、语义格:以谓语动词为中心, 根据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同谓语动词的语义联系而确定的成分性质及其类别。
如施事格、受事格、工具格。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词组是划分词类的操作平台。
答:①由于汉语的词多功能, 词同句子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所以汉语不能根据词同句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不能把句子层面作为划分词类的操作平台。
②词组是静态的结构单位, 词在词组平面的组合要受到比句子平面较为严格的制约, 从而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类的区别。
现代汉语语法字—词—短语—单句—复句—句群—段落—文章词性:2种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专有名词:表示专有名称。
如,云南、李白、茶壶、西安。
2、抽象名词: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
如,思想、质量、方法、友谊。
3、方位名词:表示方位。
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南。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示一般的动作。
如,跑、拉、走、打。
2、表示心理活动。
如,伤心、高兴、悲伤。
3、能愿动词:表示能够、愿意。
如,能、要、应、得、敢、可以、必须。
一般与动词连用。
4、趋向动词:表示趋向。
如,来、去、上、下、出、过来、过去、起。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
如,多、少、高、矮、死板、胆小。
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百、半。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1、名量词:盏、辆、个、只、头、块。
2、动量词:巴掌、脚、口(具体有所用的动词决定)代词:代词具有代替、指示作用。
1、人称代词:我、你、他。
2、指示代词:这、那。
3、疑问代词:谁、哪里、什么。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虚词很虚,灵活多变,数量有限,高手风范。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
如,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
1、表示程度的,叫做程度副词。
如,很、太、最、十分、非常、比较。
2、表示范围的,叫做范围副词。
如,都、部分、只、全、统统、仅仅。
3、表示时间的。
如,正、刚、又、曾经、终于。
4、表示否定的。
如,不、未、没有(看见)。
在表示否定的状语,在划分句子主干时,否定副词做状语,不能去掉。
5、表示语气的。
如,偏偏、也许、简直、难道、其恕乎。
只有“很”、“极”可以用于形容词、动词后。
介词:起转介作用的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边,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
1、表示对象、关系的。
如,把、被、对、对于、关于、连。
2、表示住所、方向的。
现代汉语语法徐阳春第一节语法和语单位一、语法(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人们的言语行为必须符合语法规则,否则就无法交流信息。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从言语表达的角度看,说写者在用词造句时必须遵循语法规则,否则听读者会不知所云或感到别扭。
例如,光有“力量、就、知识、是”几个零散的词,还无法表达意思;把它们加合成“力量就知识是”或“是就知识力量”,也还是不能表达意思,因为这些组合不符合汉语的结构规则。
只有按照汉语语法规则,把它们组成“主+动+宾”的结构,即说成“知识就是力量”,才能让听读者理解。
又如,当听到外国学生说“一点点我不舒服”“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这类句子时,我们能明白其意,但会感到很别扭,觉得不像中国话。
原因在于这类组合偏离了汉语的语法规则。
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前一句中的“一点(点)”不能用来修饰全句,也不能用来修饰形容词,应改为“我有点儿不舒服”。
后一句前后两个分句是让步关系,应改为“即使......也”。
“尽管......也”在汉语中不能搭配。
第二,从话语理解的角度看,听读者在理解话语时必须借助语法规则的指示,否则无法理解。
例如一个不懂“主+动+宾”结构规则、不懂“是”表示判断的语法意义的外国人,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句子的意思的。
同样,若不懂“什么”的否定用法,也是无法真正理解“你都懂什么!”这句话的含义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在表达时并不是先想好语法规则再说话或写文章的呀?对了,我们在表达时,一般不会这样做。
那语法规则怎么起作用的呢?是下意识地起作用的。
既会下意识地起作用,那为什么还要学呢?因为只靠“下意识”还无法避免语法错误,特别是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
只有自觉地系统地学习了语法规则,才能自觉地更好地利用语法规则,避免在言语交际中出现语法错误。
要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语法规则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
“语法”这个术语,在人们的实际运用中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语言结构规则本身;一是指研究语言结构规则的科学。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汇总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汇总一、句子成分1. 主语:句子中执行动作或者是被描述的对象。
2. 谓语:句子中表达动作或状态的核心部分。
3. 宾语:句子中受动作影响或者是动作的承受者。
4. 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
5.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副词的成分。
6. 补语: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成分。
二、句子的基本结构1. 简单句:由一个主谓结构构成。
2.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并列排列构成的句子。
3. 复合句:由一个主要分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属分句构成的句子。
三、名词1. 分类:名词可以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
2. 数量:名词可以有单数和复数形式。
3. 所有格:表示名词所有关系的词语。
4. 冠词:用于修饰名词的语法成分。
5. 量词:用于修饰名词表示数量和程度。
四、代词1. 分类: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反身代词等。
2. 作用:代词可以替代名词在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
五、动词1. 分类:动词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虚词(包括情态动词、助动词、系动词等)。
2. 时态:动词表示时间的变化。
常见时态有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3. 语态:动词表示动作的主动或被动。
常见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4. 语气:动词表示说话人的情绪或态度。
常见语气有陈述语气、祈使语气、虚拟语气等。
六、形容词1. 作用: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和代词,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2. 构成:形容词可以通过添加后缀或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来进行构成。
七、副词1. 作用: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
2. 构成:一些副词可以通过在形容词后面加上“地”来构成。
八、介词1. 作用:介词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2. 常见介词:常见的介词有在、向、从、往、为等。
九、连词1. 分类:连词可以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条件连词、目的连词等。
2. 作用:连词在句子中起连接的作用,使句子具有逻辑关系。
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的语法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它不仅包括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而且包括现代汉语各方面。
那么你对现代汉语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现代汉语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现代汉语的简介
形成
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言的基础方言,取决于该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
形式
书面语和口语构成了语言的不同存在形式。
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语言叫书面语,口语指的是日常口头应用语。
特点
(一)语音方面
(1)没有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
(3)音节整齐简洁
(4)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
(1)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
(2)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3)同音语素多
(三)语法方面
(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3)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
(4)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普通话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
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区分
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词和熟语的总汇。
现代汉语的语法
定义
语法是语言的构造规则。
性质
1、抽象性
2、稳固性
3、系统性
4、民族性。
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是对汉语句法、词法以及语音、语义等方面规则的系统总结和描述,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研究的对象是现代汉语的语言单位,包括词、短语和句子等。
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提高汉语的各项语言能力。
一、现代汉语语法的分类现代汉语语法可以分为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句法、词法、语音和语义。
其中,句法研究的对象是句子的组成和结构,包括短语和句子的成分、句子的句型和句子的句法关系等。
词法研究的对象是词的构成和用法,包括词的形态、词的类别和词的搭配等。
语音研究的对象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包括汉语语音的音素、音节和音调等。
语义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包括词义、句义和篇章语义等。
二、现代汉语句法句法研究是现代汉语语法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成。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由词和短语组成。
句子中的成分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组织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句型。
句型可以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这些句型有着不同的句法特点和结构规则。
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
主语是句子的核心成分,它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短语。
谓语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中心成分,它通常是一个动词。
宾语是谓语的补充成分,它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或目标。
状语是修饰谓语的成分,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
三、现代汉语词法词法是现代汉语语法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主要研究词的构成和用法。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成分。
词的构成包括词的形态和词的组合。
词的形态指词的构词法,包括前缀、后缀、中缀等。
词的组合指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和组合方式,包括词的合成、词的短语化等。
词的用法包括词的类别和词的功能。
词的类别是根据词的形态和用法进行分类的。
常见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代词等。
词的功能是指词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四、现代汉语语音语音是现代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研究汉语的音素、音节和音调。
汉语语法一.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一)、语法单位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2、词——: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
3、短语——: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
4、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二)句法成分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二. 词类一、词类的划分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所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①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②词与词的组合能力;③词的粘附能力。
首先,词的语法功能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以此为标准,如果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那么就是实词,反之就是虚词。
总之,确定汉语的词类,其基本的依据和标准就是词的语法功能,包括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当然词的重叠、粘附能力甚至形态特征也可以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但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参照标准。
二、词的类别对词的类别,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类别,所以汉语的词应该有多少类至今没有定论,下面介绍几种分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三. 实词(一)名词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除了指称具体的人或事物的名词之外,名词也可以表示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质、关系等。
张斌2002)将名词可分为一般名词和特殊名词两大类:一般名词——专有名词:A人名、B、地名普通名词:A、个体名词:人、鱼、牛、飞机、朋友、学生B、集体名词:纸张、山脉、树木、森林、灯火C、物质名词:水、火、土、肉D、抽象名词:思想、观念、道德、积极性、文化特殊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2、名词的语法特征(1)名词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名词充当主语和宾语是无条件的,只要是名词,就应该可以充当主语、宾语。
充当定语不是名词的基本功能,绝大多数名词可以直接充当定语,有些要带“的”充当定语,如:城市面貌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电影频道群众(的)意见书的价格重庆的夏天今天的工作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充当状语,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词都可以无须带“地”直接充当状语,如[明天]见、[现在]出发、请[屋里]坐、[昨天]他才回来有的非时地名词也可以直接充当状语。
如:电话联系、广播找人、口头承诺、集体讨论、政治解决、从做状语与其所修饰的动词来看,有些是表示动作行为方式的,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有些表示比况,有些表示情状。
名词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充当谓语。
如今天星期三。
——今天是星期三。
后天元旦。
——后天是元旦。
(2)名词都可以充当介词宾语,同介词一起构成介词短语,这是名词最主要的语法功能之一。
(3)名词大都可以受量词短语的修饰。
个体名词主要受个体量词的修饰。
比如:一条鱼、一瓶酒、一盘牛肉、一支笔。
除了个体名词,其他名词和量词的组合都要受到限制。
(4)在特定情况下,名词可以受副词的修饰。
名词一般不能受副词的修饰,一般情况下,不能说“不教室”、“最情况”、“非常理想”。
但在特殊情况下,名词可以受副词的修饰:(5)名词对举时可以重叠或复叠。
一般情况下,名词不能用重叠形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比如“书书”、“电话电话”、“电电话话”、都不能说。
但在两种情况下可以重叠或复叠:一是名词量化,即有些名词可以表示单位,带有量词的性质,可以重叠,比如天天、年年、岁岁、家家户户。
重叠的量化名词表示的是“每一”兼表“众多”,比如日日夜夜、分分秒秒。
二是部分名词对举时可以复叠,两个单音节名词复叠,既可以是同义的,也可以是类义的,比如山山水水、枝枝叶叶、瓶瓶罐罐、条条框框、坑坑洼洼等,名词复叠表示“全面而纷繁”意思。
少数重叠或复叠的名词已经定型为成语,比如:婆婆妈妈、方方面面、风风火火,而且往往用的是引申义和比喻义。
(二)、动词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的词。
对动词的分类,一般的做法是根据动词的表义功能进行分类(本教材便是如此),把动词分为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存现动词、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等类别。
其实,动词的再分类还是应该根据动词的句法功能差异。
动词的功能差异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能带宾语,有的不能带宾语;有的能带“着”、“了”、“过”等时态助词,有的不能带;有的能重叠,有的不能重叠;有的能带补语,有的不能带。
这样,根据不同方面的功能差异,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第一、按带宾语的情况分根据动词带宾语的情况,动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必须带宾语的动词,可以叫做粘宾动词。
第二类是: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的动词,这种动词占动词总数的比例最大,有的只能带一个宾语,有的可以带两个宾语。
第三类是:不能带宾语的动词,能单独做谓语,但是有的无宾动词必须与状语一起出现,第二、按能否重叠来分有的动词不能重叠,有的可以完全重叠,如:看看、说说、尝尝、布置布置考虑考虑观察观察了解了解有的是部分重叠,如:见见面洗洗澡睡睡觉理理发散散步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牌聊聊天儿第三、按动词的黏着情况来分——黏着动词、非黏着动词第四、按动词的语义特征分2、动词的语法特征:第一、动词都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有些动词必须带宾语,有些动词不带宾语,有些动词可带可不带宾语。
第二、大多数动词可以前加“不”、“没”、“没有”表示否定。
这些动词可以用“V不V”或“V没V”提问。
如:是不是能不能去不去知道不知道值得不值得死没死有没有成没成毕业没毕业解决没解决第三、绝大多数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受副词的修饰,如正在办理已经完成尽情表白心理动词都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如有些动词带上宾语后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很有纪律相当有礼貌十分讲道理第四、多数动词可以带“着”、“了”、“过”之类的时态助词,少数不能加,如“是”、“应该”、“懒得”、“作为”等。
第五、有许多动词有AA式、ABAB式的重叠形式。
第六、大多数动词都可以带动量补语。
看一回读三遍骂他一顿跑一趟去一次查一下3、动词的附类有些动词具有较强的个性,虽然数量不多,但十分重要,可以作为动词的附类。
比较重要的附类有:判断动词、趋向动词、能愿动词。
(1)、判断动词不同的语法书所说的判断动词的范围是不完全相同的,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92版)列“同动词”包括“是”、“系”、“为”、“即”、“乃”、“算”、“非”、“像”、“如”、“似”、“好像”、“犹如”、“如同”、“好似”等。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85版)列“系词”其中“是”、“非”、“为”、“即”、”乃”、“系”等是系词,“象”、“似”、“如”等是准系词。
范晓《汉语动词概述》(1987版)所列的“判断动词”包括“是”、“为”、“如”、“等于”、“姓”、“叫”等词。
胡裕树的《现代汉语》、黄伯荣的《现代汉语》都只列出一个判断动词“是”。
张斌《现代汉语》认为典型的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此外“为”、“即”、“系”等也可以表示准判断。
“是”在主语和宾语之间有多种用法,主要有五种:①表示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比如:②表示事物的存在,③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④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联系,⑤表示隐喻,如““是”可以用在句首,往往表示对某种情况的确认,如: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是人民创造了历史。
——人民创造了历史。
是他自己不想来,不是没有通知他。
——他自己不想来,不是没有通知他。
是金子总会发光。
——金子总会发光。
“是”可以用在“A是A,B是B”的对举格式中,表示A、B之间存在区别。
如一是一,二是二。
他是他,我是我。
丁是丁,卯是卯。
单用“X是X”时,往往后边跟有带“可是”、“就是”、“不过”之类表示转折的小句。
如:学是学过,可是没学会。
好看是好看,只是太贵了。
认真是认真,就是不太聪明。
聪明是聪明,就是不太认真。
比较:他是学生。
——他是聪明。
他变了。
——他是变了。
他不认真。
——他是不认真。
(2)趋向动词趋向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趋向的动词。
例如:单音节趋向动词:上下进出过回开起来去多音节趋向动词:上来下来进来出来过来回来起来上去下去进去出去过去回去趋向动词既可以单独作谓语(谓语中心),也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动作的趋向.例如:你‖出去!眼里的泪水眼看要掉<下来>了。
周围的人都“哄”地大笑了<起来>。
他显然不愿意再这样谈<下去>了。
(3)能愿动词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估价等意义的动词。
例如:表示可能:能能够会可可能可以得以表示意愿:愿意乐意情愿肯要愿想要要想敢敢于乐于表示必要:应应该应当得(dei)该当须得犯得着犯不着理当表示估价:值得便于难于难以易于能愿动词主要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面作状语,不能直接带体词性宾语。
例如:幸福和欢乐都是很脆弱的东西,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够影响它们。
我不愿意跟他同流合污。
你应该知道大器晚成的道理。
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
能愿动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但不能重叠,不能带动态助词,但有些能愿动词可以用在“不~不”和“~不~”的格式中。
例如:能——不能不/能不能要——不要不/要不要会——不会不/会不会可能——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应该——不应该不/应该不应该(二)、动词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的词。
对动词的分类,一般的做法是根据动词的表义功能进行分类(本教材便是如此),把动词分为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存现动词、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等类别。
其实,动词的再分类还是应该根据动词的句法功能差异。
动词的功能差异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能带宾语,有的不能带宾语;有的能带“着”、“了”、“过”等时态助词,有的不能带;有的能重叠,有的不能重叠;有的能带补语,有的不能带。
这样,根据不同方面的功能差异,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第五、按带宾语的情况分根据动词带宾语的情况,动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必须带宾语的动词,可以叫做粘宾动词。
如A、一般只能带名词性宾语的粘宾动词,如:成为作为沦为称为结为评为基于处于忠于夺得切合危及当成汇成化成含有B、一般只能带动词性宾语的粘宾动词,如:得以给以加以予以难以足以聊以易于善于难于敢于严加妄加妄图懒得禁不住经受C、能带名宾、动宾的粘宾动词,如:等于不比宛如当作看作引起博得D、能带小句宾语的粘宾动词,如:觉得免得省得有待听凭任凭生怕承蒙犹如据说E、带形容词性宾语的粘宾动词,如:显得乐得甘于第二类是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的动词,这种动词占动词总数的比例最大,有的只能带一个宾语,有的可以带两个宾语。
A、单宾动词①带名词性宾语的单宾动词:如:爱护保护安慰办理保卫布置参观出现打击等待发表发明记录驾驶交流②带动词性宾语的单宾动词:如:肯敢可以乐意继续听从响应③带形容词性宾语的单宾动词,如:爱怕忍受讨厌喜欢追求认为提供享受保持B、双宾动词①带两个名词性宾语,如:安——安他一个罪名安排——安排他一份工作帮——帮我一个忙报告——报告领导一件事送——送他一本书②动+名宾+动宾,如:帮助他解决问题答应孩子买电脑教她学外语③动+名宾+小句宾语,如:请告诉他我们下班了你通知他客人马上就到他问你现在几点了第三类是不能带宾语的动词,能单独做谓语,但是有的无宾动词必须与状语一起出现,如:长辞着想看齐为生为伍作对相待相劝洗尘效劳致敬致歉道别争光论处有些交互类动词主语表单数时,也要求前面有介词短语做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