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验三则
- 格式:pdf
- 大小:133.87 KB
- 文档页数:2
真武汤治验三则真武汤始见于《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5味药组成,具有温阳利水的功效,可用于治肾阳虚衰、水湿泛溢之水肿、小便或利或不利、腹痛下利、肢肿、体颤、肉跳及心阳虚衰、水气上凌之心悸等症。
临床中,笔者还用于治疗其他病证,疗效较好,现列儿则验案如下。
自汗案患者,女,37岁,2004年8月就诊。
患者自诉:自汗不止4月余,曾在市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西医调节神经的药物不起作用,服其他中药效果也不明显。
3天前患感冒服西药及中成药后,汗出更多,低热(体温37(5弋)。
症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精神萎靡不振,头面部汗出如洗,筋脉拘急,身体觸动,舌苔口干,脉沉细,此系阳虚不固。
治以回阳固脱。
药用制附子30呂(先煎),生姜30g,白芍30名,白术20g,茯苓30go 1剂,煮取1000mlo频频饮之,1日饮完后汗出稍止。
改用小剂量。
炮附子、生姜、白芍、茯苓各12g,白术8g。
日1剂。
乂服4剂热退身凉,汗止神复。
半年后随访,自汗未再复发。
按:本病人素体表里阳气俱虚,阳虚不固常自汗出。
本次感冒服西药发汗更伤其阳,因此汗出不止;汗出过多,阴随阳伤,阴阳两虚,筋脉失养,故肢体拘急、身体腦动、精神疲倦。
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暖脾,可回阳气;茯苓健脾渗湿以利水邪;生姜既助附子温阳祛寒,乂伍茯苓温散水气;白术健脾燥湿,可扶脾之运化;白芍既可敛阴和营以解筋脉拘急、身之腦动,乂可制附子刚燥之性引阳药人阴。
诸药相伍,使阳气得回,表气得固,故不汗出。
阴液得复筋脉得养,肢体腦动可解。
阴回阳复,阴阳平衡,病即可愈。
眩晕案患者,女,30岁,2004年11月18日初诊。
主诉:旋转性眩晕3天。
病史:平素自感体倦乏力,稍有不其即伤风感冒,且持续时间较长。
本次病发即感冒10天(基本痊愈)后,早晨起床时突感天旋地转,不敢睁眼,伴有恶心呕清水,头昏沉胀疼,心动悸汗出,不欲食,食入即吐,曾服西药及输液,病不见轻,才求服中药。
重用黄芪治验3则
董顺明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
【年(卷),期】2006(23)5
【总页数】1页(P357-357)
【关键词】黄芪;治疗;经验
【作者】董顺明
【作者单位】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董庄卫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
【相关文献】
1.重用黄芪治疗抑郁状态伴双目阵发性睁眼困难验案一则 [J], 张成
2.贾建伟教授重用生黄芪治疗肝衰竭临床验案 [J], 朱波;郭丽颖;沈南兰
3.重用生黄芪治疗疮疡久溃不愈验案一则 [J], 杜庆湛;欧阳秋伟;陈浩龙
4.重用黄芪治验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眩晕1例 [J], 卢冬初
5.重用黄芪治验三则 [J], 王正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归龙荟丸治验三则
沈维权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06(021)006
【摘要】@@ 例一:眼葡萄膜炎rn 肖某某,男,59岁,退休工人,1986年9月20日初诊,经上级医院眼科诊断为眼葡萄膜炎,住院治疗三个月未愈,而来中医诊治.自诉:三月前左眼赤痛,眼前有黑影浮动,视力下降,畏光流泪,口苦,大便干结,小便黄少,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大.辨证:肝胆火盛,上攻于目.治则:清肝泻火,明目.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沈维权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康达医院,44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1
【相关文献】
1.临床治验局部汗证医案三则 [J], 王雪莹;张慧琪
2.升阳益胃汤杂病治验三则 [J], 邵霜霜;顾勤
3.大黄黄连泻心汤治验三则 [J], 张洁吉
4.归脾汤治验三则 [J], 方琪
5.邓德强主任医师经方治验三则 [J], 景芸; 邓德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郁证验案三则朱文元主任医师从医近五十年来,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情志郁结而致气机紊乱之各种证,疗效显著,谨举验案三则供同道临证参考,并请指正。
胃脘痛案仇某,女,44岁,1999年6月17日诊。
胃脘胀痛2年余,时轻时重。
10余天来因情志刺激,胃脘胀痛加剧,两胁及背部亦胀痛,伴恶心,嗳气频作,矢气腹胀。
形体消瘦,痛苦面容,腹部稍隆起,剑下及右上腹均有压痛,舌苔薄白,脉弦细。
此乃肝气横逆犯胃所致。
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处方: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2g,香附 12g,郁金12g,陈皮10g,延胡索12g,甘松12g,炙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1剂。
服 5剂后,胃脘胀痛大减,仍恶心、嗳气、胁痛,腹胀,舌苔薄白,脉弦。
效不更方,又进 5剂后,胃脘胀痛及恶心嗳气基本消失,胁痛减轻,仍有乏力、纳呆,原方加减继服6剂,诸症消失。
追访1年余,未复发。
按:本案系由患者思虑日久,思则气结,致脾胃之气机升降失调,肝木乘机侮其所胜,脾胃受克,气机郁滞,故予疏肝理气和胃之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而收效。
胀因气郁,痛因血滞,气行血活,通则不痛,故加活血利气止痛之良药延胡索,气血得热则行,遇寒则凝,加甘松开胃醒脾,温通止痛。
梅核气案屠某,女,34岁,2001年9月24日诊。
咽部有异物感1月余,吐之不出,咽之不下,饮食无碍,伴胸闷,时有嗳气。
经多种中西药治疗均未见效。
患者恐患食道癌,终日精神抑郁,时而哭泣,不思饮食,无法正常工作。
曾在某医院作心电图、胸透及食道、胃钡餐透视,均未发现异常。
舌苔薄白,脉弦滑。
辨证为肝气不舒,横犯脾胃,脾不化湿,湿聚生痰,痰气郁结变生本病。
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处方:柴胡12g,白芍15g,香附10g,陈皮12g,枳壳10g,川芎6g,半夏10g,竹茹10g,郁金12g,厚朴12g,威灵仙10g。
水煎服,日1剂。
服5剂后胸闷、咽喉阻塞感明显减轻,心情转佳,信心大增,上方连服10剂,诸症消失。
王晞星运用地黄饮子治验三则赵剑锋;孟动玲【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年(卷),期】2016(024)004【总页数】2页(P11-12)【关键词】王晞星;地黄饮子;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失眠;重症肌无力【作者】赵剑锋;孟动玲【作者单位】山西省中医院,太原030012;山西中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王晞星,山西省中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三十余年,擅长中医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地黄饮子是王老师临床中常用的方剂,现将其典型病案3则分享如下。
患者,男,53岁。
因“双手颤抖10余年,加重半年”就诊,平素有吸烟、饮酒嗜好,每日饮酒量半斤以上。
症见:双手不自主颤抖,食欲差,睡眠一般,大便干,后背怕冷,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
处方:熟地黄20 g,山萸肉15 g,石斛1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石菖蒲15 g,远志15 g,茯苓15 g,肉苁蓉15 g,肉桂6 g,制附子6 g,巴戟天10 g,白芍30 g,钩藤30 g,僵蚕20 g,全蝎6 g,地龙15 g,服药7剂。
二诊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继续上方巩固治疗,三诊时患者双手颤抖基本控制,精神好转,食欲可,二便调,诸症状缓解。
按语: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原因尚不清楚,多数观点认为维生素B族耗竭与乙醇毒性本身都可诱发神经变性[1]。
长期大量饮酒不仅可以损害人体肝脏,也可以损害人体的中枢和周围神经,常出现肢体的麻痹和震颤,西医治疗以营养神经为主,效果一般。
中医认为本病为长期饮酒过度,损伤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减弱,肝胆疏泄失常,身体新陈代谢功能减退,日久出现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的状态,治疗予滋阴柔肝熄风、平衡阴阳,地黄饮子为其首选,临床中加用一些虫类药可以加强熄风止痉的效果,而大剂量的白芍、钩藤也可以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
同时,大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黄饮子有改善和兴奋中枢神经作用,因此本案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辩证论治疑难病验案三则发表时间:2009-02-19T13:53:00.373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供稿作者:柴会立[导读]柴会立涿州市中医院(河北涿州072750)【关键词】辩证论治疑难病临床医案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8)11-0085-02在临床治疗疑难病离不开辩证,它是有规律可循,祛邪而不伤正,便脾胃生机常存。
笔者就中医药选择方面,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兹就其治疗特点,略陈管见,庶同赐教。
案一:患者张××,女45岁,病历04161号,2005年3月6日来院求治,自去年5月就诊肝区胀痛不适,呈阵发性加剧,伴有呕吐、消瘦。
曾在当地作CT等检查诊为“多发性肝癌”,但因考虑经济和病灶广泛,终止治疗,求中医治疗。
来院体检:形体消瘦,肝区叩击痛明显,肝大肋下3厘米,舌质暗,苔白腻,脉弦紧。
实验室检查;麝浊8单位,麝絮(+++),锌浊18单位,澳抗1:620。
B超:肝右叶上下斜径14.5厘米,右叶大小101×45厘米,右后叶见色块,大小9.8×9.3厘米,边缘不整。
四医诊断:1、多发性肝癌:2、乙型肝炎。
中医诊断:症瘕,证属瘀15g、川贝10g、蛰虫6g、水蛭6g、干漆6g、桃仁10g、大黄10g、杏仁10g、黄芩10g、二地各12g、白芍10g、甘草6g,每日1剂,早晚各1次,并辅以养肝护肝中西药。
服用1个多月后,肝区疼痛基本消失,停服元胡止痛片。
消瘦乏力、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肝肋下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麝浊4单位,麝絮(+),锌浊16单位,谷丙转氨酶正常,澳抗1:68。
B超:肝右上下斜径11.2厘米,右叶9.4×7.2厘米,病情好转后,继续服中药一个月后复查稳定,追访一年病情稳定。
按:本案肝癌病人服用消瘰丸合大黄蛰虫丸加减,效果明显,能在短期内改善症状,肝脏和肝癌缩小肝功能明显好转。
阳和汤治验三则
王国孝;王元基;王武基
【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
【年(卷),期】2002(015)002
【摘要】@@ 阳和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洪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甘草组成.全方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主治阴疽、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阳虚寒凝之证.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顽症,每获良效,现撷验案三则如下.
【总页数】1页(P52)
【作者】王国孝;王元基;王武基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第三人民医院,733000;甘肃省武威市第三人民医院,733000;甘肃省武威市第三人民医院,7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乌蛇荣皮汤临证治验三则
2.柴胡桂枝汤治验三则
3.加味导气汤治验三则
4.桑薄清宣汤治验三则
5.赵国仁运用少腹逐瘀汤治验三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黄饮子治疗验案三则报告
张圭甫
【期刊名称】《中国航天工业医药》
【年(卷),期】1999(001)B12
【摘要】患者,男,50岁。
因夜不安寐并日益加重7月来诊。
各种检查均无阳性结果。
刻诊:该患不寐迁延日久,达7个月。
头晕耳鸣,口千舌燥,精神疲惫,
心烦不宁,腰膝疲软,动则汗出,小便频,大便如常。
舌质红,苔薄黄.脉虚大。
此为肝肾阳虚,虚阳上扰,神不守舍之症。
拟滋阴平肝,引火归元,重镇安神之法。
地黄饮子加减。
熟地黄30克,肉苁蓉24克,巴戟天18克,太子参30克,天麦冬各15克,京石斛12克,
【总页数】1页(P60)
【作者】张圭甫
【作者单位】舒乐电器总厂门诊部,上海200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
【相关文献】
1.王晞星运用地黄饮子治验三则 [J], 赵剑锋;孟动玲
2.地黄饮子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硬化剂术后喉返神经功能损伤验案 [J], 许方沥
3.石恒录应用地黄饮子治疗老年病验案3则 [J], 石志霄;石恒录
4.地黄饮子加减治疗脑鸣验案 [J], 马文强;王耀光
5.秦裕辉教授治疗上睑下垂验案三则 [J], 宋焰;李翔;聂辅娇;符超君;秦裕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栀逍遥散治验三则
张萌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0(19)2
【总页数】2页(P117-118)
【关键词】丹栀逍遥散;瘙痒;眼睑红肿;头痛;临床应用
【作者】张萌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经期发热验案1则 [J], 路小英;龚瑾
2.头针疗法结合丹栀逍遥散加附子治顽固性呃逆验案1则 [J], 曹杨;崔远武;王凯
3.丹栀逍遥散加减治验三则 [J], 李淑英
4.华明珍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验举隅 [J], 何蕾
5.谢波教授应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验举隅 [J], 李雨静;吴积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