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教案(电子备课表格式)
- 格式:doc
- 大小:185.50 KB
- 文档页数:46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科学 学科 三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课时 总 课时
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第 1 单元概要
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第 2 单元概要
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第 3 单元概要
三
年级 上 册 科 学 学科 第 4 单元概要
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第 5 单元概要。
2022-2023学年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技上册教案全册全套第一单元:人类和科技第一课:科技带给人类的改变教学目标1. 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改变;2. 掌握与科技有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技上册》第一单元;2. 多媒体设备;3. 教学图片和实物。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现代科技产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科技带给人类的改变和影响。
呈现(10分钟)1. 展示幻灯片,介绍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改变,包括通信、交通、医疗等方面;2. 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了解科技产品的外观和功能;3. 教师讲解与科技有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电脑、手机、互联网等。
操练(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自己生活中科技带来的改变进行交流;2.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产出(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科技的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2. 学生可以描述科技带来的改变,或者分享自己对科技的看法和体验。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多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扩展活动1. 学生自行收集科技产品的图片,制作一张科技展示海报;2. 学生组织一次关于科技的小型展览,展示自己收集的科技产品。
第二课:科技的利与弊教学目标1. 分析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2. 培养学生辨别科技利弊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技上册》第一单元;2. 多媒体设备;3. 图片和案例素材。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科技产品的图片,引导学生去思考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
呈现(10分钟)1. 展示幻灯片,介绍科技的利与弊,包括便利性、信息获取、社交等方面的好处和负面影响;2. 使用图片或案例素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探究(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根据给定的问题或情境,分析科技的利与弊,并找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和解释。
李集小学科学课教案神秘,意识到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想问题、做事情。
】。
现可以成就大科学家”。
】论与拓展等。
通过这些科学家的经历,引导学生对“科学是环上或站在手指上,不会掉下来)它真的站起来了,你有什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怎样让一个物体.集中,易于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接下来学生尝试让更多的物,自己就是一名小科学家,激励孩子们走科学家走过的路。
]科学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美自然美。
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什么说它是你的好朋友?意识地提出了一个问题“认识哪些和它们一样的物体”,实质提供了保证。
]听鸟.虫的鸣叫,让学生亲身经历寻找的过程,使他们感到亲是我们学校各个地方的绿化,我们学校的植物可真多啊,今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不同,由于植物就在自己的眼前,学生的观察一定会非常仔胆汇报自己的发现,体会到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在此基础的结果也不同,分类的标准可以有许多种。
】.乌龟.牛等。
.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呢?它们这样是为了更好的伪装自己,防止被敌人发现,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小尺。
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
这个单元我们就来水的事例。
知道水是生命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几个学生做一个装置实验,其他学生观察结果。
】结论。
】怎么做呢?找到冷开水?和尝,以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联系一开始拿的农药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
即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最多的方法,从而概括出水的基本特征(无色、无嗅、无味、用最多的方法,从而概括出水的基本特征(无色、无嗅、(组织学生反复说)形状却停留在前概念水平,如果我们给学生创造将水“倒来惜水。
(水与我们的关系真是太密切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带,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相信有了以上了解水的各种有趣现象——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现象、溶解现象,能指认日常生活中的上述现象。
最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6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富饶的耕地,以及耕地的重要性。
2. 掌握种植不同作物所需的耕地条件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耕地保护意识和爱护耕地的惯。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种子和种植工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册、铅笔、橡皮等。
三、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耕地的认识和重要性:
- 耕地是什么?为什么耕地很重要?
步骤二:呈现(10分钟)
通过课件和实物等展示富饶的耕地以及不同种植的作物,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的耕地条件和要求。
步骤三:讲解(15分钟)
讲解不同作物所需的耕地条件和方法,比如水稻需要有水的湿地、玉米需要有肥沃的土壤等。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各类作物的耕地需求。
步骤四:实践(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己选择一种作物,根据之前的讲解,选择合适的耕地条件和方法,进行实际的种植实验。
教师可以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种植的过程。
步骤五:总结(5分钟)
让学生回顾种植实验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
不同作物的耕地需求,并强调耕地的保护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作物的耕地需求,并
亲自参与种植实验,增强了他们对耕地保护的意识和重要性的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指导,提升教学效果。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本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科学探究•人体健康•生活中的物体•天文知识•能量转化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科学探究有所认识,能够掌握科学兴趣,注重科学技能的培养,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思维方式。
2.通过涉及生活中的物体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体的形态、颜色、质量、和重量等基本性质,能够探究物体的运动和物理现象。
3.通过天文知识的学习,学生了解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掌握太阳是人们的第一能源,从而明确环保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4.通过学习能量转化的知识,学生能够了解机器及其使用原理,能够从加工能力和使用特点的角度了解机器的本质和使用规律。
5.通过人体健康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能够掌握预防疾病的常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了解科学的定义及其作用,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物理现象的原理和规律,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物体的特点和规律。
四、教学环节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物品图片,让学生对物品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物品的特点和用途。
2.讲解环节通过讲解能量转化及其应用领域、人体健康、生活中的物体、天文知识等方面的知识。
3.实验环节通过手工实验,让学生动手探究物理现象和物体的运动规律,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4.复习环节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复习课堂所学的知识点。
5.扩展拓展环节通过提供一些有趣的学术活动或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深入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探究学习法3.实验教学法4.交互式教学法5.讨论教学法6.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教学法六、教学评估通过考试或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七、教学参考资料1.《苏教版小学科学全本》2.《实验教学法》3.《情景教学法》4.《交互式教学法》5.《探究学习法》。
三年级苏教版科学教课设计【篇一: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课设计】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单元剖析本单元教课内容波及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有:1 能从“这是什么”“为何会这样”等角度对四周事物提出问题。
2 理解科学是什么。
3能选择合适自己研究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方法去追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知识:1知道科学研究是为认识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3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建的相像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4知道有好多方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均衡。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想知道,爱发问。
3 体验初步的合作与沟通。
4 建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本单元的内容 : 1 、科学是 ---2 、做一位小科学家单元教课观点图本单元试验课题: 1 科学是 ... ... 课程标准:1 能从“这是什么”“为何会这样”等角度对四周事物提出问题。
2 理解科学是什么。
3 能选择合适自己研究的问题。
教课目的:科学知识1知道科学研究是为认识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想知道,爱发问。
3 体验初步的合作与沟通。
学习成就:估计学生能够:●能说出科学研究的步骤。
●喜爱上科学课。
●知道什么是“科学”。
●学习成就评论观点发展层次 1: 学生不可以说出什么是科学。
层次 2: 学生能够说出科学研究的步骤。
层次 3: 学生能将我们的研究活动与科学家的工作联系在一同。
研究能力:层次 1: 对四周的事物不感兴趣。
层次 2: 对四周的事物感觉好奇,但不会踊跃找寻原由。
层次3:领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初步的沟通与合作。
教课资料:一张对折的纸条、铅笔、彩色笔等资料。
教课步骤【篇二: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课设计】第 1 课、我们四周的土壤教课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计划(表格式)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理解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并且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
2.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通过实验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2.通过实验感受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并能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ppt、凳子、烧杯、纸巾、水槽9个、橡皮泥一团、注射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PPT出示“抢凳子”游戏环节及相关规则)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小游戏,有哪位同学想上台参与呢?(抽调5名同学,摆上四个板凳,进行一轮游戏。
游戏时注意安全)根据时间来确定游戏的次数。
老师: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做“占据空间”,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一杯水装满了杯子,占据了空间……(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占据空间的现象)总结: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教学过程(一)引出问题:《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确实存在,那么他能不能像水、粉笔、石头等物体那样占据空间呢?(由于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物质,判断它能否占据空间,我们最好通过实验来观察。
)(二)实验探究一:1.出示透明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2.教师演示实验,老师做大家要仔细看哦!边演示边讲述操作要求:(1)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2)将杯子轻轻地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3)用桌上的毛巾将杯子先擦干后,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
老师先不公布实验结果,学生猜测: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3.分组实验。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教学设计(共40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内容涵盖了自然、生命、物质、能量、技术等多个方面。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共有1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2-4个课时,总共40个课时。
二. 学情分析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对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在科学实验和探究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科学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科学家精神,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实验操作、探究方法等。
2.教学难点: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
2.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如显微镜、放大镜、实验仪器、植物标本等。
3.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趣味科学实验、科学故事、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目标:根据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内容,设计一堂以“天时地利人和”为主题的科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和探究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天时地利人和”的含义与作用;b. 能够通过实例演示和讨论的方式,理解不同因素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a.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b.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c.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对于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认识;b.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c.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a. 了解“天时地利人和”的含义与作用;b. 理解不同因素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c. 发展学生的观察、实践和探究能力。
2. 难点:a.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b.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c. 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a.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影响生活的因素,引起学生的思考;b. 引导学生讨论,列举不同因素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 概念讲解(15分钟):a. 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天时地利人和”的含义,并讲解其作用;b.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实践探究(40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他们选择一个场景(如家庭、学校、社区等),探究其中的“天时地利人和”因素;b.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采集相关数据;c.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并形成自己的结论;d.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进行讨论和分享。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课程简介该科学课程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共分为5个模块,包括“动物世界”、“植物世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天空之上”和“环境中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自然现象、物质世界、人类活动和现象等的观察、探究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描述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4. 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程安排模块一:动物世界- 第一课动物的多样性- 第二课动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课动物的生活性- 第四课动物的结构特征- 第五课动物对人类的作用模块二:植物世界- 第一课植物的种类- 第二课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课植物的繁殖- 第四课植物的采集和应用- 第五课植物的适应环境模块三:日常生活中的科学- 第一课熨衣服- 第二课摇号发电- 第三课过滤水- 第四课凝固和融化- 第五课化学变化模块四:天空之上- 第一课月相- 第二课星座- 第三课日食和月食- 第四课风吹云动- 第五课太阳能模块五:环境中的科学- 第一课空气和环境- 第二课噪声和环境- 第三课水污染和环境- 第四课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 第五课绿色环保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探究”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注重激发学生思考和主动探究的兴趣,营造积极的研究氛围。
通过一定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感性地认识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通过平时表现、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形成全面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潜力。
苏教版科学三上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苏教科学三上1.2《空气有质量吗》教案苏教科学三上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所以冷藏可以不加盖子。
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结合下面的图,说一说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温度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想一想,生活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风?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等。
形成的原因。
课堂练习一、判断1.空气的流动是不会形成风的。
()2. 暖气片应该在房间的最上方。
()二、选择1.空气加热后会()。
A.上升B.下降C.没有变化2.受热的的空气比冷空气()。
A轻 B.重 C.没变化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练习习惯,不断巩固所学。
作业布置回家自己做一只热气球或者孔明灯。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的懂得:热空气向上运动;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风。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板书 1.3热空气和冷空气热空气向上运动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冷热空气的对流苏教版科学三上2.1《土壤的成分》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2.5《土壤的类型》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2.6《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2.7《保护土壤》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8《认识固体》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9《认识液体》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10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11 把盐放到在水里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4.12河流与湖泊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4.13地下水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4.14 海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