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做守法公民(2019年9月)
- 格式:ppt
- 大小:483.50 KB
- 文档页数:34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6课做守法公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守法的意义和重要性;2.掌握守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3.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和观念;4.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学会遵纪守法。
二、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九年级政治教材第6课;2.教具: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教学PPT;3.材料:守法案例。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守法的兴趣;2.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守法公民?守法对社会的重要性是什么?知识讲解(15分钟)1.利用PPT呈现守法的定义和意义;2.解释守法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人权益的重要性;3.引导学生思考守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案例分析(25分钟)1.通过PPT呈现几个现实生活中的守法案例;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讨论,学习案例中守法与违法的区别;3.鼓励学生围绕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学习小结(10分钟)1.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守法的重要性;2.强调守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3.提出问题:你从今天的学习中有什么收获?课堂练习(15分钟)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完成;2.收集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讲解和讨论;3.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并进行解释。
课堂总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守法;3.鼓励学生成为守法的公民。
四、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守法意义和重要性的小短文;2.要求学生收集自己身边的守法案例,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想。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引导下理解和掌握了守法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了解了守法与违法的区别。
课后作业的设计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守法,并能培养他们的守法意识和观念。
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能力,为他们成为守法的公民打下了基础。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六课第1框做守法公民建设法治国家导学案苏教版【学习目标】1. 感受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自觉树立法治观念。
2. 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前提。
【重点难点】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前提及其重要性难点: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新知预习】自主预习,完成核心知识填空。
1.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明确把“__________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______________,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只有实行_____________,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3.依法治国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6.市场经济本质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
认识依法治国学习目标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其基本要求。
2、了解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懂得依法治国必须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感受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
教学难点德治和法治律的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层层设疑、重点剖析、阅读感悟、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1、依法治国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核心(1)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3)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4)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核心:依宪治国2、依法治国的重要性:①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
只有用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引导和制约人们的经济行为,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才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只有实行依法治国,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依法治理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④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⑤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3﹑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或为什么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1)法治和德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做守法公民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做守法公民的建议,以政治书的体例编写:一、明确权利与义务1. 了解法律:每个公民都应了解国家的基本法律,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学习法律,我们可以明确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
2. 遵守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们应当尊重并遵守宪法,维护国家的法治秩序。
二、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1. 法治意识:要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相信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在面对问题时,应当首先考虑法律的规定,而不是个人的主观臆断。
2. 公平正义: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应当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
不因个人利益而违反法律,也不因个人偏见而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积极履行公民义务1. 依法纳税:作为公民,我们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纳税。
这是我们为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也是我们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体现。
2. 服兵役或参加民兵组织:在国家需要时,应当依法服兵役或参加民兵组织,保卫祖国的安全和稳定。
四、维护社会秩序与和谐1. 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公共秩序,不扰乱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 尊重他人权利:在与人交往中,应当尊重他人的权利,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遇到纠纷时,应当通过合法途径解决,而不是采取暴力或非法手段。
五、培养守法习惯1. 从小事做起:守法不仅仅是大的方面,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
比如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等。
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守法习惯。
2. 自觉遵守法律:守法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不是被动的遵守。
只有真正树立起法治观念,才能做到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综上所述,做守法公民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通过明确权利与义务、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社会秩序与和谐以及培养守法习惯,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守法,为建设法治社会做出贡献。
九政第六课做守法公民2 第二框树立法制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治观念的重要性2.了解我国开展“四五”普法教育的基本内容3.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依法维权的关系4.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规X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教学重点:树立法治观念的内涵与必要性教学难点:守法必须懂法知识结构:树立法制观念公民必须守法公民树立法制观念的含义公民树立法制观念的意义勇于用法律维权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的正确做法守法必须懂法普法教育活动普法教育计划的主要内容青少年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的意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
一.公民必须守法探究:“分析不法少年、王某表哥以及王某三人行为的不正确之处。
”不法少年勒索他人钱财,是某某行为;王某表哥以同样的手段某某是错上加错;王某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后,不能主动寻求法律的保护,对表哥某某行为又不制止。
三人的行为表明他们都没有法治观念,应该接受法制教育。
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你认为家庭、学校、社区及个人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此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可分小组讨论,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堤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在全班交流。
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1.公民树立法制观念的含义:也就是要树立严格,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的观念。
2.公民树立法制观念的意义: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才能维护。
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
二.勇于用法维权探究:(1)肖某的失误主要有哪些?不应答应老板提出的拍摄婚纱照的要求,更不应该对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协议内容不看就签字,自已的婚纱照公开挂出后,不向法律部门求助,采取外出打工的消极态度。
这反映了肖某的法治观念十分淡薄,线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意识较差。
(2)肖某母亲代女儿打官司能胜诉吗?请说明理由。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三单元崇尚法律第6课做守法公民第1框建设法治国家教学案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道德与法律紧相连二、重点难点重点:依法治国的意义;难点: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三、教学过程【知识点梳理】1、依法治国的含义:2、依法治国的本质: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5、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6、依法治国的总目标:7、依法治国的意义(必要性):(1)(2)(3)(4)8、法律与道德的联系:(1)(2)(3)【知识点突破】(一)情景探究材料一、xx年9月21日,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成功破获一起制售假冒国内知名品牌白酒案,在沪、苏两地同步开展收网打击,共抓获犯罪嫌疑人60余名,捣毁生产、加工窝点1个,仓库4个,售假门店30余家。
据悉,警方还在现场缴获喷码机2台及漏斗、胶带等大量制假工具,假冒五粮液等品牌标识1万余张,瓶盖、内盒等包装材料1.1万余件,空瓶7000余个,假冒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洋河等白酒740余箱,计4400余瓶。
材料二、xx年以来新一届徐州市公安局党委班子在全省率先部署启动了打击农村黑恶势力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打掉横行乡里、欺压残害百姓的农村黑恶犯罪团伙24个,抓获团伙成员139名;带破涉黑恶犯罪常见“六类案件”792起,“两抢”案件156起,破获“黄赌毒”案件379起,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农村地区治安大局稳定,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材料三、“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材料一、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材料三的两句话分别强调了依法治国的哪些基本要求?(二)典型试题分析素材一: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依据宪法,由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会议讨论了关于我国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事务,其中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重点讨论话题。
课题:6.1 建设法治国家【教学目标】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把握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基本要求、核心及其重要性。
理解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课堂反馈】1.与道德、纪律相比较,法律具有的最显著特征是()A.依靠社会舆论保障实施B.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C.只对部分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D.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A.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B.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C.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D.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3.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因为()A.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的覆盖面广于道德B.道德和法律相互促进、相互联系C.道德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法律是道德的保障【迁移创新】一部名为《被告山杠爷》的电影,讲述了发生在一个非常偏远的、治安秩序很好的山村的故事。
山杠爷是该村党支部书记,个人品质很好,受人尊敬。
村里有个年轻媳妇经常虐待婆婆,受到全村人谴责。
山杠爷看不过,派人把这个媳妇抓了起来游村。
羞愤之下,年轻媳妇自尽了。
事情捅到上级司法机关,山杠爷被依法逮捕。
山杠爷感到很委屈,不少村民也为山杠爷鸣不平。
1.山杠爷被依法逮捕感到很委屈,不少村民也为山杠爷鸣不平。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2.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影片中悲剧的重演?【教学反思】课题:6.2 树立法治观念【教学目标】知道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含义、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懂得青少年学法、懂法的重要意义。
【导学提纲】1.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
2.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
只有人人树立,养成善于,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 是健全社会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4.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就是要,以及、的观念。
5我们青少年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能够促进,养成青少年依法,法。
【展示交流】女学生王某在学校附近被不法少年勒索了几十块钱。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政治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政治教案 / 初中政治 / 九年级政治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做守法公民》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政治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认识依法治国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2.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知识与能力]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2.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4.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依法维权的关系5.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性教学重点: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教学难点: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导入新授“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自己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之中?”学生设想生活的美好,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谈出希望生活在经济繁荣、民主完备、精神生活充裕等的社会中,教师进一步引导,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社会中需要由什么来保证实施?让学生明确我们要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走依法治国之路。
从而导入新课。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依法治国的提出:1997年党的xx大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9年3月,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二、新授1.生活离不开法例举:比照两幅照片,谈感想。
(注意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七年级第五单元《遵纪守法》内容,说明遵守家规、校规、公共场所活动规矩的重要性)(1)什么是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做守法公民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一、本课相应知识点1、有关依法治国必须掌握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的本质和根本目的、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前提、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在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里要明确依法治国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我想从两个方面来组织答案:(1)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2)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促进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2、有关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这一部分要注意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就是要坚持以德治国。
要搞清楚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思想的重要性。
3、有关树立法制观念知识点。
首先必须搞清树立法治观念的内涵也就是要搞清楚六个字------守法、用法、学法。
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也就是从这三方面来谈。
在用法方面主要强调青少年要学会用法,要增强依法维权意识及如何维权(或维权要求)。
在学法方面特别强调国家"五五"普法的对象和"五五"普法的内容,作为五五普法的重要对象之一------青少年更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这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本课与考点结合的重点知识1、依法治国作为选择题,可以考依法治国的本质、根本目的、前提等。
也可以作为简答题可以直接考,例如10年前,依法治国写进党的十五大报告,成为基本方略。
____年9月14日,实施依法治国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请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依法治国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又是什么?作为材料题可以考。
如给你一段材料,然后可以问(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坚持怎样的治国方略?(2)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上述治国方略?可以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