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格式:pdf
- 大小:135.83 KB
- 文档页数:3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现象。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是进行有效实验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1.实验室安全知识: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了解实验室的安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熟悉实验室中的危险品标识、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如何避免、正确使用实验室设备等。
2.实验器材的使用:熟悉并掌握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如烧杯、试管、滴定管、电子天平等。
了解它们的量程、精度和使用注意事项。
3.溶液的配制:学会如何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包括计算所需物质的量、称量、溶解和定容等步骤。
4.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注重精确度。
例如,量取液体时要注意读数的位置,使用滴定管时要控制好滴定速度,避免实验误差。
5.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在实验过程中,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现象、测量数据等。
学会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如计算平均值、误差分析等。
6.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结束后,要学会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等内容。
7.实验观察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学会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
8.实验设计与创新: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学会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并对实验过程进行改进和创新。
9.实验团队的协作:在实验过程中,要学会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这包括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共同分析实验结果等。
10.实验反思与评价:实验结束后,要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提高实验技能。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习题及方法:1.习题:实验室安全知识解题方法:回顾实验室安全知识,如危险品标识、实验室设备使用注意事项等。
2.习题:使用烧杯进行溶液稀释解题方法:首先计算所需浓溶液的体积,然后使用烧杯进行稀释。
化学基础实验基本操作注意点
1.化学实验中的5个“0”
(1)滴定管的“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部(但不是最上端),在量取液体的体积时,液面不一定要在“0”刻度,一般在“0”刻度及以下;滴定管读数时,装液或放液后,需等待1~2 min后才能观察液面高度。
(2)量杯、量筒、容量瓶没有“0”刻度。
(3)温度计的“0”刻度在温度计的中下部。
(4)托盘天平中的“0”刻度在标尺的最左边,天平在使用时要调“0”,使用后要回“0”。
(5)实验记录中的一切非“0”数字均是有效数字。
2.化学实验中的6个“上、下”
(1)收集气体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小于29的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应打开旋塞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在引流时,玻璃棒的上面不能靠在容量瓶口,而下端则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下的内壁上(下靠上不靠,下端靠线下)。
(4)用水冷凝气体时,冷凝管中的水从下端口流入上端口流出(逆流原理)。
(5)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水银球应在液面下,而测蒸气温度时,应在液面上。
(6)制气体实验中,长颈漏斗的末端应插入液面下,而用分液漏斗加液时,漏斗下端不能插入液面下。
基础化学实验教程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实践操作技能。
在进行化学实验前,需要保证实验安全,了解实验的基础原理和操作步骤。
本文将介绍几个基础化学实验的步骤。
一、制备氧气实验材料:氢氧化钠(NaOH)、过氧化氢溶液(H2O2)、酚酞指示剂、水实验装置:实验室酒精灯、试管、试管架、密闭瓶、长颈漏斗、橡皮管、滴定管等实验步骤:1、在试管内加入2g氢氧化钠,并用滴定管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2、将试管口放入长颈漏斗中,并将另一端橡皮管插入瓶中;3、加热试管,使其内部产生气泡,并观察瓶内液面变化;4、当液面下降到漏斗中的酚酞指示剂处,即表示瓶内氧气含量已达到饱和状态。
二、分离混合物实验材料:石蜡、苏打粉、水实验装置:实验室酒精灯、滤纸、试管、试管架、草纸等实验步骤:1、将石蜡块放入试管内,并加入少量水;2、添加适量的苏打粉,并进行加热,直至石蜡溶解;3、移出试管,让其凉却,使石蜡重新凝固;4、用草纸包裹在滤纸上方,再将其放在实验室酒精灯下进行加热,直至石蜡融化,并通过滤纸过滤掉石蜡中的杂质。
三、酸碱滴定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指示剂、水实验装置:比色皿、滴定管、烧杯、移液管等实验步骤:1、将盐酸溶液放入比色皿中,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2、用滴定管加入精确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溶液中,并轻轻搅拌;3、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到溶液从红色变成淡粉色;4、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计算出溶液的浓度。
以上是几个基础化学实验的示范,化学实验中必须重视安全,正确地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环境。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初中化学实验基础操作知识一、实验室安全规则1、药品取用“三不”原则:不摸,不尝,不直接闻(1)不用手触摸药品。
(2)不用鼻子直接闻药品气味。
(3)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2、剩余药品的处理:不丢,不回,不出,入指定用剩的药品不能随意丢弃,也不能放回原瓶。
应放在指定容器中,液体倒入废液缸中二、常见仪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1、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注意: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2、试管夹:加热试管时用于夹持试管。
注意:(1)从底向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
(2)防止烧损或腐蚀。
3、锥形瓶:用来进行盛放液体的容器和较多量试剂反应的容器。
注意事项:不可直接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4、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注意: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均匀受热。
5、集气瓶、水槽(1)集气瓶: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
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瓶口磨砂,用磨砂玻璃片封盖。
6、量筒:用于量取液体体积。
精确度:0.1g 如量取9.8ml 不能量取9.85ml 注意:(1)只能用于称量液体体积,不能用于加热液体和配制溶液(2)读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7、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事项:①滴液时,滴管应竖直悬在容器口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部,防止药品污染滴管②不能一管多用,先洗涤,再使用。
(滴瓶内滴管不需洗涤)③取用试剂时不能倒置或平放。
防止液体腐蚀胶头8、酒精灯:用于加热仪器或点燃药品。
注意:(1)灯中的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不能少于1/3(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灯中添加酒精(3)绝对禁止用已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4)用完后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5)酒精洒到桌面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扑。
9.试剂瓶(分类:细口瓶、广口瓶和滴瓶)。
细口瓶、滴瓶用来盛放液体试剂;广口瓶用来盛放固体试剂。
化学实验基础操作
1. 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 药品的取用: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 物质的加热:加热时,应把受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先预热,再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试管炸裂。
4. 过滤: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纸与漏斗之间不留空隙。
5. 蒸发: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基础操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基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内容第一部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一、化学试剂的取用规则1. 固体试剂的取用规则(1)要用干净的药勺取用。
用过的药勺必须洗净和擦干后才能再使用,以免沾污试剂。
(2)取用试剂后立即盖紧瓶盖。
(3)称量固体试剂时,必须注意不要取多,取多的药品,不能倒回原瓶。
(4)一般的固体试剂可以放在干净的纸或表面皿上称量。
具有腐蚀性、强氧化性或易潮解的固体试剂不能在纸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容器内称量。
(5)有毒的药品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
2. 液体试剂的取用规则(1)从滴瓶中取液体试剂时,要用滴瓶中的滴管,滴管绝不能伸入所用的容器中,以免接触器壁而沾污药品。
从试剂瓶中取少量液体试剂时,则需要专用滴管。
装有药品的滴管不得横置或滴管口向上斜放,以免液体滴入滴管的胶皮帽中。
(2)从细口瓶中取出液体试剂时,用倾注法。
先将瓶塞取下,反放在桌面上,手握住试剂瓶上贴标签的一面,逐渐倾斜瓶子,让试剂沿着洁净的试管壁流入试管或沿着洁净的玻璃棒注入烧杯中。
取出所需量后,将试剂瓶扣在容器上靠一下,再逐渐竖起瓶子,以免遗留在瓶口的液体滴流到瓶的外壁。
(3)在试管里进行某些不需要准确体积的实验时,可以估计取出液体的量。
例如用滴管取用液体时,1cm相当于多少滴,5cm液体占一个试管容器的几分之几等。
倒入试管里的溶液的量,一般不超过其容积的1/3。
(4)定量取用液体时,用量筒或移液管取。
量筒用于量度一定体积的液体,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量度的量筒.二、各种试纸如:pH试纸、Pb(Ac)2试纸碘—淀粉试纸等的使用三、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1. 洗涤要求干净:除了H2O分子以外无其它任何杂物;在玻璃仪器壁上留有均匀的一层水膜,而不挂水珠。
2. 洗涤方法(1)用毛刷洗:用毛刷刷洗仪器,可以去掉仪器上附着的尘土、可溶性物质和易脱落的不溶性杂质。
(2)用去污粉洗:去污粉是由碳酸钠、白土、细纱等混合而成的。
将要洗的容器先用水湿润(必需用少量水),然后,撒入少量去污粉,再用毛刷擦洗,它是利用碳酸钠的碱性具有强的去污能力,细纱的磨擦作用,白土的吸附作用,增强了对仪器的清洗效果。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考纲要求】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考点梳理】考点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试剂的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取用时用药匙或纸槽送入横放的试管中,然后将试管直立,使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药量一般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块状固体则用镊子夹取放入横放的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慢慢直立,使固体沿管壁缓缓滑下。
液体药品根据取用药品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取用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
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用滴定管或移液管.取液体量较多时可直接倾倒.往小口径容器内倾倒液体时(如容量瓶)应用玻璃棒引流或借助漏斗加入.要点诠释:①化学药品很多是有毒或有腐蚀性、易燃或易爆的。
取用药品时要严格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注意节约药品。
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毫升,固体只盖试管底部。
③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用药匙,若药匙不能伸入试管,可用小纸槽,要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而不能沾在管口和管壁。
块状和大颗粒固体用镊子夹取。
④取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取用较多的液体用倾注法,注意试剂瓶上的标签面向手心。
向容量瓶、漏斗中倾注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免污染试剂;也不能随意抛洒,以免发生事故。
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2. 玻璃仪器的洗涤(1)水洗法: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水,用合适毛刷蘸洗涤剂刷洗,再用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清洗,洗涤干净的标志是:附着在玻璃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药剂洗涤法:①附有不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
可选用稀盐酸清洗,必要时可稍加热.②附有油脂,可选用热碱液(Na2CO3)清洗。
③附有硫磺,可选用CS2或NaOH溶液洗涤。
④附有碘、苯酚的试管用酒精洗涤。
⑤做“银镜"、“铜镜”实验后的试管,用稀硝酸洗.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试管附有二氧化锰,可用浓盐酸并稍加热后再洗涤.⑦盛乙酸乙酯的试管用乙醇或NaOH溶液洗涤。
基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在一般实验中洗涤玻璃仪器主要用水。
首先把水注入欲洗的仪器中,用毛刷仔细刷洗仪器内部,再用自来水冲洗几次。
若器壁完全透明,表面不附有明显的油污或固态物怎能满足一般实验的要求。
如水洗后达不到上述程度,可再用肥皂液或去污粉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冲净,最后还需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
洗涤时应特别注意勿使毛刷顶端的铁丝碰破或划伤仪器。
洗涤后,玻璃仪器内的水要“空净”,不要用布擦,更不许胡乱甩水。
(二)试剂的取用1、化学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大多有毒或具有腐蚀性。
因此,在使用时不能用手直接拿取,更不能随意品尝。
2、药品的取用时应根据《试验规程》的规定,如规程未有用量,则应尽可能少取量。
3、已取出但未用完的药品,不得装回原瓶,以防药品污染。
4、取用固体药品时要用特制的小匙,小匙不得接触仪器和桌面。
5、取用液体试剂时,取下的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或夹持在手指的背面。
如用滴管吸取少量药品,应专药专管取用,并注意不要把滴管插入试管内,以免接触器壁而沾污药品。
如用倾注法取药,试剂瓶的标签应向着手心,逐渐倾斜瓶子,让试剂沿着洁净的试管壁流入试管或沿着洁净的玻璃棒缓缓注入烧杯中。
试剂取用完毕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三)台秤的使用台秤用于初略称量。
它能迅速的称量,但精确度不高。
一般能称准至0.1g。
使用时,先将游码移到零位,调节小螺丝使台秤左右平衡,即使其指针左右摆幅相等。
再在左盘上放一清洁干燥的表面皿,称量瓶或烧杯,称出其质量(W2),被称物放在左盘器皿中,称出质量(W1),其被称物质量=W1-W2(10g以下可调节标尺上的游码)。
(四)过滤操作1、普通过滤:先把一圆形或方形滤纸对折两次成扇形(方形滤纸需剪成扇形),展开后呈圆锥形,恰能与60°角的漏斗相密合。
如果漏斗的角度大于或小于60°,应适当改变滤纸折成的角度使之与漏斗相密合(滤纸边缘应比漏斗口稍低)。
用水或溶剂润湿滤纸,再用玻璃棒轻压滤纸四周,赶去滤纸与漏斗壁间的气泡,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九年级化学教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9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认识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
2.激发学生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重点: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难点: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讲述、演示。
实验准备:各种常用化学仪器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学科为题,导入新课。
二.授新课:1.结合课本P191内容,讲解、强调化学学生实验的要求。
2.结合实物,讲述一些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⑴试管⑵试管夹⑶玻璃棒⑷酒精灯⑸胶头滴管与滴瓶⑹铁架台⑺烧杯⑻量筒⑼集气瓶⑽漏斗⑾长颈漏斗⑿锥形瓶⒀蒸发皿⒁导气管⒂其它仪器三、简要进行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对照课本图3、图4,说出这两个实验中所用到的各种仪器的名称。
第二课时课题:药品的取用教学目标:1.了解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学会正确取用药品的基本操作.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重点: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难点:滴管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实验准备:固体药品、液体药品、药匙、镊子、小纸槽、滴瓶、胶头滴管、教学过程:一.教师授新:(一)药品的取用:1. 讲解要注意的事项;三不原则;节约药品原则;用剩药品的处理方法。
2. 操作原理(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取用粉末状固体的正确方法;取用块状固体的正确方法;取用液体药品的正确方法;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正确方法;[1][2][3][4]下一页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认识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
2.激发学生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重点: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难点: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讲述、演示。
实验准备:各种常用化学仪器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学科为题,导入新课。
二.授新课:1.结合课本P191内容,讲解、强调化学学生实验的要求。
实验名称:基本操作化学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范。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化学理论,探究化学反应,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本实验主要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天平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滴定管的使用、试管的洗涤与干燥、加热、冷却、搅拌、过滤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天平、移液管、滴定管、试管、烧杯、漏斗、滤纸、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玻璃棒等。
2. 试剂:NaOH标准溶液、HCl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氯化钠、硫酸铜、硫酸铁等。
四、实验步骤1. 天平的使用(1)调零: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调整天平横梁至平衡状态。
(2)称量:将被称物品放在天平左盘,右盘加入砝码,调整砝码至天平平衡,记录物品质量。
2. 移液管的使用(1)清洗:用蒸馏水清洗移液管,然后用待移取的液体润洗移液管。
(2)移液:将移液管插入液体中,吸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轻轻摇匀,然后将液体移入锥形瓶中。
3. 滴定管的使用(1)清洗:用蒸馏水清洗滴定管,然后用待滴定的液体润洗滴定管。
(2)滴定:将滴定管插入锥形瓶中,缓慢滴加液体,直至达到滴定终点。
4. 试管的洗涤与干燥(1)洗涤:用试管刷刷洗试管,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2)干燥:将试管倒置在试管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至干燥。
5. 加热、冷却、搅拌(1)加热:将试管放置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2)冷却:将加热后的试管放置在水中冷却。
(3)搅拌:用玻璃棒搅拌溶液。
6. 过滤(1)准备滤纸:将滤纸折叠成漏斗状,放入漏斗中。
(2)过滤:将混合物倒入漏斗中,待液体过滤完毕。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天平称量结果:物品质量为m g。
2. 移液管移液结果:液体体积为V mL。
3. 滴定结果:消耗标准溶液体积为V mL。
4. 过滤结果:滤液体积为V mL。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天平称量结果准确,说明天平使用规范。
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鉴别与鉴定等定性定量分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实验操作具体步骤1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用品:小药匙、量筒(10mL、50mL各一个)、胶头滴管、烧杯3个、滤纸(快速滤纸) 、铁架台(附大小适宜的铁圈)、漏斗、玻璃棒、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蒸发皿、粗盐、废液缸(要贴有标签)、小烧杯(盛放固体废弃物,要贴有标签)、火柴实验步骤:第一步:溶解1、固体取用:取一小药匙粗盐,放入“溶解食盐”烧杯中。
用吸水纸擦干药匙放回原处;盛放食盐的试剂瓶盖好瓶塞,放回原处(标签朝外)。
2、量取:将“盛水试剂瓶”取到面前,拿下瓶塞倒放桌上;再选取10mL量筒。
一手拿量筒,使量筒略倾斜,一手拿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口对口,沿量筒壁缓缓倒入接近10ml水。
倒完后,量筒放在桌上,用胶头滴管吸取“试剂瓶”中水滴入量筒(量筒读数:蹲下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胶头滴管:捏胶头、赶空气、伸瓶中、放手吸、不平放、不倒置)。
胶头滴管中若有水剩余放入“废液缸”3、溶解:一手拿盛放食盐的烧杯,一手拿量筒,将量筒内的水沿烧杯壁缓缓倒入烧杯中,倒完量筒放回原处。
用玻璃棒搅拌使食盐全部溶解,溶解完成后将玻璃棒放回原处。
溶解后的食盐放在右侧待用。
第二步:过滤1、制作过滤器:滤纸对折再对折,打开后一边一层一边三层,放入漏斗(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用胶头滴管从“盛水试剂瓶”吸取少量水滴到滤纸上(漏斗下端用“盛放废液烧杯”接滴下的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2、仪器安装:将铁架台取到面前,将盛接“滤液烧杯”放在铁架台上,漏斗放入铁圈中,调节铁圈高度,使漏斗末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
3、过滤:将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侧,烧杯尖嘴轻靠在玻璃棒中下部(即直线距离不超过漏斗口范围),将液体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等待过滤完毕。
化学基础操作
1.晶体的制备和提纯:晶体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实验物质,在晶体的制备和提纯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如溶解、结晶、过滤、干燥等。
2. 溶液的制备和调节:在化学实验中需要制备各种浓度的溶液,同时还需要对溶液的pH值进行调节,因此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如称量、溶解、调节pH值等。
3. 气体的制备和收集:在化学实验中需要制备各种气体,并对气体进行收集和处理,因此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如气体发生器的制备、气体的收集和处理等。
4. 反应物的计量和计算:在化学实验中需要对反应物进行计量和计算,以保证反应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因此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如称量、计算反应物的化学计量等。
5. 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化学实验中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如pH计、天平、电子天平等,因此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如仪器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等。
以上就是《化学基础操作》的内容简介。
掌握这些基础操作方法和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化学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可以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
- 1 -。
基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
在一般实验中洗涤玻璃仪器主要用水。
首先把水注入欲洗的仪器中,用毛刷仔细刷洗仪器内部,再用自来水冲洗几次。
若器壁完全透明,表面不附有明显的油污或固态物怎能满足一般实验的要求。
如水洗后达不到上述程度,可再用肥皂液或去污粉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冲净,最后还需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
洗涤时应特别注意勿使毛刷顶端的铁丝碰破或划伤仪器。
洗涤后,玻璃仪器内的水要“空净”,不要用布擦,更不许胡乱甩水。
(二)试剂的取用
1、化学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大多有毒或具有腐蚀性。
因此,在使用时不能用手直接拿取,更不能随意品尝。
2、药品的取用时应根据《试验规程》的规定,如规程未有用量,则应尽可能少取量。
3、已取出但未用完的药品,不得装回原瓶,以防药品污染。
4、取用固体药品时要用特制的小匙,小匙不得接触仪器和桌面。
5、取用液体试剂时,取下的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或夹持在手指的背面。
如用滴管吸取少量药品,应专药专管取用,并注意不要把滴管插入试管内,以免接触器壁而沾污药品。
如用倾注法取药,试剂瓶的标签应向着手心,逐渐倾斜瓶子,让试剂沿着洁净的试管壁流入试管或沿着洁净的玻璃棒缓缓注入烧杯中。
试剂取用完毕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三)台秤的使用
台秤用于初略称量。
它能迅速的称量,但精确度不高。
一般能称准至0.1g。
使用时,先将游码移到零位,调节小螺丝使台秤左右平衡,即使其指针左右摆幅相等。
再在左盘上放一清洁干燥的表面皿,称量瓶或烧杯,称出其质量(W2),被称物放在左盘器皿中,称出质量(W1),其被称物质量=W1-W2(10g以下可调节标尺上的游码)。
(四)过滤操作
1、普通过滤:先把一圆形或方形滤纸对折两次成扇形(方形滤纸需剪成扇形),展开后呈圆锥形,恰能与60°角的漏斗相密合。
如果漏斗的角度大于或小于60°,应适当改变滤纸折成的角度使之与漏斗相密合(滤纸边缘应比漏斗口稍低)。
用水或溶剂润湿滤纸,再用玻璃棒轻压滤纸四周,赶去滤纸与漏斗壁间的气泡,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过滤时,把漏斗放在漏斗架上,下面的烧杯内壁紧靠着漏斗管末端。
然后将滤液沿玻棒小心缓缓倾入漏斗,倾入漏斗的溶液,最多加到滤纸边缘下5-6mm的地方。
2、减压过滤:此法可加速过滤,并使沉淀抽吸的比较干燥。
但不宜用
于过滤胶状沉淀和颗粒太小的沉淀,因为胶状沉淀在快速过滤时易透过滤纸,颗粒太小的沉淀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紧密的沉淀,溶液不易透过。
减压过滤装置包括水泵(或真空泵)、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等。
连接时注意布氏漏斗下端斜口应朝向吸滤瓶支管。
剪成的滤纸大小,应比漏斗内径略小,但又能把全部漏孔都盖住。
滤纸先用少量水润湿,微开水龙头(或控制真空泵内的真空度),使滤纸吸在漏斗上。
过滤时将溶液沿玻棒流入漏斗,注入的溶液量不得超过漏斗总容量的三分之二,然后开大水龙头(增大真空)将滤液滤下,并用玻璃棒搅拌使沉淀平铺在漏斗中,在抽滤过程中,吸滤瓶中的滤液高度要始终低于吸气嘴。
抽至沉淀比较干燥时,拔掉吸气嘴上的橡皮管,在关闭水龙头(或真空泵),以防倒吸。
(五)蒸发(浓缩)
为了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采用加热的方法使水份不断蒸发,溶液不断浓缩而析出晶体。
蒸发通常在蒸发皿中进行,因为它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加速蒸发。
注意加入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其容量的2/3,以防液体溅出,加热时可根据物质对热的稳定性选用酒精灯(或电炉)直接加热或用水浴、砂浴间接加热。
当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或溶液较浓稠时,如需要继续蒸发,应严格控制火的大小,以免溶液爆沸或飞溅。
注意不要使瓷蒸发皿骤冷,以免炸裂。
(六)离心沉降
为了把沉淀和溶液分开,常用离心沉降的方法,这就要使用离心机。
当盛有混合物的离心管在离心机中迅速旋转时,沉淀的微粒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向离心管底部抛去,因此沉淀在管的尖端迅速聚集成一层,溶液(离心液)则完全澄清。
必须注意,电动离心机是高速旋转的,为了避免发生危险,要用盖加以保护。
离心机特别是电动离心机是较贵重的仪器,应该按操作要求小心使用。
离心机的操作方法如下:
为了避免旋转时将离心管碰破,应在离心机的套管底部垫上少许棉花,然后再放入离心管。
为了保持旋转时不发生震动或摇动,几只离心管应置于相对应的管套中,并使各管所盛溶液高度基本相等,如果只有一只离心管的试液要离心分离,应取装有等量水的离心管与之对称。
使用电动离心机时,开始缓慢旋转(即将变阻器置于低速位置),以后逐渐移动变阻器是电流加大而使转速加快。
停止前,移动变阻器至原来位置,任其自行停止,取出离心试管。
电动离心机旋转速度视沉淀物性质而定。
结晶形和致密沉淀,大约每分钟1000转,经1至2分钟即可;而无
定形和疏松沉淀,旋转速度应提高,约每分钟2000转,经3至4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