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测试
- 格式:pdf
- 大小:387.08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A、丙酮
B、乙酰乙酸乙酯
C、2,4-戊二酮
D、乙酸乙酯
2、下列化合物在发生水解反应时速率最快的是
A、乙酸乙酯
B、乙酸甲酯
C、乙酸异丙酯
D、乙酸丙酯
3、下列化合物沸点最高的是
A、丙酸
B、丙酰胺
C、丙酰氯
D、甲酸乙酯
4、下列化合物中()是丁酸的同分异构体,但不属同系物。
A、丁酰溴
B、甲酸丙酯
C、丙酰胺
D、丁酸酐
5、下列分子中有sp3杂化碳原子的是
A、草酸
B、蚁酸
C、甲酸乙烯酯
D、丙二酸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在酯化反应中,都是醇脱氢,酸脱羟基。
正确错误
2、羧酸衍生物可以相互转化,酰胺可以直接转化为酸酐
正确错误
3、乙酸乙酯、乙酰氯、乙酸酐、乙酰胺中最活泼的酰化剂是乙酸乙酯
正确错误
4、丙二酰脲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活泼的亚甲基和两个活泼的二酰亚氨基,存在酮式和烯醇式的互变异构
正确错误
5、丙二酰脲的酸性比醋酸酸性弱。
无机化学s区元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种元素属于s区元素?A. 锂(Li)B. 钠(Na)C. 氧(O)D. 氯(Cl)答案:B2. s区元素的价电子排布是什么?A. ns^2B. ns^2np^xC. nd^xns^2D. (n-1)d^xns^2答案:A3. s区元素中,哪个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A. 锂(Li)B. 钠(Na)C. 钾(K)D. 铯(Cs)答案:D4. s区元素中,哪个元素的电负性最高?A. 锂(Li)B. 钠(Na)C. 钾(K)D. 铯(Cs)答案:A5. 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是s区元素形成的?A. NaClB. MgOC. SO2D. CO2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s区元素包括碱金属元素和______元素。
答案:碱土金属2.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序数从______到______。
答案:3 到 113. 碱土金属元素的原子序数从______到______。
答案:12 到 184. s区元素的电子亲和能通常______。
答案:较低5. s区元素的电负性通常______。
答案:较低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描述s区元素的一般化学性质。
答案:s区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电负性,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形成阳离子,表现出强碱性,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碱。
2. 解释为什么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答案: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是因为随着核电荷的增加,电子云的屏蔽效应增强,使得外层电子受到的吸引力减弱,从而导致原子半径增加。
3. 碱土金属元素与碱金属元素相比,其化学性质有何不同?答案:碱土金属元素的电负性比碱金属元素高,因此它们更容易形成化合物,并且它们的金属性比碱金属元素弱。
4. 举例说明s区元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答案:s区元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钠(Na)用于制造食盐,钾(K)用于农业肥料,钙(Ca)用于建筑材料和骨骼强化,铯(Cs)用于原子钟等。
无机实验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酸碱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 酸碱滴定必须在室温下进行。
B. 滴定过程中,滴定速度应保持恒定。
C. 滴定终点的判断仅依赖于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D. 滴定前不需要对滴定管进行清洗。
2. 为了准确测量溶液的pH值,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 直接将pH计的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
B. 在测量前需对pH计进行校准。
C. pH计的电极在使用后无需清洗。
D. 测量时,电极应完全浸没在溶液中,但不得触碰容器底部或壁。
3. 在无机化学实验中,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制备纯净的水合物晶体?A. 缓慢蒸发法。
B.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C. 溶剂法。
D. 直接从自然界采集。
4. 以下哪种试剂可用于鉴定无机化合物中的氯离子?A. 硝酸银溶液。
B. 硫酸铜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氯化铁溶液。
5. 在进行硫酸盐定性分析时,以下哪种操作是正确的?A. 将硫酸盐溶液直接加入稀盐酸中。
B. 先加入稀盐酸,然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
C. 先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无沉淀后再加入稀盐酸。
D. 同时加入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
二、填空题1. 在无机化学中,_________定律描述了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其摩尔数成正比。
2. 为了减少误差,实验中常常采用_________的方法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 在无机化学反应中,_________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4.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通常较窄,因此在滴定实验中,选择适当的指示剂至关重要,以确保_________的准确判断。
5. 在进行无机物的溶解度测试时,通常需要使用_________来测量溶液的浓度。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硝酸银法用于检测氯离子的原理及其操作步骤。
2. 描述硫酸盐和硫化物的区别,并举例说明如何区分两者。
3. 解释为什么在无机化学实验中,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是重要的步骤,并给出具体操作的例子。
4. 阐述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来确定一个化合物的化学式。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考试引言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无机化学实验考试是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的综合评估。
本文将介绍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考试的内容、注意事项以及备考建议。
考试内容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考试通常涵盖以下方面的内容:1. 实验操作考试会要求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并能够根据给定的实验要求进行准确的实验操作。
这其中可能包括制备无机化合物、分离纯化产物、测定物质的定量和定性等。
2. 实验原理与理论考试不仅要求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步骤,还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有深入的理解。
学生需要了解实验中所用到的化学反应机理、实验原料的性质、反应条件对产物生成的影响等。
考试可能涉及到与实验相关的无机化学知识,如配位化学、酸碱理论、离子平衡等。
3. 数据处理与分析考试还会涉及到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并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同时,学生还需要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
注意事项在参加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考试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实验安全实验过程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佩戴必要的防护设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同时,学生需要熟悉实验室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 实验仪器与试剂在考试中,学生需要熟悉所用到的实验仪器的名称、结构和使用方法,确保能够正确操作。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的性质和特点,以便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正确处理和使用。
3. 实验记录实验记录是考试中的重要部分。
学生需要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的关键步骤、观察结果和数据。
良好的实验记录不仅对于考试中的得分有帮助,也对于日后的实验工作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备考建议为了在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备考建议:1. 多练实验操作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导致外消旋酒石酸无旋光性的原因是
A、分子内无手性碳
B、分子内含一个对称面
C、分子内含一个手性碳
D、存在等量的左旋体和右旋体
2、2-甲基-5-氯-3-己烯的立体异构体的数目是
A、6
B、4
C、8
D、10
3、下列哪一个化合物是内消旋化合物
A、(2S,3S)-2,3-二氯丁烷
B、(2S,4R)-2,3-二氯丁烷
C、顺-1,3-二氯环丁烷
D、顺-1,2-二氯环丁烷
4、下列类型化合物只有哪一种具有旋光性
A、非手性分子
B、内消旋化合物
C、外消旋体
D、单一的对映体
5、化合物的旋光方向与其构型的关系,下列哪一种叙述是正确的
A、无直接对应关系
B、R-构型为右旋
C、S-构型号为左旋
D、R-构型为左旋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含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都具有旋光性
正确错误
2、Fischer投影式中的手性碳原子上所连原子或基团,两两交换偶数次后,构型不变。
正确错误
3、某分子中含有3个手性碳,则一定含有6个立体异构体,即3对对映异构体。
正确错误
4、分子若含有对称面或对称中心,则此分子没有手性。
正确错误
5、Fischer投影式中的竖键代表朝向纸平面后方的键;连于手性碳上的横键,代表朝向纸平面前方的键。
正确错误。
无机化学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⒈无机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取决于()步电离。
⒉通常,反应速率常数k只与()有关,而与()无关。
⒊产生渗透现象的必备条件是()和(),溶剂分子的渗透方向是()。
⒋医学上常用()来表示溶液(或体液)的渗透压大小,它是指溶液中()的总浓度。
⒌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范围内的溶液叫等渗溶液。
⒍胶体渗透压是由()产生的,其主要生理功能为();晶体渗透压是由()产生的,其主要生理功能为()⒎波函数又称为()⒏沉淀生成的条件是Q()Ksp⒐根据酸碱质子论理,酸是(),碱是()。
⒑质子酸和碱不是孤立存在的,这种关系称为()⒒酸碱反应的实质是()。
⒓若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醋酸的离解度将变(),溶液pH()。
⒔能抵抗外加的少量(),()或(),而保持溶液()基本不变的溶液叫缓冲溶液。
⒕决定缓冲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和()。
⒖某难溶电解质(MA),其溶解度(Smol/L)与k SP的关系是()。
⒗配位数等于配位()总数。
⒘。
共价键根据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可分为()和()。
⒙核外电子排布应服从(),()和()。
⒚共价键具有()和()。
⒛电负性是指原子在分子中()的能力;并指定()是最大的元素。
答案:⒈第一,⒉浓度,温度⒊半透膜,膜两侧有浓度差,由稀向浓溶液⒋渗透浓度,渗透活性物质⒌280-320mmol/L⒍大分子物质,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子平衡,电解质小分子物质,调节细胞内外之间水的转移⒎原子轨道或原子轨函⒏大于⒐给出质子的物质,接受质子的物质⒑共轭关糸⒒质子的转移⒓小,升高⒔强酸,强碱,稀释,pH⒕缓冲比,总浓度⒖S=√K sp⒗原子⒘键,键⒙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⒚方向性,饱和性⒛吸收成键电子,氟二、是非题⒈电子云的界面图可表示电子云的形状(T)⒉所谓物质的“浓度”就是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简称。
(T)⒊渗透压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一定较大。
(F)⒋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各取100ml混合,与血浆相比较,此混合液不是等渗溶液。
内蒙古民族大学2013-2014学年一学期课程考试试卷答案(A 卷)课程名称: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年级:xxx 级专业: xxx题目部分,(卷面共有53题,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共20分)1、在 10℃,101 kPa 下, 在水面上收集 1.00 dm 3气体,经干燥后气体的体积变为(10 ℃,O H 2p = 1.227 kPa)A 、0.012 dm 3B 、0.988 dm 3C 、0.908 dm 3D 、0.992 dm 3 答案:B2、当 1 mol 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 4 mol 溶剂中, 溶液的蒸气压与纯溶剂的蒸气压之比为 A 、 1:5 B 、 1:4 C 、 4:5 D 、 5:4 答案:C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m r S ∆= (∑ S ∆生成物-∑ S ∆反应物)B 、 一个自发进行的反应,体系自由焓(Gibbs 自由能)减少等于体系对环境所作最大功 -G = WC 、 某气相反应m r G ∆是指反应物与产物都处于298K ,且气体总压为101.3 kPa 时 该反应的自由能变(Gibbs 自由能)D 、 同类型的二元化合物可用它们的NH 4+值直接比较其热力学稳定性 答案:D4、已知 Zn(s) +21O 2(g)= ZnO(s) m rH ∆ 1= -351.5 kJ ·mol -1Hg(l) +21O 2(g) = HgO(s ,红) m rH ∆ 2= -90.8 kJ ·mol -1则 Zn(s) + HgO(s ,红) = ZnO(s) + Hg(l) 的 mrH ∆为(kJ ·mol -1)A 、 442.3B 、 260.7C 、 -260.7D 、 -442.3 答案:C5、液态水在100℃、101 kPa 下蒸发,下述正确的是 A 、 ΔU = 0 B 、 ΔH = 0 C 、 ΔG = 0 D 、 ΔS = 0 答案:C6、在一定温度下,将1.00 mol SO 3放入1.00 dm 3的反应器中,当反应: 2SO 3(g)2SO 2(g) + O 2(g) 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有SO 2 0.60 mol ,反应的平衡常数K c 为A 、0.36B 、0.68C 、0.45D 、0.54 答案:B7、某溶液中含有0.01 mol ·dm -3 AgNO 3、0.01 mol ·dm -3 Sr(NO 3)2和0.01 mol ·dm -3 Pb(NO 3)2、0.01 mol ·dm -3 Ba(NO 3)2四种盐,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K 2CrO 4溶液时,则沉淀的先后顺序是A 、Ag 2CrO 4,PbCrO 4,SrCrO 4,BaCrO 4B 、 PbCrO 4,Ag 2CrO 4,SrCrO 4,BaCrO 4C 、 SrCrO 4,PbCrO 4,Ag 2CrO 4,BaCrO 4D 、PbCrO 4,Ag 2CrO 4,BaCrO 4,SrCrO 4(注:K sp (Ag 2CrO 4) =1.1 ⨯ 10-12,K sp (PbCrO 4) = 1.8 ⨯ 10-14 K sp (BaCrO 4) = 1.2 ⨯ 10-10,K sp (SrCrO 4) = 2.2 ⨯ 10-5) 答案:D8、铅蓄电池放电时,电解质密度的变化是 A 、 密度不变 B 、密度变大 C 、密度变小 D 、不能确定 答案:C 9、对于反应I 2+ 2ClO-3=2IO-3+ Cl 2,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此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B 、I 2得到电子,ClO-3失去电子C 、I 2是还原剂,ClO -3是氧化剂D 、 碘的氧化数由0增至 +5,氯的氧化数由 +5 降为0答案:B10、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在特定温度下的m r G ∆可由下列测量计算的是 A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B 、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变化C 、该温度下相应电池的电动势D 、该温度下反应的 m r H ∆ 答案:A11、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t 1/2是30 min ,则其反应速率常数k 为 A 、0.023 min -1 B 、20.8 min -1 C 、0.23 min -1 D 、不能确定 答案:A12、在确定的温度范围内,Arrhenius 公式适用的条件是 A 、仅适用于基元反应 B 、可适用于任何反应C 、仅适用于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D 、适用于有明确反应级数及速率常数k ,且在该温度区间内E a 近似不随温度变化的一些反应 答案:D13、硫代乙酰胺(TA)水解反应CH 3C NH 2S+ H 2O −→−H 2S +CH 3C NH 2O的速率定律为-d[TA d ]t = k [H +][TA],若在25 ℃ 的TA 和H +浓度均为0.10 mol ·dm -3 的溶液中加醋酸钠,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变慢,但k 保持不变 B 、反应速率和k 都变小C 、反应速率增加,但k 保持不变D 、反应速率和k 都增加 答案:A14、已知H 2O 2分解是一级反应, 若浓度由1.0 mol ·dm -3降至0.60mol ·dm -3需20 min , 则浓度从0.60 mol ·dm -3降至0.36 mol ·dm -3,所需的时间是 A 、超过 20 min B 、20 min C 、低于 20 min D 、无法判断 答案:B15、设有两个化学反应A 和B ,其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E A 和E B ,E A > E B ,若反应温度变化情况相同(由T 1→T 2),则反应的速率常数k A 和k B 的变化情况为 A 、k A 改变的倍数大 B 、k B 改变的倍数大 C 、k A 和k B 改变的倍数相同 D 、k A 和k B 均不改变 答案:A16、下列元素电负性大小顺序中,正确的是 A 、Be > B > Al > Mg B 、B > Al > Be ≈ Mg C 、B > Be ≈ Al > Mg D 、B ≈ Al < Be < Mg 答案:C17、NaCl 结构是阴离子排成最紧密堆积,阳离子占据的是 A 、所有八面体空穴 B 、 所有四面体空穴 C 、二分之一的八面体空穴 D 、四分之一的八面体空穴 答案:A18、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级最高的是A 、+22OB 、+2OC 、O 2D 、-2O答案:A19、下列分子中偶极矩大于0的分子是 A 、SF 4 B 、 PF 5 C 、SnF 4 D 、BF 3答案:A20、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A 、XeF 2B 、NCl 3C 、-23COD 、+4PCl答案:A二、填空(20小题,共20分)1、30℃时纯水的蒸气压为 4243 Pa 。
A B
C D
、分别加热下列化合物,不能生成酸酐的是
A B
C D
、下列化合物按酸性升高顺序的正确排列是硝基乙酸
A B
C D
、下列化合物按酸性降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甲酸②
A B
C D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A B
C D
正确错误
、羧酸是弱酸,比碳酸的酸性弱,不能生成钠盐
正确错误
、由于苯甲酸分子中的苯基是吸电子基团,因此,苯甲酸的酸性比甲酸强。
正确错误
、由于羧酸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缔合成二聚体或多聚体,因此,羧酸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
正确错误
、羧基中既存在羰基,又存在羟基,因此它表现出醇和酮的性质,所以可与羰基试剂(如
正确错误。
无机化学实验试题1(共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选择题1、一种钠盐可溶于水,该盐溶液加入HCl溶液后,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该盐是:(A) Na2S (B) Na2CO3 (C) Na2SO3 (D) Na2S2O3(答:D)2、在下列测定中,何种操作对结果产生正误差(A)硫酸铈法测定铁,配制硫酸铈标准溶液时,是在热的情况下稀释至容量瓶的标线(B)用减量法称取试样,在试样倒出后使用了一个已磨损的砝码(C)用减量法称取试样,在试样倒出后发现原称量瓶中少了一小块滤纸(D)草酸标定NaOH溶液,配制标准草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时,弯月面的最高点在刻线上(答:)3、将BaSO4与PbSO4分离开,宜采用:(A)NH3·H2O (B)HCl (C)H2S (D)NH4AC(答:D)4、下列设备中,哪一种最适宜于测定原子量(A)威尔逊云室(B)电子显微镜(C)X-射线衍射仪(D)质谱仪(答:D)5、王水的成分是下列哪一种混合而成(体积比)(A)HNO3+H2SO4 (1:3) (B) H2SO4+HCl (3:1)(C) HNO3+HCl (3:1) (D) HCl+HNO3 (3:1)(答:D)6、微量成分是指被测组分的含量为:(A)>1% (B)<% (C)%~1% (D)%~%(答:C)7、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在滴定时,耗用体积控制在:(A)10~20mL (B)20~30mL (C)30~40mL (D)40~50mL(答:B)8、某溶液为无色,下列何种离子不能否定(A)Ni2+(B)Mn2+(C)Cr3+(D)Co2+(答:B)9、KMnO4能稳定存在于何处(A)空气中(B)HCl中(C)碱液中(D)稀H2SO4溶液中(答:D)10、用蒸馏操作分离混合物的基本依据是下列性质的哪种差异A密度(B)挥发度(C)溶解度(D)化学性质(答:B)11、在分光光度中,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4%)的光度范围是:(A)~(B)~(C)~(D)~(答:B)12、下列哪种氢氧化物既溶于NaOH,又溶于NH3·H2O(A) Al(OH)3(B)Zn(OH)2(C)Cd(OH)2(D)Ni(OH)2(答:B)13、1:1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A) 2mol / L (B)4mol / L (C)6mol / L (D)8mol / L(答:C)14、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可测定什么光谱:(A)原子吸收光谱(B)分子吸收光谱(C)电子吸收光谱(D)原子发射光谱(答:B)1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A)提纯多硝基化合物通常不采用蒸馏操作;(B)减压蒸馏能用来分离固体混合物;(C)液体有机物干燥完全与否可根据是否由浑浊变澄清来判断;(D)在测熔点时,通常在接近熔点时要求升温低于1℃/min。
无机化学水平测试题(Ⅰ)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出符合题意(de)1个或2个答案,将其代号写在括号中,每题分,共24分)1.下列物质中可以认为具有最大摩尔熵(de)是( )(g)(s)·H 2O(s)(s)2.已知在一定温度下:SnO 2(s)+2H 2(g) === Sn(s)+2H 2O(g)1K Θ= CO(g)+H 2O(g) === CO 2(g)+H 2(g)2K Θ=因此,下列反应SnO 2(s)+2CO(g) === Sn(s)+2CO 2(g)(de)3K Θ=( )3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de)物质是( )4.已知φΘ(Cu 2+/Cu) === V,φΘ(Cu +/Cu)= V,则φΘ(Cu 2+/Cu +)为( )A.– V VVV5.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排列顺序正确(de)是( )>B>Si>Ar >Mg>Si>B >Mg>B>Ar>Mg>Ar>Si6.反应3A 2++2B === 3A+2B 3+在标准状态下电池(de)电动势E Θ为 V,某浓度时,反应(de)电池电动势E 为 V,则此时该反应(de)lg K Θ值为( )× 2× 2× 2 × 27.下列离子(de)原子序数分别是25、26、27、28,其电子构型可以用[Ar]3d 6表示(de)是( )++++8.已知H 2S(de)1a K Θ=×10–7,2a K Θ=×10–13,在饱和(de)H 2S 水溶液中c (S 2–)应为( )mol ·L –1下列叙述正确(de)是 ( )A.放热反应均为自发反应(g)(de) f m G Θ =0C.某反应(de) r G m >0,并不表示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自发进行D.若反应(de)m H ∆Θr 和m G ∆Θr 均为正值,则升高温度m G ∆Θr 将增大10.配合物K 3[FeF 6](de)磁矩为玻尔磁子,而K 3[Fe(CN)6](de)磁矩为玻尔磁子,这种差别(de)原因是( )在这两种配合物中具有不同(de)氧化值 [Fe (CN) 6]不是配合物原子比C 原子(de)电负性大,使CN -比F -有更强(de)配位能力 D.在配体CN -(de)影响下,中心离子d 轨道(de)电子发生了重排 11.某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加入BaCl 2有白色沉淀产生,用HCl 酸化,沉淀完全溶解,再加入过量NaOH 至强碱性,加热有刺激性气体逸出.此白色固体为( )A.(NH 4)2CO 3B.(NH 4)2SO 412.根据R —O —H 规则,下列次卤酸(de)酸性由强到弱(de)正确顺序为( )>HBrO>HClO >HIO>HClO>HBrO>HIO >HIO>HBrO13.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状态函数(de)是( )C.△HD.△U14.某反应(de)速率方程是v=kc a(A)c b(B),当c(A)减小50%时,v降低至原来(de)14,当c(B)增大2倍时,v增大倍,则a、b分别为( ) ,1 , , ,215.所谓原子轨道是指( )A.一定(de)电子云B.核外电子(de)几率C.一定(de)波函数D.某个径向分布函数16.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de)是( )二、填空题(共26分,每空1分)1.已知 K时,CaF2(de)spKΘ=×10–11,其在纯水中溶解度为 (也可只列式).2.下列各电极(de)φΘ大小(de)顺序是 .(1)φΘ(Ag+/Ag) (2)φΘ(AgI/Ag) (3)φΘ(Ag2S/Ag) (4)φΘ(AgCl/Ag)3.由于惰性电子对效应,Pb(Ⅳ)具有较强(de) ,所以Pb(de)化合物以氧化值为主.4.如果发现了第121号元素M,则其所在周期表中(de)位置为周期, 族;其金属活泼性较同族元素要 .5.下列碳酸盐K2CO3、CaCO3、ZnCO3、SrCO3中,对热稳定性由强到弱(de)顺序为 ;三卤化硼BF 3、BCl 3、BBr 3、BI 3,熔、沸点(de)高低顺序是 .6.在HgCl 2分子中,Hg 原子采取(de)杂化方式是 杂化;HgCl 2分子为 分子;H 2O 分子中O 原子采取(de)是 杂化,其分子(de)空间构型为 .7.写出氧化值为+3和+6(de)铬电对(de)电极反应:酸性介质 ;碱性介质 .8.晶体与非晶体相比,有如下特征:(1) ;(2) ;(3) .9.对一给定(de)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 ;r mΔG Θ越小,平衡常数 . 10.将100 mL mol ·L –1(de)NH 3水溶液与50 mL mol ·L –1(de)HCl 溶液混合,混合后(de)溶液为 溶液,其溶液(de)c (OH –)(de)计算式为 (注明混合后物质(de)浓度).11.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判断下列物质H 2+、N 2+、Be 2、O 2,具有顺磁性(de)物质是 .12.在一定温度下,改变溶液(de)酸度,水(de)离子积常数________. 13.下列各组物质HCO 3–和CO 32–、NH 3和NH 4+、H 3PO 4和HPO 4–、H 3O +和OH –中,不是共轭酸碱对(de)有 ;下列分子NH 3、BCl 3 、CO 2、H 2S 、SiCl 4中,属于极性分子(de)是 .14.由反应进度定义(de)反应速率(de)量值与表示反应速率物质(de)选择 ,但与反应(de)计量数 .三、是非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在正确(de)答案后打√,在错误(de)答案后打×,共10分,每题1分)1.某化合物溶于水后,已检出有Ag +和Ba 2+存在,则在阴离子3NO -、2243SO CO --、、3NO I --、中,可能存在(de)是3NO -. 2.已知298 K 时ϕΘ(H 2O 2/H 2O)= V,2+4(MnO /Mn )=1.51V ϕ-Θ,则H 2O 2(de)氧化能力大于4MnO -,因此4MnO -不能氧化H 2O 2.(de)熔点、沸点比H 2S 和H 2Se 高,主要与H 2O 形成分子间氢键有关. 4.按配合物(de)价键理论,[Cr(H 2O)6]3+为外轨型配离子,而[Cr(CN)6]3-为内轨型配离子.5.在酶催化反应(de)前后,酶(de)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杂化轨道是由原子中(de)1s 轨道和2p 轨道组合后形成(de)杂化轨道. 7.晶体场理论认为,当配合物(de)晶体场稳定化能为零时,该配合物不能稳定存在.8.将CrCl 3溶液与Na 2S 溶液混合后,可生成Cr 2S 3沉淀. 9.所有单质分子均为非极性分子.10.当速率方程中各反应物(de)浓度项(de)幂指数等于各反应物(de)化学计量数(de)绝对值时,该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四、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共10分,每题2分)+HNO 3(稀)−→−N 2O –(碱性介质)+SO 32–−→−(OH)4–+H 2O 2+OH –−→−CrO 42–+SnCl 2 −→−+H 2O 2 −→−PbSO 4五、简答题(共6分,1题2分,2题4分) 1.如何配制SnCl 2溶液2.已知Co(OH)3+eCo(OH)2+OH – ϕΘ= VCo 3++eCo 2+ ϕΘ= V试判断Co(OH)3(de)spK Θ和Co(OH)2(de)spK Θ哪个大为什么 六、计算题(共24分,1题4分,其余各题均5分)1.已知 mol ·L –1(de)钠盐NaX 溶液(de)pH=,试计算弱酸HX(de)解离平衡常数2.化学反应HC 2O 4–(ag)+C 6H 5O –(ag) === C 2O 42–(ag)+C 6H 5OH(ag) (1)计算反应在 K 时(de)m G ∆Θr ;(2)当反应物(de)浓度皆为 mol ·L –1,生成物(de)浓度皆为 mol ·L –1时,反应向哪个方向进行(已知H 2C 2O 4 2a K Θ=×10–5,C 6H 5OH(de)a K Θ=×10–10)3.已知Cu 2++Cl –+e CuCl(s)(de)ϕΘ= V,ϕΘ(Cu 2+/Cu)= V,ϕΘ(Cu +/Cu)= V,试计算:(1)CuCl(de)spK Θ;(2)Cu +在水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de)平衡常数.4.在含有 1 mol ·L -1(de)Ba 2+和 mol ·L -1(de)Ca 2+(de)溶液中加入(NH 4)2C 2O 4溶液:(1)哪种离子先沉淀(2)当第二种离子开始沉淀时,第一种离子沉淀(de)百分数为多少 (已知spK Θ(CaC 2O 4)= ×10–10,spK Θ(BaC 2O 4)=×10–7)5.已知f K Θ([Ag(CN)2–])=×1021,f K Θ([Ag(NH 3)2]+)=×107,在 1 L 浓度为mol ·L –1(de)[Ag(NH 3)2]+(de)溶液中,加入 mol(de)固体NaCN(忽略体积变化),计算溶液中(de)[Ag(CN)2]–、[Ag(NH 3)2]+、CN –、NH 3(de)浓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A 、D)4.(B)5.(B)6.(D)7.(B 、C)8.(B)9.(C) 10.(C 、D) 11.(A)12.(C) 13.(A) 14.(C) 15.(C)16.(D)二、填空题1. ×10–4 mol ·L –1或S3.氧化性 氧化值为+24.第八周期 ⅢB 强 >SrCO 3>CaCO 3>ZnCO 3 BI 3>BBr 3>BCl 3>BF 3 杂化 直线型 不等性sp 3 V 字形–+6e+14H +2Cr 3++7H2O CrO 42–+3e+2H 2O CrO 2–+4OH –8.有一定(de)几何外形 固定(de)熔点 各向异性 9.越快 越大 10.缓冲溶液 c (OH -)=3b 4(NH )(NH )c K c +⋅Θ11.+2H +2N O 2 12.不变和HPO 42–,H 3O +和OH – NH 3和H 2S 14.无关 有关 三、是非题1.√2.×3.√4.×5.√6.×7.×8.×9.× 10.× 四、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0HNO 3(稀) === N 2O+4Zn(NO 3)2+5H 2O 2.2MnO 4–+SO 32–+2OH - === 2MnO 42–+SO 42–+H 2O(OH) 42–+3H 2O 2+2OH – === 2CrO 42–+8H 2O +SnCl 2 === 2Hg+SnCl 4 +4H 2O 2 === PbSO 4+4H 2O 五、简答题1.加浓盐酸使SnCl 2溶解,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以防水解;再加Sn 粒,以防Sn 2+被氧化.(OH)3(de)sp K Θ小于Co(OH)2(de)sp K Θ.因为32(Co(OH)/Co(OH))ϕΘ3+2+<(Co /Co )ϕΘ,说明溶液中(de)c (Co 3+)远远小于c (Co 2+),即Co(OH)3解离出(de)c (Co 3+)远远小于Co(OH)2解离出(de)c (Co 2+),所以sp K Θ(Co(OH)3)一定小于sp K Θ(Co(OH)2).六、计算题是一强碱弱酸盐,pH=,pOH=,c (OH -)=×10–5 mol ·L –1(OH )-c 142a 1.010(OH )0.2c K -⨯=⨯-Θ解之:aK Θ=×10–5 2.(1)2a 2245a65(H C O ) 5.7110(C H OH)==⨯K KK ΘΘΘm G ∆Θr = –RT ln KΘ= –×298××105= –(kJ ·mol –1)(2)反应商:22520.1010(5.7110)0.010==<⨯c Q K Θ,所以反应正向进行. (或根据 r G m (de)正、负判断: r G m === m G ∆Θr +RT ln Q = –+RT ln100= –+= – (kJ ·mol –1)<03.(1)根据电势图求2Cu /Cu ϕ++()Θ:2Cu /Cu ϕ++()Θ=2×2++Cu /Cu Cu /Cu 0.16V ϕϕ()-()=()ΘΘ2+2++2+2+++Cu Cu /Cu Cu /CuCl =Cu /Cu +0.0592lg Cu c c ϕϕϕ()()=()()()ΘΘsp10.16+0.0592lgCuCl K =()Θ解之,sp lg =K Θ– ,7sp =3.810K ⨯-Θ(2)2Cu+Cu 2++Cu++2Cu /Cu Cu /Cu lg ==0.05920.0592z K ϕϕϕϕ+(+)(-)(-)()-()ΘΘΘΘΘ将φΘ代入得:lg 6.10K =Θ,61.2610K =⨯Θ.4.(1)Ba 2+开始沉淀时,[C 2O 42-]1≥spK Θ(BaC 2O 4)/[Ba 2+]=×10-7 mol ·L –1;Ca 2+开始沉淀时,[C 2O 42-]2≥spK Θ(CaC 2O 4)/[Ca 2+]=×10-8 mol ·L –1.因为[C 2O 42-]2<[C 2O 42-]1,所以Ca 2+先沉淀.(2)当[C 2O 42-]≥×10-7mol ·L –1时,同时满足两种离子沉淀,即Ba 2+也开始沉淀.此时Ca 2+浓度为[Ca 2+]=sp 247CaC O 1.010K ⨯-()Θ= mol ·L –1,其百分数为0.010.0010.01-=90%.5.[Ag(NH 3)2+]+2CN - === [Ag(CN)2-]+2NH 3,其反应(de)K Θ为:K Θ=[][]2232+32([Ag(CN)])(NH )([Ag(NH )])(CN)-⋅⋅c c c c f 2+f 32([Ag(CN)])=(Ag(NH )])K K -ΘΘ = 211471.010=1.0101.010⨯⨯⨯ 由于K Θ=×1014很大,可认为[Ag(NH 3)2+]几乎完全转化为[Ag(CN)2-],平衡时[Ag(NH 3)2+]+2CN -=[Ag(CN)2-]+2NH 3c 平(mol ·L –1)x 2x –x –2x由于x 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将数据代入可得:x ≈10- mol ·L –1 故:c [Ag(NH 3)2+]≈10- mol ·L –1,c (NH 3)≈ mol ·L –1c [Ag(CN)2-]≈ mol ·L –1,c (CN -)≈2× 10-·L –1无机化学水平测试题(Ⅱ)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出符合题意(de)1个答案,写在括号中,每题分,共24分)1.下列说法正确(de)是( )A.放热反应均为自发反应B.r S m为正(de)反应均为自发反应H m为负(de)反应均为自发反应C.r S m为正、rH m为正(de)反应均为自发反应D.r S m为负、r2.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其主要原因是( )A.降低了反应(de)活化能B.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C.增加了活化分子总数D.增加了分子(de)碰撞次数3.下列各组量子数,不合理(de)是( ) (按n 、l 、m (de)顺序)A.(2,2,–1)B.(3,1,–1)C.(1,0,0)D.(4,3,1)4.分子中有极性键且偶极矩不等于零(de)是( )5.室温下,稳定状态单质(de)标准摩尔熵是( )A .0C.>0D.<06.既能用浓H 2SO 4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de)物质是 ( )7.已知H 2S(de)1a K =×10–7,2a K =×10–13,在1 L 饱和(de)H 2S 水溶液中通 mol(de)HCl 气体,c (S 2–)为( )mol ·L -1将pH= 与pH=(de)两种强电解质溶液等体积混合,其pH 值为( )既溶于过量氨水,又溶于过量NaOH 溶液(de)是( )(OH)2(OH)3(OH)2(OH)310.配制I 2溶液时,加入固体KI,目(de)是为了( ),增大I 2(de)溶解度.A.增加盐效应B.利用同离子效应 C .降低水分子极性 D .生成I 3-离子11.在Al 2(SO 4)3溶液中加入Na 2CO 3,其主要产物是( ).(CO 3)3+Na 2SO 4++CO 32-(OH)3+CO 2(CO 3)3+CO 2mL mol·L –1HAc 与20 mL mol·L –1NaOH 混合后,溶液(de)pH 值为( )已知ϕΘ(Fe3+/Fe2+)= V,ϕΘ(Fe2+/Fe)= – V,则ϕΘ(Fe3+/Fe)=( )A.– V V V V元素Co(de)[Co(NH3)6]3+是内轨型配合物,则中心离子未成对电子数和杂化轨道类型是( ),sp3d2 ,sp3d2 ,d2sp3 ,d2sp315.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43π键(de)是( )-+16.按热力学上通常(de)规定,下列物质中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de)是( )(金刚石) (白磷) (g) (g)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M2+离子(de) 3d轨道半充满(de)元素(de)原子序数为 ,其价层电子构型为 ,属于周期, 族.2.[Fe(OH)2(H2O)4]Cl(de)系统命名为 ,形成体是 ,配位原子为 ,配位数为 .3.判断化学键是否有极性(de)标准是两成键原子(de) 相对大小,判断分子是否有极性(de)标准是等于零.4.已知A+B === 2C(de)平衡常数为K1;C+D === E(de)平衡常数为K2;而反应A+B+2D===2E(de)K3= .5.已知 2NO2(g) === 2NO(g)+O2(g)是基元反应,r mΔHΘ为113 kJ·mol–1.其正反应(de)速率方程为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Θ;降低压力,平衡移动.中B原子采取(de)是杂化,分子(de)空间构型为 .7.有A、B、C、D四种元素,它们(de)原子序数依次为14、8、6和29,它们(de)单质属于分子晶体(de)是;属于原子晶体(de)是;属于金属晶体(de)是;既有分子晶体又有层状晶体(de)是 .8.在分子间力中, 力存在于一切分子中.9.同离子效应使弱电解质(de)电离度 ,是难溶电解质(de)溶解度 .K,101 325 Pa(de)条件下,在酸性溶液中,φΘ(H+/H2)= V,在碱性溶液中,(c(OH-)= mol·L–1),φ(H+/H2)= V.11.化学平衡最主要(de)特征是 .12.在原电池中,流出电子(de)极为____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13.配合物(de)价键理论(de)基本要点是:在配位个体中,形成体与配体以________结合,为了提高成键能力,形成体所提供(de)价层空轨道首先________.14.浓度为 mol·L–1(de)一元弱碱(KΘ=×10–8),其pH= .b三、是非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在正确(de)答案后打√,在错误(de)答案后打×,共10分,每题1分.)1.需要加热才能进行(de)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分子是由3个O 原子组成(de),因此为非极性分子.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可以配成缓冲溶液,条件是NaOH 适当过量. 4.将10 mL mol ·L –1HAc 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mL,由于HAc(de)解离度增大,因此氢离子浓度必然增大.5.由能斯特方程式可知,在一定温度下减小电对中还原型物质(de)浓度, 电对(de)电极电势增大.区元素(de)外层电子构型为n s 2n p 1~6.7.分子轨道由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对称性匹配(de)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8.中心原子(de)配位数等于与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相结合(de)配体(de)数目.9.同浓度(de)NH 4Cl 溶液与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de)标准平衡常数等于NH 3标准解离常数(de)倒数.10.在NH 4HCO 3、Ag 2CO 3、Na 2CO 3、CaCO 3四种物质中,Na 2CO 3(de)热稳定性最高.四、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共10分,每题2分)-+SO 32-+H 2O −→−MnO 2+SO 42-+KI −→−Cu 2I 2 –+Fe 2++H +−→−Cr 3++Fe 3++H 2O +H 2SO 3−→−S +I -+H +−→−五、简答题(共6分,1题2分,2题4分)1.已知H 2O 为弱场配体,CN -为强场配体.利用晶体场理论说明[Fe(H 2O)6]3+和[Fe(CN)6]3–是低自旋配合物还是高自旋配合物,并写出中心原子(de)d 电子排布.2.欲从废铁屑制取硫酸亚铁铵复盐[NH 4Fe(SO 4)2·12H 2O],下列氧化剂H 2O 2、HNO 3、(NH 4)2S 2O 8,选用哪种最合适为什么六、计算题(共25分,每题5分)1.计算:(1)CaF 2在纯水中(de)溶解度;(2)CaF 2在 mol·L –1(de)CaCl 2溶液中(de)溶解度.(已知spK Θ(CaF 2)=×10–11)2. 有一含有 mol ·L –1(de)NH 3、 mol ·L –1(de)NH 4Cl 和 mol ·L –1(de)[Cu(NH 3)4]2+(de)溶液,问该溶液中是否有Cu(OH)2沉淀生成[f K Θ(Cu(NH 3)42+)=×1012、spK Θ(Cu(OH)2)=×10–22、bK Θ(NH 3)=×10–5] 3.已知电对φΘ(H 3AsO 4/H 3AsO 3)= V,φΘ(I 2/I -)= V,试判断下列反应:H 3AsO 3+I 2+H 2OH 3AsO 4+2I -+2H +(1)在标准态下,向什么方向进行(2)溶液中c (H +)=10–8 mol ·L –1,反应向什么方向进行 4.在749 K 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CO(g)+H 2O(g) === CO 2(g)+H 2(g) K c =,求:(1)当H 2O 与CO(de)物质(de)量之比为1时,CO(de)转化率为多少 (2)当H 2O 与CO(de)物质(de)量之比为3时,CO(de)转化率又为多少 5.在50 mL mol ·L –1AgNO 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de)1 mol ·L –1(de)NH 3·H 2O,计算达平衡时溶液中Ag +、[Ag(NH 3)2]+和NH 3(de)浓度.(已知f K Θ(Ag(NH 3)2+)=×107)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A)4.(D)5.(C)6.(B)7.(D)8.(C)9.(C) 10.(D) 11.(C) 12.(C) 13.(A) 14.(D) 15.(A) 16.(B)二、填空题 3d 54s 2 四 ⅦB2.一氯化二羟基·四水合铁(Ⅲ) Fe 3+ O 63.电负性(de) 偶极矩是否 ·K 22 =k [c (NO 2)]2 增大 右 平面三角形 A D C 8.色散力 9.降低 减小 –正=v 逆 12.负极 负极13.配位键 进行杂化 三、是非题1.×2.×3.×4.×5.√6.√7.√8.×9.√ 10.√ 四、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3SO 32-+H 2O === 2 MnO 2+3SO 42-+2OH —+4KI === Cu 2I 2+I 2+2K 2SO 4–+6Fe 2++14H + === 2Cr 3++6Fe 3++7H 2O+H 2SO 3 === 3S+3H 2O +2I -+2H + === I 2+2H 2O五、简答题为弱场配体, O <P ,因此[Fe(H 2O)6]3+为高自旋配离子;中心原子(de)d 电子排布为(d ε)3和(d γ)2.CN -为强场配体, O >P ,因此[Fe(CN)6]3–是低自旋配离子,中心原子(de)d 电子排布为(d ε)5和(d γ)0.2.应该是选(NH 4)2S 2O 8,因为(NH 4)2S 2O 8既是氧化剂(还原产物为SO 42–),又能提供[NH 4Fe(SO 4)2·12H 2O]复盐中(de)NH 4+和SO 42–.六、计算题1 (1) CaF 2−→−Ca 2++2F -平衡浓度(mol ·L –1): s 2 sspK Θ=(2(Ca )c c +Θ)((F )c c-Θ)2=s ·(2s )2=×10–9,解之:s =×10–3 mol ·L –1 (2) CaF 2 −→− Ca 2+ + 2F -平衡浓度(mol ·L –1): s +≈ 2sspK Θ=(2(Ca )c c+Θ)((F )c c-Θ)2=·(2s )2=×10–9,解之:s =×10–5mol ·L –1 2.平衡时: Cu 2+ + 4 NH 3·H 2O === [Cu(NH 3)4]2+ + 4 H 2O平衡浓度(mol ·L –1): x21234f 2443([Cu(NH )]/)0.154.810{(Cu )/}{(NH )/}0.1c c K c c c c x ++===⨯⋅ΘΘΘΘ c (Cu 2+) = x = ×10–11(mol ·L –1)b 33+4(NH )(NH )OH (NH )K c c c ⋅-()=Θ=×10–4(mol ·L –1)J =c (Cu 2+)·c 2(OH -)=×10–18>spK Θ(Cu(OH)2)所以,有沉淀生成.3.(1)因为φΘ(H 3AsO 4/H 3AsO 3)= V>φΘ(I 2/I -)= V,所以在标准态下,反应向左进行.(2)φ(H 3AsO 4/H 3AsO 3)=φΘ(H 3AsO 4/H 3AsO 3)+0.05922lg [c(H +)]2=+0.05922lg(10–8)2=(V)<φΘ(I 2/I -)所以,反应向右进行.4.由于在一定体积(de)容器内,物质(de)量之比即等于浓度比,故当H 2O 与CO 物质(de)量之比为1时,则c (H 2O)/c (CO)=1.CO(g)+ H 2O(g) === CO 2(g)+ H 2(g)原始浓度(mol ·L –1) c c 0 0 新平衡浓度(mol ·L –1) c –x c –x x xK c =222 (CO ) (H ) (CO) (H O)c c c c ⋅⋅=22( )-x c x =解之: x c=1.62.6α(CO)=x c×100%=%(2)设达到平衡后,已转化(de)CO(de)浓度为x ′ mol ·L –1222 (CO ) (H ) (CO) (H O)c c c c ⋅⋅=2( )( 3)x c x c x '''--=解之:x c'= 故α′(CO)='x c ×100%=%5.混合后尚未反应前:c (Ag +)= mol ·L –1,c (NH 3·H 2O)= mol ·L –1 又因f K Θ([Ag(NH 3)2]+)较大,可以认为Ag +基本上转化为[Ag(NH 3)2]+,达平衡时Ag + + 2 NH 3·H 2O === [Ag(NH 3)2]+ + 2 H 2O平衡浓度(mol ·L –1) x +2x –x732f232([Ag(NH )])1.1210(Ag )[(NH H O)]++==⨯⋅⋅c K c c Θ,将数据代入得 720.10 1.1210(0.302)xx x -=⨯+ 解得x =×10–8即c (Ag +)=×10–8 mol ·L –1,c ([Ag(NH 3)2]+)=–x )mol ·L –1≈ mol ·L –1c (NH 3·H 2O)=+2x )mol ·L –1≈ mol ·L –1无机化学水平测试题(Ⅲ)一、选择题(每题有一或两个合适(de)答案,将所选(de)答案符号填入题后(de)括号内,共24分,每题分)1.下列氢化物中,热稳定性由高到低(de)正确顺序是( )A .CH 4>NH 3>HF>H 2OB .CH 4> HF> NH 3> H 2OC .HF>H 2O>CH 4>NH 3D .HF>H 2O> NH 3> CH 42.下列物质中,为一元酸(de)物质是( )A .H 2CO 3B .H 3BO 3C .NH 3D .H 3PO 4 3.根据分子轨道理论,指出下列分子中键级为零(de)是( )A .Be 2B .N 2C .O 2D .He 2 4.将H 2S 气体通入Hg 2(NO 3)2溶液中,得到(de)沉淀物质是( )A .Hg 2SB .HgC .HgS+ HgD .HgS5. 已知298 K 时,NH 3(g)(de)f m H ∆Θ= – kJ ·mol –1,反应N 2(g)+3H 2(g) ===2NH 3(g)(de)r mS ∆Θ=–198 J ·mol –1·K –1,欲使此反应在标准态下能自发进行,所需温度为( )A .<193 KB .<466 KC .>193 KD .466 K 6.已知下列反应在25℃时,K Θ=×10–4,欲使CuSO 4·5H 2O 变成CuSO 4·3H 2O 时,空气中(de)水蒸气压力为( )CuSO 4·5H 2O(s) ===CuSO 4·3H 2O(s)+2H 2O(g)A . PaB .> 96 PaC .<1 056 PaD .< Pa 7.卤化银(de)溶解度依Cl —Br —I(de)次序减小,能解释这种现象(de)理论是( )A .杂化理论B .分子间力C .共价键D .离子极化8.下列电对中,若改变电极反应(de)pH 值,则电对电极电势不变(de)是( )A .Cl 2/Cl-B .C 2O 72–/Cr3+C .Fe 3+/Fe 2+D .SO 42–/SO 29.下列物质与微酸性K 2Cr 2O 7溶液反应没有沉淀生成(de)是( )A .KBrB .H 2SC .Ba(NO 3)2D .Pb(NO 3)210.单电子原子中电子(de)能量取决于( )A .nB .n 和lC .n 、l 、mD .n 、l 、m 、m s11.已知φΘ(Ag +/Ag)、φΘ(AgI/Ag)、φΘ(AgBr/Ag)、φΘ(AgCl/Ag)分别用1、2、3、4表示,其φΘ值从大到小(de)顺序是( )A .2 > 3 > 4 >1B .1 > 4 > 3> 2C .4> 3> 2 > 1D .3> 1 > 2 > 4 12.欲配制pH=和pH=(de)缓冲溶液,应先用( ) (已知:aK Θ(HCOOH)=×10–4,a K Θ(HAc)=×10–5,b K Θ(NH 3 )=×10–5,H 2CO 3(de)2a K Θ=5×10–11,H 3PO 4(de)2a K Θ=×10–7)A .HCOOH —HCOONa 和NaHCO 3—Na 2CO 3B .HAc —NaAc 和NaH 2PO 4—NaHPO 4C .HCOOH —HCOONa 和NH 3—NH 4ClD .HAc —NaAc 和NH 3—NH 4Cl13.欲将溶液中(de)Cl -、CO 32–、S 2–分别沉淀出来,可采用AgNO 3、Ba(NO 3)2、Cu(NO 3)2试剂,其加入试剂(de)正确顺序为( )A .Ba(NO 3) 2 AgNO 3 Cu(NO 3) 2B .AgNO 3 Ba(NO 3) 2 Cu(NO 3)2C .Ba(NO 3) 2 Cu(NO 3) 2 AgNO 3D .Cu(NO 3) 2 Ba(NO 3) 2 AgNO 314.已知b K Θ(NH 3·H 2O)=×10–5,在含有 mol ·L –1NH 3·H 2O 和 mol ·L –1KOH 混合液中,c (NH 4+)等于( )A .×10–4 mol ·L –1B .×10–5 mol ·L –1C . mol ·L –1D .×10–4 mol ·L –115.将含某阴离子(de)溶液先用H 2SO 4酸化后,再加入KMnO 4.在加KMnO 4前后只观察到紫色褪去,说明该溶液中可能存在(de)阴离子是( )A .S 2O 32–B .SO 32–C .NO 3-D .PO 43–16.下列氢氧化物中,加入过量氨水(必要时可加入NH 4Cl)后,不能被溶解(de)是( )A .Ni(OH)2B .Fe(OH)3C .Cu(OH)2D .Zn(OH)2二、填空题(共26分,每空1分,注明者除外)1.波函数ψ是描述 数学函数式,它和 是同义词;|ψ|2(de)物理意义是 .2.CCl 4中C 原子以 杂化,其分子(de)空间构型为 .3.已知:f m G ∆Θ(S 2–)= kJ ·mol –1,f mG ∆Θ(HS -)= kJ ·mol –1,则H 2S(de)第二级电离常数为 .(2分)4.HgCl 2是共价型分子,在水溶液中大部分以 存在,所以有 之称.5.KMnO 4在下列介质中与还原剂反应(de)还原产物为:(1)强酸性_____,(2)中性或弱酸性______,(3)强碱性 .6.已知:[Zn(OH)4]2–+2e === Zn+4OH - φΘ= – VZn 2++2e === Zn φΘ= – V,则f K Θ(Zn(OH)4)2-= .(只列式)(2分)7.四氯·二氨合钴(Ⅲ)酸钾(de)化学式为 ,中心离子是 ,配位原子是 .8.分子间最普遍存在(de)作用力为 . 9.在饱和(de)PbCl 2溶液中,c (Cl-)为×10–2 mol ·L –1,则PbCl 2(de)sp K Θ= .(不考虑水解)(2分)10.已知反应:2O 3(g)3O 2(g)(de)K 1=y ,求下列反应:O 3(g)32O 2(g) K 2= .3O 2(g)2O 3(g) K 3 = .11.在Na 2S 2O 3(de)溶液中加入 ,则产生黄色沉淀和刺激性气体,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这是鉴定223S O -(de)常用方法.三、是非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在正确(de)答案后打√,在错误(de)答案后打×,共10分,每题1分.)1.将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铝溶液混合后,生成碳酸铝沉淀. 2.在Na 2HPO 4溶液中加入AgNO 3生成Ag 2HPO 4沉淀.3.标准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都可以表示可逆反应进行(de)程度,它们都与浓度无关.4.每个CsCl 晶胞中含有4个Cs +和4个Cl -. 5.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起了主要作用.6.在CCl 4、CHCl 3和CH 2Cl 2分子中,碳原子都采用sp 3杂化,因此这些分子都是正四面体形.7.所有含氢化合物(de)分子之间,都存在着氢键.8.同类分子,分子越大,分子间力也就越大;色散力只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9.磷酸和亚磷酸分子中都含有三个氢原子,因此它们都是三元酸. 10.浓硝酸(de)还原产物为NO 2,而稀硝酸(de)还原产物为NO.因此,稀硝酸(de)氧化性比浓硝酸强.四、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共10分,每题2分) 1.MnO 4-+C 2O 42–+H +−→− 2.K 2Cr 2O 7+KI+H 2SO 4−→− 3.Zn+HNO 3(极稀)−→−NH 4NO 34.324MnO -+H +−→−4MnO -+MnO 2+H 2O5.Mn 2++S 2O 82–+8H 2O +Ag−−−→ 五、简答题(共8分,每题4分)1.为什么说双氧水(H 2O 2)是一种“洁净”试剂2.Au 不溶于HNO 3,但能溶于王水,为什么写出反应方程式. 六、计算题(共30分,每题6分)1.PCl 5加热分解:PCl 5(g) === PCl 3(g)+Cl 2(g),在10 L 密闭容器内盛有2 mol PCl 5(g),25℃时,有 mol(de)PCl 5(g)分解,求该温度下(de)平衡常数若在该密闭容器内通入1mol(de)Cl 2(g),温度不变,PCl 5(g)分解(de)百分数是多少2.等体积(de) mol ·L –1(de)HAc 和 mol ·L –1(de)NaAc 混合后,溶液(de)pH值是多少若配制 L pH=(de)溶液,问上述溶液各需多少亳升相混合(KΘ(HAc)=×10–5)a3. 通过计算说明 gAgBr能否完全溶于1 L mol·L–1(de)氨水中(M(AgBr)= ,KΘ(AgBr)=×10–13 ,f KΘ([Ag(NH3)2]+)=×107).sp(KΘ(Cu(NH3)4)2+=×1012,sp KΘ(Cu(OH)2)=×10–20,b KΘ(NH3)=×10–5) f(101 325 Pa)∣H+().该电极作用(de)溶液由浓度均为4.含有氢电极H2mol·L–1(de)弱酸(HA)及其钾盐(KA)所组成.若将此氢电极与另一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得其电动势E=,并知氢电极为正极,另一电极(de)(–)= – V.问该氢电极中溶液(de)pH值和弱酸(HA)(de)KΘ各为多少a5.已知KΘ(Cr(OH)3)=×10–31,反应Cr(OH)3+OH === [Cr(OH)4]-(de)平衡sp常数KΘ=.刚(1)计算Cr3+沉淀完全时溶液(de)pH值;(2)若将 mol·L–1 Cr(OH)3好溶解在 L NaOH溶液中,则NaOH溶液(de)初浓度至少为多少(3)计算]-(de)标准稳定常数.[Cr(OH)4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B)3.(A、D)4.(C)5.(B)6.(C)7.(D)8.(A、C)9.(A) 10.(A) 11.(B) 12.(B) 13.(D) 14.(B) 15.(B)16.(B)二、填空题1.核外电子运动状态(de) 原子轨道电子在核外某处出现(de)几率密度2.等性sp3杂化正四面体 3.2×10–134.共价分子 假盐 5.Mn 2+ MnO 2 MnO 42–6.×10157.K[CoCl 4(NH 3)2] Co 3+、Cl —NH 3 8.色散力 9.×10–510.y(1K Θ) 11/K Θ 11.稀HCl S 2O 32– +2H +=== S ↓+SO 2↑+H 2O 三、是非题1. ×2. ×3. ×4. ×5. √6. ×7. ×8. ×9. × 10. ×四、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1.2MnO 4+5C 2O 42—+16H +===2Mn 2++10CO 2+8H 2O2.K 2Cr 2O 7+6KI+7H 2SO 4===Cr 2(SO 4)3+4K 2SO 4+3I 2+7H 2O 3.4Zn+10HNO 3===4Zn(NO 3)2+NH 4NO 3+3H 2O4.324MnO -+4H + === 24MnO -+MnO 2+2H 2O5.五、简答题1.H 2O 2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是 H 2O ;H 2O 2作还原剂时,氧化产物是O 2.由于在反应中不引入其他离子,所以H 2O 2是一种“洁净”试剂.2.浓HNO 3有很强(de)氧化性(还有很强(de)酸性),HCl(浓)中有大量(de)可与金属离子配位(de)Cl -,当把Au 放入王水中后,由于形成配合物,使Au 3+/Au(de)电极电势大大降低.其反应式为:Au+HNO 3+4HCl === H(AuCl 4)+NO ↑+2H 2O六、计算题1.解: PCl 5(g)PCl 3(g) + Cl 2(g)平衡浓度(mol ·L –1):c K =235(PCl )(Cl)0.150.45(PCl )0.05⋅==c c cPCl 5(g) PCl 3(g) + Cl 2(g)新平衡浓度(mol ·L –1):–x x x +35(PCl )(Cl)(0.1)0.45(PCl )0.2⋅+⋅===-c c c x xK c x解之:x =·L –1,PCl 5(分解百分数)=65%2.解:(1)a (HAc)pH=p lg (Ac )--c K c Θ,将数据代入得:pH= (2)=–(HAc)lg (Ac )c c -(HAc)(Ac )c c -= 原始浓度相同,浓度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即(HAc)110(Ac )V V -= V (HAc)+V (NaAc)=解之:V (HAc)=1 L,V (NaAc)= L3.设1 mo l·L –1(de)氨水浓溶解AgBr(de)最大量为x mo l3AgBr +NH === +32[Ag(NH )]+Br -平衡浓度(mo1·L –1) –2 x x x2+f 32sp2=([Ag(NH )]) (AgBr)(1.02)-⋅x K K x ΘΘ=×10–6 将数据代如解之,x ≈×10–3 mol ·L –1M(AgBr)≈ g < g,所以1 mol ·L –1(de)氨水不能溶解 g AgBr. 4.解:φ (H +/H 2)–(–= φ(H +/H 2)= – Vφ(H +/H 2)=φΘ(H +/H 2)+ lg c (H +)–= 2 lg c (H +)c (H +)=×10–5 mol ·L –1 pH=c (H +)=a (HAc)(Ac )c K c -⨯Θ=a K Θ,即a K Θ=×10–5 5.(1)pH= (2)c (OH -)= mol ·L –1 (3)f K Θ([Cr(OH)4]-)=×1029。
无机化学水平测试题(Ⅰ)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出符合题意的1个或2个答案,将其代号写在括号中,每题1.5分,共24分)1.下列物质中可以认为具有最大摩尔熵的是( ) A.Li(g)B.Li(s)C.LiCl ·H 2O(s)D.LiCO 3(s)2.已知在一定温度下:SnO 2(s)+2H 2(g) === Sn(s)+2H 2O(g) 1K Θ= 21.0 CO(g)+H 2O(g) === CO 2(g)+H 2(g)2K Θ=0.034因此,下列反应SnO 2(s)+2CO(g) === Sn(s)+2CO 2(g)的3K Θ=( )A.21.0B.0.714C.0.024 3D.21.63.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物质是( ) A.NaOHB.CaCl 2C.CH 4D.NH 4Cl4.已知φΘ(Cu 2+/Cu) === 0.34 V ,φΘ(Cu +/Cu)= 0.52 V ,则φΘ(Cu 2+/Cu +)为( ) A.–0.18 V B.0.16 VC.0.86 VD.0.18 V5.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Mg>B>Si>Ar B.Ar>Mg>Si>B C.Si>Mg>B>ArD.B>Mg>Ar>Si6.反应3A 2++2B === 3A+2B 3+在标准状态下电池的电动势E Θ为1.8 V ,某浓度时,反应的电池电动势E 为1.6 V ,则此时该反应的lg K Θ值为( )A.3×1.8/0.059 2B.3×1.6/0.059 2C.6×1.6/0.059 2D.6×1.8/0.059 27.下列离子的原子序数分别是25、26、27、28,其电子构型可以用[Ar]3d 6表示的是( ) A.Mn 2+B.Fe 2+C.Co 3+D.Ni 2+8.已知H 2S 的1a K Θ=1.0×10–7,2a K Θ=1.0×10–13,在饱和的H 2S 水溶液中c (S 2–)应为( )mol ·L –1A.1.0×10–7B.1.0×10–13C.1.0×10–4D.1.0×10–20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放热反应均为自发反应B.I 2(g)的∆f m G Θ (298.15)=0C.某反应的∆r G m >0,并不表示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自发进行D.若反应的m H ∆Θr 和m G ∆Θr 均为正值,则升高温度m G ∆Θr 将增大10.配合物K 3[FeF 6]的磁矩为5.9玻尔磁子,而K 3[Fe(CN)6]的磁矩为1.9玻尔磁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A.Fe 在这两种配合物中具有不同的氧化值B.K 3[Fe (CN) 6]不是配合物C.F 原子比C 原子的电负性大,使CN -比F -有更强的配位能力 D.在配体CN -的影响下,中心离子d 轨道的电子发生了重排11.某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加入BaCl 2有白色沉淀产生,用HCl 酸化,沉淀完全溶解,再加入过量NaOH 至强碱性,加热有刺激性气体逸出。
无机化学实验题与答案1. 题目:铁的氧化态实验要求:在实验室中,使用合适的实验装置和试剂,探究铁的不同氧化态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实验步骤:1. 准备一定量的含有铁离子的溶液,并分别标记为A、B、C。
2. 将溶液A添加几滴盐酸,观察是否发生气体的生成反应。
3.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适量的粉末状氧化铁,放置在燃烧器中进行烧烤,观察是否发生火焰变色。
4. 将溶液B滴入pH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5. 将氧化铁粉末悬浮在溶液C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1. 溶液A与盐酸反应时,产生了氢气气泡的现象,说明铁处于+2的氧化态。
2. 在燃烧器中加热氧化铁粉末时,火焰变为红色,表明铁处于+3的氧化态。
3. 溶液B滴入pH试纸上后,试纸的颜色变为红色,表明铁处于+3的氧化态。
4. 将氧化铁粉末悬浮在溶液C中,溶液呈现绿色,表明铁处于+2的氧化态。
结论:铁可以存在于不同的氧化态,其中+2氧化态表现为反应产生氢气的特性,+3氧化态表现为红色火焰和酸性试纸的特性。
2. 题目:硫酸镁的结晶水实验要求:通过实验,确定硫酸镁结晶水的化学式及其脱水反应。
实验步骤:1. 取适量的硫酸镁晶体,加入烧杯中。
2.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中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将烧杯放入强火上加热,使硫酸镁结晶水脱水。
4.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烧杯,用滤纸吸去烧杯外表面的水,然后再称量烧杯的质量。
实验结果:1. 加热前的硫酸镁晶体质量记录为m1克。
2. 加热后的硫酸镁晶体质量为m2克。
结论:通过实验测量,计算出脱水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并据此得出硫酸镁结晶水的质量以及化学式。
3. 题目:氢氧化钠的标准溶液配制实验要求:通过实验配制出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实验步骤:1. 根据所需浓度计算出所需的氢氧化钠质量。
2. 将精密天平调至零点,并称取所需质量的氢氧化钠。
3. 将氢氧化钠溶解在适量的去离子水中。
4. 使用试剂瓶将溶液的体积调至所需的总体积。
实验结果:浓度为C 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制备完成。
内蒙古民族大学2013-2014学年一学期课程考试试卷答案(C 卷)课程名称: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年级:xxx 级专业: xxx题目部分,(卷面共有53题,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共20分)1、下列各混合溶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是 A 、HCl (1 mol ·dm -3) + NaAc (2 mol ·dm -3) B 、 NaOH (1 mol ·dm -3) + NH 3 (1 mol ·dm -3) C 、 HCl (1 mol ·dm -3) + NaCl (1 mol ·dm -3) D 、NaOH (1 mol ·dm -3) + NaCl (1 mol ·dm -3) 答案:A2、在0.10 dm 3 0.10 mol ·dm -3 HAc 溶液中,加入0.10 mol NaCl 晶体,溶液的pH 将会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B 、无法判断 答案:B3、0.10 mol ·dm -3 Na 2HPO 4水溶液的pH 值约为 (H 3PO 4:p K a1 = 2.1,p K a2 = 7.2 ,p K a3 = 12.7) A 、4.65 B 、 9.95 C 、 7.40 D 、7.33 答案:B4、20 cm 3 0.10 mol ·dm -3 HCl 和20 cm 3 0.20 mol ·dm -3 NH 3·H 2O 混合,其pH 为(NH 3·H 2O :K b = 1.76 ⨯ 10-5) A 、11.25 B 、 4.75 C 、 9.25 D 、4.25 答案:C5、用0.20 mol ·dm -3 HAc 和0.20 mol ·dm -3 NaAc 溶液直接混合(不加水),配制1.0 dm 3 pH = 5.00的缓冲溶液,需取0.20 mol ·dm -3 HAc 溶液为 (p K a (HAc) = 4.75)A 、6.4 ⨯ 102 cm 3B 、6.5 ⨯ 102 cm 3C 、3.5 ⨯ 102 cm 3D 、3.6 ⨯ 102 cm 3 答案:D6、0.045 mol ·dm -3 KNO 2溶液的pH = 8.0,则HNO 2的K a 是 A 、4.5 ⨯ 10-2 B 、4.5 ⨯ 10-10 C 、4.5 ⨯ 10-8 D 、4.5 ⨯ 10-4 答案:D7、向含有0.010 mol ·dm -3 的C O 242-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 3溶液,要求只生成Ag 2C 2O 4沉淀,而又不会生成Ag 2O 沉淀,则溶液的pH 应是 A 、< 7.9 B 、 < 10.4 C 、 > 10.6D 、< 9.7答案:B8、已知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在0.50mol·dm-3 CuSO4水溶液中通过4.825 ⨯104库仑电量后,可沉积出Cu约为A、7.94 gB、15.89 gC、31.78 gD、63.55 g答案:B9、下列一系列反应,提供了使I- 氧化成I2的机理:NO +12O2−→−NO2NO2 + 2I- + 2H+−→−NO + I2 + H2OI2 + I-−→−I3-此一系列反应中的催化剂是A、NOB、O2C、H+D、NO2答案:A10、反应2NO2Cl(g)=2NO2(g) + Cl2(g) 的反应机理包括两步基元反应(1) NO2Cl(g)=NO2(g) + Cl(g)(2) NO2Cl(g) + Cl(g)=NO2(g) + Cl2(g)已知总反应的速率常数k的单位是s-1,则A、总反应是二级反应B、第一步反应比第二步反应快得多C、总反应是三级反应D、第二步比第一步反应快得多答案:D11、在测定溶液中过二硫酸铵[(NH4)2S2O8] 和碘化钾进行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加入硫代硫酸钠的目的是A、与碘反应B、与过二硫酸盐反应C、催化作用D、起氧化剂作用答案:A12、某化学反应进行1h,反应完成50 %,进行2h ,反应完成100 %,则此反应是A、零级反应B、一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三级反应答案:A13、硫代乙酰胺(TA)水解反应CH3C NH2S+ H2O−→−H2S +CH3C NH2O的速率定律为-d[TA d ]t = k [H +][TA],若在25 ℃ 的TA 和H +浓度均为0.10 mol ·dm -3 的溶液中加醋酸钠,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变慢,但k 保持不变 B 、反应速率和k 都变小C 、反应速率增加,但k 保持不变D 、反应速率和k 都增加 答案:A14、在下列元素的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低的是 A 、Be B 、B C 、C D 、N答案:B15、下列各组元素中,电负性依次减小的是 A 、K > Na > Li B 、O > Cl > H C 、As > P > H D 、三组都对答案:B16、下列分子中,具有配位键的是 A 、 CO B 、 CO 2 C 、NH 3 D 、H 2O答案:A17、氯苯的偶极矩是1.73D ,预计对二氯苯的偶极矩应当是 A 、4.36 D B 、1.73 D C 、0 D 、1.00 D答案:C18、下列分子中相邻共价键的夹角最小的是 A 、BF 3 B 、CCl 4 C 、NH 3 D 、H 2O答案:D19、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离子键和共价键相比,作用范围更大B 、所有高熔点物质都是离子型的C 、离子型固体的饱和水溶液都是导电性极其良好的D 、阴离子总是比阳离子大 答案:A20、按分子轨道理论,O 2、-2O 、+2O 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O 2 >+2O >-22O B 、+2O > O 2 >-22OC 、-22O > O 2 >+2OD 、+2O >-22O > O 2答案:B二、填空(20小题,共20分)1、20℃ 时纯水的蒸气压为 2338 Pa 。
郑州⼤学《⽆机化学》在线测试《⽆机化学》第03章在线测试《⽆机化学》第03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4:59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定要单击下⾯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在⼀定条件下,⼀可逆反应其正反应的平衡常数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关系是A、它们总是相等B、它们的和等于1C、它们的积等于1D、它们没有关系2、已知HF(g)的标准⽣成热ΔfHmΘ= -565 kJ?mol-1,则反应H2(g)+F2(g)=2HF(g)的ΔrHmΘ为A、565 kJ?mol-1B、-565 kJ?mol-1C、1130 kJ?mol-1D、-1130 kJ?mol-13、下列反应及其平衡常数H2 (g)+S(s)=H2S(g) K1Θ; K2Θ,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Θ是A、K1Θ+K2ΘB、K1Θ- K2ΘC、K1Θ×K2ΘD、K1Θ÷K2Θ4、已知某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欲使此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k和标准平衡常数Kθ都增加,则反应的条件是A、恒温下,增加反应物浓度B、升⾼温度C、恒温下,加催化剂D、恒温下,改变总压⼒5、反应 2NO2(g)(红棕⾊)==N2O4(g)(⽆⾊) ΔrHm<0 达平衡后,将体系的温度降低,则混合⽓体颜⾊A、变浅B、变深C、不变D、⽆法判断第⼆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H=U+PVB、ΔU(体系)+ ΔU(环境)=0C、ΔG=ΔH-TΔSD、ΔG(正反应)×ΔG(逆反应)=1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系统经历⼀个循环,⽆论多少步骤,只要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学能和焓的变化量均为零正确错误2、⼄烷裂解⽣成⼄烯:C2H6 (g) C2H4 (g) + H2 (g) 。
无机化学测试题(四)131018Z1~8. 在通常的条件下,二氧化氮实际上是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两种混合气体。
在45℃,总压为1atm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为2.56g⋅dm-3。
计算:(1) 这两种气体的分压。
(2) 这两种气体的重量百分比。
Z1~9. 在1.00atm和100℃时,混合300cm3H2和100 cm3O2,并使之反应。
反应后温度和压力回到原来的状态。
问此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多少毫升?若反应完成后把温度降低到27℃,压力仍为1.00atm,则混合气体的体积为多少毫升?(已知27℃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6.7mmHg)Z1~31. 三氯甲烷在40℃时蒸汽压为370mmHg,在此温度和740mmHg气压下,有4.00dm3干燥空气缓缓通过三氯甲烷(即每个气泡都为三氯甲烷所饱和),求:(1) 空气和三氯甲烷混合气体的体积是多少?(2) 被空气带走的三氯甲烷质量是多少克?Z2~15. 已知A + B → C + D ∆Hө= -41.8kJ⋅mol-1C +D →E ∆Hө= 20.9 kJ⋅mol-1试计算下列各反应的∆Hө(1) C + D → A + B(2) 2C + 2D → 2A + 2B(3) A + B → EZ2~82. 在一个真空容器中,混合2mol的CH4气体和1mol的H2S气体,当加热到727℃时,气体反应CH4 + 2H2S CS2 + 4H2建立了平衡,这个容器内的总压是0.9atm,氢气的分压是0.2atm,求这个容器的体积。
Z3~16. 气相反应Cl 2O + 2N 2O 5 → NO 3Cl + NO 2Cl + 2NO 2 + O 2的可能历程是: N 2O5NO 2+ NO 3(快平衡) NO 2+ NO 3k 2−→−NO + O 2 + NO 2(慢) NO + Cl 2O k 3−→−NO 2Cl + Cl (快) Cl + NO 3k 4−→−NO 3Cl (快) 而N 2O 5分解历程如下:N 2O5NO 2+ NO 3(快平衡) NO 2+ NO 3k 2−→−NO + O 2 + NO 2(慢) NO + NO 3k 3−→−2NO 2 (快) 试求这两个反应的速度方程式,你能从这两个结果得出什么结论?Z3~ 20. N 2O 5分解反应的历程如下: ① N 2O5NO 2 + NO 3② NO 2 + NO 32k−−→NO + O 2 + NO 2 ③ NO + NO 33k−−→2NO 2 (1) 当用O 2的生成速率表示反应速率时,试用稳态近似法证明:212112k k k k r +=-[N 2O 5](2) 设反应②为决速步骤,反应①为快速平衡,用平衡态近似法写出反应的速率表达式r 2。
实验名称:无机化学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XXX、XXX、XXX一、实验目的1. 掌握化学无机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熟悉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3.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思维方式。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测试。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以下化合物的性质:1. 氢氧化钠(NaOH)2. 氢氧化钙(Ca(OH)2)3. 氯化钠(NaCl)4. 硫酸铜(CuSO4)5. 碘化钾(KI)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天平、烧杯、试管、酒精灯、玻璃棒、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
2. 试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硫酸铜、碘化钾、盐酸、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碘化钾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氢氧化钠的制备与性质测试(1)称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搅拌使其溶解。
(2)将溶液转移至烧杯中,用滴定管滴加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
2. 氢氧化钙的制备与性质测试(1)称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钙固体,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搅拌使其溶解。
(2)将溶液转移至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观察溶液的变化。
(3)待溶液冷却后,用滴定管滴加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 氯化钠的制备与性质测试(1)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搅拌使其溶解。
(2)将溶液转移至烧杯中,用滴定管滴加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
4. 硫酸铜的制备与性质测试(1)称取一定量的硫酸铜固体,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搅拌使其溶解。
(2)将溶液转移至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观察溶液的变化。
(3)待溶液冷却后,用滴定管滴加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5. 碘化钾的制备与性质测试(1)称取一定量的碘化钾固体,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搅拌使其溶解。
大学无机化学综合测试题+答案(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第二版) 试题大学无机化学综合测试题+答案(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第二版)试题内蒙古民族大学2022-2022学年一学期课程考试试卷答案(e卷)课程名称: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考试时间:120分钟成绩:XXX专业:xxx标题部分(本卷共53道题,100分,每道主要题都标有题量和总分)1。
单选题(20个子题,共20分)1。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HNO3+H2SO4a、hso4H 2No 3 HSO 4+阳性反应中的酸为b、hno3c、h2so4d、 h2no3答案:c2.在298K下,poh值小于7的溶液为a和0.1moldm-3nh4clb、0.1moldm-3hac和0.1moldm-3naacc、0.1moldm-3agno3d、0.1moldm-3nahco3答案:d3、向0.10moldm-3hcl溶液中通h2s气体至饱和(0.10moldm-3),溶液中s2?浓度为(h2s:ka1=9.1?10-8,ka2=1.1?10-12)a、1.0?10-18moldm-3b、1.1?10-12moldm-3c、1.0?10-19moldm-3d、9.5?10-5moldm-3答案:a4.在下列试剂中,a、Pb(NO 3)2B、Na 2SO 4C、H 2O D和NH 4ac可以增加PbSO 4(s)的溶解度。
回答:D5、用0.20moldm-3hac和0.20moldm-3naac溶液直接混合(不加水),配制1.0dm3ph=5.00的缓冲溶液,需取0.20moldm-3hac溶液为(pka(hac)=4.75)a、 6.4?102cm3b、6.5?102cm3c、3.5?102cm3d、3.6?102cm3答案:D6、下列过程中属于催化反应的是a、 H 2和C 2H 4气体的混合物与铂粉接触形成添加剂B。
H 2和O 2气体混合物的反应由电弧引发c、气体n2与金属锂结合生成li3n,后者与h2o反应生成nh3和liohd、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答案:a试卷答案第1页,共10页7、反应a+bc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升高温度时反应速率的变化是:a、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c、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势能a+BCB,正反应速率<反反应速率D,温度升高不影响反应速率答案:a反应过程8、反应2no2cl(g)2no2(g)+cl2(g)的反应机理包括两步基元反应(1)no2cl(g)no2(g)+cl(g)(2)no2cl(g)+cl(g)no2(g)+cl2(g)已知总反应的速率常数k的单位是s-1,则a、总反应是二级反应b、第一步反应比第二步反应快得多。
绪论单元测试1.无机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A:对B:错答案:B第一章测试1.某理想气体混合物,含A、B、C、D四种气体各1mol。
在保持温度、压力不变条件下,向其中充入0.1mol 气体A,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体D的分压降低B:气体C的分压降低C:气体A的分压降低D:气体B的分压降低答案:C2.可以用四个物理量来描述气体状态,它们是A: n, V, p, TB:n, R, p, TC:n, V, R, TD:n, V, p, R答案:A3.难挥发溶质溶于溶剂后, 将会引起A:凝固点升高B:蒸气压升高C:沸点升高D:沸点降低答案:C4.同温下,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渗透压最大的是A:0.01 mol·kg-1 蔗糖溶液B:0.01 mol·kg-1 KNO3C:0.01 mol·kg-1 HCOOHD:0.01 mol·kg-1 Ba(NO3)2答案:D5.在三相点时,固相的蒸气压和液相的蒸气压A:一定不等B:可能不等C:一定相等D:可能相等答案:C6.渗透与扩散的区别在于,渗透是指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由纯溶剂向溶液或者由较稀溶液一侧向较浓溶液一侧扩散的现象。
A:错B:对答案:B7.高温高压下的实际气体,可以近似看作理想气体。
A:对B:错答案:B8.某些植物耐寒、耐旱,可以分别用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蒸气压下降这两个依数性来解释。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对于放热反应2H2(g)+O2(g) = 2H2O(g),Qp与Qv的关系为A:Qp = QvB:无法判断C:Qp > QvD:Qp < Qv答案:D2.某个熵增大的吸热反应,它的变化方向为A:任何温度均自发B:高温自发,低温非自发C:任何温度均非自发D:高温非自发,低温自发答案:B3.结晶硅和无定形硅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分别为 -850.6 kJ·mol-1和 -867.3kJ·mol-1,则由结晶硅转化为无定形硅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为A:+16.7 kJB: 不能确定C:+16.7 kJ·mol-1D: -16.7 kJ·mol-1答案:C4.对任何已达到平衡的反应,若使其产物增加,在下列可以采取的措施中一定有效的是A:加压B:升温C:增加反应物的浓度D:加催化剂答案:C5.有一放热反应:A(g)+B(g)=2C(g),在473K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增大体积,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变B:加入催化剂,产物的量增加C:加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了,平衡将发生移动D:降低温度,不改变平衡答案:A6.体系的状态确定之后,每一个状态函数都具有单一确定的值。
无机化学p区金属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元素属于p区金属元素?A. 锂(Li)B. 钠(Na)C. 钙(Ca)D. 铝(Al)2. p区金属元素通常具有哪些性质?A. 低电离能B. 高电离能C. 低电负性D. 所有上述选项3. 以下哪个化合物是p区金属的氧化物?A. Na2OB. MgOC. Fe2O3D. CuO4. p区金属元素的最高氧化态通常为多少?A. +1B. +2C. +3D. +45. 以下哪个元素是p区金属中最活泼的?A. 锂(Li)B. 钠(Na)C. 钾(K)D. 铯(Cs)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p区金属元素通常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区。
7. 钠(Na)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
8. p区金属元素的电子构型通常是________。
9. 钾(K)的离子半径比钠(Na)的离子半径________。
10. p区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通常表现为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描述p区金属元素的一般化学性质。
12. 解释为什么p区金属元素容易形成阳离子。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假设有1摩尔的钠(Na)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14. 给定钾(K)的电离能为418 kJ/mol,计算1摩尔钾原子完全电离成钾离子所需的能量。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15. 论述p区金属元素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A4. B5. D二、填空题6. s和p7. 118. ns^1或ns^2np^x9. 大10. 还原性三、简答题11. p区金属元素的一般化学性质包括:低电离能,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电负性较低,通常形成+1或+2价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容易与非金属元素如氧、硫等形成化合物。
无机化学测试——D.D.1.008Zr Nb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Hf Ta W Re Os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Ac-Lr HLi Be B C N O FNa Mg Al Si P Cl S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Cu Zn G a G e As Se BrRb Cs Fr Sr BaRaY La Lu -6.9419.01222.9924.3139.1040.0885.4787.62132.9137.3[223][226]44.9647.8850.9452.0054.9455.8558.9363.5558.6965.3910.8126.9869.7212.0128.0972.61114.8204.4118.7207.2112.4200.6107.9197.0106.4195.1102.9192.2101.1190.298.91186.295.94183.992.91180.991.22178.588.9114.0116.0019.0030.9774.92121.8209.032.0778.96127.6[210][210]126.979.9035.454.00320.1839.9583.80131.3[222]He Ne Ar Kr Xe Rn 相对原子质量Rf DbSgBhHsMt(考试时间:180 分钟,除注明外,每题两分,总分100分) 第一题(23分)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其电子结构决定。
1-1 从电离能数据来看,Ca 容易形成Ca +而不容易形成Ca 2+,但无论在溶液中还是在固体中都观察不到Ca +的存在。
解释这一现象。
1-2 写出金原子与汞原子的价电子组态。
1-3 第六周期的元素往往有一些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相对论效应引起的。
第六周期的电子运动速度很快而使质量增加(m=,m 0为静质量,c 为光速,原子的1s 电子的平均速度约为 核电荷数 au ,c ≈137 au ,au 是原子化学中使用的一个单位),而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与电子质量成反比。
计算一个金原子的1s 电子在考虑相对论时的质量,以及1s 轨道半径与未考虑情形下的比值(电子m 0=9.019×10-31kg )。
1-4 相对论效应使6s 轨道收缩,能级降低,直接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
预测Bi 元素的稳定化合价,写出NaBiO 3在酸性条件下与Mn 2+反应的方程式(NaBiO3是一种沉淀)。
1-5 6s能级能量与5d能级相差不大。
金原子与汞原子的性质分别与哪一主族元素相似?写出二者单质分别在气相中的存在形式。
(4分)固点下降常数为 1.855 K·kg·mol-1)。
通过计算分别写出其阴阳离子结构。
(3分)1-7 Cs与Au反应可以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写出其化学式(表示出阴、阳离子)。
该化合物在空气中不稳定,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1-8 常见的原子核放射性衰变有α衰变,β+衰变、β-衰变。
β+衰变多发生于中子相对缺少的核素,β-衰变多发生于中子相对过剩的核素,而α衰变主要限于一些重核素。
一种天然石材中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镭-226,钍-232,钾-40.这种石材能放出一种放射性气体。
试写出这三种核素主要衰变的核反应式,并分别指出衰变类型。
(6分)第二题(19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1 实验室里有一份由两种离子晶体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经实验,该混合物中仅含有Sr与N两种元素。
该混合物有顺磁性,有一种与O=O键长相近的化学键。
把该混合物投入水中可放出三种气体。
写出这两种晶体的化学式与有关反应方程式。
(4分)2-2 B4Cl4是一种淡黄色并具有挥发性的固体化合物。
它可在70℃以下的真空中存在。
结构测定表明,该化合物中每个硼原子均结合一个氯原子,键长都是170pm;任意两个硼原子之间距离为171pm。
试根据上述性质与参数画出B4Cl4分子的空间构型。
(1分)氢与两种白色晶体A、B。
分子结构测定的实验结论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在A、B分子中均毫无区别。
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分子大115.9 g/mol,在1 Pa 下测得的A的蒸汽密度若换算成标准状况下则为15.5 g/L。
写出A、B的分子式和A的结构式。
(3分)2-4 N(SiH3)3中Si-N-Si键角为120°,推测其原因。
2-5 SiS2晶体具有异乎寻常的解理性,受压后分裂成纤维。
试画出其结构。
2-6逐步酸化含有钨酸根WO42-的水溶液,可使钨酸根逐步缩聚形成钨的同多酸。
这些同多酸负离子主要由WO6八面体连接而成。
下左图是两种钨的同多酸负离子的结构,给出它们的化学式。
2-7 据报道,某科学小组用NaNO3和Na2O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七天制得白色晶体A,A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物质。
组成比例也相同,但B的氧化性强于A。
画出B的阴离子结构式,写出其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第三题(23分)配位化合物数量繁多,千变万化。
3-1 Cu2+ 的常见配位数是4,但在CuCl2晶体中,Cu2+ 的配位数为6.已知晶体中存在链状结构,试画出CuCl2 晶体链状结构(至少画出两条不同的链)。
3-2 Ni(CN)42-是镍的一种稳定配合物。
画出其结构式,写出其对称元素(要写出个数与对称元素名称,如“3个C3”,不要求反轴与映轴),并给出镍的杂化方式。
(3分)3-3 Ni离子的检验是利用了一种鲜红色电中性配合物沉淀的形成。
该配合物由丁二酮肟与Ni2+反应得到。
画出其结构(右图为丁二酮肟结构)。
3-4 缺电子卤化物常常会聚合,如BeCl2晶体中存在(BeCl2)n长链,而在气相中存在(BeCl2)2双聚分子。
写出这两种不同结构的结构式,并分别指出其中Be原子的杂化形式。
(3分)3-5 现有A、B、C、D、E五种物质,常温常压下,A、B以物质的量之比2:3混合溶于水,得到溶液甲,同时将产生的气体F、G引爆,无气体剩余;B、C以物质的量之比3:1分别溶于水,产生的气体G、H混合引爆,也无气体剩余,得到一种溶液与一种固体。
D溶于足量水产生气体I,得到溶液乙,将I在足量G 中燃烧,产生气体J全部导入溶液乙中,无沉淀生成,若将J导入甲中,产生白色沉淀。
加热固体E,在180℃升华得到E的蒸气,并在273℃时将2.24L E蒸气和0.15mol B固体都导(投)入水中,产生白色沉淀,且测得溶液溶质只有NaCl。
1 mol I 最多能和2 mol F 反应,得到的产物很稳定。
A、C、E三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
写出各字母代表物质的化学式。
(5分)3-6 冠醚15-冠-5孔径大小只能容纳一个K+或NH4+。
将其与NH4SCN与CrCl3混合,加热回流,反应生成配合物A。
A是水合物,阴离子为单中心八面体配离子,且有顺反异构,A中含Cr 8.75%,S 21.5%,N 11.8%,另只含C,H,O元素。
3-6-2 光化学序列根据配位原子强弱场大致排序为C>N>O>F>S>Cl>Br>I,且H2O为强弱场分界,据此计算阴离子的磁矩和杂化形式。
3-6-3 冠醚环通过什么作用与NH4结合?为什么不能结合PH4?这种性质有什么作用?(3分)第四题(15分)不同组成的晶体其晶体结构有时有一定相似性。
右边是NaCl的晶胞图:4-1(4分)已知NbO、Mg3NF3属立方晶系,晶胞与NaCl相似。
NbO每个晶胞比NaCl少两个原子,Nb、O都为4配位结构。
Mg3NF3中N原子处于Mg原子形成的八面体空隙中,F处于Mg原子形成的正方形空隙中。
分别画出NbO、Mg3NF3的一个晶胞。
4-2MoS2、CdI2、NiAs三者的晶体结构,可两两类比,它们之间都各有相似之处,下图为NiAs与CdI2结构的类比:现给出MoS2的晶胞沿c轴方向的投影图(图中有4个晶胞):说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数字为0.625,0.875,1/4,3/4,0.125,0.3754-2-1(4分)画出MoS2的晶胞,并给出类似下图的Mo(小写字母)、S(大写字母)的堆积形式。
4-2-2从配位多面体的排布及连接来看,MoS2结构与CdI2有何共同点?4-3 已知金属钯的一种硫化物的晶胞为右图结构(部分原子被遮挡)。
4-3-1 写出其化学式,指出Pd原子的配位数,并在图中画出一个Pd原子的配位多面体(可补充必要的原子)。
(3分)4-3-2 这种晶体可以视作由Pd和S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片层结构自上而下堆积起来的(图中已经画出三层)。
请画出其中的一层在xy平面上的投影图。
第五题(10分)本题涉及热力学相关计算5-1 1molCl2,设其服从理想气体定律,起始温度为300 K,压力为100 atm,在固定外压为1 atm的条件下膨胀至最终压力为1 atm,由于膨胀,气体的温度降至239 K(Cl2的沸点),并有0.1 mol的Cl2冷凝下来。
在正常沸点下Cl2(l)的蒸发焓为20.42 kJ/mol,Cl2(g)的恒容热容c V=28.66 J/(K·mol),Cl2(l)的密度为1.56 g/cm3,Cl2(g)的恒压热容c p=c V+R,R=8.314 J/(K·mol),1atm=101325 Pa。
(注:)计算上述变化过程的内能变化(ΔU)和体系的熵变(ΔS)。
(6分)5-2 在298 K的稀水溶液中可以发生下列反应:[Ni(H2O)6]2++2NH3=[Ni(NH3)2(H2O)4]2++2H2OlnKc1=11.60, ΔrHm1°=-33.5 kJ/mol[Ni(H2O)6]2++en=[Ni(en)(H2O)4]2++2H2OlnKc2=17.78, ΔrHm2°=-37.2 kJ/mol计算下列反应的ΔrSm°和Kc:[Ni(NH3)2(H2O)4]2++en=[Ni(en)(H2O)4]2++2NH35-3 有一电池(-)Ag,AgCl|KCl(aq)|Hg2Cl2,Hg(+) ,其标准电动势E°=0.0455 V (T=298K)。
已知电对Ag+|Ag的°=0.799V,Ksp(AgCl)=1.73×10-10,电对Hg 22+|Hg的°=0.798V,计算Hg 2Cl2的溶度积。
第六题(10分)本题涉及水溶液相关计算6-1在酸碱滴定中,通常利用指示剂来确定终点。
若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就会产生滴定误差,这种误差称为终点误差。
它不包括滴定操作本身产生的误差。
终点误差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6-1 假设用浓度为c的NaOH溶液滴定体积为V0,浓度为c0的HCl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 的体积为V,用这些量表示出滴定误差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