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字词积累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字词积累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字词积累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字词积累

必修一文言字词积累

《烛之武退秦师》重点文言字词

贰(有二心,从属二主)军(驻扎)若(假如)是....也(这是.... 表判断)

缒(用绳子往下送)既(已经)鄙(边界,当做边界)焉(为什么,哪里)

陪(增加) 以为(把.....作为)行李(出使的人)共(供,供给)济(渡河)厌(满足)肆(延伸扩张)封(疆界)阙(侵损削减)唯(希望)图(考虑计划)说(悦)戍(戍守)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个人)因(依靠)敝(损害)

所与(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知(智)易(代替)其(还是)亦(也)

《荆轲刺秦王》重点文言字词

略(掠夺) 旦暮(早晚) 谒(请求) 购(重金悬赏) 邑(封地县城) 诚(如果果真)

有以(有...的办法) 穷困(走投无路) 遇(对待) 为(被) 顾....耳(只不过....罢了)

患(忧患祸患) 揕(刺) 见(被) 陵(凌欺辱) 袒(袒露) 扼(握住) 遂(于是就)

盛(放装) 函(盒子匣子) 淬(烧红的铁器浸入水中) 濡(沾湿) 忤(逆迎正对)

变徵(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慷慨(悲壮激昂的声音乐曲)

瞋目(发怒瞪大眼睛) 就(1.接近 2.成功) 顾(回头,回头看) 币(礼物财物) 遗(送赠送) 诚(实在,确实) 振怖(惧怕) 举(全) 比(并列) 宗庙(国家) 陈(陈列) 唯(希望)

九宾(古代外交最高礼节) 奉(捧) 次(先后顺序) 陛(殿前台阶) 谢(道歉谢罪) 鄙(粗俗目光短浅) 未尝(不曾) 故(所以) 愿(希望) 少(稍微) 假借(宽容原谅) 发(打开) 穷(尽头) 见(现) 因(趁机) 还(环绕) 卒(猝仓猝) 方(刚才) 以故(因此所以) 无以(没有...的办法) 股(大腿)

一.被动句,翻译为“被”二.判断句,翻译为“是”三.状语后置,翻译时介词结构需调整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四.定语后置,翻译时修饰名词的定语需调整到名词前面

《鸿门宴》文言重点字词

军(驻扎) 王(称王) 旦日(明天,第二天) 飨(招待犒劳) 山东(崤山以东) 季父(小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 素(一向) 善(关系好) 之(到) 亡(逃跑) 鲰(浅陋) 距(拒,把守) 内(纳) 料(估计) 固(本来) 安(哪里,怎么) 事(侍奉) 要(邀) 寿(祝酒) 婚姻(儿女亲家) 籍(登记) 所以(...的原因) 非常(意外变故) 倍(背) 奈何(怎么办) 蚤(早) 谢(道歉,谢罪) 因(趁机) 河(黄河) 郤(嫌隙) 即日(当天) 数(屡次) 目(使眼色) 三(多,几) 若(你) 不(否) 若属(你们这些人) 皆(全,都) 且(将要) 为所(被) 蔽(蔽护) 遂(于是,就) 卮(酒杯) 彘(猪) 啖(吃) 举(全,尽) 不胜(1.不尽 2.不能承受) 窃(私底下) 如(去到)

俎(案板) 操(拿) 会(恰逢) 去(距离) 置(丢弃) 间(1.暗中 2.抄小路)

度(估计) 再(两次第二次) 吾属(我们这些人)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讲课稿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 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小编寄语: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文言文的翻译,这是老师在进行文言文课文讲解的时候的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帮助大家学好高一语文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①《赤壁赋》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歌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在天空里乘风浮游,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脱离人世飞去,生出翅膀,飞天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边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声调和节拍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倾慕,既像啜泣也像低诉,尾音婉转悠长,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潜伏在深渊的蛟龙闻声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严肃起来,整理好衣襟端坐着,问同伴:“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相互环绕,山树茂密,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绵延千里,旌旗遮盖住天空,在江边斟酒,横转长矛吟诗作赋,本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叶小舟,举起酒器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寄托在天地间,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与神仙作伴遨游长空,与明月一同长久存在。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能把箫声托付给秋风。”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逝去的就像流水,却并没有流走;像月亮那样有圆有缺,但始终没有消减或增长。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上天的无尽宝藏,你我可以一起享用。”于是同伴喜笑颜开,更换酒器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经吃完了,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交错地睡在一起,不知不觉天边已经微白。 ②《游褒禅山记》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字词积累

必修一文言字词积累 《烛之武退秦师》重点文言字词 贰(有二心,从属二主)军(驻扎)若(假如)是....也(这是.... 表判断) 缒(用绳子往下送)既(已经)鄙(边界,当做边界)焉(为什么,哪里) 陪(增加) 以为(把.....作为)行李(出使的人)共(供,供给)济(渡河)厌(满足)肆(延伸扩张)封(疆界)阙(侵损削减)唯(希望)图(考虑计划)说(悦)戍(戍守)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个人)因(依靠)敝(损害) 所与(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知(智)易(代替)其(还是)亦(也) 《荆轲刺秦王》重点文言字词 略(掠夺) 旦暮(早晚) 谒(请求) 购(重金悬赏) 邑(封地县城) 诚(如果果真) 有以(有...的办法) 穷困(走投无路) 遇(对待) 为(被) 顾....耳(只不过....罢了) 患(忧患祸患) 揕(刺) 见(被) 陵(凌欺辱) 袒(袒露) 扼(握住) 遂(于是就) 盛(放装) 函(盒子匣子) 淬(烧红的铁器浸入水中) 濡(沾湿) 忤(逆迎正对) 变徵(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慷慨(悲壮激昂的声音乐曲) 瞋目(发怒瞪大眼睛) 就(1.接近 2.成功) 顾(回头,回头看) 币(礼物财物) 遗(送赠送) 诚(实在,确实) 振怖(惧怕) 举(全) 比(并列) 宗庙(国家) 陈(陈列) 唯(希望) 九宾(古代外交最高礼节) 奉(捧) 次(先后顺序) 陛(殿前台阶) 谢(道歉谢罪) 鄙(粗俗目光短浅) 未尝(不曾) 故(所以) 愿(希望) 少(稍微) 假借(宽容原谅) 发(打开) 穷(尽头) 见(现) 因(趁机) 还(环绕) 卒(猝仓猝) 方(刚才) 以故(因此所以) 无以(没有...的办法) 股(大腿) 一.被动句,翻译为“被”二.判断句,翻译为“是”三.状语后置,翻译时介词结构需调整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四.定语后置,翻译时修饰名词的定语需调整到名词前面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124个文言文字词积累

124个文言文字词积累 A 1.安①怎么、哪里。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 ②安逸、安乐。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安稳、安定。如: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⑤何处,哪里。如: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 2.案①文书、案卷。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②几案、矮长桌。如: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蒲松龄《劳山道士》) ③同“按”,按着。如: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王充《订鬼》) B 3.把持着、端着、拿着。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4.比①靠近、挨着。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表比较。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及、等到。如:莫邪子名赤,比后壮。(干宝《干将莫邪》) C 5.才①仅仅、刚刚。如:初极狭,才通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才能。如: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司马光《孙权劝学》) 6.彻①尽。如: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通达,这里引申为思想的改变。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愚公移山》) 7.诚①确实、的确。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诚心。如: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愚公移山》) ③表假设,假如。如: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司马光《祖逖北伐》) 8.辞①告别。如:停数日,辞去。(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推辞、不接受。如:蒙辞以军中多务。(司马光《孙权劝学》) ③言辞。如:未尝稍降辞色。(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从①采纳、听从、顺从。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 ②跟随。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由、自。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柳宗元《小石潭记》) ④追、追求。如: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⑤从容。如:王果从容入。(蒲松龄《劳山道士》) D 10.但只、仅。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11.对①对着、向着。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高考语文字词整理.doc

常考文字、词整理 A 按按兵不动按部就班按捺按图索骥按揭 安安步当车安之若素安身立命 谙熟ān shú熟悉(某种事物):~地理ㄧ培养~经济管理的人才。 唉声叹气 期期艾艾碍手碍脚 黯然神伤(àn rán shén shāng同义词:黯然泪下(潸然泪下shān rán lèi xià 释义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反义词:悠然自得) 黯黑暗送秋波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煎熬独占鳌头遨游翱翔佶屈聱牙jí qū áo yá解释:佶屈:曲折;聱牙:不顺口。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反义词:出口成章琅琅上口 懊丧懊悔奥秘遨游 B 拔出类拔萃笔力挺拔 跋跋山涉水飞扬跋扈 搬搬弄是非生搬硬套 斑斑驳陆离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五彩斑斓 班班师回朝班门弄斧按部就班 结伴搅拌羁绊绊手绊脚永葆青春 报报仇电报报销以德报怨报复 抱抱憾终生抱残守缺抱佛脚抱负抱头鼠窜抱屈叫冤打抱不平抱怨

爆爆炸爆冷门爆炒爆发力爆料观众爆满战争爆发 暴暴风骤雨自暴自弃暴饮暴食暴发户暴虎冯河 暴戾恣睢bào lì zì suī形容为人凶恶残暴,任意干坏事。同义词:穷凶极恶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反义词:慈眉善目暴露暴殄天物暴躁暴涨 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案德才兼备推崇备至 倍事半功倍信心倍增倍加爱惜 背人心向背背信弃义背道而驰背井离乡背水一战并行不悖人才辈出 必战则必胜必由之路事必躬亲务必 毕毕其功于一役毕生原形毕露神态毕肖 闭闭目塞听闭门造车 避避讳避重就轻避坑落井避世绝俗 敝敝帚自珍凋敝 蔽遮蔽蒙蔽一言以蔽之 弊绝风清徇私舞弊 作壁上观家徒四壁坚壁清野璧谢不日璧还振臂高呼皱襞庇佑惩前毖后筚(荜)路蓝缕刚愎自用痹症裨益束手待毙薜荔bì lì木本植物,茎蔓生,叶子卵形。果实球形,可做凉粉。奴颜婢膝 金碧辉煌 治国安邦邦交帮腔助势搭帮结伙匪帮麻痹裨有所悟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同无能为也已:,“矣”已,了。 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实词活用: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削减。 4 名词使动用法, 利,名词使动用法,得到好处。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损害。 4、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一、古今异义: 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二、固定句式: 言于……曰:对……说。所字结构”所+动词= 名词性短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3、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何有厌? 六、重点虚词: 之 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 1、介词,凭借,用。 2、连词,因为。 3、相当于“而”: (1)表并列 (2)表转折(3) 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4、表目的,来。 为 wéi 动词,做。 wèi 介词,替,给。 夫 fū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代词,那。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初中文言文字词积累

初中文言文字词积累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之 ⑴【代词】他,她,它(们)。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⑤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⑥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⑦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⑧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翻译为:的。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动词】往,到......去。例: ①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 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篇目及重点文言词语

必修一——五文言文复习篇目及重点文言词语 一、《劝学》词语解释: 1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木直中绳 4 5、金就砺则利 6、跂而望矣 7、假與马者 9、无以至千里 11、而绝江河 12、锲而舍之 1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4、声非加疾也 二、《师说》:词语解释 1 2、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3 4、作师说以贻之 5 6 7、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8 9 10、余嘉其能行古道 三、《赤壁赋》词语解释 1、七月既望 ..,月出于东山之上 .. 2、少焉 3、纵一苇之所如. 4、凌.万顷之茫然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6、击空明兮溯.流光 7、渺渺兮予怀 .. 8、倚.歌而和之 9、方.其破.荆州 10、下.江陵 11、渔樵于江渚.之上 12、而卒.莫消长 ..也 13、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4、杯盘狼藉 .. 15、不知东方之既白.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词语解释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五、《六国论》《阿房宫赋》词语解释 1、弊.在赂.秦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3、六国之所亡. 4、思厥.先祖父

5、然则 ..诸侯之地有限 6、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7、终继五国迁灭 .. 8、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9、后秦击赵者再. 10、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11、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1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 ..天日 14、直走.咸阳 15、杳.不知其所之 16、管弦呕哑 .. 17、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六、《秋水》《非攻》词语解释 不辩牛马泾流之大至于北海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杀不辜人亏人愈多从而誉之 知非 七、《指南录后序》词语解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4 八、《五人墓碑记》词语解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文言文常用词语整理

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w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 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谨拜表以闻。 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24.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对着,面对。 25.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26.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27.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28.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29.平:社会太平;平定 30.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31.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32.议:商议,讨论;议论,评论;主张,建议 33.论:研究,讨论,如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议论,评论,如每与臣论此事;辩论;判罪,如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4.表:上表推荐某人;外,与“里”相对;表扬,表彰;表明;标志。 35.案:考察,核实,如“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案问:审问,审查,如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巡行,巡视,如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文书,案卷;按照,依照;几案 36.坐:因犯------罪或错误,如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判罪,定罪,如犯法不坐,连坐;因为,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通“座”,座位。 37.闻: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见闻,见识;名声,名誉; 38.罪:惩处,判罪 39.置:赦罪,释放,如赏亲阅,见十置一;放到一边,放弃,如沛公则置车骑,置之不理;搁,安放,如置之度外;摆,设,如置酒咸阳宫 40.赈:救济发:开仓放粮救灾 41.廉:查访(廉洁;正直)鞫:审讯听:治理,处理,如兼听万事;判决,如断狱听事;听从,接受;听任,任凭 42.报:断狱,判决罪人;报答,报复;给回信,答复,如谁可使报秦者;报告,告知,如遣使者还报;报应;酬报。 43.课:督促完成指定工作,如严课农桑;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如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44.典:主管,如承庆典选校百官;45.简:挑选,如简贤选能。 46.籍:登记,如籍府库;名册,户口册;通“藉”,凭借,如然往往籍是以谋私利。 47.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这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免除,避免;通“娩”,分娩。。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废:黜废,罢官,如不胜其官者废免;废弃,停止,如废寝忘食,半途而废;衰败,如达见废兴;残废。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荣衔。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如:

高考语文整理(词语)

高考语文词语整理(2020.2.7./11.)【无重复,共27页,整理不易,望海涵】 岌岌可危:形容极其危险 危在旦夕:危险就在眼前 众志成城: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 患难与共: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受困难或灾祸。 保证:1.担保,担保做到;2.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事件,任务) 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力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 必需:一定要有,不可少。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 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深孚众望:很使群众信服。 不浮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波动:起伏不定,不稳定。 流动:(液体或气体)移动。 因此:因为这个。 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引号:1.表示特定的称谓;2.表示直接引用;3.表示“特殊含义”;4.表示反语、讽刺。 浸泡:在液体中泡 濡染:沾染,受熏陶。 一文不名:一文钱也没有,形容极端贫困。名:占有。一文不值:连一个钱也不值,形容毫无价值。 蒙昧:未开化,没有文化。 愚昧:缺乏知识,愚蠢而不明事理。 戮力同心: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强调“困难”语境。 边缘化:使靠近边缘;使处于不重要地位。 私人化:个人化(就从事某种活动或拥有财产而言)。获得:取得;得到(多用于抽象事物)。 焕发:光彩四射;振作。 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 约束: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放松身心:对身体和精神的控制由紧变松。 修身养性:修养性情使之臻于完善。 沧海桑田:指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文言文大全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像梦一般地, 彷徨在悠长、悠长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又寂寥的雨巷,像梦中飘过 我希望逢着一枝丁香地, 一个丁香一样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结着愁怨的姑娘。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她是有到了颓圮的篱墙, 丁香一样的颜色,走尽这雨巷。 丁香一样的芬芳,在雨的哀曲里, 丁香一样的忧愁,消了她的颜色, 在雨中哀怨,散了她的芬芳, 哀怨又彷徨;消散了,甚至她的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太息般的眼光 撑着油纸伞丁香般的惆怅。 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独自

像我一样地彷徨在悠长、悠长 默默彳亍着又寂寥的雨巷, 冷漠、凄清,又惆怅。我希望飘过 她默默地走近,一个丁香一样地 走近,又投出结着愁怨的姑娘。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完整)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2.形容词作动词 1.形容词作名词 1.动词作名词 2.动词的使动 一、通假字 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1.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 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 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5.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词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4、.词亦类去活之用 (一)名词活用 古:离开; 今 :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 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①既东封郑(封:边界。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 ②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三)③形烛容之词武的退活秦用 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①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②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增加;薄,减少,削弱) ③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 ③阙秦以利晋(形容词作使动,使……获利) 1.名词作状语

5.微 2.鄙 1.肆 4.阙 6.敝 四④ 、一词且多 贰义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一)重要实词: ①又欲肆其西封。(扩大,延伸;动词) ②筵肆设席 (陈设,动词) ③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作坊,名词) ④家贫无书,常游于洛阳市肆,阅所卖书 (店铺,名词;成语:鲍鱼之肆;词语:酒肆) ⑤肆无忌惮。 (放肆,动词) ① 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远的地方 ) ②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 ③北④蛮夷我之皆鄙有人礼,未夫尝犹见鄙天我子。(看庸不俗起,,鄙轻陋视,。目) 光短浅)。(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⑤鄙人(谦称)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 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阙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⑤qu 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qu ē 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⑦jué 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④卑幽贱微,(精例妙:。《史微记言·大曹义相(国成世语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成语“敝帚自珍”) ④损害(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 (二)重要虚词 ③疲惫 (例 :⑤衰《资治通鉴民》生:凋“曹敝操之众,远来疲敝。”)

中考必背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9)

中考必背文言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重点字词 整理 1、发:起,指被任用。 2、于:从。 3、畎亩:田间、田地。畎:田间水沟。 4、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5、筑,捣土用的杵。 6、士:狱官。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7、市:集市。 8、故:所以。 9、任:责任,使命。 10、于:给。 11、是:这。 12、苦:使……痛苦。 13、劳:使……劳累。 14、饿:使……受饥饿。 15、乏:绝。空乏: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6、行:做,所行。 17、拂乱:使……颠倒错乱。 18、拂:违背。乱:扰乱。 19、所以:用来。 20、动:使……惊动。 21、忍:使……坚强。 22、曾:通“增”,增加。益:增加。 23、恒:常常。

24、过:过失。这里指犯错误的意思。 25、然后:这样以后。 26、衡:通“横”,梗塞,不顺。 27、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8、征:表现、表露。 29、发:抒发。喻:了解。 30、入:在国内。 31、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32、拂(bì):同“弼”,辅佐。 33、出:在国外。 34、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35、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36、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中考必背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整理重点字词: 1.心:天性,天良 2.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3.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得:得到。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 5.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 于:比。 6.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7.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 8.患:祸患,灾难。 9.辟:通“避”,躲避。下同。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字词积累

必修三文言字词积累 《蜀道难》《琵琶行》文言字词等 危(高)萦(缠绕) 扪(摸) 胁息(屏住呼吸)膺(胸口) 坐(空白白) 但(只) 去(距离) 盈(满) 喧豗(喧闹声) 嗟(叹惋)尔(你) 胡为( 为什么) 峥嵘(高俊) 崔嵬(高俊) 或( 倘若) 匪(非不是) 吮(吮吸)咨嗟(叹息) 砧(捣衣石案板)朔漠(沙漠)冢(坟墓)贾人(商人)出官(出京外调) 恬然(宁静淡泊)迁谪(贬官)为(做创作)凡(总共)信(随意随便) 阑干(纵横交错)却(退后)向前(以前)惘然(迷惘)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字词 河(黄河) 凶(荒年年成不好) 亦然(也这样) 无如(没有像) 者(...的人) 加(更) 请(请允许我) 喻(打比方) 既(已经) 曳(拖着) 走(跑逃跑) 或(有的人) 直........耳(只不过...罢了) ....也(是) 胜(尽完) 数罟(细网) 洿池(深池) 斤(斧头) 豚(小猪) 彘(猪) 谨(谨慎认真) 庠序(学校教育) 申(反复陈述) 悌(敬爱兄长) 颁(斑) 检(制止约束) 饿殍(饿死的人) 发(开仓放粮) 非...也...也(不是...是...) 是何异于(这和.....有什么区别) 罪(归罪) 岁(年成) 《劝学》文言字词 劝(勉励,鼓励)已( 停止) 中(合乎,符合) 輮(“煣”用火烤使弯曲) 其(代词) 槁(干,枯) 暴( 通“曝”晒) 挺(直)故(因此,所以) 金(金属) 就(接近) 参( 检查) 省( 反省) 知(智慧) 须臾(一会儿,片刻) 跂(提起脚后跟) 彰(清楚,明显) 假(借助) 舆(车) 致(到达) 生( 通“性”天性) 善(善于) 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神明(智慧)跬步( 古代跨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无以( 没有....办法) 骐骥( 骏马) 舍(停止) 锲( 刻) 镂( 雕刻) 黄泉( 地下的泉水)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基础梳理 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夫晋,何厌之有____通____,____ 2.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____ 3.日以尽矣____通____,____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___通____,____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通____,____ 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____通____,____ 7.卒起不意____通____,____ 8.秦王还柱而走____通____,____ 9.要项伯____通____,____ 10.不敢倍德____通____,____ 11.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通____,____ 12.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通____,____ 二、文言实词 1.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敢以烦执事 ..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可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 ...② ..①东道主 ①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②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物质上不富有 (5)可以 ..解燕国之患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可能,能够 (6)樊於期偏袒 ..扼腕而进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袒护 (7)终已不顾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考虑,不照顾 (8)诸郎中 ..执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医医生 (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很 (10)将军战河北 ..② ..①,臣战河南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北省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南省 (11)所以 ..遣将守关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文言词语分类积累

文言常用词语分类积累2 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史记》正是这一体例的开创者。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高一语文字词等整理

一、字词字音 山川草木风土人情血浓于水廿.七(niàn) 枝枝节节什刹.海(chà) 黏.合(nián) 积凑杜鹃 赐予空旷静寂疲乏匀调僻静喘气海棠柿子愧杀菜圃别墅难耐概莫能外 优裕囚禁无处逃遁监狱头破血流盲流熠熠闪光酥骨奇诡静谧侵肌贫瘠犁头 悲怆消遣眷顾矫饰风雅富贵麦穗车谣萍漂四方墟场马厩犁耙草垛掳掠 富丽堂皇无影无踪养尊处优荡然无存一幢庇护沧桑厄运伶仃孤苦摇篮喷射 不竭源泉通衢茕茕孑立简陋博大精深自成一体毫无愧色不容置疑陶冶烙印孩提 渊源朴素荒诞不经瘠薄覆盖招摇俏丽蕴藏不解之缘欣欣向荣粉妆玉琢春风得意 翩翩起舞蔚蓝眷恋柔媚目睹缱绻永诀一腔热血遮蔽频繁朦胧瞻仰灌木丛 坎坷命运多舛千丝万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馨香醉人违禁品寥寥无几促膝谈心落空 渗透纽带栽培娇弱樱花舒展排筏浮想联翩琶音亭亭玉立婆娑簌簌声独具一格玲珑剔透干枯思绪客死他乡郁闷清脆昔日雪橇狐裘踱步倘若隆冬光秃秃 喧嚣(xiāo) 筏船(fá) 宅邸(dǐ) 眷念(juàn) 绮窗(qǐ) 惦念(diàn) 搭讪(shàn) 悠邈(miǎo) 田塍(ch?ng) 濡染(rú) 烙印(lào) 匝数(zā) 恬淡(tián) 缔造(dì) 谪居(zh?) 低徊(huí) 发轫(ran) 翘首(qiáo) 桑梓(zǐ) 翰苑(hàn) 别墅(shù) 逃遁(dùn) 静谧(mì) 奇诡(guǐ) 贫瘠(jí) 悲怆(chuàng) 矫饰(jiǎo) 游泊(b?) 酥骨(sū) 迁徙(xǐ) 戈壁(gē) 按捺(nà) 惶惑(huáng) 抛锚(máo) 崔颢(hào) 廿七(niàn) 粘合(nián) 辜负(gū) 菜圃(pǔ) 烟垢(g?u) 渗浸(shan) 打夯(hāng) 颠簸(bǒ) 什刹海(chà) 丰子恺(kǎi) 檀香山(tán) 侘傺(chàchì) 欷歔(xīxū)憔悴(qiáo cuì) 魂牵梦萦(yíng) 喜上眉梢(shāo) 一饮一啜(chu?) 铩羽而归(shā) 根深蒂固(dì) 方兴未艾(ài) 含辛茹苦(rú) 熠熠闪光(yì) 喧嚣筏船寰宇肴馔神裔眷念绮窗宅邸惦念搭讪悠邈崎岖 田塍濡染烙印匝数侘傺恬淡缔造谪居低徊发轫翘首欷歔 桑梓翰苑别墅逃遁静谧奇诡贫瘠雄浑悲怆矫饰游泊酥骨 迁徙戈壁按捺憔悴颠簸惶惑抛锚崔颢辜负菜圃烟垢渗浸 打夯檀香山什刹海喜上眉梢铩羽而归根深蒂固方兴未艾含辛茹苦 熠熠闪光魂牵梦萦一饮一啜 煮茗(míng) 蛰居(zh?) 丰腴(yú) 赭色(zhě) 乌桕(jiù) 远阜(fù) 诳语(kuáng) 惊骇(hài) 雾霭(ǎi) 喷薄(b?) 阴霾(mái) 攫来(ju?) 混沌(dùn) 瘴气(zhàng) 剔透(tī) 粗犷(guǎng) 壬戌(r?n) 桂棹(zhào) 扣舷(xián) 袅袅(niǎo) 酾酒(shī) 横槊(shu?) 匏尊(páo) 嫠妇(lí) 愀然(qiǎo) 颢气(hào) 僇人(lù) 忧悒(yì) 追溯(sù) 嗥叫(háo) 驯服(xùn) 迸发(bang) 若垤(di?) 湍急(tuān) 饿殍(piǎo) 艾蒿(hāo) 衽席(ran) 蓊郁(wěng) 咆哮(páo xiào) 窈窕(yǎo tiǎo) 舳舻(zhúlú) 蜉蝣(fúy?u) 蜿蜒(wān yán) 闽粤(mǐn yua) 涟漪(lián yī) 焚茅伐(fá) 无尽藏(zàng) 奔放不羁(jī) 千峰万壑(ha) 举酒属客(zhǔ) 冯虚御风(píng) 相与枕藉(jia) 山川相缪(liáo) 引觞满酌(shāng) 施施而行(yí) 毛骨悚然(sǒng) 攒蹙累积(cuán cù) 斫榛莽(zhu?zhēn) 箕踞而遨(jījù) 煮茗蛰居丰腴赭色乌桕诳语惊骇雾霭阴霾攫来剔透粗犷 壬戌扣舷袅袅酾酒横槊嫠妇愀然引觞满酌涟漪忧悒追溯 嗥叫蜿蜒饿殍艾蒿奔放不羁千峰万壑相与枕藉施施而行毛骨悚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