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文化视角的常州城市性格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12
常州人文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许多的杰出人物。
而这些杰出人物又是我们所敬仰的。
远的不说,今天就来说说我们身边的人,做为常州人,我不得不说常州的人文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多么的具有内涵。
晚清至今,常州的文化名人有很多,如:吕思勉,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华罗庚,等等。
而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这三人又是我们所熟知的常州三杰,在他们的身上更是体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人文精神。
而且无论是“挂剑”、“让国”的季子,还是“程门立雪”的杨时,在常州这块土地上产生的、或者作出杰出历史贡献的伟大人物真可谓灿若群星,他们的学说、思想、精神和品格给常州留下了厚实凝重、取之不尽的历史财富。
所以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探寻。
接下来,就让我们体验他们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人类智慧之花,人文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为人而存在的,是人类有史以来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人类的世世代代繁衍承传中一直占据着优先的地位。
可以说,一部浩瀚而无有穷尽的艺术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地“认识你自己”的心灵历程的形象化的历史。
正如英国著名美学家科林伍德指出:“没有艺术的历史,只有人的历史。
”我们为什么要在现在来探究人文精神,这一切都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来决定的,现在的青少年生在改革开放时期,长在幸福生活之中,多数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炼,就象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冰霜雨雪的侵袭。
我们应当学习张太雷等革命先烈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经风雨、见世面,在艰难困苦挫折中搏击、锻炼、勇挑重担、勇于负责,培养自己真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和生力军。
常州人文初探常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以其在经济、文化、历史和政治方面的突出贡献而闻名于世。
常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瑰丽的古城,历史可以追溯到六四年前,它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核心。
本文将探讨常州人文,并分析其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文化特色及其影响。
常州的文化可以追溯到汉朝。
在汉代,常州被称为“常春”,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风俗和民俗等内容。
据史书记载,常春的文化具有“博大、丰美、浩繁”的特点。
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城市之一,拥有宗教文化、艺术文化以及一系列建筑和遗址。
常州历史上曾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领袖,他们塑造了常州文化的深度和复杂性。
宏观层面上,常州人文主要体现在地域文化上。
地域文化包括特定地域民族文化、特殊地域文化、民间文化和历史文化等。
常州地域文化体现在语言、衣着、礼仪、传统饮食、地域节日、宗教和传统技艺等方面。
语言方面,常州人以汉语为主,但有许多方言和土话。
常州人的服饰也很特殊,他们的传统服饰是“五香褛”,一般由常州特制的褛子和细长的裙摆组成,有时还会加上头巾、绣花和宝石等装饰物。
常州人十分重视宗教,他们有着丰富的传统宗教文化,如佛教和道教。
此外,常州也是中国发源地之一,也拥有许多建筑和建筑群,如漆黑、南山街、抗战遗址等,以及众多的文物遗迹。
微观层面上,常州的人文主要体现在社会文化上。
社会文化包括价值观、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等。
考虑到常州历史悠久,在社会文化上有很多浓厚的传统。
常州社会文化中有着自己的价值观,以及着重礼教、善待他人、友善待人以及勤俭节约等传统。
此外,人们也注重熟悉、友爱、自律、亲情和友谊等情感交流。
思维方式方面,常州人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理性思维为主,力求从实践中发现和探索事实,同时注重自主思考。
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上来看,常州的文化独具特色,对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常州的文化是一种深厚而又复杂的文化,它以多元而又统一的方式演变,形成了今天现代文明所拥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明精髓。
城市个性中文化、历史与环境的承续与创新 ——结合常州谈城市个性的培育李小兰 邵 璐一、城市个性的主要表现特征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就城市整体来看,城市个性的含义是广泛的,可以是人文的、历史的、地理的,也可以是建筑的、城市格局的、民风民俗的,但具体到某一城市的个性,只能是以上某个或几个方面的侧重表现。
本文仅从文化、历史和环境的视角,针对常州实际,浅谈城市个性的培育:1、文化是城市个性的灵魂城市的文化孕育了城市个性,城市个性蕴涵着人及社会的内在素质,每一个城市的个性都表征了一种文化,都是人类文化宝库的财富。
城市个性要继续、发展和丰富,也需要从城市文化中吸取营养,通过并列、对比、交错、渗透等多种手段进行继承、扬弃和重构,以达到在继承中创造的目的,实现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心理期望,给城市中的市民带来乡土感、领域感、归属感、认同感和繁荣感。
2、历史是城市个性的基础城市的个性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积累、积淀和更新的表现,城市的个性与城市的经历密不可分,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淀、缓慢演变发展而形成的。
历史性是城市个性最基本的特征。
鲜明而富有个性、深厚而富有活力、历史继承与时代特色相互交融的城市个性,往往超越一个城市的时空界限,使之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
3、环境是城市个性的表征城市个性的外在表现即城市整体环境及城市形象,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历史遗存、城市格局、空间形态、视觉特征、城市景观、建筑风格、生活风貌、风俗风情、乡土语言等方面。
城市个性应是在这几个方面的整合中,相对突出某几项与众不同的个性要素而构成城市个性。
二、常州古今城市个性沿革历史上常州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城市,自开郡之祖、儒学先驱季札开始,常州就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经过交汇、碰撞、涵容,形成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人文精神。
近现代以来,更是涌现出像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爱国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史良,著名革命先烈董亦湘等一批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展现出常州新的时代风采。
・140・摘 要:近年来,城市形象作为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整体认知,不断成为城市发展的热门议题。
以旅游为导向的城市形象定位正越来越发挥出明显的社会效应,带动城市的多元化发展。
常州近年来通过主题公园建设,成功带动了城市旅游发展,提升了城市美誉度。
现如今,在城市建筑、公交站台、高速公路、机场车站等场所到处都能看到主题公园的形象宣传广告,本文从常州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公园主题特色出发,探讨这一视角下,常州城市形象的发展前景与策略。
关键词:城市形象;主题公园;旅游导向性;策略研究1 城市形象的内涵城市形象是近年来城市规划的热点话题,是城市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旅游资源以及提升国内外知名度的新思路和新的行销手法。
所谓城市形象,是指一个城市的整体特征和感知。
其丰富的内涵包括外在视觉形象和内在感知形象。
视觉形象包含城市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公共标识、基础设施、民居景观等;内在感知则包括城市的人文风貌、社会秩序、服务水平、道德水准等。
两者在直接和间接感知上共同塑造了一座城市在群众心目中的整体形象。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固有资本和价值,可内化为城市品牌,焕发独特的生命力和魅力。
在现代商业化竞争中,一座城市必须提炼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核心形象价值,给予市民群众一种独特的城市生活体验,否则城市之间将缺乏差异性,失去独特的吸引力。
因此,提炼和塑造城市特色形象可以转化为独特的城市品牌效应,对于提升现代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常州城市形象的问题所在常州市地处苏南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区,北接长江,南临太湖,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古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的美称。
围绕常州城市形象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也展开了众多的研究与探讨。
有的从城市文化构建展开研究,如2006年常州日报的钱月航发表了题为“常州城市文化面临的三道课题”的论文中将常州城市文化建设定位于文化保护、传承及展现;有的以点带面强调常州城市文化的复兴,如南京大学黄娟于2011年发表了题为《从淹城谈常州的城市文化复兴》,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常州城市文化复兴运动的十大主张。
有关常州历史文化的文章常州作为"天府之国"六朝古都之一,拥有逾2500年的悠久历史。
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战国时期,常州先后为吴、楚、越等国所据,是当时重要的军事要塞。
到了秦汉时期,常州作为都亭县,成为重镇,物产丰饶。
进入三国时代,孙吴在此设立郡,是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
东晋时期,常州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僧侣云集,寺院林立,契丹王朝在此设立开国定都的都城。
宋代时,金陵迁至常州,成为御驾所向之地,不少著名文人骚客在此留下诗词佳作。
元代,常州先后成为行省府治,给这座城市带来新的发展。
明清两代,不少皇家私邸、行宫别苑修建在此,为常州文化添加浓重的一笔。
近代以来,常州成为热土革命运动的重要阵地,留下了不少革命遗迹古迹。
今日的常州,既保留着历史文化古迹,又拥有现代化发展的面貌。
在这里,可以看到历代宫殿园林的风姿:北宋青年大将岳飞的住所—"狮峰";历经八代人持续600多年的私家园林—"盘门里";素有"归有光华"之称的园林—"辛丑行宫"等。
也可欣赏到园林艺术的精髓:古老园林"环秀山庄"、"免园"、"天主园"等。
除了园林建筑,常州还留存了不少古刹古寺,比如曾是佛教圣地的天王寺和建于明朝的外国宗教建筑天主教堂。
同时,它也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发祥地或重镇,如剪纸艺术、昆曲戏曲等。
今天的常州虽然已发展为现代化大都市,但是这座城市的每一分子却都洋溢着古老文化的气息。
游览常州,感受它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魅力,会让每位到访者都有全新的体验与领悟。
作为拥有2500多年文明史的古城,常州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永恒的东方文化精髓。
一、历史文化街区与形象设计的关系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当代城市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重要场所。
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是城市对外展现的一个窗口,它所展示出的街区风貌也会直观地影响着人们对于历史街区甚至这座城市的印象,所以历史文化街区的设计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环节。
由此看来,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设计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首先,形象设计是整个历史文化街区信息传播的载体。
它关系到人们对邻里和城市的第一印象。
通过对历史街区进行形象设计,可以起到美化整个街区的作用,给人们以直接的视觉感受来加深人们对整个街区甚至是对整个城市的印象。
其次,形象设计也能够将整个历史文化街区想要表达的信息更好地传达给人们,将其作为一个宣传的窗口,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历史街区,并且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
同时,通过对历史街区进行形象设计,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历史街区的作用,能够提高历史街区的知名度,让大众更加了解和知晓街区文化,而且也加深了人们对历史街区的认识,自然而然街区以及城市的美誉度也能够由此提升。
其次,通过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设计,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地方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街区记录了该地区社会历史文明发展的每一个进程,承载着传统建筑、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人文风情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这些都堪称传统文化的博物馆,是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
因此,形象设计对街区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它可以直观地给人们呈现出街区的文化底蕴以及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文化遗产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化旅游。
历史文化街区是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多种旅游价值。
由于它独特的历史特征和特色传统文化,使它成为人们了解城市的窗口。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座城市,也使历史街区成为了城市的旅游胜地。
这样看来,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形象设计就更加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街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也可以通过形象设计对其进行美化,增加街区和城市的宣传度与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从而促进整个历史文化街区甚至是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探讨常州地域文化特色与城市发展精神探讨常州地域文化特色与城市发展精神作者:米海燕来源:常州工学院图书馆添加日期:11年01月23日常州历史文化是常州人民创造的,并通过文献记载流传至今。
绵延几千年,一代一代的人对它的记述,描写,探讨,研究,无疑都是为了发扬光大,继承发展;正可谓“不创前未有,焉传后无穷”。
文化是文明的积淀,时代的精神,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一个地方有实力,还要有魅力,而魅力来自于文化。
常州的魅力就来自于常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中,有关常州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研究与日剧增、内容纷繁,并以多种文献形式公开报道。
搜集、挖掘、整合、研究,形成分门别类的知识信息单元,集成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用户,这无疑对人们了解常州、认识常州、研究常州,促进常州城市文化建设,推动常州经济发展有着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史以来,常州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经过碰撞、浸润、涵容、交流,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和升华,曾使常州地域文化几度辉煌,独树一帜,名震全国,领导潮流,影响后代,并形成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善吸纳、务实效、争一流、重信诺的常州人文精神。
正是这种厚重的优秀传统人文精神,使常州成为一个地域文化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充满生机,具有多元文化融合的现代都市。
通过对大量文献信息的分析整合,我们从中可以归纳出常州地方文化的建设重点与城市文化发展取向。
1.以文化旗舰项目为引擎,提升地方文化建设品位常州应以本土文化导向为基础,尊重城市历史和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与城市精神进行城市文化构建,以文化旗舰项目为引擎,提升地方文化建设品位。
1.1 挖掘运河文化:深入挖掘运河两岸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京杭大运河整体申遗,打造“水运长廊、关河人家、新城风采、红梅重瑟、运河市井、产业兴衰、城河遗韵、水乡风情、古寺古塔”等九个重要运河节点;通过新建“三吴第一楼”、小型工商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建筑吸引城市居民汇聚休闲,将运河打造成为活力之河、文化之河、休闲之河、魅力之河,充分彰显常州古运河文化特色。
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视角探索城市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模式作者:严铭李朋朋左乐川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以常州市历史建筑为例,在对其历史文化进行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常州市近年来的保护现状,探讨了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出现的问题,强调了历史文化建筑是城市的一个名片,并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视角提出了一些保护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传承历史建筑常州保护模式1.古代常州名士聚落的形成和城市文化发展常州位于古代吴国的中心区域,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吴王封其弟季札于延陵,成为常州2500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真正开端。
季札曾三让王位,多次出使中原,被尊为常州文化的始祖。
他观乐知礼,是对美好道德的追求,是对国计民生的热切关注,这一切都融入常州的传统文化之中。
京杭大运河苏南段的开通,加速了南北文化的沟通交融。
伴随着繁荣发展,常州吸引了更多文化人南迁,使得城市人文氛围日盛。
唐宋时期,古文运动重要人物王安石等就曾任常州知州,他同本地文人一起强调文以载道,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后重建州学,使得常州教育事业跃居江南前列。
据统计,宋代常州籍进士共700余人,名列各地前茅。
另外,南北儒学融合交汇第一人杨时和“三苏”之一的苏轼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感召力,他们的文化精神奠定了常州文化日后最重要的根基。
到了明代唐顺之的出现,成为常州学术文化走向成熟的标志。
清朝的常州学术步入繁荣阶段,书院林立,进士数量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
可以说,常州学术文化的繁荣是常州城市文化的繁荣,《科举和社会流动》指出,常州文人城居比例超过3/4,大部分都聚居于城东白云溪和城西的青果巷两个街区。
其中白云溪一带前后北岸几百米的小街上居住过五名状元、三名榜眼、三名探花,还有常州学派的各种名士等。
2.近代运河经济的衰落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危机但近代以来,随着战乱和北运河的淤塞使漕运改道,常州逐渐失去转运和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之前只是其辖县的无锡取代,历史地位因而逐渐降低。
基于历史文化的城市形象打造研究近年来,城市形象逐渐成为全球各大城市竞争的焦点之一。
作为综合反映城市特色、文化内涵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方面,城市形象的打造与提升已经成为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共同关注的话题。
而基于历史文化的城市形象打造更是一个有效且具有独特魅力的方式。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剖析城市形象打造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城市形象的提升。
历史与文化是城市形象的核心元素,承载着城市的记忆、精神和特色。
城市的历史可以为城市注入独特的韵味,让人们感受到时间的长河,更好地理解城市的变迁和发展。
例如,巴黎的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等历史文化遗迹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而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城市也因为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而成为了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在城市形象打造中,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至关重要。
许多城市因为忽视了自身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而选择了模仿和引进外来的城市形象,导致丧失了自身的独特性,不再具备吸引力。
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了城市形象提升的关键一环。
首先,城市管理者应该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富有现代感的城市景观,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例如,广州的四合院被保护和修复后,成为了知名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这种保护与利用的方式,使得历史建筑在保留传统魅力的同时,也焕发出时代特色和现代气息。
其次,城市形象打造需要与民众共同参与。
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居民的精神财富,他们对于城市形象的打造有着深厚的感情。
因此,城市管理者应该积极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市民一起共同关注和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
通过举办历史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增加市民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升他们对城市形象的自豪感和参与度。
同时,有效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提升城市形象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常州城市性格研究——基于历史文化的视角
王维倩;黄启发
【期刊名称】《江南论坛》
【年(卷),期】2015(000)004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王维倩;黄启发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江苏理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研究--以常州为例 [J], 祝燕琴;闻霞;李奇
2.基于常州历史文化特色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研究与实践 [J], 滕佳华;祝燕琴;申明倩
3.生态发展视角下大运河开发与文化建设融合研究——以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 赵玉娟
4.新常态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评《文化旅游与经济增长——基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视角》 [J], 何杨
5.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大运河遗产游客感知研究——以常州市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J], 曹雨平;刘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州历史研究报告500字
常州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本报告将从常州的早期历史、文化传承以及对现代社会的贡献等方面进行研究。
常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被称为晋阳城。
在五代十国时期,常州成为吴越国的重要城市。
在宋代,常州发展成为商贾云集的商业中心,成为了苏州和扬州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
明清时期,常州成为江苏的重要军事和政治中心。
在抗日战争期间,常州成为中国抗日的重要据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常州的文化传承也十分丰富。
常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常州的文化受到了南京、苏州和上海等地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常州文化。
常州以文人墨客闻名,有许多历史名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
常州的庙宇和园林也是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如天目山和洪家园等。
这些文化遗产是常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常州还对现代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过程中,常州是其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常州投资环境优越,得到了众多企业家和投资者的青睐。
常州的经济腾飞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丰富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同时,常州还在科技和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并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常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对现代社会的重要贡献。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常州的
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常州的优秀文化,为常州的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浅析如今的苏锡无常!目前的常州有相当一部分无斗志的庸庸碌碌之辈龙城茶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苏锡常名闻遐迩,到如今,苏锡无常,为什么?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这问题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二十世纪七、八、九十年代的国产片,只要反应中国城市的片子。
背景很少有狗,而反应乡村的影片,进入村庄,就会有小狗进入角色。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一般都以生活在城市里引以为豪。
而生活在江南城市的我们,习惯上瞧不起江北人(这是事实,是否认不了的)改革开放到现在,人口流动已是普遍行为。
而目前我们常州的意识形态还停留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大家有空去看看洪泽湖周边吧,一座座小庄园正在悄然落成,而主人呢?四品顶戴的在他们面前不敢托大,家产应该都是以亿为单位的成功人士,茶余饭后,人家谈的是在蓝色星球哪个地方投资发展。
而我们常州人呢?日常生活中,纠结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房价,每平米多少价格的问题上!这就是差距!我们常州人还好意思在所谓的江北人面前托大吗?目前,已经听不到或很少听到打打杀杀的沭阳人、泗阳人等地方的人祸害地方的信息了。
为什么?因为他们已经达到目的,成为常州新市民了,他们在常州买房,安家落户在常州了。
也就是讲:常州已经是他们的家乡了!兔子不吃窝边草,谁会在自己的家里惹是生非呢?他们落户常州,把小农经济思想也带进了常州,而他们的后代呢?已经完全没有父辈的拼搏斗志了,安顿于吃老本,懒惰得要命!懒到什么程度?遛狗都懒得牵绳!你以为狗患成灾的常州真有那么多流浪狗吗?错!大多数都是没牵绳的有主之狗!1976年的常州是十万人,现在常州已经是数百万人的城市了。
大家应该明白常州有多少新市民了吧。
狼行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
就是因为狼有斗志。
才是吃肉的主。
目前的常州有相当一部分无斗志的庸庸碌碌之辈,谈何发展?有人讲,从这角度出发看问题,苏州、无锡也一样,为什么人家就比常州发展好呢?因为他们自然位置风景如画,举世闻名。
而我们常州呢?山,有凤凰山,已经成为公墓。
寻访常州历史感受古城巨变第一篇:寻访常州历史感受古城巨变寻访常州历史感受古城巨变吴楚霸王,于此争斗;江南水乡,太湖秀丽;青果小巷,明城墙址;小桥流水,常州巨变......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位于美丽富饶的常州三角洲中心地带,地处江苏省南部,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均穿城而过,地势优越,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
人杰地灵,人文荟萃,风土民俗,民间工艺,美味小吃,传统特色......常州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自春秋时期的“延陵”,至西晋以后的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南兰陵、尝州、武进等,名称的改变是一段文明的进步。
自清雍正时期常州府辖的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8县。
至解放初常州专署辖的常州市和无锡、江阴、武进、宜兴、溧阳、金坛6县,这样的常州虽小,但却五脏俱全。
在这个美丽的“鱼米之乡”,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有小草青青.桃红柳绿,还有一群可爱、奋斗、自强不屈的“人”......古有“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瞿秋白,有令宋庆龄“在伟大的革命中光荣地献身他给青年们江流那样不断地追思”的恽代英,有翻开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开章篇的张太雷,有被誉为“东方艺坛之狮”、“中国文艺复兴大师”的刘海粟,有任全国各界救国会中央执行委员的女领袖史良等,今有王伟成,范燕青,与人民共同努力.发展,将常州建设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等光荣称号,引东坡先生流连忘返,丁肇中在此立业......常州的今天是可喜的,却也因此致使常州的百年历史毁于今朝。
文笔塔,东坡公园,春秋淹城,瞿秋白纪念馆,青果巷,篦箕巷......拆的拆,改的改,造的造,有的是连根拆起,有的改得面目全非。
如今的常州各处是高新产品,科技发展,人们生活得虽然富裕,但却缺乏内涵,一个没有历史痕迹的城市,光有一个富丽的外表,一副光光的铁架,无血无肉无精髓,一个空壳子空架子,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基于历史文化视角的常州城市性格研究江苏理工学院黄启发内容摘要:城市性格是城市多年积淀形成的与众不同的内在气质特性,它与城市文化互为表里。
城市性格形成于特定的城市地理和生态环境,受制于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常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与文化是常州城市性格的关键影响因素。
春秋时期“延陵季子”开启的“诚信礼让”之风承续至今,已经演变成常州最具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城市个性。
别名“龙城”缘起常州自古的尚龙之风,它显示了常州勇于创新的锐气和敢于征服的霸气。
代代相传的“崇文重教”传统,塑造了常州十足的才气和清贵的文气。
常州文而不弱,历代勇士的壮举是危难时刻常州所表现出的刚正的血气和不屈的骨气。
众多历史名流驻足、流连常州,是因常州人热情、真诚、亲和与包容。
丰厚的历史遗迹是常州文化厚度的实证,它们增强了常州城市性格的文化质感和成熟度,铸造了这座城市的雅气与贵气。
历史文化观照下的常州城市性格,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体,集文气、才气、义气、骨气、血气、锐气、霸气、雅气、贵气于一身,有着与人为善之包容,温雅之中藏着信义,柔和之中带着刚毅,谦恭但敢为人先,好学且经世善创。
关键词:常州城市性格;常州历史;常州文化一、城市性格的含义城市与人一样,是一个活的生命体,它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外貌特征——建筑风格和人文风貌,而且拥有多年积淀形成的与众不同的内在气质特性。
城市性格是指城市脱去了建筑、时尚、现代化、高科技、文化产品等种种“城市外衣”之后剩下的属于这个城市内在最本真的东西,它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根本。
因此,城市性格常被看作是对“城市形象”、“城市品牌”的深化,是城市差异的最显著表现[1]。
二、城市性格的形成及本文研究的视角1. 城市性格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城市性格是由城市内错综复杂的文化元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而形成的[2]。
从城市林林总总有形的、无形的文化景观中所折射出来的一种城市精神,其实就是城市性格的再现形式。
城市文化与城市性格互为依托,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城市性格通过文化表象表现出来,没有文化表象,就没有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就没有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城市性格赋予城市一种人格魅力,没有城市性格,城市就没有生气,没有灵魂,没有方向。
如果把茂盛繁多的枝叶比作城市文化因子,那么城市性格就是藏于土壤之下的根脉,看不见,触不着,但可以感觉到。
2. 城市性格与城市历史的关系历史是文化的存在形式,一切文化事件都发生在历史的时间和空间里,城市性格则在城市的历史时空中逐渐形成,并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加以外化。
城市性格不仅是城市历史的产物,而且是城市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或长或短的历史。
普遍认为,城市历史越悠久,所积淀的文化厚度就越大,城市的成熟度、稳重度和魅力指数就越高。
城市兴衰发展史证明,有历史的城市才有文化积淀,有文化积淀的城市才有性格魅力,有性格魅力的城市才会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3. 城市性格的形成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形成不同的城市生态环境,进而影响着城市的人文环境。
城市的历史文化是构成一个城市内在品质的所在,是标识城市性格最传神的因素,不同的城市历史形成了不同的城市文化和城市故事,赋予了城市独特的魅力。
市民的生活方式、民俗、方言,地方饮食,流传于民间的传说,文学、文艺作品,曾经和正在城市中居住的文化名流,都构成了一个城市独特而有味道的氛围。
城市建筑和城市景观不仅具有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的功能,又是城市性格最直接的表现。
城市之间不同的建筑形式、不同的街区、不同的路网组织形式、不同的用地结构,都构成了城市不同的体形环境、空间特征、文化内涵及性格气质。
城市以不同的优势产业为支柱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而不同的产业结构最终会影响到城市的物质景观和市民生活,并由此演绎出不同的文化景观和城市意象。
正如现代学者范强所言,一座城市的性格主要由城市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城市历史的传承、城市的人文习俗、城市的建筑环境、城市的产业演替等五大文化系统提炼而成。
4.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视角由于文章篇幅的局限性及研究角度的限制性,本文主要对以上五大文化系统中的“城市历史的传承”和“城市的人文习俗”两部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探讨。
众所周知,历史文化对城市性格的影响至关重大,而常州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对自身性格的影响又是特别的明显。
鉴于此,本文选择历史文化为视角,以城市名称沿革、历代文人墨客、历代勇士壮举、历史名流足迹、历史文化遗迹等为研究对象,在理清城市性格概念、了解城市性格形成的基础上,对常州这座古城较为突出的性格进行分析和归纳。
三、历史文化视角下的常州城市性格常州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古城。
自西晋起,一直是郡、州、府治所在地。
唐朝大诗人独孤及曾称“江东之郡,常州为大”。
历史上常州一直作为长江上唯一的跨江而治的城市,治地包括了现在的无锡、武进、江阴、宜兴和靖江。
唐朝时,常州是全国十望之一(典出《新唐书》:宰相韦处厚建议,复置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州别驾),大约相当于现计划单列市。
宋朝时,常州是中国第四大城市。
至清雍正四年,常州府辖县多达八个。
此后,常州便有了“三吴重镇、八邑名都”的美称。
曾经辉煌的历史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是常州城市性格形成的时间与空间因素。
关于常州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及其城市性格形成的脉络,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1. 从“延陵”的来历看常州重仁守信的义气常州古称延陵,源于“绵延的丘陵”。
常州城郊虽属水乡平野,但南、西、北的境内外,小丘相连。
东周时,称延陵邑。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建延陵县,这一地名沿用至公元前206年。
根据史料记载,延陵本为春秋吴邑,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季札为避让王位躬耕于舜过山(今常州市武进区焦溪)。
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吴王余祭封季札于延陵,史称“延陵季子”,常州从此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延陵”也成了常州历史上见诸文字最早的名称。
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司马迁语)的仁德之人,是先秦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预言家、美学家、艺术评论家、常州人文始祖,历史上“南方第一圣人”,中华文明史上礼仪和诚信的代表人物,与同时代的孔子齐名,两人并称“南季北孔”。
季札在延陵生活期间,留下了“延陵世泽,让国家风”的传世佳话,“戢兵安民,通好上国”的远见卓识,以及“践守信诺,挂剑留徐”的千古美谈。
仅就季札挂剑的信义之举,就让李白、杜甫、崔融、黄庭坚等数十位历代文人墨客为之热情讴歌。
据不完全统计,歌颂季札诚信美德、引用季札挂剑典故的诗作有约80首之多,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挂剑诗”现象。
一个简单诚信行为引发了一场诚信文学、文化现象,使诚信成了历代公认的善德。
民间对季札重情守信的品格推崇有加,一代又一代的常州人自觉以季札为榜样,将诚信、仁义作为道德行为规范加以继承和传扬。
举一现代事件为例。
2011年1月,正当不少地方的老板背信弃义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时候,常州包工头施阿林车祸后妻子虞菊伢却四处借钱结清民工工资,这对普通夫妻的信义之举感动了全国,被誉为“信义夫妻”。
这种信义故事发生在常州绝非偶然,也非个例,因为“季札挂剑”早已深入人心,信义美德已经成为常州城市的诚信标志和历史文脉,而且无论世道怎么变,这一历史文脉始终不曾断裂,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并以不同的方式演绎出新的感人故事,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为承续季札尚德的古风,最近几年常州率先在全国开办了一万余场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道德讲堂”,推荐评议3600余个各级道德模范人物,覆盖社区居民、农民、公务员、学生、企业家、企业职工、新市民等各类人群,吸引了上百万人次走进讲堂。
季札的信义之德正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和带动着每一个常州人。
2. 从“龙城”的由来看常州的锐气与霸气常州与龙的关系由来已久,龙对常州的影响深刻而久远。
龙城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行,龙城的美名在文人笔下代代相传,龙城的雅称在帝皇赐匾上熠熠生辉。
龙的创造、征服、融合的精神已经融化到常州人的群体意识中,成为常州人积极性格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从“龙城”的来历梳理一下常州的“龙脉”,感受一下龙的精神给常州增添了多少霸气。
“龙城”来源之一:与兰陵萧氏有关。
据史料记载,梁武帝萧衍的祖先、淮阴令萧整在东晋时渡江南下,即定居武进东城里。
萧衍的父亲萧顺之堪称文武双全的将领,常随族兄、南齐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外出征战,对萧道成创立帝业作过重大贡献。
萧衍青少年时曾在桑梓地居住过,其旧宅在当时的武进县城,他称帝后曾舍宅为寺,即智宝禅院。
梁武帝对故里一往情深,天监元年(502年)即位改武进县为兰陵县,从此,常州古名除延陵、毗陵、晋陵之外,又有“兰陵”之名。
梁武帝萧衍因六龙降临而代南齐称帝,遂称兰陵为“六龙城”。
“龙城”来源之二:与常州古城的形态有关。
相传晋太康年间常州开始建造内子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建新城,后常州古城形状基本维持新城格局。
新城初建时为七门,后剩六门,即北面的青山门、南面的德安门、东面的和政门、东南的通吴门、西面的朝京门、西南的广化门。
城形像只伏地爬行的乌龟。
相传明清时,青山门外有个半月形的小城为龟的食盆,青山门附近有两只水井为龟的双眼。
因为龟为龙种,故有“龙城”之称。
“龙城”来源之三:与民间传说有关。
传说很早以前,常州城西北,有座九龙山,山上有座古庙的当家和尚叫弘智。
一天晚上,他梦见龙王的九太子,请求他协助把前来抢占山头的八位兄长赶跑。
于是弘智和尚召集僧众集中在大殿,击鼓撞钟。
协助九太子打退了他的八位兄长。
当天晚上,九太子又走进了弘智的梦里,原来经过激战,两条为首的恶龙已逃往宜兴的山里,另外六条龙都逃到了常州,九太子希望弘智能去安抚他们,希望六条龙能造福百姓。
弘智一梦醒来便打点行李赶往常州,并在城里散布了六龙已来到常州的消息。
于是老百姓就造起龙船,五月初五那天在白云古渡,赛起了龙舟。
从此,五月初五划龙船,“云溪竞渡”的风俗就流传了下来,随之流传的还有“龙城”的美名。
“龙城”来源之四:与“金钟罩六龙”之说有关。
《常州日报》常州论坛栏目2012年4月22日刊载了常州图书馆的王继忠的文章。
文章认为,南唐时大书法家徐铉曾为常州内子城南门题了篆书门额“常州”两个大字,“常”字轮廓似金钟,“州”字六画似六龙,所以称之为“金钟罩六龙”。
关于“龙城”的文献记载。
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及现存最大的丛书《续修四库全书》中一共有14处提到“六龙城”。
另外,加上郑鄤《峚阳草堂诗集》和常州地方志《万历常州府志》的两处,一共16处提到的“六龙城”,均无一例外地指常州。
第一例“六龙城”指常州的可考文献出自南宋初年的抗金名相李纲的一首“七律”《送梁仲谟尹武进》,诗云:“悬想公余留逸兴,六龙城邑郁嵯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