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行业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335.38 KB
- 文档页数:3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教育模式,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具体的实践探索和研究,阐述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重要性和实践效果。
总结出了相关经验和教训,为更好地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是产学合作的一种新形式,通过产业界与教学界的深度合作,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培养具有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其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点:1. 紧密结合产业需求: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强调将教育教学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应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具备产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 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将课程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3.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强调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通过科研项目的参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科研能力。
教师可以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4. 多元化教学方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绩。
1. 产学合作项目:我们与产业界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通过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也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及时了解产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
2. 建立行业导向的实践基地:我们在校内建立了一些行业导向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
在这些实践基地中,学生可以实际操作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文库 第06期218 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与实践陈之瑜1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伴随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产学研合作教育备受人们广泛关注。
宏观来看,其是指生产、教育和科研三者的融合,彼此间互相推动、共同发展。
微观来看,具体是指政府、学校、企业以协作共赢为前提,共享有效资源,在升级产业、创新科技等方面展开沟通协作。
产学合作教育对高校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有着较高要求,在塑造复合型人才方面有着较大优势。
实际教学进程中,实践应用充分联系理论知识,科研机构和高校保持着紧密联系,科研机构或者有关企业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安排经验丰富的企业员工到高校兼职专业课教师,包括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等等。
充满勃勃生机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必然会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并深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和认可。
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产学研密切协作,合理应用社会资源,多元化的、多途径的、多体制的组织产学研合作办学,这是素质教育争取社会资源和社会目标共同发展的必经之路。
另外,此种教育模式是高等院校教学变革的一大创举,变革要以改变教育理念为基础,因此第一项工作就是要进行理论研究。
简而言之,以实践为前提,逐步推动变革,始终是以理论与总结的探究为先导的。
现阶段,必须要侧重考虑一下几点:一是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条件下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应怎样进行;二是我国经济机制变革与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中的这一教育要如何开展;三是发展高等教育进程中的此种教育应如何落到实处。
不仅如此,产学研合作教育实际上是实践问题的一种,关键在于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运作方式,并将其全面落实下去。
2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2.1 加强校企联动,推动创新创教育发展 各大院校要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予以高度关注,将其列进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之中,研究出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式,打造出用赛促学、用赛促改、用赛促教的全新局面。
相关学校要积极参加省、市、县、区举办的各项技能比赛和活动,通过其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摘要从学校自身特点和企业需求特征出发,对地方高职院校构建产学平台的合作方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面向地方产业、依托社区网络,加强专业建设,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突出项目应用与技术服务,形成学校、社会、企业有效接轨的动力机制,构建产学研结合平台,是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结合的成功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产学校企结合人才培养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dustry-College-Research Cooperation Model in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A Case Study on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LiaoRongAbstractAimingatthecollegeactualsituationandenterpriseexpectationfeature,JiangyinPolytechnicCollegeconstructsanindustry-college-researchcooperationmodel.Thesuccessex-plorationandpracticewaysonconstructingindustry-college-re-searchcooperationplatformofJiangyinPolytechnicCollegearelistedasfollows:facingtolocalindustry,dependingoncommu-nitynetwork,reformingcoursesystemandteachingmethod,deepeningprojectapplicationandtechniqueservice.Allabovementionedwaysformedeffectivedynamiccooperationsystemofcollege,community,andenterprise.Key wordsJiangyinPolytechnicCollege;industry-college-re-search;college-enterprisecooperation;studentcultivationAutho r's addressJiangyinPolytechnicCollege,214405,Jiangyin,Jiangsu,China1树立产学合作教育的办学新理念1.1找准合作办学定位JYPC是隶属于江阴市的地方性大学,地方大学地方办,办好大学为地方[1]。
关于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建设模式和实践探索报告“产”即生产、产业,“教”是教育教学,产教融合是指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要跟随社会产业经济的进步不断地融合发展。
职业教育基于自身的社会定位和使命,必然跟社会产业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必须时刻关注社会产业发展,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利用社会产业经济的力量和资源共谋发展,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探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建设和实践模式,从理论层面了解产教融合的动因。
分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现实困境,探讨应对困境的对策,有助于从实践层面寻求产教融合的模式创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推动产业的进步和升级[1]。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建设模式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领域已经打造了一些平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下面就几种产教融合的建设和运行模式进行阐述。
(一)“订单班”模式“订单班”模式,即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经过充分的沟通,签订人才培养合同,职业院校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按照企业提出的标准、岗位技能和职业规范等要求,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组织教学、安排职业技能和岗位培训项目,双方在技能培训、实习实训、办学条件、师资培训等开展多方面合作,以达到共同育人目标的办学模式。
在“订单班”模式下,学校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无缝对接,双方共同培养人才。
在运行中,企业深度参与学校办学,做到教学、科研、实训、生产等多方面结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积极性和参与度很高。
该模式路径清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学生对技能掌握可以学以致用,进企业工作适用性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有保障。
因此,“订单班”模式是一种高质量的产教融合模式,该模式多年来已在全国不少地方陆续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校企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校中企、企中校”是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形式。
69OCCUPATION2020 05编辑 祁 娜TECHNIQUE教学方法产教融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文/杨 雨摘 要: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在办学道路上坚持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凭借天津行业办学历史的积淀和国际化建设与时俱进的品质,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职业院校。
近几年,以创新产教融合为抓手,带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办学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基于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对其进行梳理并归纳阐述。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产学一体 育人模式 招生就业天津作为多项国家发展政策的集中受益地,借助良好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通过不断推出一系列涉及产业、人才、科技领域的新政,全方位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综合环境正在形成。
一方面,天津具有行业办学优势,多数职业院校由行业举办。
另一方面,经过连续5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海河教育园办学规模接近20万人,年社会培训近30万人次。
园内多所职业院校创新运营模式,以企业独立投资运营,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与上百家本土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在办学中,创新改革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产业、行业、企业,提升人才孵化效能。
一、教育资源辐射产业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技能培训及鉴定人数位居天津市职业院校前列。
培训体量大,而服务质量依然广获各界好评,这得益于一套科学、规范、系统、严谨的技能培训体系。
院长宋春林牵头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构建了一整套培训制度体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产业发展持续输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是优选师资保证培养质量。
建立师资优选机制,提升培训教师专业素质。
教务处组织各专业系部针对企业岗位情况进行调研,遴选最适合的教师担任培训讲师。
在教师选派过程中,借力企业资源拓展师资队伍,优先派遣青年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锻炼实践能力,加深对专业的理解。
专门成立培训督导室,听取企业对培训教师各项业务能力的评价反馈,对课程的计划、内容、成果进行考察监督,保证培训质量。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浙江科技学院 a.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b.科研处;c.教务处;d.创新创业学院,杭州 310023)摘要:学校通过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推进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条件保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全力面向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企业经营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mod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 A case study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en Ye a, Zhao Xinli b, Ye Saiying c, Jiang Wenbiao d, Xu Bijuna( a. Office of Lab and Asset and Management; b. Office of Research Affairs; c. Office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d. Schoo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zhejiang China )Abstract:By exploring the educational mode of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school builds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ith ability training as the core, constantly promotes enterprises to deeply participat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creates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for first-class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and enhances the school's ability to serve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 We will strive to cultivate application-oriented professional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innovative spirit,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high-quality enterprise management for all walks of life.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practice system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编号:201901160055);浙江科技学院教学成果培育项目(2015年立项)通信作者:陈烨(1965--),男,浙江省德清人,高级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管理与研究。
基于“产教融合精准育人”模式下的产业学院实践探索产教融合精准育人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其目的是通过加强产学合作,使教育更贴近实际应用,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产业学院作为产学融合的重要实践平台,正积极探索创新,为高等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一、构建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应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服务产业的原则,注重专业和企业的需求对接。
产业学院应积极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产业学院要与企业共同开设课程,保持课程的实践性和时效性。
产业学院应组织学生参与产业项目的实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产业流程和工作环境。
产业学院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能力。
二、推行“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产业学院应建立由学院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
学院教师应积极参与企业实践,了解产业现状和需求,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企业专家应定期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分享行业经验和案例,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用的知识。
通过双师型的教学团队,产业学院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项目产业学院应积极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项目经验。
在项目中,学生可以参与实际的产业项目,与企业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产学研一体化的项目还可以促进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解决方案。
通过项目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产业需求,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四、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产学融合的重要方式,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的提高。
产业学院应积极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各方合作,共同开展创新研究。
学院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和创新需求。
学院与研究机构合作,引进优质科研资源,开展前沿的科研项目。
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学院可以提升自身的科研实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旨在促进产业与教育之间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实践、更贴近市场需求的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及效果,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研究背景章节将通过分析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引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概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从而明确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
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提出和实践,正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举措。
本章将主要围绕教育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引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为后续章节的内容提供必要的背景和依据。
1.2 研究意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种模式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具体运作机制,探索其对教育教学、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影响。
研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可以帮助推动高校与企业、产业的深度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探索其有效实施的路径和方法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研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教学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探讨这种教育模式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具体是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揭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在现实教育实践中的运行机制和特点,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依托行业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产学合作教育是一种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社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社会服务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模式。
产学合作教育重在通过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进而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产学合作教育;探索;实践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提到:“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各地各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进行学科、专业方向的调整与建设,积极推进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主动融入国家、地方的发展主流中,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一所以“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产学研联盟为主要办学模式,以“产学合作教育”为主要育人模式的地方本科院校,是一所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主动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的需要而联合成立的学院,在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紧紧依托轨道交通行业,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故障诊断与维护,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与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设计与工务养护维修为主要专业特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为例,结合我校产学合作教育实施情况,深入探讨产学合作教育工作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就业工作相结合的实施效果,进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一、我校产学合作教育的基本情况198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引进了“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合作教育模式,成为全国第一所以“合作教育”名称进行改革试点的高校。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会金融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其探索过程、探索成果值得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校企联动;岗位调研;工学结合课题:本文是云南省高教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高职教育科研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深化教学产教融合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展过程中,笔者学校财会金融学院会计专业坚持主动适应本区域经济与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紧密对接北京、上海、广州等相关产业、行业、中小企业,始终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形式。
为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专业改革和发展,近年来,会计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与云南商祺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协会)、长顺商务代理(云南)有限公司(协会)、昆明瑞千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协会)、云南瑞宸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协会)、昆明昌鼎财务管理有限公司(协会)、北京用友、深圳金蝶、东莞百正税务师事务所、昆明南方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协会、企业合作,逐步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课程学习内容与工厂的职业标准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做一体”把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知识通过螺旋式的实践项目逐步渗透到工作岗位中,“工学交替”以课堂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实习交替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产教结合”以真实的项目融合教学过程,促使教师教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学生真正学到真本领。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所在学校会计专业围绕生产、管理的一线需求,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机制、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设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教学环境。
国企办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1. 国企办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与问题产教融合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产教融合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国企办职业院校仍然存在着将产教融合视为一种附加任务的现象,缺乏将其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决心和行动。
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
我国国企办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形式仍然是以项目合作为主,缺乏长效、稳定的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中的权益分配、管理体制等问题也制约了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
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国企办职业院校需要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但目前部分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到位,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产教融合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水平,但目前部分国企办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不足,如教师与企业的交流互动不够频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机会较少等。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进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国企办职业院校仍然面临着政策执行不到位、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1.1 产教融合的内涵与意义产教融合有助于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附加值。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同时,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技术指导等支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掌握实际工作技能。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企业实习实训,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产教融合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大量合格的毕业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帮助学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大众商务案例分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如何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学校内部打通各专业壁垒,在学校外部整合各种资源,实现校内外的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互动发展,达成政府、产业、企业和学校的多元主体跨界整合,面向产业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一直是职业院校孜孜以求的改革成果。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借助横店国家级产业实验区和5A级的横店影视城拍摄基地,通过三方面的深入融合共振,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院区城融合”平台的搭建与内涵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等。
校企合作在深层次上面临诸多问题,许多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师资互动、实习就业的介绍等,要达到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比较困难,基本上是学校一头热为主,破解产教融合的瓶颈迫在眉睫。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产教融合。
本校地处国家级产业实验区,上有政策配套,下有1000多家企业(其中多家为行业头部企业和上市公司)提供各种条件和资源,中有地方政府和办学主体支撑,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认识到产教融合育人的重要性,从2013年开始牵头成立横店影视职教联盟,邀请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兄弟院校等专家参与,将联盟打造成“院区城融合”的理想平台,全面深入展开政企校合作,重新构建体现产教融合的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组织。
“院区城融合”的“院”指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区”指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国家级的影视产业实验区,内有1269家影视公司注册入驻,包括国内多家头部影视公司,如博纳院线、万达影业、腾讯影业、爱奇艺等和上市公司多家,“城”指横店影视城,全球最大的实景影视拍摄基地,一年游客超过20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