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8.97 KB
- 文档页数:8
《免疫调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免疫调节》。
咱们先来说说为啥要讲这一章节。
前几天我带着小侄子去公园玩,小家伙玩得那叫一个欢,又是跑又是跳的。
结果回来就感冒了,鼻涕流个不停,还直嚷嚷头疼。
看着他那可怜样儿,我就想啊,这人体的免疫系统到底是咋工作的呢?为啥有时候能抵抗住病菌,有时候又不行呢?这也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给学生们讲清楚免疫调节的知识,那是相当重要!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免疫调节》这一章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与前面所学的细胞的生活环境、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等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还为后续学习植物的激素调节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免疫调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体维持稳态的机制,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说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能力目标(1)通过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免疫失调的案例,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免疫系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关爱自身和他人健康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内环境的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学习免疫调节奠定了基础。
但是,免疫调节的过程较为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免疫调节》艾超9012108007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免疫调节》: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本第二单元第四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为本节免疫调节做好了一定的引导作用,而且免疫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组成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系统,而且为前面所学的遗传与变异等起着基础的作用,由此可知,本节内容在生物学习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作用和免疫学的应用;图表的解读教学难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二、说教学目标:本节在新课程标准中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的作用和关注爱滋病的流行与预防,要求为理解反应水平;1知识目标:概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图表的解读;观察分析总结能力;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形成关注健康的意识;三说学生: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的构建活动,本节课学生已经具备以下的基础:知识基础:具备了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遗传变异等相关知识;能力基础:具备一定的分析图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有一定的了解;学生生活经验:有过免疫接种和感冒等生活经验;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为此我遵循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位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PPT等教学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分组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观察分析合作总结练习六、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免疫调节》(第1课时)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本节在课程标准中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要求水平分别为“理解、反应”水平。
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体液免疫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1)进行图、表解读;(2)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2)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说教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免疫调节》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免疫系统作用是重要的知识目标;进行图表解读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确定为重点;体液免疫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抽象、复杂,难于理解,所以确定为难点。
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进行图表解读教学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三、说学生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的,本节课学生已经具备的相关基础如下:(一)知识基础:(1)初中八年级下册:三道防线的组成;(2)必修1:第1章第1节,资料分析“实例4,艾滋病病因”,第2章第2节,“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示例图:抗体的免疫功能”,第6章第2节,“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
(二)能力基础:具有一定的图、表解读的能力;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关注艾滋病;初步具有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四)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过免疫接种、得过感冒或其他传染病的经历。
四、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自学、讨论法、讲解(授)式教学法(二)学法:观察、讨论、归纳、练习法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手足口病的资料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兴趣(二)复习旧知教师展示:初中教材图片、文字――三道防线的组成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做铺垫(三)讲授新课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学习免疫调节的结构基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让学生观察教材中“人体内的免疫器官”图片,概括出免疫器官种类(2)免疫细胞:让学生观察必修1“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图片,归纳免疫细胞的种类(3)免疫活性物质:给出概念及种类――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及时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2.启发讲解,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教师呈现:必修3“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图片,让学生归纳出第三道防线的作用设计意图:进行图表解读,总结作用教师提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拥抱、共同进餐会被传染吗?防治艾滋病标志?展示图片:艾滋病病毒、红丝带标志等设计意图:关注艾滋病,洁身自爱、关爱艾滋病病人过渡语:抗体在细胞外液中起作用,如果病原体入侵了人体细胞,抗体还能起作用吗?(2)免疫的两种方式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旧知解释――蛋白质是大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引出特异性免疫的两种方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设计意图: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两种免疫方式(3)体液免疫的过程①免疫过程的学习:教师提问:作战部队有哪些?抗体和记忆细胞有什么作用?学生整理结构图。
§2.4《免疫调节》说课稿息烽一中生物组黄诗先一、说教材及考点:《免疫调节》为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内容,贵州省2014年高考说明的考试要求为: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历届高考试题多以选择题、图解形式出现,题目常与生活实际中的病例相结合,着重考查学生的审题、识图、综合运用、获取信息、实验与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
本课内容知识点多而分散,学生记忆难度大任务重,概念模糊,线索不清晰。
学生普遍掌握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抗原抗体的概念、艾滋病的发病原理和传播途径,但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还不是很清晰,各种淋巴细胞的来源和作用不能辨析,所以作为高三复习课,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主要是:1、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层次来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过程;3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学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比较、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是通过甲流、艾滋病的素材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关爱生命,关爱社会。
二、说学情学生普遍掌握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抗原抗体的概念、艾滋病的发病原理和传播途径,但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还不是很清晰,各种淋巴细胞的来源和作用不能辨析。
三、说设计思路: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
复习课要源于平时教学、高于平时教学,有新的高度、新的内容、新的方式,让学生有新的收获。
于是我设计了以非典情境作为教学主线,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由表及里,从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利用学生原有知识搭建平台,来理清一条条的线索,并利用思维导图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在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也体现了新课程“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
《免疫调节》说课稿[精选多篇]第一篇:《免疫调节》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免疫调节》。
本着依据教科书来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原则进行如下设计。
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
本节与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共同构成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三环节,三个环节看似独立,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学好本节对理解其他连个环节有着积极的帮助。
本节课的重点是免疫调节的防卫功能。
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学习,学生对于调节作用已形成较系统的观念,而且在初中已有初步了解,再次学习会相对简单。
但其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存在诸多相似点,学生易混淆,因此将其作为本节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基于新课标和教材的分析,我确定如下核心素养目标:生命观念:描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说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社会责任: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器官移植问题,唤醒人类心灵深处的爱心。
好的教学方法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将采用先学后教,自主探究并辅以讲述、图表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下面我将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展示泡泡男孩,思考泡泡男孩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启发学生思考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快速进入本节课课题。
本节课共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应用三个内容。
分两课时完成。
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此部分内容简单易理解,要求学生阅读教材35页并描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点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关于免疫的知识,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作用。
播放与艾滋病相关的视频,了解艾滋病的流行及预防。
思考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使学生意识到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
《免疫调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免疫调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中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补充和完善,又为后续学习植物的激素调节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接着阐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重点讲解了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最后,教材还介绍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以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但是,免疫系统的概念和免疫调节的过程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
(2)认同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稳态与平衡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教学难点(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调节的过程等重要概念和知识。
《免疫调节》(第1课时)说课稿(南漳县高级中学王东升)一、教材分析(一)免疫调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二章第4节的内容,其中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教材将免疫调节列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材中首先对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做了介绍,而后才开始介绍免疫调节,意在突出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作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的普遍性。
此外,免疫学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广泛,对免疫学知识的学习,在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通过课件(PPT)、挂图展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通过搜集、展示资料的方式,培养学生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进而让学生们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并引导学生形成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
第2课时:细胞免疫、免疫学的应用。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PPT:动态演示体液免疫的过程。
(2)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
二、学情分析“三道防线”的组成是初中涉及到的学生熟悉的内容,通过自学可达到学习目的。
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
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免疫调节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免疫调节》,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主要研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多层次生命系统的稳态调节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只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免疫系统的调节机理。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而且比较抽象,因此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本节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免疫调节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通过多媒体演示、读书指导法、组织学生讨论等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和合作探究等指导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用多媒体播放“身体时时刻刻处在病原体包围中”的漫画图,引发学生的讨论:为什么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还能够安然无恙,人体是如何调节的呢?进而引入今天的新课《免疫调节》。
以这样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然后我用多媒体出示免疫器官以及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功能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的三道防线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学生派代表交流本小组的成果,我对学生的回答做及时的点评和补充,让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第四节免疫调节说课稿一、说教材:第四节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多而复杂,主要讲述的是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还涉及到免疫学关于器官移植的问题,它涉及到第一章第二节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免疫—神经――体液共同作用密切配合维持机体稳态。
免疫更是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保证,这些问题解决则要很大程度依赖于生物学知识,这一节内容与基因工程的成果、发酵工程在医药上应用等内容有关。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2、掌握抗原、抗体的特点。
3、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了解常见的免疫疾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类比和归纳能力,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理解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洁身自爱,善待生命。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1四、说教法:引用直观的图片,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总结和应用的能力。
五、说学法 :1、指导学生阅读自学和讨论2、分析比较归纳抗原和抗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课时安排:2课时,今天学习第一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艾滋病到我们生活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引入本节免疫调节的教学。
通过问题探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免疫调节如何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板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
并完成课堂练习。
〖板书〗二、免疫系统的防为功能〖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
并完成课堂练习。
由〖资料分析1及讨论〗过渡到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
免疫调节》说课稿、教材分析(一)教材中得地位与作用《免疫调节》选自高中生物必修3 第二章第四节。
包括“免疫系统得组成”、“免疫系统得防卫功能” 、“免疫系统得监控与清除功能” 、“免疫学得应用”四部分内容。
分2 课时学习:第1 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得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得疾病及免疫学得应用。
随着课改得进行,新课标将免疫调节列为必修三得教学内容,其“具体内容标准”中包括“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得作用” ,可见,新课标将免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得一种方式。
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得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得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与功能得整体性具有重要得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得复杂性与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得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得方方面面,与学生得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得生活方式”就是不可或缺得。
可见本节在高考中得地位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概述免疫系统得组成。
(2 )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得作用(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得机制(4)关注艾滋病得流行与预防。
2、能力目标:(1 )通过资料搜集、讨论得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 2)以图解、问题、与讨论得方式学习免疫系统得防卫功能。
( 3)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得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得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得责任与义务.(2) 了解艾滋病得病因与预防, 认识到艾滋病患者就是HIV 得受害者, 需要得到我们得关爱。
(3) 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得生活理念.(4) 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得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得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得防卫功能.2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得过程。
二、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一)学情分析: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得应用得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
学生通过初中有关免疫知识与高中一年级得生物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得生物知识。
教师得任务就是要结合学生已有得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得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得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得责任感。
(二)我着重以下学法指导:1. 搜集资料:提前搜集艾滋病得资料,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得能力,提前进入新课得热身。
2. 主动学习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免疫过程,自主观察课本上得免疫示意图,在教师讲解免疫过程后,学生自主写出免疫过程得步骤并相互交流解说。
3•比较归纳法:比较两种免疫得不同.三、教学方法与教具(一)教学方法:通过提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得方式了解艾滋病得知识;通过讲授、图解、总结、比较得方式学习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通过举例、比喻得方式学习抗原抗体得关系;通过比喻、表演得方式学习记忆细胞与抗原得二次反应;通过讨论学习、资料搜集、比喻表演、赏识性评价等方式,形成师生互动得教学氛围。
(二)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课(5mi n)【多媒体展示】视频:温家宝总理瞧望阜阳艾滋病孤儿与患者图片:河南文娄村得爱滋病孤儿【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搜集得艾滋病得资料图片【教师导入】一定要提出艾滋病得“病因”(P41 )与“直接死因” (P 3 6),引出“T淋巴细胞” 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得关系,引入免疫调节得学习。
【多媒体展示】这节课得主要内容(二)主体知识呈现过程(35mi n)一、免疫系统得组成【讨论】根据您得常识,您知道有哪些属于免疫系统吗?【多媒体展示】免疫系统得组成【提问】当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肿大,有时颌下等部位还出现淋巴结肿大。
您知道这就是为什么吗?(巩固免疫器官得概念)【过渡】免疫系统就是如何完成它得防卫功能得呢?二、免疫系统得防卫功能(一)人体免疫得三道防线【多媒体展示Fl a sh】三道防线【教师归纳】【设疑】第一、二道防线为什么叫“非特异性”呢?第三道防线为什么叫“特异性”呢?【讲授】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得概念【多媒体展示】P 37艾滋病死因与免疫系统受损得关系【资料分析】【学生讨论】T细胞得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过渡】第3道防线就是怎样起作用得呢?(二)特异性免疫【多媒体展示】特异性免疫类型1、体液免疫【自主阅读】体液免疫得过程【多媒体展示】阅读提纲:【讲授】当病原体突破前2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就发挥重要作用,产生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得蛋白质--------- ---- —-抗体,这种病原体就叫抗原。
【总结】抗原抗体得概念【举例比喻】抗原抗体得关系【多媒体展示】体液免疫示意图【教师讲解】体液免疫得过程【多媒体展示】二次反应得坐标图【比喻表演】记忆细胞―一--警察――----- 教师表演病原体-――-罪犯-----一个学生表演【学生活动】用图表得形式画出体液免疫过程,然后相互交流、解说【教师展示】体液免疫图表【过渡】体液免疫只能消灭体液中得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从而进入细胞免疫得教学。
【板书】2、细胞免疫【自主阅读】细胞免疫得过程【多媒体展示】阅读提纲:【多媒体展示】细胞免疫示意图【教师讲解】细胞免疫得过程【学生活动】用图表得形式画出细胞免疫过程,然后相互交流、解说【教师展示】细胞免疫图表(三) 结课(5mi n )【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概念图综合前面两节课学习得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可知:神经一--体液 ----- 免疫调节网络就是机体得主要调节机制,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得稳定状态。
学以致用:学习了免疫调节,就要知道当外来病原体入侵时,我们得身体发生着怎样得变化,别人知其然,我们知其所以然,不亦乐乎?学习了免疫调节,更加深了对艾滋病得认识。
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再搜集这方面得资料想想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五、教学反思免疫调节就是一个抽象得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各种不同教学方法得处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得运用,让一些复杂得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让一些过程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得学习热情,从而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
但在本课中,因为活动较多,所以怎样安排教学使得学习变得容易些、愉快些、有效些,就成为教学设计得关键。
所以在课堂上,我特意设置了相应得情景与问题,引导学生在活跃得气氛中参与讨论,主动构建地整理知识,感受获得知识得乐趣与成功得体验。
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入赏识性评价,促进每一位学生得发展。
不足之处就是、时间紧教学内容较多,课堂节奏较快,有些问题未能进一步强化附一:板书设计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一、免疫系统得组成免疫器官一一―一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吞噬细胞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一-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二、免疫系统得防卫功能(一)人体免疫得三道防线第一道:皮肤、黏膜第二道:体液中得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一—一—一— T特异性免疫(二)、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浆细胞f抗体抗原f 吞噬细胞 f T 细胞f B 细胞f记忆细胞2、细胞免疫抗原 f 吞噬细胞 f T细胞 f 效应T细胞f宿主细胞-一------------------ -- f抗原附二:课堂反馈:1、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2、抗体具有免疫功能,应用在医药上,可以把它制成口服液增强人得免疫力吗?3、(高考题)艾滋病就是由于病毒HI V侵入人体后破坏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
那么艾滋病患者得免疫功能表现为:()A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绝大部分丧失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都正常C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正常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绝大部分丧失附三:课后作业:1、从互联网、报刊上搜集关于艾滋病得流行、病原理、防治得知识,加深对免疫调节得理解想想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2、有一种说法:人要就是爱干净超过了必要得限度,反而比别人更容易得病。
您认为有道理吗?请说明理由。
3、判断1)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2)淋巴细胞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 )3) 只要接触一次某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期记住该抗原得特征。
4) 抗体就是由效应 B 细胞合成并分泌得。
( )4、选择1) 下列皮肤得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得就是()A 、防止细菌侵入B 、防止水分蒸发C 、感受外界刺激D 、调节体温2) 人体内可以吞噬与消灭病原体得就是() A 、呼吸道黏膜 B 、淋巴细胞C 、抗体与抗原D 、吞噬细胞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得就是( )4)免疫细胞主要就是() A 、吞噬细胞B 、腺细胞C 、上皮细胞D 、淋巴细胞 5)下列关于抗体得叙述,不正确得就是( )A 、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B 、就是一种特殊得蛋白质C 、能破坏与排斥所有病原体D 、就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得6 )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免疫器官得就是 ( )A 、肝脏E 、脾脏C 、胸腺D 、淋巴结 7)下列各项中 ,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得就是()A 、抑制病菌得繁殖B 、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得能力C 、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D 、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8)生活中在不知情得情况下 ,人最可能因下列得哪一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A 、与病毒携带者握手E 、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得而又未经严格消毒得餐具 C 、住旅店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得而又未及时更换得被褥D 、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得而又未经严格消毒得器械A 、唾液得杀菌作用 C 、白细胞吞噬病菌B 、接种百白破疫苗D 、皮肤得屏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