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编制情况说明
- 格式:docx
- 大小:12.29 KB
- 文档页数:2
空气监测手册2019/2020热解析管加标装置DN P H小柱溶剂解析管采样袋采样泵空气监测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 年组建成立;是中国领先的实验用品供应链管理服务商;目前公司已是集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客户供应链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在行业内具有良好的 声誉;主要产品包括色谱产品、化学试剂、标准品、实验室用品、分析仪器配件及耗材等;总部位于上海,目前拥有300 多位员工,2015 年销售额超过2 亿人民币。
安谱实验科技连续四年被仪器信息网评为“最有影响力的国内耗材配件厂商”,处于中国色谱消耗品行业的前列。
安谱实验科技是“新三板”挂牌企业,(证券简称:安谱实验,证券代码:832021)。
2015 年8 月11 日,安谱实验与聚光科技(证券代码:300203)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安谱实验加入聚光科技集团,共同打造“智慧实验室一站式服务平台”。
安谱实验能够为全国的科学工作者提供超过50 万种的各类实验设备、标准品、化学试剂、实验室耗材等科研用品。
主要客户广泛分布于食品、制药、政府机构、环境测试机构、化工、科研、临床、生物工程等及实验室耗材生产行业;其中已与8000多个用户建立了中长期合作关系,联络客户数量达到上万个。
公司以诚信可靠的服务与切实专业的工作著称于客户群,在客户群中得到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也被邓白氏评为“信用RI1 级”,享有最好的信用等级。
公司在2013 年再次通过ISO9001:2008版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销售部分为国内销售和国际销售,国内销售按照销售区域划分,除总部上海外,在北京、广州、南京、青岛和武汉设有办事处,在深圳、沈阳、郑州、长沙、重庆设有联络处,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地。
国际销售负责非洲、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地区的客户。
安谱公司于2009 年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海筠安分析技术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安谱自有品牌的生产,公司拥有两个规模实验室;应用实验室专门负责产品的应用开发,热点专题的跟进;质量控制实验室,专门负责产品的质控。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编制情况说明本指南是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项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2015CNAS09)”研究完成的基础上,于2019年1月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立项,并组织相关单位、专家编制完成。
1、编制的背景目的环境检测工作涉及的检测领域有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固体废物、噪声振动辐射等,主要是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获得检测数据,依据CNAS-CL01、CNAS-CL01-A001、CNAS-CL01-A002等进行检测能力确认。
随着政府和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日益重视和关注,以连续自动监测为主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发展较快,2016年1月1日起全国各地都将按照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对自动监测项目的认可需求也将增大。
自动监测技术与传统实验室分析技术在设施和环境管理、检测方法确认、运行维护、安全管理、量值溯源、质控体系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还存在部分实验室将自动监测项目委托第三方运维等问题,为了进一步统一空气自动监测项目的技术能力认定尺度,降低认可风险,提高空气自动监测项目能力认定的科学性、严格性和规范性,推进认可工作在环保领域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开展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为实现自动监测项目的统一、科学认可提供技术支撑。
为此,2015年11月,申报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项目,并被立项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项目(2015CNAS09),项目组在充分调研我国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实验室现状和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开展了认可可行性研究;在认可可行的基础上,基于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研究了空气自动监测项目认可关键技术要求。
该项目于2018年3月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委员会的验收。
为对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在2015CNAS09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立项,并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编制完成。
XXX县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方案编制单位: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编制人:张雪冰 139********2012年11月目录第1章方案编制说明 (3)4 1.1系统功能................................................................................................1.2项目设计原则 (5)第2章进度计划安排 (7)7 2.1环境检查................................................................................................2.2设备到货验收 (7)7 2.3安装调试................................................................................................2.4设备安装标识 (8)8 2.5伴随服务................................................................................................2.5.1项目实施前期准备 (8)2.5.2项目设备采购及到货验收 (9)2.5.3附属设备及环境准备和验收 (9)2.5.4系统安装测试 (9)2.5.5用户现场培训 (10)2.5.6项目初验 (10)2.5.7系统试运行 (10)2.5.8项目终验 (10)2.5.9项目培训方案 (10)2.5.10项目验收方案 (11)2.5.11项目结束 (12)2.5.12项目进度计划表 (12)第3章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方案 ............................................................ - 15 -3.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15)3.1.1系统概述................................................................................. - 15 -3.1.2监测系统建设内容................................................................. - 17 -3.1.3系统设计要求......................................................................... - 17 -3.1.4遵循的标准与规范................................................................. - 18 -3.1.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 19 -3.1.6安装实施技术方案................................................................. - 26 -3.1.7监测站房建设监测站房基本布置......................................... - 27 -3.1.8监测站房尺寸......................................................................... - 27 -3.1.9站房结构................................................................................. - 27 -3.1.10站房墙体 ................................................................................ - 27 -3.1.11站房地板 ................................................................................ - 27 -3.1.12屋顶护栏 ................................................................................ - 28 -3.1.13电源电气系统设计 ................................................................ - 28 -3.1.14消防系统 ................................................................................ - 28 -3.1.15空调系统 ................................................................................ - 29 -第1章方案编制说明本项目为XX县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仪器”供货、安装、调试项目。
《环境领域有机检测实验室认可技术指南》编制情况说明本指南是中心课题项目“有机污染物检测项目认可关键技术研究”(2016CNAS14)的输出成果。
1来源和目标:近来环境监测工作中有机监测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
环境类行业标准出台速度较快,其中有机污染物标准往往一个标准方法就包括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有机参数,分析难度大,对检测人员、设备的要求高,部分需要针对性很强的采样和前处理设备,而有机类项目往往是新兴的第三方环境检测实验室的主攻方向,给CNAS现场的专家认可带来时间上、把握尺度上的困难。
为解决以上问题, 2016年申报成功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应用研究类课题“有机污染物检测项目认可关键技术研究”(2016CNAS14),课题项目负责人认可委的孙海容,项目组成员有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日照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以及王斗文老师、孙培琴老师、富宏坤老师、韩晓泽老师、马杰老师。
课题旨在对有机污染物标准方法分类的基础上,分析环境类有机检测的难点,提出环境领域有机物检测实验室认可指南,确保环境类有机检测认可的有效性。
课题的预期成果是形成认可规范文件《环境类有机检测领域实验室认可技术指南》。
2 主要工作内容:课题从2016年6月启动,计划于2018年完成。
2016年9月完成了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2016年11月完成了《环境类有机检测领域实验室常见问题分析汇总》报告;2017年5月完成了《有机污染物检测项目认可关键技术研究技术报告》,在这两份报告的基础上,2018年3月完成了《环境领域有机检测实验室认可技术指南》报审稿。
课题组召开讨论、征求意见、培训和集中审核等会议五次,分别为2016年8月召开的项目启动及任务讨论会;2016年11月召开的阶段性工作总结和对《环境类有机检测领域实验室常见问题分析汇总》报告的讨论交流会;2017年6月召开的对《有机污染物检测项目认可关键技术研究技术报告》报告的讨论交流和《环境领域有机检测实验室认可技术指南》编写工作部署会议;2017年10月召开的环境领域有机污染物检测项目认可关键技术培训和项目征求意见会议;2018年召开的《环境领域有机物检测实验室认可技术指南》集中审核会议。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编制说明附件5:《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编制组二〇一三年二月目录1 项目背景 (1)1.1 任务来源 (1)1.2 工作过程 (1)2 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和目的意义 (1)3 编制原则和依据 (2)3.1 制定原则 (2)3.2 编制依据 (2)4 标准有关技术内容和条文的说明 (3)4.1 监测点位分类 (3)4.2 监测点位布设 (4)4.3 城市监测点数量 (5)4.4 监测项目 (6)4.5 点位管理 (7)《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编制说明1 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2013年环境保护部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下达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的环境保护标准计划任务。
1.2工作过程2013年1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接到制订《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任务后,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启动本标准的制定工作,在综合分析资料及调研情况的基础上,编写了技术规范初稿。
2 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和目的意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目的是为了准确掌握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
环境监测为环保部实施环境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合理的监测点位布设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基础。
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由环境保护部门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的监测力量,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保障和促进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随着环境保护能力的不断完善和形势的发展要求以及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原国家环保局(国家环保总局)在1988年,1992年,1995年,2000年、2007年和2012年多次对国家网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进行了认证和批复。
同时,“十一五”期间,通过包括2008年中央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等项目建设,我国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已经初具规模,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已经具备自动监测的初步能力,将监测的覆盖范围初步从城市扩展部分农村地区和部分背景地区。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年度总结-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成为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过去一年中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情况进行总结,并针对监测结果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首先,将对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进行简要介绍,从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和展示等方面,探讨其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和作用。
接着,本文将回顾过去一年中的监测结果,并对各地区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估。
通过分析监测数据,揭示当前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存在的问题和主要污染源。
同时,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空气质量现状和存在的差异。
最后,基于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本文将提出一些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这些建议可能涉及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等方面。
通过这些建议,我们有望在未来改善空气质量的道路上迈出更大的一步。
综上所述,本文将从概述、背景介绍、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年度监测结果总结以及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建议等方面展开论述。
希望通过这份年度总结,能够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并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这样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背景和目的进行简要介绍,并给出了整篇文章的结构框架。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小节。
首先,我们将对背景进行介绍,包括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必要性。
接着,我们将重点介绍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传感器的选择与布设、数据采集与传输以及监测指标的解读等内容。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主要总结了本次年度监测的结果,并针对当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给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建议。
《环境空气颗粒物水溶性离子连续自动监测技术规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1年11月目次前言 (ii)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方法原理与系统组成 (1)5技术性能要求 (3)6安装、调试与验收 (4)7系统日常运行维护 (11)8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3)9数据有效性判断 (15)10废液处理 (15)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溶性离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校准曲线校准点设定 (17)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溶性离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调试报告 (18)附录C(资料性附录)水溶性离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试运行报告 (23)附录D(资料性附录)水溶性离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验收报告 (25)附录E(资料性附录)水溶性离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控工作记录表 (28)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生态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水溶性离子(包括Cl-、NO3-、SO42-、Na+、NH4+、K+、Mg2+、Ca2+)连续自动监测工作,制定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针对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水溶性离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方法原理与系统组成、技术性能要求、安装、调试与验收、系统日常运行维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数据有效性判断等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
本技术规定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E为资料性附录。
本技术规定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编制。
本技术规定主要起草单位及人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刀谞、张显、孙家奇、侯书杰、孟晓艳、唐桂刚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王玲玲、王楠、黄腾跃、王思维、马双良河北省石家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周静博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林燕芬、段玉森、霍俊涛、梁国平、李跃武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李洁、董晶晶、陆晓波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杨丽莉本技术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如有相关标准发布则以标准要求为准。
本技术规定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解释。
2017年自行监测方案企业名称:山西河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时间:2017年2月一、企业概况(一)企业情况简介山西河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项目位于阳泉市郊区荫营镇下烟村规划的白泉工业园区内,北邻307国道、东靠义白路,占地面积477.8亩。
职工总数450人、项目规模为2×35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间接空冷热电联产机组,并向阳泉市区桃河以北、开发区、郊区等1302万平方米区域提供供热热源。
2014年4月14日,国家环境保护部以《关于山西河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上大压小”热电联产异地新建工程(变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14]93号),对项目(变更)环评进行了批复。
1#、2#机组,分别于2016年1月30日和2016年7月15日通过168试运行移交生产。
(二)介绍企业污染物治理及排放状况1、废气综合治理河坡电厂采用效率为99.92%的高效布袋除尘器,采用旋转低压脉冲布袋除尘器,滤袋采用40%PPS+60%PTFE混纺过滤层 /PTFE基布,布袋除尘器排放浓度≤20mg/Nm3,除尘效率>99.92%,加脱硫湿电除尘,总效率99.96%,烟尘排放浓度稳定在5mg/Nm3以下,低于环评要求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段限值中规定的30 mg/Nm3,同时可能满足5mg/Nm3以下超低排放要求。
脱硫设施采用设计效率70%炉内循环硫化床锅炉炉内掺烧石灰石的脱硫技术以及采用效率97%的炉外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硫总效率达到99%。
目前锅炉所燃煤种含硫量在1.65%左右,净烟气中的SO2含量可稳定在20mg/Nm3以下。
远低于环评要求执行GB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100 mg/Nm 3,同时满足35 mg/Nm 3超低排放要求。
烟气脱硝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于200mg/m 3。
采用SNCR 脱硝装置,效率为80%,烟囱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于45mg/m 3。
企业自行监测方案编制说明一、自行监测方案编制要求1.按照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要求;2.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要求;3.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4.按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5.企业自行监测方案应内容全面、客观,表述清晰,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二、自行监测方案编制前期准备(1)通过收集相关的技术资料,了解产生污染物的生产工艺过程及生产设施的性能、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种类及排放浓度大致范围,以确定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
(2)根据污染源的污染治理设施的净化原理、工艺过程、主要技术指标等,以确定监测内容。
(3)根据生产设施的运行工况,污染物排放方式和排放规律,以确定采样频次及采样时间。
(4)现场勘察污染源所处位置和数目:a废气输送管道的布置及断面的形状、尺寸,废气输送管道周围的环境状况,废气的去向及排气筒高度等,以及周边环境情况,以确定采样位置及采样点数量。
b废水来源、走向、管网布置、处理方式等,确定采样位置及采样点数量。
三、自行监测方案编制一、前言(概述)介绍开展本项工作的由来、目的,并阐明开展本专项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开展本项工作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以及最终达到的预期成果要求。
二、企业基本情况(1)企业概况(2)生产概况(3 )生产工艺(4)污染源产生及处置(5)厂区周围环境情况2.1企业概况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地理位置(附图)企业生产类型、建设时间、现有项目环保制度执行情况、“三同时”执行情况,近期有无新、改、括项目或计划。
2.2生产概况主要生产规模、原料、产品名称、消耗量、产量,设计年运行时间及实际运行情况、负荷情况等。
2.3主要生产工艺项目的生产工艺详细介绍,如有多个生产线,则分别介绍生产工艺,并附工艺流程示意图。
根据以上情况填写企业基本情况填报表(附表1)并附于监测方案后。
2.4污染源产生及处置(1)结合生产工艺,介绍企业内各生产线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来源、产生方式。
水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规范(建议稿)编制说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 年10 月12 日1.任务来源“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方法研究”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的研究课题之一。
“水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监测技术方法研究”作为该课题的子课题,旨在发展和完善我国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监测技术方法体系,推进我国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与国际接轨,逐步构建满足国家履约需求的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平台。
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是建立水中POPs的监测技术方法,形成能在环境监测系统通行的“水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规范”。
2.规范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样品监测技术是水环境样品分析的重要环节,只有采用科学合理、高效便捷的监测技术才能保证POPs分析数据的准确可靠。
规范编制组参考国内外现有的关于POPs监测技术,初步提出适合我国水中多种POPs的监测规范,为我国水中多种POPs的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杀虫剂类POPs多采用气相色谱(GC)-ECD分析方法;多氯联苯采用气相色谱(GC)-ECD法,也经常采用气相色谱-低分辨质谱(GC-MS)定性以避免假阳性的分析结果;二噁英主要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进行定性和定量。
上述不同的分析方法、仪器、技术,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性,以及相应的使用要求。
建立适合检测多氯联苯、二噁英、有机氯农药的技术方法,具有很高实用价值。
3.国内外相关监测技术方法分析3.1多氯联苯监测技术多氯联苯的测定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等。
气相色谱法(GC)是使用气相色谱仪来实现对含PCBs混合物分离和分析的。
选用高纯N2做载气,携带由气化室进样口注入并迅速气化为蒸汽的含PCBs的试样进入色谱柱(内装固体相),经分离后的组分依次进入电子捕获检测器,将浓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阻抗转换和放大,送入记录仪记录色谱峰。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编制情况说明
本指南是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项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2015CNAS09)”研究完成的基础上,于2019年1月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立项,并组织相关单位、专家编制完成。
1、编制的背景目的
环境检测工作涉及的检测领域有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固体废物、噪声振动辐射等,主要是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获得检测数据,依据CNAS-CL01、CNAS-CL01-A001、CNAS-CL01-A002等进行检测能力确认。
随着政府和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日益重视和关注,以连续自动监测为主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发展较快,2016年1月1日起全国各地都将按照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对自动监测项目的认可需求也将增大。
自动监测技术与传统实验室分析技术在设施和环境管理、检测方法确认、运行维护、安全管理、量值溯源、质控体系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还存在部分实验室将自动监测项目委托第三方运维等问题,为了进一步统一空气自动监测项目的技术能力认定尺度,降低认可风险,提高空气自动监测项目能力认定的科学性、严格性和规范性,推进认可工作在环保领域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开展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为实现自动监测项目的统一、科学认可提供技术支撑。
为此,2015年11月,申报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项目,并被立项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项目(2015CNAS09),项目组在充分调研我国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
实验室现状和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开展了认可可行性研究;在认可可行的基础上,基于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研究了空气自动监测项目认可关键技术要求。
该项目于2018年3月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科技委员会的验收。
为对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在2015CNAS09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立项,并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编制完成。
2、主要工作内容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于2019年1月启动,计划于2019年底完成。
在2018年完成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认可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基础上,项目组于2019年3月起草完成了《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初稿);2019年4月召开了项目启动会及初稿讨论会,根据会议讨论情况5月形成《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第二稿),并在项目组群进行征求意见,对指南文本作了进一步修改;2019年7月召开了项目第二次会议,本次会议邀请了部分监测站和第三方运维单位的空气自动监测专家及评审专家,对指南文本进行了逐条讨论,各位专家充分发表了意见,根据讨论意见,项目组修改了指南文本,于2019年8月完成了《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认可技术指南》报审稿。
2019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