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核医学 2019预防
- 格式:pptx
- 大小:7.05 MB
- 文档页数:41
解读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摘要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更加强调生活方式在一级预防中的重要性之外,还将社会因素纳入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CVD)综合防控策略。
建议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
该指南内容主要包括: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生活方式因素、CVD风险的生物学因素及其他因素、经济学成本和价值的考虑。
我们从指南中摘取一些重要内容予以解读,同时对我国未来一级预防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2019年3月,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以下简称2019一级预防指南)发布[1],该指南除了更加强调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外,还将社会因素纳入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CVD)综合防控策略。
建议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
2019一级预防指南主要内容包括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生活方式因素、CVD风险的生物学因素及其他因素、经济学成本和价值的考虑。
一、2019一级预防指南主要内容概要2019一级预防指南不仅强调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还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社会因素与经济学因素。
主要内容包括:(1)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最重要的方法是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2)基于团队的护理方法是预防CVD的有效策略。
(3)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
(4)对于40~75岁成年人应进行10年ASCVD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中增加了风险增强因素,指导被选定的个人进行预防干预决策。
(5)所有成年人都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动物蛋白(瘦肉、鱼),尽量少吃反式脂肪、加工肉类、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甜味饮料。
(6)建议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减重。
(7)成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 min高强度有氧运动。
核医学检查后注意事项核医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核医学检查作为一种放射性检查方法,需要患者在检查后注意一些事项,以保证身体健康和安全。
首先,患者在核医学检查后应多饮水,促进体内放射性物质的排出。
尤其是在口腔摄取放射性示踪剂的检查中,通过多喝水可以促进尽快排除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
其次,在核医学检查后,患者应避免与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接触,以免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尤其是在检查后48小时内,尽量避免与上述人群密切接触,减少辐射的传播。
此外,在核医学检查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应避免过度激烈的体育锻炼,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核医学检查属于放射性检查,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辐射,体力活动过猛容易引起心脏负担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此外,患者在核医学检查后应注意饮食调节。
放射性示踪剂通常需要空腹检查,剂量较大的检查前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特殊饮食。
在检查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应注意加强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尤其是那些剂量较大的检查,需要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反应。
在核医学检查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
核医学检查是一种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但也只是一种早期诊断手段。
患者在检查后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和监测,及时了解身体状况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治疗。
此外,患者在核医学检查后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核医学检查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紧张和不安,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较长时间的检查来说。
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安排检查后的生活和工作,避免产生过度焦虑和压力。
综上所述,在核医学检查后,患者需要注意多饮水、避免与特定人群接触、避免过度激烈的运动、注意饮食调节、定期复查和注意心态情绪等事项。
这样可以减少辐射暴露的风险,保护身体健康和安全。
最重要的是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查和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第 6 卷第 70 期2019 Vol.6 No.70131心脏磁共振与核医学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对比研究霍建源(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摘要】目的 比较心脏磁共振与核医学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
方法 纳入观察对象为近期就诊于我院的冠心病患者,并根据不同诊断手段分为两组。
比较两组的灵敏度、特异性等诊断效能指标。
结果 研究组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等较高,相较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相比之下,CMR 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较高,且对人体的伤害较小,说明CMR 的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较高于SPECT ,值得临床重视及推广。
【关键词】心脏磁共振成像;核医学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冠心病;心肌缺血【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0.131.01冠心病是一种病情较为隐匿的慢性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冠心病发病例数的不断增多,人们开始重视到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并对患者的病变冠状动脉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情况进行深入检查及分析[1]。
本文为了深入比较心脏磁共振与核医学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纳入观察对象就诊于我院的冠心病患者70例进行相关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观察对象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冠心病患者70例进行相关研究,并根据不同诊断手段分为两组。
对比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8~81岁,平均(58.52±2.14)岁;研究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5~83岁,平均(59.08±2.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