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PPT
- 格式:pptx
- 大小:832.62 KB
- 文档页数:18
女性主义翻译:1)Sex versus gender(人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 翻译也有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王宁说过:“因为翻译研究总是包含这样两个方面:研究把一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内涵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的狭义的字面翻译;研究把一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内涵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形式的广义的文化翻译,前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语言形式的束缚,而后者则有着较大的能动性阐释的张力”。
•翻译的生理性别也就是结构主义者所关注的表面上的语言转换,翻译的社会性别是文化。
2)女性主义翻译理论1. 女性主义翻译观的主要观点有:(1)译文与原文应享有同等的地位。
女性主义认为, 原作和译作的关系是平等的, 翻译不是机械性的语言转换, 而是涉及文化干预和操控的创造性活动。
加拿大批评家谢丽·西蒙(Sherry Simon)说道:“译者和女人在他们各自从属的等级秩序中历来处于弱势地位:译者是作者的侍女,女人低于男人”。
(2)强调译者的主体性。
传统翻译过分强调译者消极被动的一面,忽视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女性主义翻译观强调译者的主体性,认为任何文本都带有作者的印记,而这种印记来自于文本的创作意识形态和文化语境。
在此基础上,他们力求以女性的方式翻译原作,从而让翻译的主体也就是女性不再卑微而又隐形,而能够被看到。
这就是所谓的“妇占”(3)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极力倡导重写的翻译策略。
他们有意识的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在译文中凸显女性的痕迹,弗洛图(Louise von Flotow)归纳出三种重写策略:1.增补(supplementing);2.加前言或脚注;3.劫持(hijacking)。
2. 女性主义翻译误区:1)仅从译者的生理性别来判断译者翻译成果的优劣.“双性同体”翻译思想的提出可以纠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过激之处。
该理论给翻译界的印象似乎已经被定义为建构一种完全与传统父权制下的翻译完全对立的翻译理想,而女性译者可以成功地翻译男性作者的作品,而男性译者也可以成功地翻译女性作者的作品。
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女权运动对之后30年内的学术与文艺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权主义思想在社会中的普及和蔓延,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两者相互交织,相互促进。
也是在同一时期,翻译研究逐渐被接纳为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
由此,文化间性别角色的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和表达,以及通过翻译将这些表达植入不同的文化背景等种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成为翻译工作者、关注女性发展、研究女权运动的学者关注的焦点。
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形成背景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及理论渊源。
(1)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
20世纪,席卷欧美并波及世界其它地区的女性主义运动,使人们尤其是女性意识到这个世界的父权性质,发现了性别不平等的现实,进而要求性别平等和女性独立。
随后,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以性别作为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切入点,强调女性的主体意识,并用女性的主体意识重新审视整个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突破一系列传统范畴和价值尺度,致力于揭示女性在历史、社会、文化中从属的根源,以达到发掘女性话语、重建文化研究新理论的目标。
她们认为女性必须获得语言的解放,她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力求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在语言消除性别歧视之后,她们敏锐的视角很快延伸到翻译领域。
(2)女性与翻译隐喻2000多年来,中西文化中,女性形象一直被歪曲。
同样,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原作者、原文可比拟为男性、阳性、主动的;译者、译文都被比拟为女性、阴性、被动的。
翻译常被比喻为女性,而且比喻中常带有对女性的歧视。
德莱顿认为译者是原作者的奴隶,奴隶只能在别人的庄园里劳动,给葡萄追肥整枝,然而酿的酒却属于别人。
巴托认为译者处于从属地位,原作者是主人,译者只是仆人,只能紧跟原作者忠实地再现和反映原作的思想和风格,不能逾越仆人的身份进行创作,不能进行任何修改和删减。
法国的梅那日称一些不顾原文风格、随意增改原文的翻译为“不忠的美人”;随后贝尔特朗也说到,“翻译好比美人,美丽的不忠实,忠实的不美丽”。
feminist translation studies摘要:一、导言1.介绍女权主义翻译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阐述女权主义翻译研究的核心理念二、女权主义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1.女性主义理论2.翻译理论3.性别研究理论三、女权主义翻译研究的主要内容1.女性译者的主体性2.女性视角下的翻译策略3.女性身份与翻译的关系4.女性主义翻译批评四、女权主义翻译研究的实践应用1.女性主义翻译案例分析2.女性主义翻译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体现3.女性主义翻译理念对翻译行业的影响五、女权主义翻译研究的挑战与展望1.社会性别观念的转变对女权主义翻译研究的影响2.女权主义翻译研究与传统翻译理论的对话与融合3.女权主义翻译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正文:女权主义翻译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以女性主义理论、翻译理论以及性别研究理论为基础,关注女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探讨女性视角下的翻译策略,分析女性身份与翻译的关系,并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翻译作品进行批评。
女权主义翻译研究不仅丰富了翻译理论体系,也为实际翻译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女权主义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女性主义理论、翻译理论和性别研究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关注女性在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地位与权利,强调女性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翻译理论则关注翻译的规律、方法和评价标准等问题。
性别研究理论则从性别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揭示社会性别观念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
女权主义翻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女性译者的主体性、女性视角下的翻译策略、女性身份与翻译的关系以及女性主义翻译批评。
女性译者的主体性强调女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以及女性身份对翻译的影响。
女性视角下的翻译策略关注女性如何通过翻译传达女性主义价值观,以及如何挑战传统的性别观念。
女性身份与翻译的关系探讨女性译者如何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体现女性身份,以及女性身份如何影响翻译过程和结果。
女性主义翻译批评则关注女性主义价值观在翻译评价中的体现,以及如何通过女性主义视角审视翻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