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课程的性质及设置目的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24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化工安全工程概论》是化工类各专业的应用技术公共课程,课程有一定通用性,课程内容侧重于化工安全知识介绍。
本课程立足于现代化工的实际和发展趋势,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类专业本科学生进行安全技术基础训练,借鉴近期发展的化工安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使学生在校实习及今后的工作中能重视安全生产,改变我国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本课程指定教材为许文编的《化工安全工程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7月)。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参试者应该提高安全意识,增长化工安全知识。
学生应理解化学工业物质种类繁多、加工过程多样化、损害和伤亡事故多发性的特点,掌握化工厂设计和操作安全、压力容器和机电设备运行维护安全、化工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尤其要掌握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防职业损害的安全理论和安全技术。
三、本课程考试标准参试者通过本课程考试后,应认识到安全与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生产,具备安全知识。
针对非安全工程专业人员学习本学科的特点,本考试课程在强调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安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要求参试者有较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化工专业基础,并能够用本课程的原理来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化学工业发展概况、化学工业发展伴生的新危险及其对安全的新要求,掌握化学工业的危险因素、化工装置紧息状态、化学工业的安全措施,把握化工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向。
二、课程内容(一)化学工业发展与对安全的新要求1. 化学工业发展概况2. 化学工业发展伴生的新危险3. 化学工业发展与对安全的新要求1(二)化学工业的危险与安全1. 化学工业的危险因素2. 化工装置的紧息状态3. 化学工业的安全措施(三)化工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向1. 化工危险性评价和安全工程2. 系统安全工程的开发和应用3. 人机工程学、劳动心理学和人体测量学的应用4. 化工安全技术的新进展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一)化学工业发展与对安全的新要求(暂不作考试要求)(二)化学工业的危险与安全识记:危险源;事故隐患;事故;化学工业危险因素9个类型;化工装置紧急状态5等级。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Ⅰ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化学二、课程编号:动科02104 动医02103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以及有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动物生物化学是研究动物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专门是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相互阻碍以表现生命活动现象原理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生命现象的差不多知识和生命运活动的差不多规律,而且能够把握与动物生理学、动物饲养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后续专业课程有关的必备差不多理论和技能。
并初步有在今后学习中运用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四、教学的差不多任务按照本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差不多概念,差不多理论讲解的清晰、易懂,对重点章节要讲深、讲透,并注重各章节的相互联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把握生命活动的差不多规律,而且能对物质的代谢途径、关键步骤、关键环节有深刻的认识,同时对物质的代谢又有相互关系的整体概念。
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五、本课程在教学中与其它有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安排在本科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一门课,在学生系统学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物学、生理学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课。
本课程要紧运用各种化学原理、物理原理以及解剖组织学、生物学、生理学的差不多知识来分析研究动物体内物质组成特点和生化反应规律,专门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机体代谢特点和生命活动的差不多现象。
为今后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Ⅱ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课程理论内容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把握生物化学的差不多概念、研究内容及生物化学与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化学的进展史。
(二)教学内容1.生物化学的概念2.生物化学的进展3.生物化学与畜牧和兽医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更加深刻懂得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自考02204经济管理大纲《经济管理》(2204)自学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经济管理》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该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工艺学、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许多门学科的知识。
由于大多数学工科的同学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承担或多或少的管理工作,因此,学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并能应用有关学科的知识去分析一些有关的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
该课程选用《管理学》作为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起管理的思维方式并能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具备管理学的基础知识。
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思想的民展和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二、课程内容1、管理的定义2、管理的职能3、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4、管理的属性5、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6、六种管理理论三、考核知识点1、管理概念2、管理的七个基本职能3、管理者扮演的三种角色4、管理者具备的三种技能5、管理二重性6、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管理过程理论、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7、霍桑试验四、考核要求1、理解管理的概念、管理的七个基本职能、识记管理者的角色与管理者的技能。
2、了解掌握管理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理解掌握管理二重性的含义、学习管理二重性的意义。
4、了解管理学形成前的有关管理问题的研究、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5、识记解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各学派的特点。
6、理解掌握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法约尔要点、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特点、霍桑试验的结论。
第二章德动与社会责任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道德的概念,了解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肖桂荣2018年4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院长(主任)教研室主任大纲执笔人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0001109课程名称:《高等数学》总学时:112学时适用专业: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工学院相关专业开课单位:基础部计算机与数学教研室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由3个数学分支的内容组成,即《微积分》(52学时)、《线性代数》(30学时)、《概率论及数理统计》(30学时)。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熟练的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公共基础课,是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工学院相关专业一门必修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数学方法,以及将高等数学的知识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专业课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理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函数、极限、连续1.主要教学内容函数的概念;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极限运算法则;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连续函数的运算、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性质。
2. 知识点与能力点(1)知识点: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了解函数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的概念;理解极限的概念,了解极限的,N εεδ--定义、理解左、右极限的定义;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了解极限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和两个存在准则(夹逼准则与单调有界准则);掌握两个重要极限;了解无穷小、无穷大,理解高阶无穷小和等价无穷小的概念;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区间上连续的概念;了解函数间断点的概念;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最大值、最小值定理。
《经济管理》(2204)自学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经济管理》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该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工艺学、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许多门学科的知识。
由于大多数学工科的同学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承担或多或少的管理工作,因此,学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并能应用有关学科的知识去分析一些有关的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
该课程选用《管理学》作为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起管理的思维方式并能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具备管理学的基础知识。
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思想的民展和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二、课程内容1、管理的定义2、管理的职能3、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4、管理的属性5、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6、六种管理理论三、考核知识点1、管理概念2、管理的七个基本职能3、管理者扮演的三种角色4、管理者具备的三种技能5、管理二重性6、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管理过程理论、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7、霍桑试验四、考核要求1、理解管理的概念、管理的七个基本职能、识记管理者的角色与管理者的技能。
2、了解掌握管理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理解掌握管理二重性的含义、学习管理二重性的意义。
4、了解管理学形成前的有关管理问题的研究、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5、识记解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各学派的特点。
6、理解掌握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法约尔要点、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特点、霍桑试验的结论。
第二章德动与社会责任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道德的概念,了解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概论课程(课程代号:00504)考试大纲目录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I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艺术的形态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及要求第二章艺术的发生、发展和社会功用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及要求第三章艺术作品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及要求第四章艺术家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及要求第五章艺术创作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及要求第六章艺术欣赏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及要求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艺术概论》课程是高等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
它是以美术、音乐为主线,扩及文学、戏剧、舞蹈等多门类艺术,力求在中、西艺术比照中探索艺术新观念,并建立艺术理论教程新体系。
《艺术概论》就是艺术理论,是人类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阐述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之间的基本问题。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性特征;掌握艺术形态的基本特点及内在联系;进一步了解艺术产生、发展与存在的规律和意义;健全学生的系统学科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力,从而能在相对系统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思想性和创新性,为艺术教育专业的学子们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材的第一、三、五、六章是考核重点。
第一章内容要求学生理解艺术形态的种类、特点、构成关系及艺术形态与主体世界的关系,掌握艺术的本质及规律性特征。
第三章要求学生把握什么是艺术作品,理解有关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并从本体论上把握艺术作品。
第五章要求学生在了解艺术创作和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艺术创作的过程做出理论分析和总结,并进一步掌握艺术创作理论及类型(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自然论和中国的艺术精神)。
12351 低幼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考考试大纲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低幼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课程代码: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低幼儿童文学名著导读”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段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规定为3学分。
课程内容包括儿童文学概述和儿童文学主要文体名著导读两大部分。
儿童文学概述部分讲授有关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发展简史、文学体裁,使应考者具备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为自学儿童文学名著打下基础。
儿童文学主要文体名著导读是本课程的重点,选择中外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按文体分为童话与寓言,少年儿童小说,儿童诗与儿歌。
儿童科学文艺和儿童文学其他体裁等五部分,每部分又分为文体概述,作品与导读两大块。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者系统研究和把握中外儿童文学的优秀作品,培养和提高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重点掌握中外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了解儿童文学重要文体的艺术特征和审美风格,进一步充实、提升文学素质与理论修养。
儿童文学的主要接受对象是千百万少年儿童。
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触的文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将会使人终身受益,因而低幼儿童文学教学一直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研究本课程,对于应考者理解和把握中外儿童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提升儿童文学的鉴赏、分析能力,提高精神素质与文学修养,完善知识结构,都是十分必要与有益的。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编儿童文学概述一、研究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编的研究,掌握儿童读物、儿童文学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儿童文学的特点和三个层次,儿童文学的四种创作视觉,儿童文学的四大母题及儿童文学六种基本文体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一)儿童读物的概念儿童读物的概念,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的区别和联系。
(二)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儿童文学是儿童读物中最重要的种类,其重要性体现在:1.它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2.它在儿童阅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当前,小学语文课本越来越倾向于儿童文学化。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代码:08816)考试大纲目录目录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的要求Ⅱ考试内容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环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七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与评价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八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与控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九章信息伦理、道德与素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十章决策支持系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专业考试计中的地位二、本课程考试的总体要求三、关于自学教材四、自学方法指导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附录:题型举例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的要求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企业管理(独立本科段)的专业必考的专业课,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对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而设置的一门基础专业课。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设置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信息处理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及组织实施的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的有鲜明特色的边缘性学科。
它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科学性与操作性特征,其典型特点内在地决定了该课程明显有别于其他的课程,因此,在考试命题中应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食品工艺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和加工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内容分为7章,首先是绪论,介绍食品保藏的历史和发展,食品工艺学的内容和任务以及食品储藏加工的目的和类型。
第1章是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介绍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以及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
第2章是食品的低温保藏,介绍食品低温保藏原理,食品的冷藏、冻藏、解冻的方法及其质量控制。
第3章是食品罐藏,介绍食品罐藏的原理及基本工艺过程。
第4章是食品的干制保藏,介绍食品干藏的原理及食品常用的干燥方法。
第5章是食品的腌制与烟熏,介绍食品腌制的基本原理,食品常用的腌制及烟熏方法。
第6章是食品的化学保藏,介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和食品抗氧化剂。
第7章是食品的辐照保藏,介绍食品辐照杀菌的基本原理及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
通过修读本课程,要求应考者能熟练掌握食品工艺学的基本原理,为今后学习后续的各类食品加工工艺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食品加工原理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并掌握食品加工基本原理;2、各种食品加工原理的要点。
重点掌握热加工、杀菌、冷藏、冷冻、脱水的保藏加工原理;3、掌握食品保藏加工的主要方法4^基本掌握加工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应在学习了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等课程之后进行教学,学习了本专业课后,可继续学习软饮料工艺学、乳制品工艺学、农产品加工、焙烤工艺学等工艺学课程。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考试大纲(含考核目标)Ⅰ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本课程主要讲述建设工程监理基本知识,监理工程师与监理企业、建设工程监理规划性文件、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生产控制等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监理制度,掌握建设工程监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一步加强法律、合同、质量、安全意识,强化建设工程管理的技能,学会建设工程过程的动态管理方法,从而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工程建设监理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与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有关的法律知识和标准化合同示范文本主要内容的程度,以及依据合同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管理、协调的熟练程度,提高学生运用合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工程建设质量、投资、进度控制的原理、内容、程序、方法等理论知识的程度,以提高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是在教学要求中按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相应的要求“了解、熟悉、掌握”进行相应的教学和学习。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建设工程监理基本知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建设工程监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建设工程监理的性质、作用及发展,监理工作的内容与目标控制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建设工程监理的基本概念及其任务与工作内容等有系统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1、建设工程监理概述2、建设工程监理的原则与任务3、建设工程监理体系及国外监理概况4、监理工作的内容与工程目标控制三、考核知识点1、建设工程监理的基本概念2、建设工程监理的作用3、监理工作的内容4、工程目标控制中三大目标的关系四、考核要求1、了解:建设工程监理的性质、工作体系。
2、掌握: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作用,监理工作的内容,工程目标控制中三大目标的关系。
第二章监理工程师与监理企业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包括监理工程师、监理企业两部分,重点介绍了监理工程师的概念、应具备的素质、各类监理人员的职责及监理工程师资质的管理,监理企业的设立、应具备的条件、经营活动的基本准则等内容。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学专业(基础科段)(C100803)中药炮制学(03042)自学考试大纲上海中医药大学编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组编二0一三年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中药炮制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中药专业的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对中药炮制学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理论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自学应考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药炮制学的基本理论、炮制方法以及饮片质量鉴定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从事中药炮制生产、品质评价工作,并为中药炮制研究、教学以及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用现代科学知识去解释重点药物的炮制原理,熟悉炮制品的性状、特征;了解中药炮制的起源、现状及历代书籍中有关炮制的论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自学考试者达到高等教育中药专业本科生的理论水平,能真正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具有从事中药炮制研究及开发应用的能力。
为培养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课中的一门,它与中药鉴定学、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等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掌握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
(二)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和代表著作及其作者。
(三)了解中药炮制的起源。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药炮制的起源第二节中药炮制的发展三、考核知识点(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二)中药炮制的起源、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著名医家及其代表著作在炮制方面的贡献。
四、考核要求(一)中药炮制的起源1、识记:(1)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2)炮制的古今用词。
2、领会:炮制的起源条件。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1、识记:中药炮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代表性著作在炮制方面的贡献,如《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雷公炮炙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药神书》、《本草蒙筌》、《本草纲目》、《炮炙大法》、《修事指南》等。
三部炮制学专著的成书年代及其作者。
2、领会: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药炮制领域的发展。
第二章中药炮制的目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掌握炮制目的。
(二)熟悉炮制对药物性能和毒副作用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中药炮制的目的: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减毒),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便于调剂和制剂,洁净药物,利于储藏保管,利于服用。
三、考核知识点(一)中药炮制的目的。
(二)药物经炮制后提高疗效的原因。
(三)有毒中药毒性降低的原理。
四、考核要求1、识记:中药炮制的目的。
2、领会:结合具体药物理解各种炮制目的。
3、简单应用:总结有毒中药解毒的方法;分析为了达到矫正气味、利于服用的目的,所采用的炮制方法。
4、综合应用:解释中药炮制后提高疗效的原因。
第三章炮制与临床疗效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掌握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传统制药的原则。
(二)熟悉炮制对方剂及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三)了解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一)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一大特色。
但中药自身属性多偏,因此要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就不得不对药物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炮制来调整药性,解毒纠偏,提高临床疗效。
(二)中药素有一药多效之能,治疗疾病多以复方为主,这就对药物提出了具体要求。
选择药物有用的效能,舍弃无用的效能。
因此,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
第二节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一)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
(二)净制与临床疗效。
(三)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
(四)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
(五)辅料(包括药汁)制与临床疗效。
第三节传统制药的原则清代徐灵胎将传统的制药原则归纳为: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
其具体方法为: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
第四节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四)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第五节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一)提高方剂疗效(二)消除或减少方中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利于治疗第六节炮制对制剂的影响(一)饮片是汤剂和中成药的基本原料。
(二)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一)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二)炮制与临床疗效。
(三)传统的制药原则。
(四)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五)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四、考核要求(一)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1、识记: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2、领会:中药自身属性多偏,要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就不得不通过炮制来调整药性,解毒纠偏,提高临床疗效。
(二)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1、识记:中药炮制的净制、加工切制、加热炮制、辅料(包括药汁)制等过程与临床疗效有密切的关系。
2、领会:中药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三)传统的制药原则1、识记:传统的制药原则及其具体方法。
2、领会:传统的制药原则及其具体方法的含义。
3、综合应用:分析具体药物的炮制方法所属的制药原则。
(四)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1、识记:炮制对性味的影响;去除毒性常用的炮制方法及应坚持的原则。
2、领会:炮制对升降浮沉、归经的影响。
(五)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1、识记:炮制保证方剂疗效安全、有效的途径。
2、领会:炮制保证方剂疗效安全、有效途径含义。
3、简单应用:根据方剂的要求,分析应该应用的炮制规格。
(六)炮制对制剂的影响1、识记:饮片是汤剂和中成药的基本原料。
2、领会: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要求。
第四章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熟悉炮制对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二)熟悉炮制对其他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四)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
(五)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六)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七)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
(八)炮制对含蛋白质、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
(九)炮制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
(十)炮制对含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炮制对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四、考核要求1、识记:(1)醋制对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2)破(杀)酶保苷的含义和方法;(3)水处理时宜采用的方法。
2、领会:从中药主要成分一一生物碱、苷类、挥发油、鞣质及无机化合物等方面,说明炮制对其影响,指出一般性的规律。
3、简单应用:从炮制前后成分变化的角度分析药物的炮制原理。
第五章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掌握中药炮常用辅料的作用。
(二)熟悉中药炮制的各种分类方法。
(三)了解常用辅料的来源、成分及质量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炮制的分类方法(一)雷公炮炙十七法。
(二)三类分类法。
(三)五类分类法。
(四)药用部位分类法。
(五)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
第二节中药炮制常用的辅料(一)辅料的概念。
(二)中药炮制中常用的辅料种类一般可分为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二大类。
三、考核知识点(一)中药炮制的各种分类方法。
(二)中药炮制常用辅料的作用。
四、考核要求(一)中药炮制的各种分类方法。
1、识记:雷公炮炙十七法、三类分类法的出处以及三类分类法、五类分类法的含义。
2、领会:各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中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各省市制订的炮制规范的分类法。
(二)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1、识记:(1)炮制辅料的概念;(2)酒、醋、蜂蜜和食盐水的性味、功能与药物共制的作用。
2、领会:除酒、醋、蜂蜜和食盐水外,其他常用辅料的作用及适用的药物。
3、简单应用:从药性的角度分析不同辅料可以炮制的药物。
第六章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和储藏保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熟悉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具体内容,中药炮制品储藏保管中的变异现象。
(二)了解发霉、虫蛀的防治及现代储藏保管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炮制品的质量要求(一)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二)净度是指饮片的纯净程度,可以用炮制品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来表示。
第二节中药及炮制品的储藏保管(一)中药炮制品储藏中的变异现象及其避免方法。
(二)储藏保管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一)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具体内容。
(二)中药炮制品贮藏中的变异现象及变异的原因。
四、考核要求(一)炮制品的质量要求1、识记:(1)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具体内容;(2)水分、灰分、浸出物、有效成分、有毒成分的含义2、领会:净度、片型及破碎度、色泽、气味等内容。
(二)中药及炮制品的储藏保管1、识记:(1)中药炮制品贮藏中各种变异现象的含义及其对应的药物;(2)对抗同储法的含义和药物。
2、领会:中药炮制品贮藏中出现各种变异现象的原因,各种储藏方法的含义。
3、简单应用:分析不同性质的药物可能出现的变异现象。
第七章净选加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各种净选加工的操作方法。
(二)熟悉净选加工的目的。
(三)了解分离和去除非药用部位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清除杂质第二节分离和除去非药用部位第三节其他加工(一)碾捣。
(二)制绒。
(三)揉搓。
(四)拌衣。
三、考核知识点(一)净选加工的目的。
(二)各种净选加工的操作方法。
四、考核要求(一)净选加工的目的。
1、识记:净选加工的目的。
2、领会:净选加工的含义。
(二)清除杂质1、识记:清除杂质的操作方法及其含义。
2、领会:各种操作方法适用的药物。
(三)分离和除去非药用部位1、识记:①非药用部位包括的内容;②皮壳、毛、心、芦的含义。
2、领会:去皮壳、去毛、去心、去芦、去头尾足翅适用的药物。
(四)其他加工1、识记:①其他加工的操作方法;②朱砂、青黛拌衣的作用。
2、领会:其他加工的含义及适用的药物。
3、简单应用:灵活分析不同药物所应该除去的非药用部位。
第八章饮片切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药材水处理软化的原则及检查方法,饮片含义、饮片切制的目的。
(二)熟悉常用水处理方法、饮片类型及其适宜药物,不良因素对饮片质量的影响。
(三)了解饮片的历史沿革、切制有关机械工作原理。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切制前的软化处理第二节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第三节饮片的干燥与包装三、考核知识点(一)饮片切制的目的。
(二)切制前药材的水处理及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三)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
(四)饮片的干燥方法。
(五)不良因素对饮片质量的影响。
四、考核要求(一)饮片切制的目的。
1、识记:饮片切制的定义。
2、领会:饮片切制的各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