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十三讲 影响行为的因素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26.00 KB
- 文档页数:20
第十三讲“社会动机”视角下走上吸毒道路的社会学解释社会动机是驱动人的社会行为的最基本力量。
社会动机就是以心理内驱力和心理需要为动力源泉而形成的促进行为主体朝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①。
吸毒行为的发生也是受到社会动机的驱动。
从社会心理学的维度解释吸毒行为,从社会动机视角进入是一种尝试。
认为,某市吸毒人群吸毒的社会动机是借助毒品调整他们的社会情绪。
吸毒人群自身社会免疫力低下,在成瘾习性的驱动下,在不良群体的纵容与劝诱下,最终选择毒品来调整自身的社会情绪。
在中国的北京、哈尔滨、西安、重庆、贵阳、武汉等地区进行了一项阿片成瘾者初始吸毒原因的调查研究结果也与的研究结果接近。
该研究从社会、生理、心理及追求四个方面分析初始吸毒原因,结果表明:在初始原因上,好奇心驱使、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造成吸毒。
这项研究从另一侧面揭示了好奇心等心理渴望(正性社会情绪)与负性社会情绪对个体初吸毒品的重要作用。
何谓社会情绪?社会情绪是在情绪概念基础上提出的概念。
情绪是主观因素、环境因素、神经过程和内分泌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结果会出现愤怒、焦虑、害怕、内疚、羞愧、悲伤、羡慕、嫉妒、厌恶等负性情绪;当然,这种结果也会产生快乐、自豪、欣慰、希望、爱、同情等正性情绪。
美国学者詹姆斯和丹麦学者朗格对社会情绪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社会情绪既包含身体变化,也包含我们对社会环境的体验,所以,个人的经历和社会情境有助于我们确定自己在某种场合应具有的情绪。
他们的观点颇有见地。
情绪不完全是心理概念,一些情绪,尤其是和负性情绪有关系的一系列失望、郁闷、后悔等复杂情绪,除了生理因素以外,认为有很大可能有社会因素在里面。
有研究表明与人们的工作、居住环境、社会交往以及所有参与的活动有关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都能引发不良社会情绪的产生。
由于这些因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引起较长时间的不良社会情绪,从而易使人们陷入各种适应性疾病之中。
归纳地说,社会情绪是情绪概念的子概念,包含身体变化,也包含我们对社会环境的体验,是个人的经历和社会情境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结果。
消费者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内部因素1.个体特征:个体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个人收入等。
年龄与消费者行为密切相关,年轻人倾向于追求新潮和时尚,而年长者则更加关注实用性。
性别也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男性和女性在购买决策上有一定的差异。
教育水平和个人收入也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
2.社会文化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文化价值观、个人态度、认知和个人动机等。
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个人价值观念都会对其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产生重要影响。
认知和态度是人们对广告、宣传和推销策略的反应,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态度和行为。
3.个人动机:个人动机指一个人购买一些产品或服务的动机或目的。
个人动机可以分为内驱和外驱两类。
内驱动力是指消费者通过满足自身需求或愿望,来获得满足感。
外驱动力是指消费者受到其他因素的激励,如广告、促销活动等。
二、外部因素1.社会经济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决策。
2.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包括市场竞争程度、产品供应状况和价格等。
市场竞争程度越高,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的选择余地会更多,他们更有可能通过比较价格和质量来做出决策。
产品供应状况和价格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3.社交因素:社交因素包括家庭、朋友、同事和群体等。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他人的影响,特别是在购买决策不确定或涉及较高风险的情况下。
家庭成员的购买决策也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决策。
4.营销传播活动:营销传播活动包括广告、促销活动、公关活动等。
这些活动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知晓程度、态度和购买意愿。
消费者通常更容易受到刺激或影响,并在这些活动的推动下做出决策。
总结起来,消费者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既有内部因素,如个体特征、社会文化影响和个人动机等,也有外部因素,如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社交因素和营销传播活动等。
第十三章社会控制1、什么是社会控制?(05 08名词)社会控制通常是指人们依靠社会的力量,以一定的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进行约束,确立与维护社会秩序,使其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专指社会对越轨行为的禁止、限制与制裁。
综合起来,对社会控制概念的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控制的任务既包括对违反社会规范行为的制裁,又包括引导广大社会成员认同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以协调个人、群体、组织、社会整体的关系。
(2)社会控制的目的不仅要使个人和团体的行为服从社会稳定的需要,还要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个人和团体的自由与社会秩序达到和谐的统一。
(3)社会控制必须依靠社会力量才能进行,同时社会控制又必须使社会规范按每个社会成员“内化”,从而达到积极控制的目的。
因此社会控制的实现途径必须是社会力量控制与社会成员自我控制的统一。
(4)社会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
它不仅包括对现有社会秩序的维持,还包括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2、社会控制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答:构成社会控制体系的主要因素有:(1)控制主体,这里的控制主体不仅指国家,也可以指群体、组织和个人。
控制主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社会场的控制;第二,社会组织的控制;第三,全社会的控制。
(2)控制客体,社会控制的客体是社会行为,包括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
个人行为在社会控制系统中是最基本的控制对象。
(3)控制手段,社会控制的基本手段是社会规范。
没有社会规范,社会就缺乏约束人们行为的依据和标准,社会控制也就无从谈起。
(4)控制的保障,社会控制的保障是明确而有力的奖惩措施。
奖惩措施可以包括在规范之中,但它又具有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3、社会控制的功能有哪些?答:社会控制具有一些很重要积极功能,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也存在一些负功能。
社会控制发挥的积极功能有:(1)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社会秩序是指社会整体的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相对稳定有序,在运行中相互协调、平衡的状态。
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原有的观念往往受到很大的冲击,导致更多社会失范,这时就需要的对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加以制止、分化和引导,同时在社会控制主体、控制手段上加以变革,以协调个人与社会以及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平衡,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第十三章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社会学界逐渐兴盛、流行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分析、理解人际间大多数行为之最佳方法是将行为当作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商品和服务来交换。
现代社会交换理论的奠基人是乔治•霍曼斯,其他主要代表人物有彼得•布劳和理查德•爱默森两位美国社会学家。
其中霍曼斯的交换理论着眼于个人层次上对个人行为的解释,一般称之为行为主义交换论;布劳的理论侧重于探索从人际互动的交换过程到支配社区与社会复杂结构的交换过程,可称之为社会结构交换论;爱默森把网络分析技术应用于交换理论,一般称为社会交换网络分析。
一、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一)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50年代中后期,美国国内社会矛盾的普遍激化,暴露了美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面。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开始普遍强调个性发展,崇尚个人力量,反对那种只把人作为团体的组成部分,而不把人作为社会个体行动者的理论观点。
(二)社会交换理论的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交换是人类一切历史阶段上一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是“理性人”)人类学(交换是一种社会整合的要素)行为心理学(斯金纳的“刺激—反应”模式)1、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交换思想洛克、亚当·斯密人的欲望的满足主要是通过交换过程实现的。
交换会使双方都有利可图,人们进行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最大利益的满足。
交换理论在研究过程中,所利用和修正的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假设有:(1)每个人都是最大利益的追求者;(2)个人所拥有的某类资源越多,那么个人对这种资源的需要便越小;(3)物质市场上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4)垄断、独占下的物质价格.必然高于自由竞争下的价格。
2、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弗雷泽(用经济动机来解释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中的姑表联姻模式。
)马林诺夫斯基(“库拉圈”的交换制度)马歇尔·摩斯(促使人们交换的力量来自于社会或群体。
)列维-斯特劳斯(交换对等原则)3、行为心理学斯金纳的“刺激—反应”模式1、在任何特定的场合,有机体都将发出那些能得到较大报酬和最少惩罚的行为。
哪些因素影响了动物行为的进化?
动物行为的进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最重要的因素包括:
生存和繁殖:动物的行为通常会适应其生存和繁殖的需求。
例如,逃避捕食者、寻找食物、筑巢、寻找配偶和繁殖后代等行为对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
环境:动物行为的进化受到其生活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生态环境会对动物的行为产生不同的选择压力。
例如,极端气候条件、食物可获得性和栖息地的特性等因素都会塑造动物的行为。
社会结构:动物的社会结构也对其行为的进化产生影响。
社会动物可能表现出合作行为、竞争行为、领地行为和群体协作等行为,这些行为与其在群体中的地位、资源获取和繁殖机会有关。
遗传:行为特征在动物群体中的传递也是通过遗传机制实现的。
某些行为特征可能具有遗传基础,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从而影响整个物种的行为模式。
学习和记忆: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也会影响其行为的进化。
通过学习和记忆,动物可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发展新的行为策略,并从经验中学习到成功或失败的教训。
综上所述,动物行为的进化受到生存和繁殖需求、环境条件、社会结构、遗传机制以及学习和记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