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2光合作用教案(2)沪科版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2.50 KB
- 文档页数:4
4。
2 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研究史& 叶绿体及其色素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合作用研究简史。
2、知道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知道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及其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简史,初步学会实验法,对照法和控制变量法.2、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简史,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思维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研究简史,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精神及科学思维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体现的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法、对照法,控制变量法。
(2)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光合色素的分布、分类和选择吸收光谱特性。
2、难点:(1)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体现的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
(2)光合色素的分布、分类和选择吸收光谱特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应”,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那么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光合作用这一反应的呢?让我们一起穿越到过去,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二、光合作用研究历史1、赫尔蒙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推测得出结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土壤"。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假设,植物生长所增加的重量应该等于土壤损失的重量。
1642年,比利时科学家赫尔蒙特的柳树实验。
柳树苗+干燥土壤,称回答:用干的土壤是确保实验中水都是后来增加的。
回答:加上桶盖是为让同学们感受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提出疑问让同学特柳树实验2、普里斯特利实验3、英格豪重后栽在密封的桶里,上面用铁盖封上,水可以流入但土壤不流失。
结论:植物生长的养分不止来源于土壤,还来源于水。
提问:这个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干的土壤,并且加上桶盖?提问:亚里士多德的推论方法和赫尔蒙特的推论方法有何不同?哪个更可靠?1771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实验.小鼠放在密封钟罩内,很快死亡。
小鼠和薄荷放在同一钟罩内,小鼠不易死亡。
用蜡烛进行实验,结果雷了防止其他物质落入桶中。
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4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教案2 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导入同学们刚吃过午饭不久,大家说说看中午都吃了回忆,以学生熟什么,摄入了哪些营养物质?(找一位学生总结回答)过渡:从食物中获得的这三大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所利用的,三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联?回答悉的知识点引入新课糖类代谢淀粉的消化:我们从食物中获取的糖类主要是什么?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讨论:请同学们思考下,假如你是科学家,你怎样设计实验来探究血糖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阅读教材,完成学案活动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结合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梳理并讲解糖类代谢:问:有些同学不喜欢吃早餐,往往上到第三节课就饿了;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不进食,过了一节课,发现自己又没那么饿了,原因是什么呢?讲解血糖的另两个来源: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复习初中知识,并思考,讨论,回答阅读,完成活动一,听讲,思考,修正学案复习并展开教学活动,引起学生兴趣,引发思考让学生了解结构框架图脂肪代谢设问:食物中的脂肪被人体摄入后,又是如何进行的代谢呢?让学生结合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同时完成学案活动二:给框架图找茬。
问题:1、脂肪是如何被消化的?2、人体脂肪的来源有哪些途径?学生思考问题,阅读教材,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辨别相近名词和易错点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糖类和脂肪代谢)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教材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共分为两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糖类和脂质代谢。
教材中糖类代谢主要介绍了被消化吸收的单糖的代谢途径,包括氧化分解,合成多糖物质,转变为脂肪和氨基酸;脂肪代谢中主要介绍了甘油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以及脂肪的合成与分解,其关键知识点是让学生了解两者相互转变的关系,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为下一课时的合理膳食打下基础。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2 光合作用的过程学案沪科版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合作用需要光。
但并不是所有的过程均需要光,根据____________,把此过程分为_________和
_________、(2)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的比较:光反应暗反应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联系影响因素光、水CO
2、温度(影响)
四、光合作用总反应式:C的转移途径: H的转移途径:
五、光合作用实质:物质变化:能量变化:(1)根据光合作用图解。
回答问题:①图中字母表示的物质是:
A、
B、
C、
D、 E、 F、 G、 H、②图中数字表示的生理过程是:l、
2、
3、
4、
5、③图中“?”处表示暗反应需要多种参与。
(2)下图是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进行的实验示意图。
则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
A、1∶2
B、2∶1
C、8∶9
D、9∶8(3)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过程是()
A、光能→叶绿素中的化学能→水中的化学能
B、光能→ATP中的化学能→(CH2O)中的化学能
C、光能→ATP中的化学能→叶绿素中的化学能
D、光能→ATP中的化学能→三碳化合物中的化学能(4)科学家用含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碳原子的转移途径的是()
A、CO2→叶绿素→ADP
B、CO2→叶绿素→ATP
C、CO2→酒精→葡萄糖
D、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4.2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光反应与暗反应阶段的物质与能量转换过程及光合作用的实质。
2.经历探究的过程,归纳并总结光合作用各阶段的发生条件、场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结果,感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学科思想。
3.在交流分享对光反应过程理解的活动中,认识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感悟太阳能对地球生命的意义。
4.通过感知科学家的实验研究过程,学习科学家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
2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在黄浦区的学生群体中定位为中等,进入高二年级刚开始学习生命科学。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障碍在于化学、物理基础知识较薄弱,并且不具备有机化学的知识铺垫。
理解能力一般,长期以来的思维特征不够灵活、发散和综合。
3重点难点重点: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及相互联系。
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寻找糖类合成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探究线索。
活动2【活动】光反应阶段1.寻找叶绿体内吸收光能的场所2.呈现并分析一些科学实验及发现:水光解、NADPH的合成、光使叶绿素a失电子现象、ATP 的合成等。
启发学生从一系列得失电子现象、能量的转化等方面发现这些反应之间存在内在关联。
3.组织学生依据所提供的信息,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思考问题。
4.活动: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尝试利用学习材料进行知识梳理。
组织小组交流讨论。
5.通过交流和动画演示,学生能据图完整描述整个过程。
6.归纳小结,生成概念。
活动3【活动】暗反应阶段1.创设情境,引入“暗反应阶段”的学习。
2.层层设问,逐步引导,建构“暗反应过程”3.归纳小结。
4.呈现光合作用总反应式,注意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化学元素的对应关系。
活动4【活动】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
2.启发思路,找出两者区别。
活动5【讲授】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内外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代谢(生化)反应的总称。
1、同化作用(合成代谢):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
2、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把分解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并释放能量。
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同时进行,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既有物质的变化,同时伴随能量的转变。
一、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1、合成反应:由小分子形成大分子的化学反应。
2、分解反应:由大分子分解形成小分子的化学反应。
(1)、氧化分解:C 6H 12O 6→2CH 3COCOOH+4H+能量 (葡萄糖) (丙酮酸) (2)、水解:有水参与反应 二、生物催化剂-----酶1、概念: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
2、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称为酶的活性。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合成反应或分解反应。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温度:每种酶都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强;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反而下降。
低温使酶活性受到抑制,而高温则会使酶丧失活性。
(2)、pH 值: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 范围内才有活性,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失活;每种酶都在最适PH 时,活性最强。
酶 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 唾液淀粉酶过氧化氢酶(肝) 淀粉酶(植物) 最适PH 1.87.76.86.85.84、酶的命名习惯上是根据酶的来源以及他们所催化的的底物来命名的。
v/mmol.s 最适温度-1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第二节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的研究史年代国家人名实验对象结论1642 比利时赫尔蒙特柳树柳树获得物质的来源只是水1771 英国普里斯特利小老鼠植物可以使空气更新1779 荷兰英格豪斯小老鼠植物在光照下才能产生氧气1941 美国鲁宾、卡门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源于H 2O 1864 德国萨克斯植物叶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光合作用离不开光照二、叶绿体及其色素1、叶绿体(1)、分布:主要存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皮层细胞里。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2 光合作用教案2 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2 光合作用教案2 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2 光合作用教案2 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2节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设计思路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本级主题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该知识点的系统性很强,但也很抽象。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阐述光合作用中重要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借助视频和课件,将讲授式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通过对光反应课件的观看,由学生描述光反应的过程,并掌握其物质和能量变化.随后利用暗反应研究资料的展示,指导学生阅读和进行思维探究,由学生推导出暗反应的基本过程,归纳物质能量变化.最后由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实质,深化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2.理解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3.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过程与方法:经历思维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推理方法,认识光合作用过程和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提高对生命物质性的认识.2.尝试对光合作用研究过程的分析,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过程难点: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四、教学技术与资源利用光反应视频,光合作用课件五、教学过程设计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引入居里夫人说过:“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对人类来说,比得到核能还重要.”光合作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经过200多年的研究,我们对光合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2 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2 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2 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本章教材分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能量维持,生物体必须不断地与环境交换物质,不断地驱动生物体内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以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产物。
细胞内的生命活动通常由一系列化学反应组成,在学习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等生物体静态组成后,本章通过几组基本的生命化学反应过程,展示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特点,各类生物体细胞获得能量的过程以及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帮助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角度认识生命,了解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理解生命的本质,并能与自身生活需要相联系.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四个主题.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其中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是最常见的。
生物催化剂-—酶的作用使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平稳而有序。
光合作用时地球上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合成糖类的过程,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提供能量,是生物圈能量流的起点。
细胞通过氧化分解,从化合物中获得能量,这些能量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部分由ATP传递给生命活动需能部位,保证生命活动的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是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具体体现,它们使生物体与外界实现了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转换,同时也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整个章节的内容着眼于普遍存在于生命世界的新陈代谢过程,诠释了生物体在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上的“动态”规律。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3 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3 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3 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4。
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章的基础,以具体的例子介绍了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酶的本质和特性以及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ATP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与ADP相互转变得特性,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等内容,为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内容地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教材以学生能够熟悉的糖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这两个最基本的反应过程为例,引导学生认识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本质.在介绍化学反应的同时,引出酶的概念.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其特点是高效性和专一性高。
高中生对酶的名词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酶的性质以及作用机理并不了解.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归纳总结出酶的特点,并指出酶的专一性和酶分子结构的关系。
还要通过广角镜和想一想做一做栏目中设置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酶制品,了解酶与人类的关系。
关于ATP的分子结构的特点,教材先结合前几章知识,指出细胞内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都储存有大量的化学能,但这些能量只有转移到ATP中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
关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变,课文不仅讲述了ATP水解和合成的过程,讲述了这种转变是十分迅速的,而且讲述了这一特点所具有的重要生理意义,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ATP是细胞维持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提供者。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4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教案(2)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4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教案(2)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4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教案(2)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一、设计思路本部分内容从物质和能量的维度认识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是进一步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现象与本质的基础内容.同时,该部分内容与人的日常饮食问题紧密相关,是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用的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部分。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学习蛋白质代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三大类营养物质的转换.学生在第一课时对糖类、脂肪的代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自身的用餐习惯和每日膳食的营养比例作为情景,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和蛋白质、糖类、脂肪相互转化的过程为核心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一方面使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并能在生活中自觉运用科学知识.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每天摄入的食物成分及比例,知道营养物质的种类以及合理营养的要求;(2)知道蛋白质的来源和作用,细胞内氨基酸的代谢途径;(3)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知道糖类、脂肪、蛋白质在生物体内代谢的途径.2.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讨论、分享获得对合理营养的正确认识;(2)在学习蛋白质代谢途径合三大有机物在体内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在相互合作、回答问题、分析、判断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要紧场所----叶绿体2、明白得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过程过程与方法:[来源:学_科_网]经历探究和交流讨论的学习过程,认识光合作用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提高对生命物质性的认识,感悟太阳能对地球生命的意义,自觉爱护地球生态环境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差不多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有所了解,把握了叶绿体结构等生物学基础知识,相关于叶绿体的结构而言,光合作用的变化过程,涉及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学生专门明白得的,因而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在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过程。
重点难点[来源:Z|xx|k]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过程[来源:学。
科。
网Z。
X。
X。
K]活动1【导入】光合作用观看光合作用的视频总结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H20叶02绿C02体糖类(CH20)等有机物是能源物质光复习叶绿体结构:教师活动:播放光合作用的视频与学生一起复习;与学生一起复习,完成叶绿体简单结构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复习;完成叶绿体简单结构活动2【活动】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 光反应和暗反应自主探究: 阅读书P69-70认真观看图中光反应时期,暗反应时期的过程尝试分析光反应时期和暗反应时期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光反应时期的场所是哪里,什么缘故在那个地点反应? 暗反应时期进行的场所是哪里?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光合作用过程学生活动:自主探究活动3【活动】共同探究: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 光反应和暗反应物质和能量变化教师活动:共同探究:完成光合作用过程板书学生活动:共同探究:完成光合作用过程笔记活动4【活动】体验成功:体验成功: 完成光合作用填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笔记活动5【活动】讨论分析光反应时期和暗反应时期的比较:光反应与暗反应是一个整体,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讨论完成活动6【活动】总结总结光合作用总反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积极思维活动7【活动】摸索[来源:Z,xx,k]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时的实验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是?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讨论后完成活动8【活动】课堂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H20 叶02 绿C02 体糖类(CH20)等有机物是能源物质光教师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积极参与总结完成活动9【练习】完成课堂练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时期为暗反应时期提供了( )A.O2和C3化合物B.叶绿体色素C.H20和O2[来源:学&科&网Z&X&X&K]D.[H]和ATP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积极思维活动10【作业】作业布置配套练习: 同步辅导与能力训练第一册96-98页。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四章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沪科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四章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沪科版4、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反应释放能量的形式,了解研究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2)掌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3)理解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及其与物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从能量和化学反应的实质两个方面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2)通过感受、判断、实验等方法,理解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了解科学研究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氢能源的认识,感受能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感受化学与人类、自然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2)创设多元情景,激发学习、研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及其原因;(2)了解并感悟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引言】章节前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和人类利用物质变化产生的能量变化的进步密切相关的。
说明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复习】判断下列物质变化过程的能量变化及其对应物质间的能量关系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吸收热量、放出热量)物质间能量(E)关系(1)H2O( g) H2O( l)(2) I2( s) I2( g)【思考】根据上述变化过程,可以得出哪些结论?【生答】(1)物质的变化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同一种物质,状态不同,能量不同;(3)能量高的物质转化为能量低的物质,释放能量,能量低的物质转化为能量高的物质,吸收能量。
【引入】上述变化均属于物质变化中的物理变化,且在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那么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之间又将存在怎样的关系呢?【板书】4、2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师问】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有哪些目的?【生答】制取所需要的物质;利用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案沪科版【学习目标】1、识记生物体内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的结构简式。
2、理解新陈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酶、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概念。
3、理解酶的反应条件和作用条件、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及和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关系;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过程、实质和意义;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实质和意义;三大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
4、理解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相互关系、实际应用。
5、比较和归纳相关知识点6、能够通过辨析曲线图、图表、关系式、实验数据,进行实验设计等形式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分析说明能力、图文转化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
7、总结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技巧光合作用(研究历史、场所、色素、过程、影响因素、相关实验)【知识结构】同化作用催化剂-酶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条件新陈代谢的类型能量-ATP三大物质的转化作用细胞呼吸作用异化作用合成反应常见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基础知识】一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的特点:常温、常压、高速反应1、新陈代谢的概念:。
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得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的营养物质新陈储存能量代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谢并将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释放能量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又有。
同化作用中有物质代谢,也有能量代谢,同样异化作用中有物质代谢,也有能量代谢。
生物体在进行物质代谢的同时,一定伴随着。
1、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1)合成反应:,如:(2)分解反应:,如:①水解反应:,如:②氧化分解反应:,如:2、生物催化剂-酶(1)酶的概念:酶是由产生的具有作用的,其中,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绝大多数的酶是,少数的酶是。
(2)酶的活性:;辅酶:;酶的命名:(3)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易变性反应条件的温和性(4)影响酶作用的因素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
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第3节细胞呼吸一、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认识其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过程。
2、知道无氧呼吸的过程与实质,举例说出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细胞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二、学习重点:1、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及原理。
2、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及原理。
三、学习难点:1、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四、知识精要:1、呼吸是指生物体从外界获得O2同时将体内CO2排出体外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2、酵母菌为兼气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氧化分解糖产生大量的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分解糖产生乙醇和少量的CO2。
3、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细胞获取能量的主要形式。
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过程分为两个连续的阶段。
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酶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称为糖酵解,一分子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脱氢形成两分子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一部分形成少量的ATP,一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
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在有氧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水的参与下,丙酮酸氧化脱去一个CO2成为二碳化合物,并参与到三羧酸循环中(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两个阶段中脱下的氢由辅酶运送至线粒体内膜,经一系列转变后与O2结合形成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形成了大量ATP)。
4、当细胞处于无氧或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机物分解不彻底,葡萄糖经过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后,不进入线粒体,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形成乙醇(C2H5OH)和CO2或乳酸(C3H6O3),并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
反应式为:C 6H 12O 6 2C 2H 5OH +2CO 2+能量或C 6H 12O 6 2C 3H 6O 3 +能量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的呼吸。
4.3 细胞呼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呼吸的概念;
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对比实验方案设计;
2、学会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检测;
3、在有关实验、探究等问题讨论中培养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细胞呼吸概念的过程中,同时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建立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程的一节探究课,教案设计简洁、合理,多媒体课件生动而富有启发性,学生活动内容丰富,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融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存在问题:1、班生规模较大,教师无法顾及全部学生的活动状况。
2、鉴于课时的原因,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虽然每个提问都会有人回答,但是并不等同
于多数同学的思维都得到了答案。
3、本校学生来自不同初中学校,各初中校的办学水平不同,有的乡下学校实验开设少。
学生
的探究能力、实验技能存在明显差异,在同一个班级很难得到兼顾,其结果是小组中动手能力强的更有动手机会,动手能力差的虽然可以从旁观察,但是不能等同于自己的实践,有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出现畏难、不自信的情况。
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一、学习目标:1、知道糖类、脂肪、蛋白质等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变关系。
2、知道合理营养的含义和重要性,关注合理营养的方式与方法。
二、学习重点:1、糖类、脂肪、蛋白质等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变关系。
2、认同并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建构科学的膳食观念。
三、学习难点:1、糖类、脂肪、蛋白质等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变关系。
四、知识精要:1、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人和其他生物体细胞的主要营养物质,可以相互转变(转变是有条件的)。
2、糖类代谢3、脂肪代谢4、蛋白质代谢5、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变关系6、合理膳食即合理营养,是指人体摄入的食物中,七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的种类齐全、摄入量及其比例符合人体营养要求。
青少年是身体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合理的营养和膳食是健康的基础。
五、学习过程指导:1、糖类代谢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
血糖来源主要是,,;血糖去路主要是,,;2、脂肪代谢脂肪来源主要是,,;脂肪去路主要是,,;3、蛋白质代谢蛋白质来源主要是,,;蛋白质去路主要是,,;4、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变关系(在箭头上注上转变过程)糖类脂肪氨基酸巩固性练习:(课堂完成,检测课堂学习效果)1、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在动物体内消化的终产物分别是、、,这些溶于水的简单有机小分子才可以被吸收进入生物体内。
2、代谢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共有的代谢终产物是和,蛋白质所特有的代谢终产物是。
3、人体内合成糖原的主要器官是()A.小肠和胰脏 B.肝脏和骨胳肌C.胃和小肠 D.肝脏和小肠4、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的终产物是()A. C、H、O、N等元素B. 乳酸C. CO2、H2O、尿素D. CO2、H2O5、在动物饥饿或冬眠时,能量底物的消耗顺序是()A. 脂肪→蛋白质→糖类B. 脂肪→糖类→蛋白质C. 糖类→脂肪→蛋白质D. 蛋白质→糖类→脂肪6、合理营养是指()A. 营养物的种类齐全B. 营养物的摄入量适度C. 各营养物的比例适中D. 三者都符合7、用氨基酸饲养患糖尿病的狗,尿中C6H12O6可能增加,这是因为氨基酸()A.通过脱氨基后的含氮部分合成葡萄糖B.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葡萄糖C.直接转变成葡萄糖D.通过脱氨基后的不含氮部分合成葡萄糖8、下列关于人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三类有机物相互转化的关系,其中正确的表示是()A. 糖类→脂肪→蛋白质B. 糖类←脂肪←蛋白质C. 糖类脂肪→蛋白质D.9、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都出现的变化是()①分解后能释放能量②可以在机体内贮存③其中的一种有机物完全可以由另外两种物质转变而来④能成为某些细胞成分⑤氧化分解后能生成水、二氧化碳和尿素A. ①②B. ③④C. ②⑤D. ①④拓展性练习:(课后完成,形成知识迁移)1、氨是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一般在血液中不超过0.1%mg。
4.2 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研究史& 叶绿体及其色素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合作用研究简史||。
2、知道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知道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及其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简史||,初步学会实验法||,对照法和控制变量法||。
2、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简史||,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思维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研究简史||,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精神及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体现的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法、对照法||,控制变量法||。
(2)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光合色素的分布、分类和选择吸收光谱特性||。
2、难点:(1)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体现的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
(2)光合色素的分布、分类和选择吸收光谱特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二、光合作用研究历史1、赫尔蒙特柳树实验2、普里斯特利实验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推测得出结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土壤”||。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假设||,植物生长所增加的重量应该等于土壤损失的重量||。
1642年||,比利时科学家赫尔蒙特的柳树实验||。
柳树苗+干燥土壤||,称重后栽在密封的桶里||,上面用铁盖封上||,水可以流入但土壤不流失||。
结论:植物生长的养分不止来源于土壤||,还来源于水||。
回答:用干的土壤是确保实验中水都是后来增加的||。
回答:加上桶盖是为了防止其他物质落入桶中||。
亚里士多德是根据经验的推论||,而赫尔蒙特是用实验去验证||,所以赫尔蒙特的结论相较于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更为可靠||。
让同学们感受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提出疑问让同学们体会设计实验时要排除干扰因素||。
3、英格豪斯实验4、发现空气成分5、萨克斯紫苏实验提问:这个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干的土壤||,并且加上桶盖?提问:亚里士多德的推论方法和赫尔蒙特的推论方法有何不同?哪个更可靠?1771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实验||。
第2节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一、设计思路
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本级主题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该知识点的系统性很强,但也很抽象。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阐述光合作用中重要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借助视频和课件,将讲授式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通过对光反应课件的观看,由学生描述光反应的过程,并掌握其物质和能量变化。
随后利用暗反应研究资料的展示,指导学生阅读和进行思维探究,由学生推导出暗反应的基本过程,归纳物质能量变化。
最后由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实质,深化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2.理解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3.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思维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推理方法,认识光合作用过程和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提高对生命物质性的认识。
2.尝试对光合作用研究过程的分析,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过程
难点: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过程
四、教学技术与资源利用
光反应视频,光合作用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