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一)
- 格式:ppt
- 大小:430.50 KB
- 文档页数:11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因素消费者行为受到许多个体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个体因素是指个人在购买决策中具有的特征和特点。
首先,个体的需求和欲望对消费者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每个人的需求和欲望都不相同,因此购买决策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一个人可能更关心价格,而另一个人可能更关心产品质量。
个体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欲望会直接影响他们购买的决策。
其次,个体的个性特征和价值观也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个体的个性特征包括性格、态度、信仰等方面。
比如,一些人更加冒险,喜欢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而另一些人则更加保守,喜欢购买他们熟悉的产品。
此外,个体的价值观也会影响他们购买决策的方向。
一些人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他们更愿意购买环保产品,而其他人可能更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
个体的知识和经验也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
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了解程度以及之前的购买经验都会影响他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估和选择。
对于一个了解产品的专业人士来说,他们可能会更加注重产品的技术细节和功能特点。
而对于一个没有购买类似产品经验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依靠口碑和其他购买者的评价来做出决策。
最后,个体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也会影响消费者行为。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他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偏好。
比如,一个人在职业发展之初可能更加注重价格和经济性,而在事业成功之后可能更加注重品质和奢侈品。
总而言之,个体因素对消费者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需求和欲望、个性特征和价值观、知识和经验、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都会塑造个体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购买决策。
对于营销人员和企业而言,了解和分析这些个体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满足消费者需求至关重要。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因素还有许多其他方面。
以下是一些进一步讨论的个体因素:1. 文化背景: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对其消费行为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信仰会影响个体对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和评价。
组织行为学简答论述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思考题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答案要点: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系统及其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组织行为学关于个体特性的基本假设是什么?答案要点:(1)个体差异假设。
(2)完整的人假设。
(3)行为有因假设。
(4)渴望尊严假设。
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是什么?答案要点: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
一个是管理科学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有关理论,另一个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是什么?答案要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系统及其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的方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5、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是什么?答案要点:跨学科性、层次性和实用性。
6、组织行为学的方法论原则是什么?答案要点:人本原则、系统原则和权变原则?第二章思考题1、个体行为有哪些特点?答案要点:从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的差异性来看,人的行为具有自为性、有因性、目的性、持久性、可改变性的特点。
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看,人的行为具有不连贯性、环境依赖性、隐蔽性、应变性、复杂性难以描述和度量性的特点。
2、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答案要点:影响个体行为的主观因素,包括个人经历、个性和认知三类因素。
其中,个人经历是指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认知则包括个体的认知过程和决策。
影响个体行为的客观因素,指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一切外在因素的总和。
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个体行为发生影响作用的组织因素,如组织的激励制度、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领导风格等等;另一个是对个体行为发生影响的社会因素,如个体的家庭状况、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等等。
一、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及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㈠个体行为特征在管理过程中,根据管理活动的目标,要求管理者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必须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协调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才能很好地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地目标。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我们对个体行为,有全面的认识。
可以说,理解个体行为应该是建立与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也是保证组织管理成功的基本要求。
个体行为不仅代表了个体的自身特性,处于社会环境中,个体行为也是对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反映。
一个人从出生,到接受社会的影响与教育,直至进入组织开始自己的职业活动,他(她)的行为既有个体生理特征的作用,也是对一定的社会环境,以及所处的组织群体气氛、组织文化特点的反映。
尽管个体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个体的行为也是带有一些普遍的特征的,这些特征表现为:1.行为的自发性。
2.行为的因果性。
3.行为的主动性。
4.行为的持久性。
5.行为的可变性。
㈡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
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
具体可列表如下:二、有关人性的假设领导者对人性的认识,决定了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对人性假设的研究是领导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为了理解人的复杂性,国外一些学者如薛恩、麦格雷戈等提出了多种模式,这些模式都是以对人性的假设为根据的,即便如此,这些假设对研究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的规律性和特征仍是有一定意义的。
㈠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关于人性是理性的和经济的说法,归根到底,是从享乐主义哲学那儿衍生出来的,这种学说主张,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变得最大。
与薛恩的这些假设相类似的是麦格雷戈提出的X理论,麦格雷戈在用组织方法对人进行分析时,把传统的关于人性的假设都包括在X理论之内。
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类型,将决定他们所采取的管理策略和领导行为,并决定他们关于组织及其职工间应保持哪种心理契约的概念。
第二章社会与人格心理学章节练习试题及答案1.向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称为(). [单选题] *A. 自我整饰B. 自我暴露(正确答案)C. 自我推销D. 自我觉察答案解析:此题非常简单,不该错。
没有讲过的不选!!别乱选!!2.影响说服效果的情境因素是(). [单选题] *A. 卷入程度B. 吸引力C. 注意分散(正确答案)D. 可信性答案解析:朋友圈发过这题吧!做过一次了,怎么还能错呢?不解释!3.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关系最密切的概念是(). [单选题] *A. 最近发展区B. 自我概念C. 替代性强化(正确答案)D. 操作条件反射答案解析:此题考察对号入座能力,对应好人物关系,第二章的时候还没有讲最近发展区(发展心理学内容,最近发展区对应人物维果斯基)自我概念,罗杰斯啊!操作条件反射,手艺人斯金纳啊!怎么还能错呢!强调一下,班杜拉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不该错!4.对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 [单选题] *A. 准确B. 变化(正确答案)C. 稳定D. 系统答案解析:解析: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作出变化的预测,如果是可控的,表明个体可通过主观努力改变行为及其结果;对不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作出准确的预测,如果行为原因是不可控的,表明个体通过努力也有可能无能为力。
逻辑关系:可控因素,说明我们可以控制,结果可以改变;不可控,我们控制不了,结果改变不了,就会固定,准确。
如果还理解不了的就死记硬背吧,我尽力了!5.按罗杰斯的观点,对个体行为及人格有重要影响的是个体的(). [单选题] *A. 本我B. 自我概念(正确答案)C. 超我D. 真实自我答案解析:首先,排除法,排除AC,本我超我是老弗爷的概念吧,所以至少50%蒙对可能。
罗杰斯的观点是什么呢,原话: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有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知识框架第一节需要、动机与行为一、需要、动机及行为规律行为发生的基本模式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又是由需要支配的。
行为的产生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也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
目标是一种外在的对象,是行为的诱因。
目标并不是采取一次性行动就能够实现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
行为科学家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划分为两种: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
(1)目标导向行为是寻找目标的过程;且过程不能太长,目标定的不能太低;(2)目标行为时直接满足目标实现需要的行为;个体行为规律的循环过程只有了解人的需要,才能预测人的动机与行为。
二、需要与动机1.需要需要是人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
需要具有以下特点:(1)指向性(2)多样性(3)层次性(4)潜在性(5)可变性(6)社会制约性2.动机(1)动机的定义动机指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
(2)需要与动机的关系需要和动机既相似,又有严格的区分。
①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所在,动机则是推动人类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
②当一个人的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目标时,这种需要才会转化为动机。
③动机是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需要并不必然会导致动机的产生。
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①需要对象的确定;②需要达到一定程度,当需要的强度在某种水平上时,才能变成动机并引发行为。
三、动机与行为1.动机的三种机能动机具有原始性、内隐性及实践活动性的特征,因此具有三种机能:(1)始发机能:动机是个体行为发生的直接动因;(2)选择机能:动机能指导人们作出相应选择,使得行为朝着既定方向、预期目标前进;(3)强化机能:行为结果的好坏,会驱使动机重复出现或不再出现;2.动机与行为的关系一般来说,动机是行为发生的直接内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
(1)动机和行为的复杂关系具体表现在:第一,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同的行为;第二,同一行为可以源于不同的动机;第三,一种行为可能由多种动机所引发;第四,合理的动机可能会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第五,错误的动机有时会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