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 b
E
2.正负极堆积着正负电荷,所
以电源内部存在着由正极指向
+
正极
+
负极
负极的静电场
电源
3.要把电荷从负极搬运到正极就要克服静电场对电荷的
作用力
4.一定存在着“非静电力”,它像个“搬运工”
5.即使是把相同的电荷量从负极移到正极,非静电力在
不同的电源中做的功也不一样,就像把相同的重物从一
楼搬上二楼,人力做的功不一样(层高不同)
但编者的课程理念足落实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这样 做就有所欠缺。 “经历科学过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或实验认识新的规律,可以通过阅读来 了解前人的工作过程……跟着教师的思路一环套一环地接 受新的概念,也是经历科学过程的一种形式。
教科书为电动势的学习搭出台阶
1.电源能维持电荷的流动是因 为它具有把自由电荷从负极经 电源内部搬运到正极的能力
生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 体会初中与高中的区别,提高理论分析能力。
教科书这样处理的另一个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许多概念、规律
都逻辑关系联系着。编者还考虑到,在初中物理及其他科学课程的
学习中,关于科学认识的过程,学生往往形成一个图景,那就是 “实验→科学规律,实验→科学规律……”而实际的图景比这复杂 得多:人们以事实为基础,总是力图找出尽量少的几个基本原理, 再从这几个基本原理通过逻辑关系解释已知的事实(包括已知的科学 定律)和预言未知的事实。不仅科学研究是这样,日常生活中也是这 样。所找到的基本原理是否正确,所建立的逻辑网是否合适,则靠 其后的事实来检验。
●为什么要从功和能的角度学习电动势的概念?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说:“电源两极间电压的大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