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
高考标点符号设误类型例析
高考标点符号设误是指在试题中使用或者遗漏了标点符号,致使考生理解上存在偏差。
标点符号设误通常出现在句子的书写、语意的表达上,这种错误很容易引发原文与给定内容之间的出入。
比如,在一个句子中,缺少一个标点符号,这样便使无法确切地表达内容的意思,从而使得考生的理解出现偏差。
标点符号设误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文字错误,比如错用标点符号、词汇选择不当、缩写用词错误等,这些都会使考生在理解时出现误区。
比如,有的句子中使用了同一种标点符号表示几种不同的意思,考生很可能将其理解为单一的含义,这也将影响考生的答题结果。
高考标点符号设误的出现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考试、组织等方面的缺失;二是教师和学生在复习和考试前后缺乏足够的注意力。
首先,在试题设计和检查时,须认真检查试题中的标点符号,避免将标点当作冗余无用的设置,从而让试题更加明确;而学生在备考时要多专注于把握原文中的意思和掌握准确的标点符号使用,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理解。
另外,作为一个教师,要积极地教育学生标点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句子表达和把握标点的使用习惯。
因为只有能够熟练的运用标点,才能表达出句子中的最终意思,而正确的标点可以使句子更加清晰,有助于提高记忆和理解成效,使段落有条理、文章有序,因而也会有效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高考标点符号设误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错误,它会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备选答案,对考生及考试结果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考试机构应该加大试题检查实力,尽量保证语言使用准确,并且做好全面检查,以避免各类错误的出现,使试题的意思能够准确传达。
另外,学校也应重视教学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对标点符。
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十大误区一、概数中间加顿号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
如:(1)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的姐姐、表哥、表妹、同学……等。
(93年上海高考卷)(2)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95年全国高考卷) (3)参加新春茶话会的有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们。
他可能是一个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注】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因此读懂句子语境,判断是表概数还是表确数很重要。
(1)句中‚十七、八个人‛和(2)句中‚三四里‛均表一个概数,表示大概距离,它们之间不应该加顿号。
另外,(1)句中‚……‛与‚等‛语法功能重复,舍弃一个。
二、非疑问句用问号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有些具有句子形式的文字虽含有疑问词,但其在整个句子中却作成分,而整个句子表达的又是陈述语气,所以句末应该用句号,而不应该用问号。
如:(4)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94年全国高考卷)【注】该句中虽含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在谓语动词‚关心‛的统领之下,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浯气,而是陈述语气。
所以,该句第一处问号应改用逗号,第二处问号应改用句号。
(5)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04年湖北高考卷) (6)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
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04年天津高考卷)【注】该句第一处问号应改用逗号,第二处问号应改用句号。
(7)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04年江苏高考卷)(8)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04年全国高考甲卷?安徽等省卷)(9)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06年山东高考卷)(10)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
顿号1.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例如: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句中“三、四里”表示的是大概距离,并非确切数字,应删去顿号。
)小姑娘看上去十二、三岁。
(“十二、三岁”表示的是大概年龄,并非准确的岁数,应该删去顿号。
)当表示的数字是以下两种情况时,应该用顿号。
一是序数,如:“今天参加活动的是八、九年级的学生。
”(“八、九年级”表示年级序号,要用顿号隔开。
)二是涉及两个对象,如:“离家乡远了久了,人往往愁肠百结。
比如唐代诗人刘皂《旅次朔方》诗里一、二句‘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
”其中的“一、二句”指的是诗中的前两句,即第一句“客舍并州已十霜”和第二句“归心日夜忆咸阳”,所以“一、二”之间要用顿号隔开。
(当然,如果不是相邻的两个数,一般是要用顿号隔开的。
)2. 并列词语间无停顿或停顿很小,且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再加顿号。
例如:要切实做好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
(句中“中、小学生”之间不需要停顿,应删去顿号。
)3. 两层以上并列词语之间大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
例如:为促进跨省城市间合作,山东济南、青岛、江苏南京、苏州、安徽合肥、芜湖等城市都派代表出席了这次协作洽谈会。
(句中各城市之间虽然都是并列关系,但存在着并列分层,“青岛”“苏州”之后的顿号应改成逗号,以标明层级。
)4.引号、书名号连用时不使用顿号。
例如:(1)“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分别比喻什么?(2)《阁夜》、《旅夜书怀》、《客至》、《登岳阳楼》都是杜甫后期律诗的代表作品。
(顿号应全部去掉)5. 在并列的几个谓语之间不能用顿号,要用逗号。
例如: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贪婪、不是恐惧、也不是激烈竞争所引燃的旺盛的战斗能量,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仍然是爱。
(句中“不是贪婪、不是恐惧、也不是激烈竞争……”三项虽然是表并列关系的短语,但它们不是在一个句子内部,因为这三个并列的短语都是充当谓语的,构成三个分句,并列的分句之间是不能用顿号的,应改为逗号。
标点符号常见误用类型1、问号误用【1】非疑问句误用问号:例: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的影响。
1、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2004全国二卷)2、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
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04天津卷)3、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04湖南卷)4、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06江西卷)【2】选择问:例:这个周末,是去钓鱼?还是逛书城?5、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
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2004天津卷)【解说】本句为选择问句,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6、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2005年山东)【解说】选择问,两问只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故第2~3个问号改为逗号;【3】、连续问:例:你是谁,谁准你到这来的,你到这来提前跟我说了吗?7、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还是留下一面啊?(2005年湖北卷)【解说】连续问,是几个相对完整的问句连用,逗号改为问号。
【4】、倒装成分之间用句末点号倒装句虽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全句只能用一个句末点号,倒装成分之间应用逗号。
例:“你可听过一种叫做怪哉的虫?老师。
”小王问道。
8、“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2004年高考浙江卷)【解说】主谓倒装,问号置于句末,中间用逗号2、顿号误用【1】不同层次的并列短语之间误用顿号:例: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七种常考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分析【问号】一、基本用法:1.疑问句末尾用问号。
示例:那里的冬天冷吗?2. 反问句末尾一般用问号。
示例:所有这些,难道不是事实吗?二、错误例析:1.倒装问句,全句末尾用问号例:明天放假吗,张老师?2.形似问句,实则陈述,不用问号例: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但我猜做这件事的人一定对我们的情况比较熟悉。
(问号应改作逗号)3.选择问句,全句末尾用问号例;小明在整个赛季中都会成为关注的目标。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他的肤色?他的执着?还是他成功以后的低调?(前两个问号应该为逗号)4.一句话中的多个问句,是从不同角度发问的,并不是选择问句,则每句都用问号。
例:南京长江大桥远看是一道直线,直线美不美?这种设计符合新的审美观吗?我们对这两个问题,不宜笼统地提问,也不能笼统地答复。
【冒号】一、基本用法:1.用在称呼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示例:同志们:第十六届体育运动大会现在开幕。
2.用在“问、答、说、想、认为、指出、宣布、证明、发现、透露、表明、例如”一类动词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示例:绝大多数人都这样认为:昆虫度过了严寒的冬季,到了春天,天气转暖,它就会苏醒过来活动。
3.用在总说性词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示例: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
4.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面,表示引出解释和说明。
示例:本店经营品种:服装、鞋帽、钟表、玩具和家用电器。
二、错误例析:1.“XX说”形式放在同一个人说的两句话中间时,不用冒号,用逗号例:“过来。
”他对我说:“这边看得清楚些。
”(应把冒号改为逗号)2.“XX说”在前时,说字后面用冒号。
例:徐特立说:“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3.“XX说”在后时,说字后面用句号。
例:“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徐特立说.4.冒号套用。
应避免一个冒号范围里再用冒号例: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
高考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
1、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例: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条路谁能走通”虽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关系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
应改问号为逗号。
2、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误用问号
例: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是拿不定主意。
这是一个选择问句,“今天去呢”并非一个完整的问句,应该用逗号。
3、倒装句中问号、叹号前置之误
例:到底怎么办?这件事。
这是一个倒装句,“这件事”是全句的主语。
凡倒装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语气。
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倒装句中叹号也应置于句末。
4、概数误用顿号
例:一天才走五、六里。
“五、六里”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路程。
既然是概数,便不能用顿号,因为一加顿号便成了“五”和“六”并列。
这就不符合原意。
5、连词前误用顿号
例: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用顿号。
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例:他留给我的印象依然如故:天真中透示着纯真、活泼中蕴含着稚气。
“天真中透示着纯真、活泼中蕴含着稚气”不是联合词组,而是两个分句,分句间应用逗号。
7、集合词语误用顿号
例: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工、农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集合词语,不能用顿号来隔开。
8、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例: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
应将“淮剧”后的顿号和“黄梅戏”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9、句中未用逗号径直用分号
例:任弼时同志一生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多用钱。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然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
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未用逗号直接用分号。
10、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例:一、学习贵在自觉。
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
既然已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经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
或者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11、冒号提示范围不清
例:我不讳言:前两年,我们确有过相当困难的时期,但是这种情况改变得很快。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
其实不然。
这里的提示,还包括最后一个分句。
可将冒号改为逗号。
12、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例:昨天开大会,王厂长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一是持证上岗,二是下岗分流。
一句话中两个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
在同一个句子中,一般只能用一个冒号,否则便会面目不清。
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13、某某说,在引用的话中间,误用冒号
例:“这样做对不对?我看,”刘主任大声说:“不对。
”
凡是一段引语的中间插“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
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
14、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
例:他为什么总是说:“我疼你,我要保护你”之类的话?
“我疼你,我要保护你”充当“话”的定语,并一起充当“说”的宾语,动宾之间停顿小,不应用冒号,也不能用其他点号。
15、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
例:王局长说:“咱不能把功劳当资本,向党和人民捞好处”。
这里的引文是完整独立的话,句末的点号应置引号内。
如果引文是作者的话的一个部分,本身不独立,句末的点号应置引号外。
如: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16、省略号和“等”“等等”同时使用之误
例: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姐姐、表弟、表妹、同学……等。
省略号和“等”“等等”不能同时使用,或去掉省略号,或去掉“等”。
17、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相混用
例:第一部拍摄的是喜剧片《李阿毛与唐小姐》,(唐小姐是李阿毛信箱中虚构的一个女秘书)由徐卓果编剧,张石川导演。
括号内容是注释唐小姐的,属于句内括号,括号前面的逗号应移到后括号的后面。
又如:人们阅读应用文时,一般不包括欣赏的因素(书信、日记有时被当作文学创作的形式,那是例外,不能看作一般应用文。
)这里括号里的话是注释整个句子的,属句外括号,括号应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18、不是书名滥用书名号
例:《国际书法展览》,最近在郑州市河南省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刊物名等,“国际书法展览”是一个展览名称,不是书名,不能用书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