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知识二润滑油的粘度和粘度指数
- 格式:docx
- 大小:20.85 KB
- 文档页数:2
润滑油的粘度和粘度指数
介绍
粘度:粘度是润滑油流动时内摩擦阻力的程度,亦即内摩擦力的量度。
通常将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三种。
粘度是
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评定与选用及代用的主要指标。
动力粘度:动力粘度是液体在一定切应力下流动时,其内摩擦力的量度。
相对粘度:相对粘度是采用不同的特定粘度计所测得的条件单位表示的粘度,一般有恩氏粘度,赛氏粘度,雷氏粘度三种表示方法。
运动粘度: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力作用流动时,其内摩擦力的量度。
计量单位mm2/s。
我国将润滑油的粘度按其大小分为20个等级,叫粘度等级。
粘度是润滑油重要质量指标,粘度过小,会形成半液体润滑或边界润滑,从而加速摩擦副磨损,且也易漏油;粘度过大,流动性差,渗透性与散热性差,内摩擦阻力大,超动困难,消耗功率大。
因此,合理选择粘度,是摩擦副充分润滑的保证。
粘温特性:润滑油的特性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成粘温特性。
目前多用粘度指数Ⅵ表示粘温特性的好坏。
一般油的Ⅵ值越大,表示它的粘度值随温度变化越大,因而越适合用于温度多变或变化范围广的场合。
该油品的粘温特性越好。
Ⅵ=0的油用0Ⅵ表示,Ⅵ=100的油用100Ⅵ表示。
粘度指数是一经验值,它是用粘度性能好(粘度指数定为100)和粘度性能较差(粘度指数定为0)的两种润滑油为标准油,以40℃和100℃的粘度为基准进行比较而得出的。
粘度指数的分类。
润滑油的技术指标粘度:液体受外力作用移动时,其分子间产生的阻力称为粘度。
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粘度来分牌号的。
运动粘度: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
粘度指数: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温度升高,粘度减小;温度降低,粘度增大。
这种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叫粘温性能。
粘度指数是指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同标准油粘度变化程度对比的相对值叫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该种机油的粘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越小。
闪点: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周围空气形成混合气,当接触火焰发出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一般闪点应比使用温度高20至30度,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少挥发损失。
倾点:指油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时能够继续流动的最低温度。
凝点:指油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到液面不移动的最高温度。
倾点或凝点是一个条件试验值,并不等于实际使用的流动极限。
但是,倾点或凝点越低,油品的低温性越好。
锥入度:表明润滑脂稠度的指标。
以标准圆锥在本身重力作用下,5秒钟内陷入润滑脂的深度,单位是0.1mm。
锥入度越大表示油脂越稀;反之表示油脂越稠。
滴点: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将润滑脂加热至流动状态,从仪器的脂杯中滴出第一滴时的温度叫做润滑脂的滴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脂的耐热性能。
SAE级数: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粘度)0W 5W 10W 15W 20W 25W 10 20 30 40 50 60API级数:美国石油协会(质量分类)SA SB SC SD SE SF SG SH SJ SL SMCA CB CC CD CE CF CF-4 CG CG-4齿轮油SAE等级75W 80W 85W 90W 90 140 250 GL-1 GL-2 GL-3 GL-4 GL-5机油的黏度级别是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简称SAE)制定的一种标准。
我国润滑油粘度等级分类是采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 分类标准,共分为11个等级,SAE 0W、SAE 5W、SAE 10W、SAE 15W、SAE 20W、SAE 25W、SAE 20、SAE 30、SAE 40、SAE 50、SAE 60。
润滑油知识二润滑油的粘度和粘度指数上一讲中我们介绍了发动机油依靠建立油膜来防止机件的磨损,这一讲我们来介绍机油的几个概念,帮助您进一步认识机油。
那么油膜是如何建立的呢?油膜是润滑油固有的特性,油膜的厚薄我们用粘度来表示。
粘度的定义:粘度是流体的内部阻力,润滑油粘度即通常所说的油的厚薄。
粘度大则说明油厚,粘度小则表示油薄。
因此,正确的粘度是使发动机保持正常运转的最重要因素。
油太厚,则粘度大,机油无轻快速流动,车子在起动时则零部件因暂时缺油而造成磨损。
油太薄,则因润滑不足而加速机件的磨损。
粘度常用的单位是厘斯,粘度通常是以国际标准在40℃、100℃时数值表示的。
从上面这句话可以看出粘度和温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们称之为粘温关系。
粘温关系的含义是:机油的粘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温度下降后粘度增大,而且在座标图呈直线变化的。
我们会常听到有人说夏天用厚些的油,冬天再改换薄些的油,这听起来很麻烦。
能不能有一种粘度随气温而变动不大的油呢?答案是有的。
先引一个粘度指数的概念,我们把机油粘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程度称之为粘度指数,随着温度变化粘度变化大的机油其粘度指数较小,而随温度变化粘度变化小,则有较高的粘度指数,因此我们在选择机油时应选择具高粘度指数的机油,以减小温度变化对机油粘度造成的影响。
粘度指数高于100—170的机油粘温曲线变化平缓,具有良好的粘温性,在较低温度时,这些粘度指数改进剂中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分子在油中的溶解度小,分子蜷曲成紧密的小团,因而油的粘度增加很小;而在高温时,它在油中的溶解度增大,蜷曲状的线形分子膨胀伸长,从而使粘度增长较大,所以说粘度指数越高,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
根据粘度指数不同将润滑油分为三级:35—80为中粘度指数润滑油;80— 110为高粘度指数润滑油;110以上为特高级粘度指数润滑油。
润滑油基本性能指标润滑油的基本性能指标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
润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它们与润滑油馏分的组成密切相关。
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
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
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
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环境中,由于温度、空气中氧以及金属催化作用所表现的抗氧化能力。
油品氧化后,根据使用条件会生成细小的沥青质为主的碳状物质,呈粘滞的漆状物质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质,从而降低或丧失其使用性能。
润滑性表示润滑油的减磨性能。
一、一般理化性能1、外观(semblance)定义:油品的外在表观形象。
意义: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检测方法:目测。
影响因素:原料油的化学组成与性质,加氢精制反应程度(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与白土接触时间长短,补充精制过程中白土类型与用量。
2、色度(chromaticity)定义:用来评价色质刺激。
颜色是由亮度和色度共同表示的,而色度则是不包括亮度在内的颜色的性质,它反映的是颜色的色调和饱和度。
其值由色度坐标或主波长(或补色波长)和纯度确定。
意义: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润滑油主要指标⼀、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1、粘度:粘度是选择润滑油的⾸要指标。
应根据设备摩擦部位的速度、减息、负荷、温度、功率、⼤⼩、密封程度选⽤油品,粘度过⼩会形成半液体润滑或边界润滑,⽽加速运动副磨损,同时也易漏油;粘度过⼤,流动性差,渗透性差,散热性差,内摩擦阻⼒⼤,启动困难,消耗功率⼤,也会增加运动副磨损。
因此油品粘度合理是运动副润滑的重要因素。
2、酸值:酸值是保证机件不受腐蚀的指标之⼀。
在使⽤过程中,因氧化分解作⽤,酸值不断增加,当增加到⼀定程度,就应⽴即换新油,否则可能对机件产⽣腐蚀。
换油时,需把旧油清洗⼲净,否则会加速新油氧化,缩短新油使⽤寿命。
实验证明,只要有1%旧油残存,就会失新油的使⽤寿命缩短75%,因此换油时应彻底清洗。
3、⽔分:⽔分的存在能实在0℃以下⼯作的运动副发⽣油路堵塞;燃料油发热量降低;液压油形成⽓泡,产⽣⽓阻,影响设备⼯作性能。
⽔分会促进油品乳化,降低粘度和油膜强度,促使油品氧化变质,增加油泥,加重含酸油品对机件腐蚀,使油品的添加剂沉淀,失去应有作⽤。
在新油中不允许有⽔分的存在,在储运中要严防⽔分侵⼊油中。
若在油中验证有⽔分存在,应禁⽤和换新油。
4、机械杂质:机械杂质就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醇和苯等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
机械杂质来源于润滑油的⽣产、贮存和使⽤中的外界污染或机械本⾝磨损,⼤部分是砂⽯和积碳类,以及由添加剂带来的⼀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属盐。
机械杂质是润滑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之⼀。
它通常指油中所含的尘⼟、泥沙、⾦属粉末、砂轮粉末等不溶性杂质。
杂质的存在会破坏油膜,加速运动副的磨损,甚⾄直接研损机件,造成抱轴;还会堵塞油路或过滤器,造成设备润滑故障,影响正常⽣产。
因此,当油品中机械杂质超过⼀定量(0.2%)时,就应⽴即换新油。
5、凝点:润滑油试样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冷却⾄停⽌流动时的最⾼温度称为凝点。
⽽试样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称为倾点。
润滑油粘度指数润滑油是机械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润滑剂,能够有效地减少摩擦和磨损,延长设备寿命。
而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主要取决于其粘度指数。
本文将从润滑油的基本概念、粘度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粘度指数对润滑油性能的影响以及粘度指数的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润滑油的基本概念润滑油是一种特殊的液体,由基础油和各种添加剂组成,主要用于降低机械设备的摩擦和磨损,保护设备零部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润滑油的基础油通常是矿物油、合成油和生物油等,而添加剂则包括抗氧化剂、抗磨剂、清洗剂、黏度指数改进剂等各种化学物质。
二、粘度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反映了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变化情况。
粘度指数越高,润滑油的粘度在温度变化时的变化越小,说明润滑油的稳定性越好。
粘度指数的计算方法通常采用ASTM D2270标准,该标准将一种基础油的粘度指数定为100,其他基础油的粘度指数则按照其在40℃和100℃下的粘度与标准基础油的粘度比值计算得出。
三、粘度指数对润滑油性能的影响润滑油的粘度指数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粘度指数高的润滑油在高温环境下能够保持稳定的粘度,有效地减少了机械设备在高温下的磨损和摩擦。
另一方面,粘度指数高的润滑油在低温环境下也能够保持一定的粘度,避免了机械设备在低温下的润滑不良和起动困难等问题。
因此,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四、粘度指数的测试方法粘度指数的测试方法通常采用ASTM D2270标准,该标准将润滑油在40℃和100℃下的粘度测量值插入到一条标准曲线中,从而计算出粘度指数。
另外,还有一些自动化的测试仪器可以用于快速准确地测试润滑油的粘度指数,如Anton Paar的ViscoQC 300等。
总之,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粘度指数高的润滑油能够在不同温度下保持稳定的粘度,有效地减少机械设备的磨损和摩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润滑油粘度测试粘度指数检测
润滑油检测-粘度粘度指数,润滑油粘度、粘度指数检测的意义?怎么做润滑油粘度、粘度指数检测?哪有润滑油粘度、粘度指数检测机构?哪里做润滑油粘度、粘度指数检测?润滑油检测中心,请认准青岛东标能源检测中心,专业的第三方润滑油检测机构,国家认可资质,出具权威检测报告。
3.21 粘度: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
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粘度指数: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
6
国际标准ISO 3104,美国ASTM D445,德国DIN51562,日本JIS K2283,英国IP 71,苏联33-66。
动力粘度:GB/T265,ISO 3104,ASTM D2983,DIN 51569,IP 230。
粘度指数:GB/T2541及GB/T1195,ISO 2909,ASTM D2270,DIN 51564,JIS K2284,IP 226。
更多润滑油检测,粘度测定,粘度指数测试相关信息,请咨询青岛东标检测中心,您专业的润滑油品检测专家!。
润滑油粘度测试方法
润滑油粘度测试方法是一种用于评估润滑油性能的重要手段。
润滑油在不同温
度下的粘度特性对于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介绍两种常见的润滑油粘度测试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经典的运动粘度法,也称为Kinematic Viscosity法。
该方法基于
斯托克斯定律,通过测量在一定温度下润滑油在固定时间内通过标准管道的流动时间,进而计算出润滑油的粘度。
这个测试方法适用于润滑油粘度的范围广,且操作简单,无需复杂的实验装置。
同时,该方法还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使用不同粘度等级的比较液体,来获得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值。
第二种方法是黏度指数法,也称为Viscosity Index法。
该方法是通过对润滑油
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进行多点测量,然后结合计算公式来求得润滑油的黏度指数。
黏度指数是一个表示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粘度变化程度的参数。
对于要求粘度变化范围小的工业设备而言,黏度指数的高低对润滑油的适用性有很大影响。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全面了解润滑油在广泛温度范围内的表现,并能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结果。
总之,润滑油粘度测试方法对于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动粘度法和黏度指数法这两种方法,我们可以全面评估润滑油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并为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提供有力保障。
润滑油表观粘度1. 引言1.1 润滑油表观粘度的重要性润滑油表观粘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润滑油的流动性能。
它对于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润滑油表观粘度的适当选择可以保证机械设备运转顺畅,减少因摩擦产生的磨损和热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润滑油表观粘度的优化可以提高设备的性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
润滑油表观粘度还可以影响设备在不同温度下的工作状态,保证设备在寒冷或高温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对于任何使用润滑油的机械设备来说,选择合适的润滑油表观粘度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正确的表观粘度下,润滑油才能发挥最佳的润滑效果,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设备的工作条件和润滑要求,选择适当的润滑油表观粘度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设备的性能表现和寿命。
对润滑油表观粘度的重视和正确的选择是保证设备运行安全稳定的关键之一。
1.2 润滑油表观粘度的定义润滑油表观粘度是表示润滑油在一定温度下的流动性能的指标,通常用来描述润滑油的黏性大小。
观察润滑油表观粘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润滑油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以及确定适用于不同设备的润滑油类型。
润滑油表观粘度是评估润滑油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合理选择和控制润滑油的表观粘度,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润滑油表观粘度的定义对于润滑油在工程应用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正文2.1 润滑油表观粘度的测量方法润滑油表观粘度的测量方法是确保润滑油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常情况下,润滑油的表观粘度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测量。
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粘度计来测量润滑油的表观粘度。
粘度计可以根据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动性能来确定其表观粘度值。
通过将润滑油样品注入粘度计的试管中,并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测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润滑油的表观粘度数值。
还有一些先进的测量方法如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温度油滴法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准确地测量润滑油的表观粘度,并且可以检测到更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更全面地评估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
润滑油常见性能指标润滑油脂的基本性能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
一般理化性能 每一类润滑油脂都有其共同的一般理化性能,以表明该产品的内在质量。
对润滑油来说,这些一般理化性能如下: (1) 外观(色度)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2) 密度:密度是润滑油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标。
润滑油的密度随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样粘度或同样相对分子质量的情况下,含芳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多的润滑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
(3) 粘度: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
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4) 粘度指数: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5)闪点: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
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
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
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
在粘度相同的情况下,闪点越高越好。
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
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6) 凝点和倾点: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
油品的凝固和纯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
润滑油粘度指数测定方法嘿,咱今天就来说说润滑油粘度指数测定这事儿。
这可不是什么神秘的魔法,不过要是不知道方法,还真有点像在迷雾里找路呢。
我记得有一次啊,我在一个修车的小店里帮忙。
那店里各种各样的零件堆得跟小山似的,机油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
师傅正在摆弄一辆老车,他说这车子跑起来有点不太对劲,可能是润滑油出了问题。
我就好奇地凑过去,心想这润滑油到底咋回事呢?这润滑油粘度指数的测定啊,就像是给润滑油做个体检。
首先呢,咱得准备好工具,就像医生准备听诊器那些家伙事儿一样。
要有专门的粘度计,那东西看起来有点像个小瓶子,不过可别小瞧它,它可是测定的关键呢。
我们把润滑油小心翼翼地倒进粘度计里,就好像是给一个小婴儿喂饭,得轻手轻脚的,不能洒出来一滴。
然后啊,就开始观察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动情况。
这就像观察一条小河,温度低的时候,它流得慢,就像河水结冰了一样;温度高的时候,它流得快,就像河水解冻了欢快地流淌。
在修车店里,师傅把那车子的润滑油取出来一点,放在一个小容器里,我们一起看着那润滑油。
我当时就想,这小小的润滑油,里面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师傅拿着一个简单的温度计,测量着润滑油的温度,然后根据经验大致判断着粘度的情况。
接着说测定方法哈,我们要记录下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流过粘度计的时间。
这可不能马虎,就像你数钱的时候,得一张一张地数清楚。
温度升高一点,再测一次,再升高,再测。
这过程有点繁琐,但这就是找到润滑油粘度指数的必经之路啊。
在修车店的时候,我们试了好几次,师傅一边测量一边跟我解释,我就像个好奇的学生,不停地问问题。
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润滑油的粘度指数对车子的运行影响这么大。
要是粘度不合适,车子就像人穿着不合脚的鞋子,跑起来不舒服,还容易出问题。
最后呢,根据这些测量的数据,我们就能算出润滑油的粘度指数啦。
这就像是解开了一道谜题,把所有的线索都串起来了。
你看,润滑油粘度指数的测定其实也不难,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解决一个小难题一样。
粘度是流体粘滞性的一种量度,是流体流动力对其内部摩擦现象的一种表示。
粘度大表现内摩擦力大,分子量越大,碳氢结合越多,这种力量也越大。
粘度对各种润滑油、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及各种燃料用油的燃烧性能及用度等有决定意义。
在同样馏出温度下,以烷烃为主要组份的石油产品粘度低,而粘温性较好,即粘度指数较高,也就是粘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幅度较小;含环烷烃(或芳烃)组份较多的油品粘度较高,即粘温性较差;含胶质和芳烃较多油品粘度最高,粘温性最差,即粘度指数最低。
粘度常用运动粘度表示,单位mm2/s。
重质燃料油粘度大,经预热使运动粘度达到18~20mm2/s(40℃),有利于喷油嘴均匀喷油。
运动粘度表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磨擦力的量度,在流体润滑状态下,流体的粘性决定着摩擦副的承载能力、润滑膜厚度、摩擦损失、机械效率、润滑剂流量和温升等。
粘度表征粘性的大小,它的单位是帕斯卡秒(Pa·s)。
在工程计算中还用粘度与密度之比,即v=η/p 作为粘度,称为运动粘度,它的单位是平方米每秒(m2/s)。
其值为相同温度下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米2/秒表示。
习惯用厘斯(cSt)为单位。
1厘斯=10-6米2/秒=1毫米2/秒。
油品相关术语解释1、石油:地下天然存在的,主要是由多种烃(可以含有像硫、氧、氮那样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2、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kg/m3或g/cm3表示。
主要用在换算数量与交货验收的计量和某些油品的质量控制,以及简单判断油品性能上。
3、硫含量:是指存在于油品中的硫及其微生物(硫化氢、硫醇、二硫化物等)的含量。
燃料中硫含量大时,燃烧后会生成较多的二氧化硫再转变为三氧化硫,遇凝结水生成腐蚀性很强的硫酸,对机件进行腐蚀,还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
4、硫醇硫:是喷气燃料或汽油中有腐蚀活性的物质,通式为R*SH。
硫醇硫不仅引起燃料系统的腐蚀,还会引起发发动机本身的腐蚀和腐蚀密封橡胶,特别是挥发性的硫醇具有特殊刺激性臭味,造成大气污染。
润滑油基础知识一、油1、运动粘度:mm2/s cst 形成润滑油膜的最主要因素,决定负载能力2、粘度指数:VI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3、水分:常规水分-蒸馏法微量水分-KF法4、酸值:中和一克所要的毫克数5、闪点:加热产生的蒸汽和空气混合后发生闪火的温度6、倾点:最低可流动温度-低温运转性能,倾点越低,低温性能越好7、氧化安全性:rbot tost life 使用寿命8、抗乳化性:越小,与水分分离的速度越快二、脂1、锥入度:划分牌号,稠度,锥度小则稠度大2、滴点:不流动,流态到固态时的温度一、润滑油作用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
润滑油占全部润滑材料的85%,种类牌号繁多,现在世界年用量约3800万吨。
对润滑油总的要求是:(1) 减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节约能源,减少磨损以延长机械寿命,提高经济效益;(2) 冷却,要求随时将摩擦热排出机外;(3) 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尘、防窜气;(4) 抗腐蚀防锈,要求保护摩擦表面不受油变质或外来侵蚀;(5) 清净冲洗,要求把摩擦面积垢清洗排除;(6) 应力分散缓冲,分散负荷和缓和冲击及减震;(7) 动能传递,液压系统和遥控马达及摩擦无级变速等。
二、润滑油组成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1、润滑油基础油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
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1995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2010年07月粘度•液体的粘度是液体抵抗流动的能力的度量。
•在相同的条件下,粘度小的液体比粘度大的流动性更好。
•粘度是润滑剂的最重要的单项性能指标。
•为承受负载及保护相互运动的表面,需要足够的油膜强度,它是形成润滑膜的主要因素,从而决定润滑剂的承载能力。
•粘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引起问题•国际单位-厘斯(cSt)温度升高温度降低粘度降低粘度升高粘度的术语与单位•许多工程问题与润滑剂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有关,故粘度实验室的测量也以重力流动为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常用粘度的另一种定义,即运动粘度。
•运动粘度=动力粘度/密度•运动粘度的单位是斯(St),斯(St)的百分之一为厘斯(cSt),1cSt=1mm2/s运动粘度(ASTM D445)●测量油品在40℃或100℃时流过毛细管的时间●单位为cSt,mm 2/s ●良好的重复性/再现性开始停止典型液体的粘度o@ 40 C (cSt)水 1.0原油 3.0柴油 3.3缝纫机油10.5发动机机油(SAE 40)132工业润滑剂-ISO 粘度等级分类352028803200ISO VG 320074.861.268ISO VG 68242019802200ISO VG 220050.641.446ISO VG 46165013501500ISO VG 150035.228.832ISO VG 3211009001000ISO VG 100024.219.822ISO VG 22748612680ISO VG 68016.513.515ISO VG 155********ISO VG 46011910ISO VG 10352288320ISO VG 3207.486.126.8ISO VG 7242198220ISO VG 2205.064.144.6ISO VG 5165135150ISO VG 1503.522.883.2ISO VG 311090100ISO VG 1002.41.982.2ISO VG 2Max.Min.KV 40℃, mm 2s -1Max.Min.KV 40℃, mm 2s -1LIMITS, KV 40℃MID-POINTISO VGLIMITS, KV 40℃MID-POINTISO VG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每一级中点粘度比前一级高出大约50%。
润滑油知识二润滑油的粘度和粘度指数
上一讲中我们介绍了发动机油依靠建立油膜来防止机件的磨损,这一讲我们来介绍机油的几个概念,帮助您进一步认识机油。
那么油膜是如何建立的呢?油膜是润滑油固有的特性,油膜的厚薄我们用粘度来表示。
粘度的定义:
粘度是流体的内部阻力,润滑油粘度即通常所说的油的厚薄。
粘度大则说明油厚,粘度小则表示油薄。
因此,正确的粘度是使发动机保持正常运转的最重要因素。
油太厚,则粘度大,机油无轻快速流动,车子在起动时则零部件因暂时缺油而造成磨损。
油太薄,则因润滑不足而加速机件的磨损。
粘度常用的单位是厘斯,粘度通常是以国际标准在40℃、100℃时数值表示的。
从上面这句话可以看出粘度和温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们称之为粘温关系。
粘温关系的含义是:
机油的粘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温度下降后粘度增大,而且在座标图呈直线变化的。
我们会常听到有人说夏天用厚些的油,冬天再改换薄些的油,这听起来很麻烦。
能不能有一种粘度随气温而变动不大的油呢?答案是有的。
先引一个粘度指数的概念,我们把机油粘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程度称之为粘度指数,随着温度变化粘度变化大的机油其粘度指数较小,而随温度变化粘度变化小,则有较高的粘度指数,因此我们在选择机油时应选择具高粘度指数的机油,以减小温度变化对机油粘度造成的影响。
粘度指数高于100—170的机油粘温曲线变化平缓,具有良好的粘温性,在较低温度时,这些粘度指数改进剂中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分子在油中的溶解度小,分子蜷曲成紧密的小团,因而油的粘度增加很小;而在高温时,它在油中
的溶解度增大,蜷曲状的线形分子膨胀伸长,从而使粘度增长较大,所以说粘度指数越高,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
根据粘度指数不同将润滑油分为三级:
35—80为xx粘度指数润滑油;
80—110为高粘度指数润滑油;
110以上为特高级粘度指数润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