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表格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2.50 KB
- 文档页数:34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教科版)磁极的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培养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实验的严谨态度。
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能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
学习难点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学习准备为小组准备:磁铁,悬挂磁铁的支架或磁铁座,上节课使用的无标识的磁铁,其他形状的没有标识的磁铁。
集体备课二度备导学过程设问导读上节课我们把两块磁铁的磁极标记为A、B、c、D来研究磁极的相互作用,结果全班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这是为什么呢?磁铁的两个磁极还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研究吧!研究之前,老师想考考小朋友们:谁能正确指出我们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合作探究我们研究磁铁,老师怎么忽然让我们认方向了啊?小朋友们心里一定非常纳闷吧?不着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出示导学过程2、可不要小看它哦,仔细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吧,发现了什么?我们再让它转动一下。
注意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变化了吗?小朋友们一定很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吧?好,下面小组实验,边实验边注意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反复多做几次。
汇报交流。
汇报点评现在我们已经给两块磁铁正确标记上了南、北极,想想让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共有几种情况?让我们用添加了新标记的两块磁铁重做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实验吧,别忘记实验结果记录!巩固练习: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间相互排斥了吗?拓展延伸:1.对于其他形状的磁铁,我们能找到它们的南极和北极吗?资料阅读“磁悬浮列车”,课后制作一个悬浮磁铁。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水东教学区课堂导学案年级三学科科学课型新授课授课教师设计时间总课时30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磁力大小会变化吗学习目标1.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学习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学习重点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明白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请用圆点在图中标出汽车的位置。
“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
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蚕卵蚕
孵化
形状:椭圆形
颜色:紫黑色
大小:很小
其他发现:中间低凹条件:适宜的
湿度、温度
生长环境:
安全、卫生并且食
物、空气充足的环境
“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
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很多动物用卵繁殖——一些有壳一些没壳
“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
请按照蚕的生长顺序给下列图片排序。
①②③④正确的顺序:(③)→(②)→(④)→(①)
“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
5、茧里钻出了蚕蛾
触角
头翅
胸
腹
“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
7、动物的繁殖
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
“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或“课后反思”:
4.月相变化的规律
弯圆弯
下半月亮面在左边上半月亮面在右
2019年9月1日。
课题我们周围的土壤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共 1 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过程复备一、导入新课: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哪里土壤多?哪里土壤少?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三年级科学第1页(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三年级科学第2 页课题了解土壤主备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共 1 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3、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教学过程复备一、导入新课: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1、观察土壤(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们穿越时空隧道为他们找家。
生:做游戏。
(水瓶树:草原;芭蕉叶、椰子:热带沙滩;巨人柱:沙漠;松树:向山。
)3.我是小导游师:他们的家不同,环境特点也不同。
那么大家一起进入他们的家,了解他们的环境特点。
(1)小组活动:完成环境卡,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派代表报告。
了解环境的特点。
生:填环境卡(1)以做小导游的形式报告,向同学们介绍四个环境的环境特点。
如:请大家跟我走进热带雨林,这里炎热又多雨,到处是茂密的树木,猛兽众多。
3.什么特点植物适合在这样的环境生长呢?生:(沙漠:根深,叶片,耐旱,耐温差;高山:茎粗,叶厚小,根深,耐寒,矮小。
草原:根系浅,叶片容易卷曲;热带海滩:茎干柔韧性好,叶片宽大,叶脉粗壮。
)4.恶劣环境的植物能在较好环境里生存吗?他们长得会怎样?请看视频生:看视频,谈感受。
师小结:在恶劣条件下生存的植物也能在较好的环境中生长,长势可能会更好!所以不要让外来植物入侵本地环境,有可能带来灾害。
三、动手操作比较冬青树和杨树的叶子1,师:小组活动,完成冬青树和杨树叶子的比较,填好卡片,然后派代表报告?通过软件轮流切换,各小组讨论交流过程。
师:L2组摸一摸表面的光滑程度,3.4组观察树叶的形状、厚度, 5.6组观察过冬时是否落光叶子观察这两种叶子,分别有什么特点?填好卡片。
生:小组汇报(冬青树叶椭圆形厚,有蜡纸层,光滑。
杨树叶心形, 薄、粗糙,落叶)杨树到秋天叶子变黄,最终脱落,冬青树一年常青, 但是在我国的吉林,黑龙江地区冬天在室外很难成活!2.师:冬天来了,一些常见树木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过冬的?请看视频。
生:回答(很多常见树木靠落叶来保护自己,度过严寒的冬天。
)3.师追问:在秋冬季没有变黄、脱落的叶子有什么特点?(生:叶子厚,有蜡质层,叶子较小。
)4师:叶子的这些特点都是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是它求生存的本领。
四、设计常青树是否落叶方案1.师:根据刚才的学习,我们来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 请小组合作,派代表把本组的建议表达出来。
课题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授课时间教学资源、教具(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个性化修改下载资源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表格式授课设计 (苏教版)本料woRD文档,点下地址下全文下地址三年科学第21(2)学生分。
A.倒出同多的液体,在天平上和水比比看。
B.把不相同的液体同倒一点在斜放的板上。
c.把不相同的液体用滴管滴在蜡光上。
⋯⋯3)小交流。
4)生小:通同学的研究,了液体在重、黏稠度、表面力、毛象等方面有所不相同。
在此要注意学生用自己的来描述。
3、小本研究的一些科学方法。
今天我用到了以下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察、比、、解析、合等研究了液体的性。
要想全面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的方法。
教后三年级科学第22页课题把液体倒进水里去主备教师授课内容教科书第37—38页共1课时第1课时授课目标、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课型新课重点难点、知道哪些液体能够沉浮,哪些能够溶解在水里。
2、知道混杂液体在平常生活中的用途。
授课过程市价复一、导入新课:、复习引入。
1)液体有哪些不相同性质?2)液体有哪些相同性质?(二)学生自主学习。
、研究把水倒进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1)提出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前面我们研究了把固体放入水中的一些情况,我们发现有的固体在水中沉有的在水中浮,有的会溶解,有的不溶解。
那么,把液体倒进水中,可否也会有的沉,有的浮呢?可否也会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呢?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把液体倒入水中可否有的沉有的浮?学生假设。
(2)设计实验。
依照我们刚刚的假设,我们怎样设计实验来考据呢?学生分组谈论、设计实验方法、实验中应该要注意的一些现象。
请学生报告设计的情况。
(3)进行实验。
(4)解析实验结果。
A.你们展望与实验结果相同吗?你能找这其中的原因5’三年级科学第23页5)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一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沉在水下。
2、研究把液体倒入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1)把液体倒入水中可否也会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呢?请同学用刚刚的研究方法也许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大象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www.5y 课时教学计划单元第三单元课题3.1神奇的小针课时2三维目标、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现象中,归纳并验证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自己制作小磁针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
3、会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重点难点对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猜想教法学法实验法教学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小汽车、缝衣针、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教学过程修改意见第一课时:一、教学引入你能使缝衣针吸起曲别针吗?二、活动一:磁极的相互作用1、确定教室里的南北方向2、学生判断磁铁的S极与N极的指向。
3、提出问题: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讨论、猜想。
并提出注意事项:实验时,周围不能有其它磁铁的干扰。
4、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小组实验: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方向(1)观察发生什么现象?(2)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5、尝试用其他方法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水浮法、悬挂法……)。
6、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7、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指导填写实验记录。
8、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第二课时一、导入提问:磁铁指南北的性质我们可以用他来干什么?有没有可以指南北的物体?(指南针)提出任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自制指南针二、自制小磁针1、谈话:你能不能把一根普通的缝衣针做成指南针呢?组织学生交流方法。
2、媒体播放自制小磁针的方法,问:在制作小磁针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3、组织交流,强调实验注意事项:(1)磁铁不要来回磨擦,应始终按一定的方向磨擦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缝衣针的一端划向另一端,至少划20次。
(2)意别扎手。
4、自制指南针5、试一试,自己制作的小磁针能吸引曲别针吗?6、判断自制指南针的南北极:你可以用几种方法找出小磁针的N极和S极?7、组织交流:把自己使用的方法与同学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又快又准。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表格式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春天的到来课时1:观察春天的变化- 目标:通过观察春天的变化,了解春天的特点。
- 教学内容:- 春天的象征- 春天的天气- 春天的花草- 教学活动:- 观察春天的景象- 讨论春天的特点- 制作春天的手工作品-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讨论、实践课时2:小草的生长- 目标: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及其重要性。
- 教学内容:- 小草的播种- 小草的生长过程- 小草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 观察小草的生长- 实地考察小草的生长环境- 分析小草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实地考察、分析课时3:昆虫的生活- 目标:了解昆虫的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教学内容:- 昆虫的分类- 昆虫的生活性-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 观察昆虫的特点- 制作昆虫标本- 探索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实践、探索课时4:天空中的飞行器- 目标:了解天空中的不同飞行器及其功能。
- 教学内容:- 宇宙中的飞行器- 大气层中的飞行器- 地面上的飞行器- 教学活动:- 观察不同飞行器的形状和功能- 制作纸飞机模型- 探索飞行器的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实践、探索课时5:昆虫的同伴- 目标:了解昆虫的伴侣关系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教学内容:- 昆虫的伴侣关系- 昆虫的互惠共生- 昆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活动:- 观察昆虫的伴侣关系- 研究昆虫的互惠共生关系- 分析昆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研究、分析第二单元:夏天的消息课时1:夏天的天气- 目标:通过观察夏天的天气,了解夏天的特点。
- 教学内容:- 夏天的气温- 夏天的降雨- 夏天的风向- 教学活动:- 观察夏天的天气变化- 讨论夏天的特点- 制作夏天的手工作品-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讨论、实践课时2:夏天的植物- 目标:了解夏天常见的植物及其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