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粘度
- 格式:docx
- 大小:24.88 KB
- 文档页数:4
润滑油的粘度和ISO粘度等级摘要:1975年,ISO组织联手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美国摩擦与润滑协会STLE(Society for Tribologists and Lubrication Engineers)、英国标准协会BSI(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e)以及德国标准化协会DIN(Deutsches Institute for Normung),一起确定出一套通用的粘度分级方法,防止各种分法带来的繁杂和迷惑,都说在润滑油的选用中,粘度(黏度)是首要考虑的指标,合适的粘度是选用润滑油的前提。
那么,什么是润滑油的粘度?润滑油的粘度如何分级?采用的分级标准是什么?1.什么是润滑油的粘度?润滑油的粘度(黏度)表征的是润滑油流体内部阻止油流动的力,粘度越大,则油本身阻止流动的阻力越大,对应于日常的概念是“较稠”,反之则较稀。
简单地说,润滑油受到机械之间的挤压,如果润滑油粘度较小,就容易被挤出,粘度大,则相对难以挤出。
粘度最小的液体是水,只有1厘斯(centistoke)。
我们都见过滑水运动,当运动员站在滑水板上从水面滑过,我们能看到水大量喷溅开来。
换一个场景,如果同样的运动在一个“油湖”上进行,湖里装的是粘度220的齿轮油,那么喷溅就不会那么厉害了。
从这里不难想象,如果机械负载较高,那么我们需要较高粘度的润滑油。
如果机器转速较高,那么就需要低粘度的润滑油,在机器碾上来时减少润滑油对机器前进的粘滞阻力,在机器离开时又能迅速流回原位(想象一下滑水运动,高速运动的滑水运动员如果在油上滑水,那么他会被粘滞住,不能像水面上滑水一样自如)。
2.润滑油的粘度如何分类:说到润滑油的粘度分类,各种分类标准让人眼花缭乱:SAE 粘度(美国汽车工程学会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AGMA粘度(美国齿轮制造商协会American Gea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SUS粘度(赛氏粘度Saybolt Universal Seconds)、厘斯(cSt运动粘度的单位)、还有绝对粘度……为了防止混淆,我们可以把润滑油分为工业润滑油和车用润滑油两类来看。
润滑油检测指标润滑油是机械设备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它用于减少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并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冷却。
为了确保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润滑油的检测指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润滑油检测的一些常见指标,包括黏度、闪点、中和值、水分含量和温度稳定性等。
首先,黏度是衡量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黏度越低,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的流动性就越好,摩擦损失就会减少。
黏度的测量通常采用运动黏度计或粘度计进行,常见的单位有厘斯、英格兰度和SAE等。
闪点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润滑油中可以产生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并通过点火源进行着火燃烧的最低温度。
要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性,闪点的测试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润滑油的闪点越高,它的燃烧性就越低,对设备的安全性影响越小。
中和值是指润滑油中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之间的平衡度,它反映了润滑油对腐蚀性物质的抵抗能力。
中和值的测试方法包括酸值测定法和碱值测定法等。
正常情况下,润滑油的中和值应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它的抗酸性和抗腐蚀性能良好。
水分含量是指润滑油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
过高的水分含量会导致润滑油的氧化和酸化速度加快,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常见的测试方法有卡尔·费舍尔法和库仑法等。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例如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下,水分含量的检测尤为重要。
温度稳定性是指润滑油在高温条件下性能的稳定性。
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润滑油会受到高温的影响,如果温度稳定性差,润滑油的性能就会降低,甚至发生剧烈反应。
温度稳定性的测试通常通过模拟机械运行过程中的高温环境来进行,以评估润滑油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除了上述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润滑油检测指标,例如氧化安定性、机械杂质含量和残留炭残等。
这些指标的测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润滑油检测指标是评估润滑油质量和性能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黏度、闪点、中和值、水分含量和温度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可以确保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的有效运行和保护作用。
1.工业用润滑油ISO粘度等级分类
2.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机油粘度分类
SAE粘度分类SAE J300包括了“W”及其他等级。
“W”等级与低温起动有关,着重于机油的最低泵送温度及低于0℃时的粘度。
其他等级则只表示在100℃时的粘度。
能够同时符合“W”等级及其他等级的机油称为多级油。
由于分类只标出低温粘度范围的上限,故此“W”级别低的机油能符合任何“W”级别较高的机油的粘度要求,即“10W”机油可满足“15W”、“20W”或“25W”机油的粘度要求。
3.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车辆齿轮油粘度分类
4.API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质量分级
5.API柴油发动机润滑油质量分级
6.API车辆齿轮油质量等级分类
7.美国润滑脂学会(NLGl)润滑脂稠度分类。
15w40润滑油运动粘度15W40润滑油是一种多级粘度润滑油,常用于各种发动机和机械设备,特别是汽车和卡车的发动机。
这种润滑油的"15W40"表示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粘度等级。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释15W40润滑油的运动粘度,以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特点。
1. 运动粘度的含义运动粘度是润滑油的一个关键性能参数,它反映了润滑油在工作温度下的黏度。
黏度是润滑油对摩擦的抵抗力,因此它对发动机和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运动粘度通常由两个数字组成,例如15W40,其中"W"表示冬季(Winter)的意思。
2. 多级粘度15W40是一种多级粘度润滑油,这种润滑油的特点是在不同工作温度下保持相对稳定的黏度。
这得益于多级粘度改进剂的添加。
具体而言,15W40表示在冷启动时,它的运动粘度相当于15号粘度的单级油;而在高温条件下,它的运动粘度相当于40号粘度的单级油。
3. 冷启动时的性能数字"15"表示了润滑油在低温下的性能,尤其是冷启动时的性能。
较低的数字表明润滑油在低温下更容易流动,从而减少了发动机启动时的摩擦和磨损。
这对于在寒冷气候下操作的车辆尤其重要。
4. 高温条件下的性能数字"40"表示了润滑油在高温条件下的性能。
较高的数字意味着在高温下,润滑油仍能保持足够的黏度,以有效润滑发动机零部件。
这对于高温运行环境下的引擎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确保引擎在高温下持续运行而不损害零部件。
5. 15W40润滑油的应用15W40润滑油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5.1 汽车发动机15W40润滑油是传统燃油汽车和柴油车的主要润滑油之一。
它适用于各种发动机,提供了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能。
5.2 卡车和商用车辆商用车辆,尤其是卡车和公共汽车,通常需要承受更高的负载和行驶距离。
15W40润滑油可以提供对这些重型车辆发动机的良好保护。
5.3 工业和建筑设备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各种发动机和机械设备也使用15W40润滑油,以确保其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能够稳定运行。
油品粘度有哪些表示方法?粘度测定有: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条件粘度三种测定方法。
(1)动力粘度:ηt是二液体层相距1厘米,其面积各为1(平方厘米)相对移动速度为1厘米/秒时所产生的阻力,单位为克/里米·秒。
1克/厘米·秒=1泊一般:工业上动力粘度单位用泊来表示。
(2)运动粘度:在温度t℃时,运动粘度用符号γ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运动粘度单位为斯,即每秒平方米(m2/s),实际测定中常用厘斯,(cst)表示厘斯的单位为每秒平方毫米(即 1cst=1mm2/s)。
运动粘度广泛用于测定喷气燃料油、柴油、润滑油等液体石油产品深色石油产品、使用后的润滑油、原油等的粘度,运动粘度的测定采用逆流法 .(3)条件粘度:指采用不同的特定粘度计所测得的以条件单位表示的粘度,各国通常用的条件粘度有以下三种:①恩氏粘度又叫思格勒(Engler)粘度。
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50℃、80℃、100℃)下,从恩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试样所需的时间与蒸馏水在20℃流出相同体积所需要的时间(秒)之比。
温度tº时,恩氏粘度用符号Et表示,恩氏粘度的单位为条件度。
②赛氏粘度,即赛波特(sagbolt)粘度。
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100ºF、F210ºF或122ºF等)下从赛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单位。
赛氏粘度又分为赛氏通用粘度和赛氏重油粘度(或赛氏弗罗(Furol)粘度)两种。
③雷氏粘度即雷德乌德(Redwood)粘度。
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雷氏度计流出5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为单位。
雷氏粘度又分为雷氏1号(Rt表示)和雷氏2号(用RAt表示)两种。
上述三种条件粘度测定法,在欧美各国常用,我国除采用恩氏粘度计测定深色润滑油及残渣油外,其余两种粘度计很少使用。
三种条件粘度表示方法和单位各不相同,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图表进行换算。
发动机润滑油粘度级别的分类发动机润滑油粘度级别的分类一:引言发动机润滑油的粘度级别是指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特性。
它对于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和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发动机润滑油粘度级别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二:背景知识润滑油粘度是指润滑油在单位时间内流动的阻力。
发动机润滑油的粘度直接影响到发动机零部件的相对运动,从而保证零部件的正常润滑和摩擦噪声的控制。
因此,正确选择适合发动机的润滑油粘度级别非常重要。
三:粘度级别的分类1. SAE粘度等级系统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粘度等级系统是用来表示发动机润滑油粘度的一种常用系统。
它根据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单一粘度和多级粘度两大类。
a. 单一粘度单一粘度指润滑油在任意温度下的粘度值。
例如,SAE30表示润滑油在100°C下的粘度约为30。
b. 多级粘度多级粘度是指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都有一定粘度范围,常见的是多级粘度分类,如SAE 10W-30。
其中,W表示冬季(Winter)的意思,即低温下的粘度。
2. ACEA粘度等级系统ACEA(Association des Constructeurs Européensd'Automobiles)粘度等级系统是由欧洲汽车制造商联合起来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欧洲汽车发动机的需求。
它主要比较了润滑油在不同温度和工况下的特性。
a. A/B序列A序列针对汽油发动机,B序列针对柴油发动机。
例如,A3/B4表示适用于高速油门负荷和高温工况下的润滑油。
b. 数字代号ACEA粘度等级系统还使用数字代号来表示润滑油的粘度水平,数字越高,粘度越高。
例如,ACEA C2适用于低摩擦特性和燃油经济性要求的润滑油。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 发动机润滑油粘度级别对照表2. 发动机使用手册中对润滑油粘度的要求摘录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2. ACEA:欧洲汽车制造商联合会六:结论发动机润滑油粘度级别的正确选择对于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和寿命至关重要。
ISO粘度等级划分标准:
由于润滑油的粘度会随温度变化:温度升高,润滑油粘度降低(变稀),温度降低,粘度增加(变稠),因此在制定ISO粘度级别时,充分考虑了工业应用的各因素,把40ºC测定的运动粘度(kinematic viscosity)作为ISO粘度的基准。
ISO粘度等级一直在发展,最新的表在1992年发布,分为20个粘度级别,最低级别为2,最高为3200。
粘度级别越高,粘度越大。
ISO粘度等级划分标准
注:实际测定中,运动粘度常用厘斯(cst), 1cst=1mm2/s
随着工业的发展,ISO粘度标准在工业润滑油领域日渐普及,而在车用油领域,SAE标准已经比较普及和通用,因此车用润滑油继续参照SAE粘度。
最全面的润滑油粘度等级对照表在汽车、工业机械等领域,润滑油的选择至关重要,而其中一个关键的指标就是粘度等级。
不同的设备和工作条件需要不同粘度的润滑油,以确保良好的润滑效果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下面为您呈现一份最全面的润滑油粘度等级对照表,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的润滑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润滑油的粘度。
简单来说,粘度就是润滑油的“稠稀”程度。
粘度越高,润滑油就越“稠”,在高温下保持润滑性能的能力就越强,但在低温下流动性可能会变差;粘度越低,润滑油就越“稀”,低温下流动性好,但在高温下可能难以提供足够的润滑保护。
常见的润滑油粘度等级采用了国际标准的分类方法,例如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粘度等级和 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粘度等级。
ISO 粘度等级通常用数字表示,范围从 2 到 1500 不等。
较低的数字如 ISO VG 2 表示粘度较低的润滑油,适用于一些对低温流动性要求较高的轻载设备;而较高的数字如 ISO VG 1500 则表示粘度非常高的润滑油,常用于重载、低速的大型工业设备。
SAE 粘度等级则是我们在汽车领域经常听到的。
例如,常见的 SAE 5W-30、10W-40 等。
其中,“W”代表冬季(Winter),前面的数字越小,表示在低温下的流动性越好。
比如 5W 比 10W 在低温下更容易流动。
后面的数字表示在 100℃时的运动粘度,数字越大,粘度越高。
以汽车发动机润滑油为例,5W-30 适用于大多数现代汽车,它在低温启动时有较好的性能,同时在高温下也能提供足够的润滑。
而对于一些高性能发动机或者在极端工作条件下的车辆,可能会选择更高粘度的润滑油,如 10W-40 甚至 20W-50。
在工业领域,不同的设备和工况对润滑油粘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例如,高速运转的机床主轴可能需要低粘度的润滑油,如 ISO VG 22 或 32;而大型重载齿轮箱可能需要高粘度的润滑油,如 ISO VG 220 或320。
压缩机润滑油监测指标
1. 粘度,润滑油的粘度是指其抗流动能力,通常使用ISO粘度等级来表示。
在压缩机工作过程中,润滑油的粘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监测其粘度是否符合设备要求。
2. 酸值,润滑油中的酸值是指其含酸量的指标,高酸值可能表示润滑油已经受到污染或者老化,需要及时更换。
3. 水分含量,水分是润滑油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过高的水分含量会影响润滑油的性能,甚至对设备造成损坏,因此需要监测水分含量并及时处理。
4. 污染颗粒,润滑油中的固体颗粒污染物会对设备造成磨损,因此需要监测润滑油中的污染颗粒数量和大小。
5. 氧化稳定性,润滑油的氧化稳定性是指其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抵抗氧化的能力,需要监测润滑油的氧化程度,以确定是否需要更换润滑油。
6. 添加剂含量,润滑油中的添加剂可以提高其性能,如抗磨、
抗氧化等,需要监测添加剂的含量,以确保润滑油的性能稳定。
综上所述,对压缩机润滑油进行监测需要关注粘度、酸值、水分含量、污染颗粒、氧化稳定性和添加剂含量等指标,以确保润滑油的性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Derill润滑油的粘度和粘度指数
粘度:粘度是润滑油内摩擦阻力的程度,亦即内摩擦力的量度。
通常将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三种。
粘度是各种
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评定与选用及代用的主要指标。
动力粘度:动力粘度是液体在一定切应力下流动时,其内摩擦力的量度。
相对粘度:相对粘度是采用不同的特定粘度计所测得的条件单位表示的粘度,一般有恩氏粘度,赛氏粘度,雷氏粘度三种表示方法。
运动粘度: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力作用流动时,其内摩擦力的量度。
计量单位mm2/s;我国将润滑油的粘度按其大小分为20个等级,叫粘度等级。
粘度是润滑油重要质量指标,粘度过小,会形成半液体润滑或边界润滑,从而加速摩擦副磨损,且也易漏油;粘度过大,流动性差,渗透性与散热性差,内摩擦阻力大,超动困难,消耗功率大。
因此,合理选择粘度,是摩擦副充分润滑的保证。
粘温特性:润滑油的特性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成粘温特性。
目前多用粘度指数Ⅵ表示粘温特性的好坏。
一般油的Ⅵ值越大,表示它的粘度值随温度变化越大,因而越适合用于温度多变或变化范围广的场合。
该油品的粘温特性越好。
Ⅵ=0的油用0Ⅵ表示,Ⅵ=100的油用100Ⅵ表示。
粘度指数是一经验值,它是用粘度性能好(粘度指数定为100)和粘度性能较差(粘度指数定为0)的两种润滑油为标准油,以40℃和100℃的粘度为基准进行比较而得出的。
粘度指数的分类。
润滑油的运动粘度计算公式
运动黏度,英文Kinematicviscosity,是指动力粘度μ与同温、同压下流体密度ρ的比值。
运动黏度v的公式为v=μ/ρ,单位为(平方米)/秒,曾经沿用过的单位有St(斯)和cSt(厘斯),1(平方米)/秒
=1E4St=10E6cSt。
流体力学中,除了运动粘度外,还有动力粘度、条件粘度等类似的概念。
运动黏度,英文kinematicviscosity,是一个流体力学的概念。
其大小等于流体的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该流体密度ρ之比。
在流体力学的许多公式中,粘度常与密度ρ以的组合形式出现。
由于v的单位为:平方米/秒,只有运动学单位,故被称为运动粘度。
运动粘度表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磨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秒表示。
习惯用厘斯(cSt)为单位。
流体间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流体的粘滞性。
运动粘度是指动力粘度与同温、同压下流体的密度的比值。
油膜厚度和粘度的关系引言:油膜厚度和粘度是润滑油的两个重要参数,对于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探讨油膜厚度和粘度之间的关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润滑油的选择和使用。
一、理论基础1. 油膜厚度:油膜厚度是指润滑油在机械设备表面形成的一层薄膜,用来减少摩擦和磨损。
油膜厚度的大小与润滑油的粘度密切相关。
2. 粘度:粘度是润滑油流动阻力的度量。
粘度越高,润滑油流动越困难,形成的油膜厚度也相应增加。
二、实验结果为了验证油膜厚度和粘度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不同粘度的润滑油,通过润滑试验机测量了油膜厚度。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润滑油粘度的增加,油膜厚度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这是由于粘度较高的润滑油在表面形成的油膜更加厚实,可以更好地隔离金属表面,减少摩擦和磨损。
三、影响因素除了粘度,油膜厚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载荷、速度和温度等。
1. 载荷:当载荷增加时,润滑油在金属表面的压力也会增加,从而使油膜厚度变薄。
2. 速度:速度越高,润滑油流动越快,形成的油膜厚度也会减小。
3. 温度: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润滑油的粘度,进而影响油膜厚度。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润滑油的粘度降低,油膜厚度也会减小。
四、应用建议根据油膜厚度和粘度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应用建议:1. 对于高速运转的机械设备,应选择粘度较高的润滑油,以确保形成足够厚实的油膜,减少摩擦和磨损。
2. 在高温环境下,应选择具有较低粘度的润滑油,以避免油膜厚度过大导致润滑不良。
3. 在不同工况下,要根据载荷和速度的变化调整润滑油的粘度,以维持适当的油膜厚度。
结论:油膜厚度和粘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润滑油的粘度决定了油膜的厚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况条件选择合适的润滑油,以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延长。
参考文献:[1] 胡金梅. 液体流动与传热[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2] 张亚平. 液体力学与传热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3] 赵金晖, 陈磊. 润滑膜厚度与润滑油粘度的关系[J]. 润滑与密封,2018,43(6): 1-4.。
1.工业用润滑油ISO粘度等级分类
2.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机油粘度分类
SAE粘度分类SAE J300包括了“W”及其他等级。
“W”等级与低温起动有关,着重
于机油的最低泵送温度及低于0℃时的粘度。
其他等级则只表示在100℃时的粘度。
能够同时符合“W”等级及其他等级的机油称为多级油。
由于分类只标出低温粘度范
围的上限,故此“W”级别低的机油能符合任何“W”级别较高的机油的粘度要求,即“10W”机油可满足“15W”、“20W”或“25W”机油的粘度要求。
3.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车辆齿轮油粘度分类
4.API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质量分级
5.API柴油发动机润滑油质量分级
6.API车辆齿轮油质量等级分类
7.美国润滑脂学会(NLGl)润滑脂稠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