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 第1课 我们爱清洁第二课时 2019-6-21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爱清洁》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我们爱清洁》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日常生活中清洁卫生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清洁卫生的基本知识,如洗手、刷牙、洗澡等,并学会如何正确地做到清洁卫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清洁卫生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解和自觉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清洁卫生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清洁卫生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按时洗手、刷牙、洗澡等。
3.提高学生自我卫生意识,能够自觉地做到清洁卫生。
四.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提高学生自我卫生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清洁卫生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学会正确的清洁卫生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清洁卫生用品,如洗手液、牙刷等。
2.制作PPT课件,展示清洁卫生的相关图片和知识点。
3.准备一些清洁卫生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清洁卫生的图片,如洗手、刷牙、洗澡等,引导学生关注清洁卫生。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清洁卫生的知识点,如为什么要洗手、刷牙的的正确方法等,让学生了解清洁卫生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清洁卫生的实践操作,如洗手、刷牙等,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做法。
4.巩固(5分钟)通过清洁卫生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卫生意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家庭和学校中做到清洁卫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第课《我们爱整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们爱整洁》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的第一课,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第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而编写的,其核心主题是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与本单元其他三课都是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习惯而设计。
本课的编写主要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在整洁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养成整洁、文明的好习惯,使学生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逐步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教材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镜子里的我”,教材呈现的是孩子们照镜子的画面。
此图包含着教学活动的暗示:.先让学生通过照镜子的方式关注自己,进行自我检查,发现自己身上整洁和不够整洁的地方在哪里。
.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检查对方整洁与不整洁的地方。
通过同学间的相互鼓励和帮助,为对方找出在整洁方面做得好与还需努力的地方,使同学(他人)成为自己成长的支持性力量。
同时,也让大家了解,整洁是一种大家的感受。
教学这部分时,要着重定位于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样子是整洁的。
第二部分:这样做好不好。
教材呈现的是三个画面,这三个例子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呈现了儿童日常生活中在整洁方面的情景。
教学本栏目我们要定位于辨析深化整洁的内涵,除了让孩子简单地判断对错之外,更要引导学生从上一环节对静态的整洁的认识,转换到对日常生活中动态整洁的认识。
主持人的话“你见过哪些不整洁的样子”,是提示学生根据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去分析、判断自己或同学还有哪些行为是不整洁的。
第三部分:保持整洁有方法。
教材呈现的是一幅小组讨论图。
几个孩子在分享交流自己保持整洁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这个栏目时要定位于学习保持整洁的具体方法。
教材右下角小主持人的话“我还知道一些保持整洁的好办法”,是这课的落脚点,也是这一课我们要讨论的重点话题。
第四部分:这样是爱整洁吗?此页呈现的三个场景都是学生在保持整洁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顾虑,呈现了为保持整洁而出现的错误生活行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我们爱整洁》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爱整洁》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整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整洁、维护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以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整洁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整洁意识和行为。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整洁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于为什么要保持整洁、如何保持整洁等问题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但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整洁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保持整洁的内在动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整洁的重要性,学会保持个人和环境的整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热爱整洁、维护整洁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保持整洁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整洁的重要性,学会保持个人和环境的整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保持整洁的习惯,以及如何将整洁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情景、有趣的讨论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公共场所的整洁问题,引发学生对整洁的关注,导入新课。
2.教学新课:讲解整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整洁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通过图片、案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整洁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3.课堂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持整洁,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4.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的整洁活动,如整理书包、教室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爱洁净》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学校一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洁净,了解保持环境洁净的意义。
2、培育疼惜环境的意识,学会保持自己的环境洁净。
3、培育自觉遵守秩序的习惯。
教学重点:1、教育同学学会保持自己的环境洁净。
2、培育自觉遵守秩序的习惯。
教学难点:1、教育同学了解保持环境洁净的意义。
2、培育自觉遵守秩序的习惯。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针对的是一班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们爱洁净》。
同学们处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初学阶段,对洁净、环保等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缺乏相应的实践阅历和积累。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同学生疏洁净与环保的重要性,同时留意实践环节,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同学的参与度和学习爱好。
教学预备:教材:学校道德与法治一班级下册统编版。
教具:PPT、图片等教学帮助材料。
实物:垃圾桶、扫把、拖把等清洁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今日的主题:“我们爱洁净”,并通过图片等教具呈现各种场景下的洁净与不洁净的对比,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同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同学思考,例如:什么是洁净?为什么要保持环境洁净?【板书设计】主题:我们爱洁净问题:什么是洁净?为什么要保持环境洁净?设计意图:通过导入环节,引发同学的爱好和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同学进入学习状态。
二、呈现(15分钟)老师通过PPT、图片等教具,向同学具体讲解什么是洁净,以及保持环境洁净的意义。
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同学更好地理解洁净的含义和重要性。
同时,老师还可以向同学呈现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同学感受到洁净和不洁净的区分,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洁净的理解。
【板书设计】洁净的含义保持环境洁净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呈现环节,让同学更好地理解洁净的含义和保持环境洁净的意义。
三、实践(15分钟)老师引导同学亲自动手,清理课堂或者校内内的垃圾。
老师可以分组让同学分工合作,让他们亲身体验保持环境洁净的过程,感受到洁净环境给人带来的舒适和愉悦。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爱清洁》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我们爱清洁》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清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清洁对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要承担起保持清洁的责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对有限,对于清洁的重要性可能没有深刻的认识。
但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通过图片和实例,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清洁的重要性,知道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承担起保持清洁的责任。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清洁的重要性,知道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承担起保持清洁的责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清洁的重要性,通过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和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卫生工具,如扫把、拖把等,用于实际操作。
3.准备小组讨论的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脏乱的环境和个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清洁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说出清洁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持清洁。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方法。
如:勤洗手、保持房间整洁、不乱扔垃圾等。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说出自己是如何保持卫生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清洁工具,如扫把、拖把等,进行实际操作。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清洁的乐趣。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如:清洁的重要性、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
5.拓展(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环保的例子,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我们爱整洁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洁卫生的重要性2.掌握室内整洁基本要求3.培养整洁卫生的好习惯二、教学内容1.通过图示和实物讲解清洁卫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清洁卫生与健康的联系。
2.通过讲解室内整洁的基本要求,如家具摆放整齐、地面清洁、墙壁干净等,培养学生对室内整洁的认知。
3.按照教材中给出的故事情节或设计新的情节,引导学生掌握整洁卫生的好习惯。
4.在故事情节中结合学生熟悉的实际环境,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环境整洁。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清洁卫生与健康的联系;培养室内整洁的认知;通过故事情节和实际环境引导学生掌握整洁卫生的好习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整洁卫生的重要性,并将其转化为具体行为。
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实物等方式呈现不同卫生环境下的差异,引导学生理解清洁卫生与健康的联系;2.激发学生对整洁卫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表达自己对清洁卫生的看法和体验。
第二步:学习(20分钟)1.讲解室内整洁的基本要求,如家具摆放整齐、地面清洁、墙壁干净等;2.借鉴教材中的故事情节或设计新的情节,通过图示或多媒体呈现,引导学生掌握整洁卫生的好习惯;3.结合学生熟悉的实际环境,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环境整洁。
第三步:训练(10分钟)1.利用课堂布置、个别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整洁;2.利用奖励机制,增强学生整洁行为的自我意识。
第四步: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和感受;2.为下一堂课做铺垫,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掌握室内整洁基本要求的程度进行评价;2.对学生培养整洁卫生的好习惯程度进行评价;3.对学生的经验分享和自我评价进行评价。
本课堂将清洁卫生与健康紧密联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整洁卫生的好习惯,同时也通过互动(奖励机制)和学生自我表达(个别讨论)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爱清洁》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我们爱清洁》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文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清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文章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持个人卫生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清洁。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清洁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为什么要保持清洁,以及如何保持清洁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清洁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清洁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持个人卫生对身心健康的好处。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房间整洁等。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和事物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清洁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清洁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保持清洁的方法。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道具,如道具手帕、玩具等。
2.准备相关的清洁工具,如扫把、拖把等。
3.准备相关的清洁图片,如洗手图、整理房间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情境剧,让学生看到一个小朋友在不注意清洁的情况下,引发了病痛。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而引出清洁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清洁的重要性。
如,展示洗手图,让学生看到洗手可以防止病菌的传播;展示整理房间的图片,让学生看到整洁的房间可以使人心情愉快。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内的清洁活动。
如,组长带领组员洗手,组长带领组员整理房间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课我们爱整洁(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知道整洁是个什么样,形成爱整洁的观念,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逐步养成整洁、文明的好习惯。
2.道德修养:掌握保持仪表干净、着装整齐的方法和技巧,对爱整洁的误区有辨别能力。
悦纳自己,感受自我成长的快乐。
3.责任意识:知道整洁的外表是文明的象征和美的表现,整洁的形象不但能使自己获得自尊自信,而且也是对他人的一种礼貌和尊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享经验,交流保持红领巾、仪表和着装等整洁的办法与技巧,体会相互勉励和共同成长的快乐,关注自我并愿意做爱整洁的人。
(重点)2.通过对生活场景中出现的知行误区的辨析和课后实践,懂得弄脏了能及时清洗和整理也是爱整洁的表现,知道坚持做就能逐步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
(难点)课前准备教师请家长拍摄由学生介绍保持整洁好方法的图片/音频/视频;-组不够整洁的卡通人物的照片;“整洁小奖章”若干。
教学过程一、保持整洁有办法1皮皮听了山羊爷爷的话(1)引入:上节课,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狗皮皮变得整洁又帅气,大家都夸赞它讨人喜欢。
山羊爷爷告诉它:经常保持勤梳洗,养成整洁好习惯。
(2)出示:出示教材第5页绘本《皮皮的故事》第7、8两幅图。
(3)提问:你是怎么理解山羊爷爷对皮皮说的话的?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和皮皮一起来讨论怎样保持整洁,养成整洁文明的好习惯吧。
2.分享保持整洁的办法(1)提问:早晨起来你们都做了哪些整洁方面的事情?预设:洗手、洗脸、刷牙、穿戴整齐,这些是我们天天要做的。
(2)追问:我们还要经常做什么才能让自己变整洁呢?预设:洗红领巾、洗澡、剪指甲、理发、勤换衣袜,是我们经常做的。
(3)交流:把你保持整洁的好办法在小组内分享,交流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某一方面保持整洁的好办法。
(教师相机出示家长提供的相应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等加以引导和示范,最后得出具体方法)①预设1:保持红领巾整洁。
小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我们珍爱清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2. 学会正确处理垃圾和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享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研究课文《我们珍爱清洁》;2. 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并分析其中的问题;3.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分享自己的观点;4. 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相关活动。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环节(5分钟)-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出环境保护的话题;- 引入本课的主题《我们珍爱清洁》,并提问学生如何保持自己的房间干净。
步骤二:课文研究(15分钟)- 教师播放课文《我们珍爱清洁》的录音,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步骤三:观察与分享(15分钟)- 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寻找存在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观察到的问题,并分享给全班;-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步骤四:环境保护活动(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环境保护活动项目,如清理教室、校园垃圾分类等;- 学生组织并分工合作,完成选定的环境保护活动;- 学生再次分享他们的活动经验和成果。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 老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提问,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想法。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观察与分享环节的表现,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学生在环境保护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情况,评估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课堂总结和学生的回答,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延伸- 学生可在家中观察与分享环境问题,并与家人一起实施环境保护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环保基地或举办环境保护主题的活动。
> 注意:教案中涉及实际活动的部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
2019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第1课我们爱清洁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
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手帕、书包、文具盒、书本等若干件(干净与不干净的),脸盆若干。
学生准备:抹布、手帕、安全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了。
能告诉大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吗?(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带子……)很多同学都非常能干,学会料理自己的事了。
那你会整理房间、打扫教室卫生,并保持它们的整齐清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爱清洁》,看一看什么叫整洁和怎样做到爱整洁。
二、学习新课:1、在家爱整洁。
⑴出示课件,领会“整洁”的含义。
①出示:这块手帕干净吗?这一块呢?这个书包不仅外面脏,再看里面的书本放得怎样?我们说:这个书包不干净、不整洁。
②投影片:这个小朋友的家干净又整齐。
我们说:他的家很整洁。
⑵了解“按时”的含义。
①你们知道清晨大约是指什么时候?(天刚亮)②你每天几点钟起床?是谁叫醒你的?每天都在这个固定的时间起床,就叫按时起床,“按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⑶提问: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怎样做的?⑷讲述:我们所做的这些事都是围绕着个人卫生来做的。
你们看,××同学穿的衣服多整齐,××同学的手、脸洗得真干净,××的头发(小辫)梳得真整齐……他们真整洁。
⑸除了个人卫生做得好,你房间里的被子谁叠?枕头、床单谁铺、谁掸?桌子谁来抹?我们应当自己的事自己做。
(看投影片或录像片)①指定学生复述自己平时的做法。
②突出:叠、铺、掸、抹。
表现:四四方方、平平展展、一尘不染。
2、在学校爱整洁。
了解学校环境整洁的内容与保持环境整洁的方法。
⑴清扫教室的步骤是怎样的?⑵为什么要先开窗户,再洒水、擦黑板、扫地、抹桌椅?不这样做会怎样?步骤颠倒又会怎样?为什么?⑶老师为什么要夸奖我们?是怎样夸的?3、身心健康与环境整洁。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爱清洁》公开课说课稿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我们爱清洁》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清洁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以及如何做到清洁。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清洁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卫生习惯。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有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清洁的重要性,知道保持个人卫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清洁的重要性,知道保持个人卫生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将卫生习惯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清洁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3.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保持个人卫生。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场景,引出清洁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清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保持个人卫生的方法。
3.课堂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
4.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演示如何保持个人卫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第1课《我们爱整洁洁》(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爱整洁》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第1课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整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整洁、保持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整洁对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整洁意识和行为。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相对较弱,对于整洁的认识和理解也处于初级阶段。
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对于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充满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整洁的重要性,学会保持整洁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整洁意识和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整洁、保持整洁的良好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整洁的重要性,学会保持整洁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整洁、保持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整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整洁、保持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整洁与不整洁的环境,引发学生对整洁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整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整洁对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保持整洁的方法和技巧。
4.实践环节: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整洁的乐趣。
5.交流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整洁经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整洁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持整洁的动力。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整洁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我们爱整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爱整洁》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整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对话,引导学生了解整洁对个人和集体的好处,以及如何做到整洁。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一定的整洁意识,但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整洁习惯。
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可能接触到不同的整洁标准,因此在课堂上需要明确整洁的具体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洁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整洁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独立整理物品、保持环境整洁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共同维护整洁的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洁习惯。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整理物品、保持环境整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整洁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榜样示范法:以教师、同学或卡通人物为榜样,引导学生学习整洁的好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案例和视频资料。
2.准备整洁用品,如垃圾袋、扫把、拖把等。
3.准备课堂活动用的卡片、贴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一个整洁的环境和一个杂乱无章的环境,让学生对比两种环境,引导学生思考整洁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整洁对个人和集体的好处。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整洁不仅是自己的责任,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学会整理物品、保持环境整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反馈。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整洁习惯。
教师总结并强调整洁的重要性。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爱清洁》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我们爱清洁》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讲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个人卫生。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卫生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保持个人卫生,维护公共卫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于卫生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但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
在生活学习中,他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引导,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卫生的重要性,知道保持个人卫生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保持个人卫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公共卫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卫生的重要性,知道保持个人卫生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保持个人卫生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境、有趣的互动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学场地,确保教学环境整洁、安全。
3.准备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情境,如小动物生病了,引导学生思考生病的原因,引出本课的主题——讲卫生。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图片、视频等教学媒体,展示讲卫生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保持个人卫生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正确的卫生行为,如洗手、刷牙等,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做法。
4.巩固(5分钟)通过游戏、问答等形式,巩固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公共卫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公共卫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