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二历史记忆歌相桥初中杨涛第一课鸦片战争的烽烟1839—6月3,广州虎门林①销烟。
1840—6月中,英舰侵入我广东。
鸦片战争自此始,中国陷入苦难中。
1842年8月,南京城下签条约:开放广、厦、福、宁、上②;赔款2100万③;被逼无奈割香港;关税须同英协商。
爱国人士雄心起,开始睁眼看世界。
魏源著《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注释:①指林则徐。
②指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③2100万银元。
第二课劫难中的抗争鸦片战争十余年,英夷要求改条约。
1956年10月,广州再次起烽烟。
次年英与法勾结,坚船利炮相威胁。
1860年10月,英法火烧圆明园,人类文明遭浩劫,奕签《北京条约》。
沙俄趁火来打劫,割占领土百五万。
太平天国洪秀全,誓与列强相激战,青浦太仓与慈溪,击毙美夷①显神威。
西北边陲危机现,俄英唆使阿古柏,入侵新疆据天山,沙俄又把伊犁占。
钦差大臣左宗棠,抬着棺材赴西疆,军事外交齐下手,使我西北免祸殃。
注释:①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甲午年,日本蓄意挑祸端。
9月黄海袭我舰,大东沟里起硝烟。
海军提督丁汝昌,指挥迎敌不惊慌;致远管带邓世昌,不怕牺牲战列强,弹尽舰损不退缩,不灭仇寇便同亡。
二百英魂随绿波,反抗侵略美名扬。
威海卫里保战船,日军夺得制海权。
1895最难忘,北洋舰队遭败亡。
同年四月李鸿章,马关会伊藤首相。
1①、2②、3③、4④签条款,瓜分中国掀狂潮。
俄国租旅顺大连;德国强借胶州湾;英法再次伸魔爪,九龙深圳、广州湾;日本割占台诸岛,巨龙正被蚕食掉。
只待睡狮渐已醒,敢叫日月换今朝。
注释:①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割三岛。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④开放四地。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起山东,“扶清灭洋”立大功。
1900年6月,八国联军攻北京;大沽出发至廊坊,一路遇袭遭伏兵;逃回敌首西摩尔,损兵折将而告终。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学期就要结束了,那么初二的同学应该怎样应付考试呢?历史这一门学科该如何进行复习呢?下面是由整理的冀教版八班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一起来看看吧。
冀教版八班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一第一课鸦片战争的烽烟1、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1)鸦片输入的危害: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2)经过: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3日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表明了中华民族抵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或者中国的禁烟运动)(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4)战败的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目的:倾销商品)(4)关税协定影响:(1)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2)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3)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4)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5、鸦片战争的启示:落后必定挨打,强大自己才是最好的自卫!冀教版八班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二第二课劫难中的抗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参战国家:英、法。
(3)主要经过: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
法国作家雨果称:"两个强盗闯入夏宫'。
[强盗指英法,夏宫指圆明园]2、俄国趁火打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授课大纲课标要求: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历经清王朝晚期和中华民国时期。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
授课主体:导入新课: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为什么?一、鸦片战争的背景:1.英国: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市场、原料。
(根本)2.中国: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鸦片走私,清政府统治危机。
4.林则徐虎门销烟:(直接,借口)(1)时间:1839.6.3(2)地点:广州虎门(3)影响:表明了、振奋了、维护了,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4)评价林则徐: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二、鸦片战争过程:1.时间:1840.6—1842.82.经过:(1)1840年6月,侵入广东海面,爆发。
(2)1840年7月,攻占浙江定海。
(3)1840年8月,抵达天津大沽口外,道光帝罢免林则徐,同英军谈判。
(4)1841年1月,虎门之战。
(5)1841—1942年,英军炮轰广州、先后攻陷厦门、宁波、镇江等地。
关天培、陈化成等人壮烈殉国,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6)1842年8月英国舰队直逼南京城下。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三、鸦片战争结果:1.中英《南京条约》(1)时间:1842.8(2)内容:①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②割地:香港岛。
③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
④关税协定。
2.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3.1844年7月,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
4.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知道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能简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和迁移。
3、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1、收集有关毒品及其危害的文字、图片资料。
2、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3、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用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识毒品的危害,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信念。
2、通过对虎门销烟的了解,认识到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学习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3、通过比较150多年前香港被割让与1997年香港回归的史实,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感受祖国的强大,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进步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生交流你所知道的有关的毒品的种类和危害,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感知历史:一:虎门销烟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鸦片等毒品严重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可是160多年前,英国却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
这是为什么?结合课文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总结: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掠夺廉价的原料,还需要开辟国外市场,以推销工业品;而清朝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英国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结合课文和教师的补充师生总结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损害身心健康、白银大量外流、吏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减弱。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目标】了解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知道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和迁移。
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3分钟)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复习对上学期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并由此导入本课:哪一位同学能将中国封建社会的朝代按顺序排列下来?(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对于清朝通过电视我们许多同学都非常的熟悉,有哪位同学能将清朝皇帝的世系表排列出来?(表格形式——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而且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
它不但经历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变,而且还遭受了外国殖民者的侵略。
因此,学习清朝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从历史中得到借鉴和经验。
【讲授新课】:(27分钟)一、导火索——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①英国的发展:通过向学生简单介绍英国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英国对外扩张的必然。
由于英国最先适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建立了与近代化因素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并进行了产业革命,使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
使得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由于机器大生产效率很高,因此大量的工业产品需要倾销,而本国原料也难以满足机器大生产的需求。
初二历史每课重点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一、虎门销烟1. 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2. 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①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②危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国家混乱;③军队战斗力减弱,导致吏治败坏;3. 林则徐虎门销烟1)林则徐的禁烟措施①收缴鸦片②严禁不法商人贩运和走私鸦片③虎门销烟2)虎门销烟的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对后世影响深远。
3)评价林则徐二、中英《南京条约》1. 鸦片战争1)爆发原因①清政府禁烟(虎门销烟)②英国要开僻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廉价工业品(根本原因)2)过程(1840.6至1842.8)3)性质: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4)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2. 《南京条约》1)主要内容:①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②赔款: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③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④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
2)影响:①五口通商:a.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走向解体;b.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②赔款:a.增加清政府的财政负担;b.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③割地:a.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b.香港岛成为英国以后侵略中国的基地;④关税: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 第二次鸦片战争1)爆发原因:鸦片战争后,英国并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的权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为什么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从战争发生的原因和目的来看,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3)过程(1856.10至1860.10)4)危害:是中国办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10)启示:毋忘国耻,立志进取二、俄国趁火打劫①忙于应付英法联军的侵略②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三、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 太平天国起义(原因、过程(1851.1至1864.7)、新特点(反侵略))2. 痛击洋枪队四、左宗棠收复新疆1. 背景①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占据天山南北许多地方。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认定目标】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
一、【自主学习】1. 销烟——时间:1839年6月3日;人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涵义:在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来侵略中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人。
)2. 战争(1840—1842)直接原因(借口):;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战争结果:清政府战败,1842年,中英签订了《》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为通商口岸;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③割让给英国;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掌握内容四方面——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 是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
4.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
如魏源编著的__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 _ ”的主张。
二、【共同探究与交流】:步骤一:鸦片流毒,为害甚巨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材料二:“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奏稿中(节录)(1)仔细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试说说鸦片给当时中国造成怎样的危害?(2)根据材料,如果你是清朝的统治者,会怎么做?步骤二:虎门禁烟,扬眉吐气读图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非常直观和有效的方法。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一、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原料。
(2)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禁烟。
2时间:1840、6——1842、8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虎门销烟1、时间:1839、62、地点:广州虎门海滩3、人物:林则徐4、意义: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三、《南京条约》1、时间: 1842、82、内容:(1)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2)赔款: 2100万银元;(3)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4)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3、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四、《海国图志》1、背景:爱国知识分子受到清朝战败求和的刺激,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2、作者:魏源3、内容:介绍了各国历史、地理和科技发展状况。
4、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要求修改条约遭到拒绝。
2、国家:英国、法国。
3、时间: 1856、10——1860、104、英法联军的罪行:1860、10,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二、俄国趁火打劫1、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2、割占领土:中国东北、西北150万平方千米领土。
三、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建立政权:(1)时间:1851年(2)地点:金田村(3)领袖:洪秀全(4)定都:1853年,把南京改名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
2太平军痛打洋枪队的事例:1862年在太仓地区活捉洋枪队副领队;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1年,俄国侵占伊犁。
2、过程:(1)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
(2)1876年,采用“缓进激战”,打败阿古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