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概述共44页
- 格式:ppt
- 大小:4.61 MB
- 文档页数:44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与历程摘要:随着时代变迁,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而跌宕起伏的历程。
本文从近百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特征及趋势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探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路径,以期为今后的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历程、特征、趋势一、前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文学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儿童文学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从上世纪初期的翻译儿童文学,到新时期的原创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的历程依然是波澜壮阔的。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儿童文学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特征及趋势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期望能够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中国儿童文学的演进轨迹。
二、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1. 翻译儿童文学时期(20世纪初- 1949年)中国的翻译儿童文学要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引进了不少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如希腊神话、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这些优秀的作品对当时中国的儿童文学写作影响深远。
在这个阶段,翻译借鉴和模仿被视为主要的文学创作方式。
2. 反映社会现实的新儿童文学(1949年- 197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儿童文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儿童文学开始反映社会现实,关注儿童群体的生活和教育问题。
大型儿童报纸、期刊应运而生,一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朱自清的《草地奶奶》、李劼人的《铁路上的童年》、金庸的《天龙八部》等都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
3. 回归儿童本真世界的儿童文学(1980年-现在)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迈向现代化的转型期。
在这个时期,儿童文学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成长,尤其是对儿童自我认知的反思。
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草房子》、《小兵张嘎》、《从前有座灵剑山》等被广泛传播。
同时,儿童文学的类型逐渐丰富,童话、幽默、神话、竞技、冒险等类型不断出现。
三、影响因素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密不可分。
A.早期—清代以前(一)最早的儿童读物,也是来自教育幼童的教材, 管子的「弟子职」可推为当今最早的教育儿童读物.(二)自此以下的历代童蒙教本与各类传说,故事等,则多循其生活教育的主旨与整齐韵文的形式而蔚为中国儿童文学材料的大宗.再加上历代史籍,诸子传注中的相关寓言,神话与名人传记,以及唐宋时期的部份浅白诗歌,明清以后繁盛的白话小说,使中国儿童文学的文献特别丰博.因此,以下仅将重要资料分类简介:a.启蒙教材:以识字及生活常识为主.i.急就篇:据汉代.颜师古流行注本言,全文32章,2016字.分别收录姓名,日用器物与官制刑法,开广学童见闻并教之守法行善.ii.蒙求:晋,李澣所撰,以四言韵语分类序列古人,并系之以事.传至宋代有徐子光为之注.iii.千字文:梁.周兴嗣撰,内容虽仅一千言,却音韵谐畅,字无重复,对句工整,并寓之以人伦道德的启发,故为唐代以来学童必读(注八十一).iv.三字经:相传为南宋王应麟所作,句短朗畅又内涵广博,举凡语文识数,经史常闻,读书次第,甚至名人典范,品德陶冶,皆包含其中.b.典籍中的故事素材:虽非针对儿童而编撰,文字过於艰涩,筛选也未精,却是改写儿童故事的丰富素材.依其材料来源及特性,约可区分为三方向:i.历代史书中的历史事件与人物描述,本身即为精彩的故事,可作为写作儿童故事与名人传记的蓝本.如战国策,国语及二十五史中的本纪。
ii.先秦以来子书中的论证,援引,载录了许多寓言故事.且基於说理论证之需,诸子学说中蕴涵的丰硕寓言,都属言简意赅而颇具启发性的作品。
iii.笔记丛谈,识纬类书中的传奇与神话,保留了先民对大自然的畏惧疑惑与浪漫想像,也反应了部份生活实况,它的自由新奇,怪异多爱对儿童是深具吸引力的.(三)简明白话文学:宋明以后渐兴的通俗话本与章回小说,以及历代诗歌中的浅近歌谣,因其口语白描的表达,近代学者多将之归於白话文学的远祖(注八十三). 此类篇章吟作之初,虽非专为儿童,往往因其叙述生动,描摹鲜活而易为儿童所接受.B.中,晚期:此阶段多针对发展特色而论,讲求条理简明,故仅撮举其大要:(一)清末民初:清末为配合世界潮流趋势而废科举,设学校,因此在教育儿童的观念上,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民国初期为推展共通语言,儿童读物多以流利,白话的国语及新文学手法来编译或创作.(二)五四到抗战:发生於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对本国国语文教育有作直接的冲击,官方与民间都有相当的因应.(三)3,抗战到迁台:此时因遭逢战乱,方兴未艾的儿童文学乃逐渐停滞,唯有少数作为鼓舞士气,提振人心用的爱国儿歌互童谣流传;抗战胜利后,各大书局使将旧版儿童读物重新刊行,「中国儿童读物作者联谊会」也举办儿童读物展,以加紧复苏,教育部更明令国立编译馆拟具「连环图书改进办法」,期能具体推促儿童文学的勃兴.至於光复后的台湾地区,民间以重归祖国的热切学习国语,政府也致力於推行国语,故一切读物都字字注音,形成儿童读书广采注音版的风气.C.近期:两岸分治(一)台湾:由於近几年来,整理台湾地区儿童文学发展的相关论述甚多,为避免内容重复,扩充篇幅,故仅概述各期发展及归纳整体发展特色.(二)然而,如整体评估此时期的发展因素,除了台湾政经环境的稳定,提供了儿童文学是当的成长空间,更因世界的整体教育趋势,给予儿童更多的权利与尊重,提倡儿童文学乃成为提升国民文化水准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