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炎病人腿肿的原因是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腿肿的体检报告1. 引言腿部肿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和病理状态有关。
本文档旨在描述腿肿的体检报告,并对腿肿的常见原因进行介绍。
2. 病历信息患者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50岁主诉:腿部肿胀体检日期:20XX年XX 月XX日3. 体格检查3.1 腿部外观患者双下肢对称,无明显畸形。
皮肤温暖,颜色正常,无瘀斑或皮疹。
双踝部皮肤有轻度水肿。
3.2 腿部触诊双侧腿部触诊,无压痛,肌肉紧张度正常。
双下肢腓肠肌肌腱反射正常,无异常感觉。
3.3 血压测量患者血压测量结果如下: - 左上臂收缩压:XXX mmHg - 左上臂舒张压:XXX mmHg - 右上臂收缩压:XXX mmHg - 右上臂舒张压:XXX mmHg3.4 心肺听诊心肺听诊结果正常,未听到异常心音或呼吸音。
3.5 神经系统检查患者双下肢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肌力正常,双下肢运动协调良好。
4. 其他相关检查4.1 血常规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如下: - 血红蛋白:XXX g/L (参考范围:130-175 g/L)- 白细胞计数:X.XX × 109/L (参考范围:4-10 × 109/L) - 血小板计数:XXX × 109/L (参考范围:150-450 × 109/L)4.2 肝功能检查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如下: - 谷丙转氨酶(ALT):XX U/L (参考范围:7-56U/L) - 谷草转氨酶(AST):XX U/L (参考范围:13-35 U/L) - 白蛋白:XX g/L (参考范围:35-55 g/L)4.3 肾功能检查患者肾功能检查结果如下: - 尿素氮(BUN):X.X mmol/L (参考范围:2.5-8.8 mmol/L) - 肌酐(Cr):X.XX umol/L (参考范围:45-84 umol/L)4.4 血糖检测患者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如下: - 空腹血糖:X.X mmol/L (参考范围:3.9-6.1 mmol/L)5. 结论根据患者的体格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患者出现的腿部肿胀可能是轻度水肿引起的。
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简介∙受累静脉局部红肿、疼痛、压痛,皮肤温度高,可触及条索状物。
多发生于下肢,常见的原因为静脉曲张。
∙一种良性疾病,但也可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乃至形成肺栓塞。
∙应该在所有怀疑该病时,进行双功能超声检查。
∙若复发性发作并呈游走性,特别是无静脉曲张的病人,应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促凝血状态。
∙治疗上应用弹力长袜、制动、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疗效。
定义∙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是指中等大小的浅表静脉自限性的血管炎。
常表现为浅表静脉的疼痛、压痛、硬结和/或红斑。
伴随皮肤温度高和红斑常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
最常发生于下肢的隐静脉及其分支。
也出现在上肢、前胸或者颈部静脉,常由于静脉曲张、高凝状态、静脉穿刺插管和给药引起。
一般SVT专指下肢的血栓静脉炎。
流行病学∙SVT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病理状态,但是其确切的发病率很难正确评估,部分原因是由于本病为良性和自限性疾病,缺乏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
Tecumseh社区卫生研究显示,SVT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男性从三十几岁的每年0.05/1000增高至八十几岁的每年1.8/1000人,而女性分别为0.31/1000和2.2/1000[1]。
大多数研究显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平均年在60岁以下[1]。
在中国尚缺乏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
病因∙病因诊断取决于本病的发生部位。
下肢的SVT,主要病因仍然是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的局部损伤常为SVT发生的促发因子。
在特发性、游走性或者复发性SVT或者无静脉曲张时,需要确定是否存在其它的病理状态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白塞氏病和伯格氏病)、恶性肿瘤和易栓状态[1],包括:因子V Leiden基因变异、凝血酶原G202010A基因变异、肝素辅因子2缺陷、蛋白S和蛋白C缺陷,抗凝血酶III缺陷、狼疮抗凝物和抗磷脂抗体缺陷、纤溶活性异常、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妊娠、肥胖、长期制动、最近的外科手术、创伤、硬化疗法、静脉血栓栓塞病史、静脉输注低张和高张溶液、使用药物(包括安定、胺碘酮、万古霉素、海洛因)和静脉插管[1]。
各型水肿的原因及特点浅述各型水肿的原因及特点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水肿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
一.全身性水肿1.肾源性水肿各种肾小球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各种肾脏病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等。
其临床特点:水肿多从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颜面、足踝部开始,以晨起时最明显,活动后逐渐减轻,而后逐步扩展致全身水肿;肾性水肿的性质是软而易移动,用手指按压局部皮肤可出现凹陷,临床上称之为凹陷性水肿。
肾性水肿患者常同时伴有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少尿等其他肾脏疾病表现。
2.心源性水肿各种心脏病发生右心衰竭时均可引起全身性水肿,如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包疾病、冠心病、心肌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心源性水肿是因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增高及毛细血管滤过压增加而引起水肿。
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先见于下肢,卧床病人常有腰、背及骶部等低垂部位明显凹陷性水肿,重症者可波及全身,下肢水肿多于下午后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水肿常从下肢逐渐遍及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腹水或胸水,水肿性质坚实,移动性较小。
静脉压测定明显升高,常有心脏病病史和心脏病体征。
3肝源性水肿主要见于重型肝炎、肝硬化、晚期肝癌等。
肝病性水肿主要是由于肝功能障碍,肝脏合成血浆蛋白的能力降低所致,主要表现为腹水,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而头面部、上肢常无水肿。
水肿特点为凹陷性,常先出现踝部,逐渐向上蔓延,最后形成顽固性腹水。
患者常伴有黄疸、肝脾肿大、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体征。
4.营养不良性水肿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如长期腹泻既影响食欲,又妨碍蛋白质吸收的慢性痢疾、肠结核、婴儿幽门痉挛或梗阻、胰蛋白酶缺乏、脓胸、肺脓肿、严重弥漫性肝脏疾病、大量腹水、大量失血和外科伤口大量引流及重度烧伤等使体内蛋白质大量丢失致低蛋白血症等均可产生全身性水肿。
静脉炎的症状静脉炎会有什么症状?济南中医静脉曲张医院周围血管病主任赵树英指出:静脉炎是血栓性静脉炎的简称,就是指静脉血管发炎,在临床上,静脉炎的发作症状有很大不同,错诊、误诊等医疗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以周围血管病专业的角度全面讲解静脉炎发病会有什么症状,并通邀请为患者答疑,帮助患者如能较早确诊病情,从速就诊争取治果。
静脉炎的病理变化是血管内膜增生,导致管腔变窄,血流缓慢。
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
以后逐渐消退,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
少数病人可引起相关的反应,如发热、发冷、白细胞增高等症状表现,患者还常常伴有相关部位的疼痛肿胀。
下肢静脉炎发病的典型症状:1、浅层静脉炎症状:多发于下肢浅表静脉,沿浅静脉出现硬条索状肿痛,短2―5公分,长的如柳条,压痛明显,沿静脉周围有的伴发红肿灼热炎症反应,约2―4周后,急性症状逐渐减退,可与皮肤呈条状粘连,或条状灰褐色素沉着。
一般患肢无水肿,浅静脉炎的全身无症状,这是下肢静脉炎的症状。
2、深部静脉炎的症状:好发于下肢的小腿、胸静脉及股骼静脉,前者为小腿肿胀,后者以大腿肿胀为主。
静脉炎患者的患肢肿胀呈筒状,伴疼痛,行走加剧,远端有压迹,皮肤浅灰紫,浅静脉扩张明显。
约1~2个月后,患肢胀疼可渐缓和,但肿胀往往朝轻暮重,与活动有关。
少数转为慢性的静脉回流障碍,患肢浅静脉曲张,血栓性浅静脉周围炎,甚至郁血性下肢溃疡感染,这也是下肢静脉炎的症状之一。
3、游走性浅静脉炎初期表现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可触及皮下硬结或条索状物,压痛。
炎症消退后皮肤色素沉着呈黑色。
可反复多次发作,位置不定,呈游走性。
静脉炎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可能会截肢!如果此时静脉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静脉炎则会发展成二期损伤,曲张面积不断增大,且疼痛越来越明显,逐渐在脚部及曲张处发生血液淤积,使脚踝及曲张处皮肤变紫,持续发展则致使血液不易回流会发生色素沉淀、湿疹样皮肤炎,由于血液长期瘀滞,在曲张的静脉中科形成血栓,导致静脉壁炎症,并将产生淤积性溃疡,同时由于曲张静脉结节的管壁较薄,并常与萎缩的皮肤相粘连,轻度损伤即易引起静脉破裂出血,这对您的健康将终身有害,且有截肢的危险。
股蓝肿(phlegmasia cerulea dolens,PCD)亦称蓝色静脉炎,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肢体高度肿胀压迫动脉引起患肢血供障碍的一种危急重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最严重的一种形式,截肢率和病死率很高,且临床上少见。
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安全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易可门诊认为下肢静脉血栓的危害大致可分为两类:一、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有深浅两组,深静脉在肌肉深层与动脉并行;浅静脉(大隐静脉)独立潜行于皮下,在大腿根部汇入股静脉。
下肢静脉行程长,瓣膜多,分枝多,易受到创伤;或因静脉曲张血流缓慢、淤滞;加上血黏度高,血小板凝集等诸多因素,促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血栓性静脉炎。
症状:患肢肿胀、乏力、沉重,走路费力等。
因患肢血流受阻、淤滞,致使组织缺血、缺氧。
二、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常见并发症,堵塞肺动脉的血栓多从下肢静脉来。
下肢静脉和肺动脉同属于一个血循环通路。
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后,沿着血流到达肺部,堵塞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大栓子可停留在肺主动脉或肺叶动脉分叉处,导致大面积肺栓塞,病情急、重,死亡率高。
小栓子可至肺血管远端,造成小面积肺阻塞,病情轻、隐匿。
肺栓塞表现缺乏特异性。
胸闷、胸疼,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与心肌梗死症类似,易漏诊、误诊。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困出现患肢肿胀,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仅有小腿肿胀和压痛。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则下肢广泛性肿胀,同时伴有广泛性浅静脉怒张或曲张。
股青肿时患肢肿胀更为严重而广泛。
患肢肿胀在久立、劳累时加重,抬高患肢或卧床休息后减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由于患肢静脉血液的淤积和组织的水肿,患肢的皮肤颜色一般呈淡白色,称之为股白肿。
由于血液通过浅静脉侧枝循环回流而使体表血液丰富,皮肤温度可以轻度升高。
当发生全下肢广泛性血栓形成,严重肢体肿胀时,可伴有肢体动脉的痉挛,患肢皮肤瘀紫发青,皮肤温度降低,称之为股青肿或股蓝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栓塞,患者出现胸痛、咳嗽、咯血等临床症状,可以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肺部有啰音,可并发胸腔积水,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妇科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作者:梁晓霞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妇科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护理。
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我院接诊妇产科手术患者1632例,其中妇科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共45例。
通过分析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临床发病因素以及不同分娩方式的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给予患者溶栓、抗凝治疗,以及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
结果静脉炎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护理,临床上的静脉炎症状体征完全消除,进行跟访2至5个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无复发病例。
结论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预防静脉内膜损伤、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临床心理护理、以及输液穿刺部位的更换等,以上这些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产后下肢血栓心静脉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血栓性静脉炎;预防;护理作为妇产科产后的极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病症能够引起患者不可逆转的损害,同时造成脑、肺部的栓塞等[1]。
因此,对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我院进行妇产科手术患者共1632例,其中接诊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45例,发生率为2.76%,其中宫颈癌根治术后1例,剖腹产并子宫肌瘤切除术后3例,子宫肌瘤术后2例,卵巢癌术后2例。
发病时间为3至7d,平均4.1d,患者平均年龄37岁(30-39岁),病患部位在双下肢11例,左下肢19例,右下肢15例。
临床上初期症状主要是小腿部位轻度肿胀、深部压痛以及疼痛。
以弥漫性肿胀和疼痛为临床典型症状,经活动后有加重现象。
其中7例患者的体温超过38.7℃,其他患者体温均分布于37.5摄氏度至38.6℃。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首先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氯吡格雷与阿斯匹林抗血小板、以及活血化瘀中药治疗。
其中23例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同时实施导管血栓抽吸术结合介入性局部溶栓术,另外4例安置下腔静脉滤器。
下肢静脉曲张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刘成平(长宁县人民医院外三科;四川宜宾644300)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都发生着重大的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作息等因素使得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逐渐上升。
一般来讲,引发下肢静脉曲张最根本的原因是静脉部分功能的丧失,其发病机制也包括遗传、体质、性别、地理环境等多方面。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慢性渐进性疾病,本文首先主要介绍其早期症状、常见诱发因素,最后总结提出一些诊断建议,以期能够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一、下肢静脉曲张常见的症状静脉曲张主要是因为静脉中血液淤滞,导致静脉压力增加,血液含氧量逐渐减少,静脉壁中层肌纤维及弹力纤维逐渐被结缔组织替代而萎缩甚至消失,静脉壁有时会因扩张而变薄,有时因结缔组织增生而变厚。
下肢静脉曲张由于病变程度不同,其早期临床表现与后期并发症有所不同。
随着病变程度不断加深,早期临床表现主要是以症状为主,后期则以曲张的静脉表现和产生的并发症为主。
(一)早期临床症状下肢静脉曲张发生早期,一般患者的病变下肢经常会感到酸胀不适、在走路或运动时会感觉下肢沉重并伴随着疼痛感,而且下肢容易疲劳。
但是,有时在行走或者平卧时,这些症状会得到缓解,这是由于腓肠肌收缩产生挤压作用,血液易于回流,从而使得静脉内压力降低。
早期曲张静脉会表现出扩张隆起,进而弯曲的症状,这种症状进一步引起瓣膜闭锁不合,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二)后期并发症下肢静脉曲张的后期并发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静脉曲张性静脉炎:这种症状一般主要是由于血流缓慢所引起的,但在许多临床研究中也表明:部分外伤也会引发静脉曲张性静脉炎;二、溃疡发生:下肢静脉经长期淤血,导致静脉中血液含氧量逐渐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液体外渗,组织水肿,引起局部抵抗力降低,再加上轻度外伤而引发溃疡。
这类溃疡经常发生在内踝上部和小腿内下三分之一处,症状主要表现为内踝、小腿内部周围组织变薄,色素沉着并伴随湿疹。
小腿浮肿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身体某个部位的浮肿时有发生,有小腿浮肿症状时,轻者行动有不适感,重者造成行动受制,不能行走。
造成小腿浮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肾脏疾病会引起小腿浮肿,静脉内压高等等。
★肾性浮肿
患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或肾病,由于肾血流减少,钠、水潴留,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尿中丢失蛋白太多,会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组织间隙已液聚集而引起浮肿。
心源性浮肿。
当各种心脏病发生右心衰竭时,由于静脉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引起静脉内压力升高,体液漏出进入组织间隙,引起浮肿。
肝性水肿。
肝硬化时肝脏结果破坏,门静脉回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增高,以及肝功能衰竭时血浆白蛋白过低等因素,会引起水肿。
★局部性下肢浮肿
多由于下肢静脉、淋巴管受阻,导致体液进入组织间隙所致,入下肢栓塞性静脉炎、淋巴管炎、丝虫病、盆腔或下肢肿瘤压迫静脉。
特发性水肿,女性多见,原因不明,可能和体内激素代谢有关.
可见,引起腿肿的原因很多,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也可能是下肢局部疾病的症状之一,故必须到医院作全面检查,查明病因,才好进行合理的治疗。
老人腿肿怎麼回事?浏览次数:1496次悬赏分:50 |解决时间:2009-7-21 22:30 |提问者:愛回來過九十几岁的老太太,腿肿,头昏,一般来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能不能用中医的治疗方式解释一下,谢谢各位帮忙。
悬赏分我会追加。
最佳答案可以造成腿部肿涨的原因太多了建议最好到医院检查后对症治疗:1、心力衰竭及腿部静脉炎是造成腿部慢性(长期)肿胀的两大主因。
据临床实践表明,静脉炎只会造成患者—的腿肿胀,而造成充血的心力衰竭则会使得两条腿都肿胀起来;静脉炎会引起疼痛,心力衰竭引起的肿胀则不会痛;造成腿部肿胀的各种疾病都有各自不同的发病机制及特征。
2、心脏病、高血压、病毒感染或是心瓣膜病变等等疾病使心肌变得衰弱无力,这时心脏无法将血液顺利送入肺部,血液便开始倒流入静脉当中,然后就会汇流入位于心脏下面的器官——肝脏,使得肝脏充血而肿胀起来。
如果情形未见改善,最后血液甚至会回流腿部的静脉里而形成腿部肿胀。
3、患有严重肾脏疾病的人,全身各处都会出现肿胀的现象,腿部、脸部或是手指无一幸免,之所以会发生全身性的肿胀,是因为蛋白质从尿液流失太多所致。
4、后期阶段较严重的肝病,会因两种机制而引起腿部肿胀。
一种是因为肝细胞受到破坏无法制造足够的蛋白质,所造成的结果就像肾脏病变致使蛋白质流失所引起的状况一样;为了平衡血管内和血管外围组织的蛋白质含量,血液里的液体会流入组织内而造成组织肿胀。
另一种就是肝脏有瘢痕(结疤),使得从腿部流往心脏的血液无法通过肝脏,造成血液回流的现象。
另外,腹腔里肿大的腺体或是肿瘤也可能会压迫到静脉,因而造成腿部的肿胀。
5、饥饿造成腹部肿胀及腿部现象是因为饮食中缺乏蛋白质,造成血液里的液体从血管中渗出、进入身体的组织中,当腹部肿胀时,就是腹腔里容纳有这类的液体,这和肾脏、肝脏发生病变时的情况相同。
6、严重的甲状腺机能不足也会引起全身性的身体浮肿,当然也包括了腿部。
形成此种症状的原因和前述肾脏及肝脏发生病变时的情形一样,都是为了平衡蛋白质在血管及组织内的含量,使得液体自血管中流出,进入组织内而引起肿胀。
讲座文章编号:1005-2208(2010)12-1072-03下肢水肿病因和鉴别诊断刘长建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关键词】下肢水肿;病因;鉴别诊断Keyword lower extremity edema;etiologies ;differential diagnoses组织间隙中液体郁积就会造成水肿,以下肢最常见,是许多不同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也可能与药物治疗、生活环境和习惯有关(见表1)[1]。
周围水肿是由于液体在血管、淋巴和组织间隙之间平衡失调,引起组织间隙液体容量增加所致。
体内液体失衡主要有4个原因:血浆渗透压下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和淋巴系统阻塞[2-3]。
液体郁积后,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垂体后叶素,导致水钠潴留出现水肿。
1诊断路经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放射学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诊断能得到正确的病因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而下肢水肿的临床处理,首先应该针对重要器官系统功能不全或威胁生命的因素。
1.1病史采集完整的病史内容包括:(1)发病情况,持续时间,缓慢出现还是突然发生。
(2)病变部位,全身还是仅位于某一特定部位,一侧还是双侧肢体,上肢还是下肢。
(3)病变特征,凹陷或非凹陷性水肿,痛疼和压痛,皮肤有无破损、增生和色泽变化。
(4)伴随症状,体重增加和减少,有无呼吸困难或夜间呼吸困难。
(5)加重因素,抬高肢体是否减轻,长时间坐或站立是否加重;饮食习惯是否摄盐过多,使用新药或改变剂量;外伤,卧床不起。
(6)严重程度,能否行走,感到鞋、戒指、衣服或腰带变紧。
1.2体格检查根据下肢水肿可能的病因,进行全面和仔细的体格检查。
注意重要的阳性体征,如: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和杂音,肺部啰音,腹水和肝颈反流征等。
详细的周围血管和皮肤检查,注意浅表静脉显露和怒张,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温度、溃疡和其他病变,以及感染或外伤的体征。
观察上肢和下肢水肿是否同时存在,测量肢体周径。
静脉血栓症状、并发症、检查诊断、临床治疗、预防护理及健康宣教概念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
病变主要累及下肢浅表静脉或下肢深静脉,常表现为发热、患肢肿痛,部分患者在体表有压痛的条索状物,常继发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及溃疡形成等。
病因1.静脉血流滞缓。
手术过程中的长时间仰卧,肢体制动或偏瘫卧床,或长途乘车等,均可引起静脉血流滞缓,一直被认为是引起的因素。
全麻、感染或其他增加下肢静脉容量和减少静脉血流的因素都可起静脉血流滞缓,血栓即可在静脉瓣膜尖部和肌肉静脉窦内形成。
另外,解剖因素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由于静脉血流滞缓,血液淤滞于静脉内,淤滞的血小板促进凝血酶的产生和释放。
积累的凝血酶损伤血管壁内膜,导致5-羟色胺和组胺的释放,进而血栓形成。
2.静脉壁的损伤(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不同程度地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
3.血液高凝状态。
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
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最常见原因。
术中或术后因组织损伤引起血小板凝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
症状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小腿深静脉是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但有时常被漏诊常见的症状,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不明显,Homans征可阳性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2.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少数股静脉血栓也可单独存在体征为在内收肌管部位,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
小腿静脉曲张瘙痒腿踝上有点肿胀小腿静脉曲张是指静脉血管壁因血流受阻,血液在血管内积聚形成的一种疾病,长期的积聚会导致腿部的血管变粗,形成静脉淤血和静脉瓣功能不正常的现象,这时候患者就会出现腿部瘙痒、肿胀、皮肤变色等不适症状。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小腿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促进小腿静脉舒张,改善静脉瓣膜功能,促进局部微循环,达到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
具体的药物如下:(1).山楂叶、决明花、赤芍、川芎等中药配方。
(2).溶栓药:纳达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司匹林等。
(3).强力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2.物理治疗(1).外用药物疗法:利用外敷药物来改善病情的方法,常见的药物包括深层按摩霜、清凉油,具有收敛、止痒的作用。
(2).局部冷敷: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引起的腿部静脉曲张,局部用冷水或冰袋敷几分钟即可缓解症状。
(3).按摩疗法:采用全身药物按摩,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腿部肿胀的现象。
3.手术治疗(1).取下减压操作。
(2).动态PHA治疗。
(3).激光蒸发治疗。
(4).激光静脉熔闭治疗。
(5).激光闭锁法治疗等。
注意事项:1.正确穿着袜子对于患者而言,正确的穿袜方法可减少小腿静脉曲张,袜子要能助力按摩,调整静脉血流。
2.防止站立或坐着久了站立或坐着的人可让血液在小腿经过静脉循环,容易累积在小腿中部,久而久之,会变成小腿静脉曲张,所以长时间的站立或坐着会让腿过于疲惫,需要适当的活动运动来放松疲劳的肌肉,也可以进行平躺腿抬高。
3.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小腿静脉曲张的患者来说,对膳食的控制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对盐的摄取量,而且不能暴饮暴食,常常摄取健康的食品,如海带、红枣、芝麻、鲤鱼等,营养均衡,多吃点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帮助减轻曲张静脉疼痛以及消除瘙痒现象。
4.不抽烟和少喝酒长期抽烟、喝酒会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等现象,造成静脉曲张的病情加重。
左下肢血栓腿肿打着溶栓针可以在吃着溶栓药物吗左下肢血栓腿肿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变化等症状。
为了正确治疗该病症,医生们通常会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其中包括溶栓针和溶栓药物。
下面将对是否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
一、是否可以同时使用溶栓针和药物治疗?溶栓针和药物是血栓腿肿患者常用的两种治疗方法,它们的作用都是帮助溶解血栓,缓解患者的症状。
然而,是否可以同时使用这两种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或者血栓比较大、密度较高、位置较深等复杂情况下,医生会建议同时使用两种治疗方法。
这样可以加快血栓的溶解速度,减轻患者的症状,并且降低血栓复发的风险。
然而,对于一些轻度的血栓腿肿患者,或者血栓形成较为表浅、密度较低、位置较浅等情况下,单一疗法可能就已经能够满足其治疗需求。
使用过多的治疗方法,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增加治疗的风险。
总之,在使用溶栓针和药物治疗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综合考虑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并且需要定期检查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法1. 溶栓针:溶栓针是一种通过直接将溶栓药物注射到血栓部位的治疗方式。
它的作用是直接祛除血栓,降低患者的病情。
采用溶栓针治疗时,需要先行检查患者的血栓状态,确定血栓的位置、大小、密度等情况。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使用不同种类、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注射部位的溶栓针治疗。
虽然溶栓针可以直接祛除血栓,但由于其直接注射到血管内部,可能会引起血管损伤、出血等副作用,因此治疗时需要非常谨慎。
另外,患者也需要配合医生加强自我观察,及时发现并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2. 溶栓药物:溶栓药物是一种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将药物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血栓部位,起到溶解血栓的作用。
使用溶栓药物进行治疗时,也需要先行检查患者的血栓状态,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进行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的并发症状及日常注意事项静脉曲张是现在常见的血管方面的疾病,其中下肢患病率近年来不断上升,随着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加该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由于该病初期症状非常轻微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病情的缓慢发展危害变的越来越严重,我们如果想要避免严重危害的产生一定要积极的做好日常的预防护理工作,避免病情的恶化发展。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下肢静脉曲张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哪些?1、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该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同时饮食上少饮或不饮含咖啡因类的饮料,有外伤的患者要少食用或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2、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该避免患肢受压,应尽量避免紧身的衣物,盘腿或双腿在膝部交叉坐位,不要在腿部下垫东西。
3、防止腹腔内压长期升高。
腹腔内压升高可以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引起下肢静脉内压升高,增加静脉瓣膜负担或使静脉瓣膜破坏。
因此,应积极治疗能够导致腹腔内压增高的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等。
4、穿弹力袜或捆绑弹力绷带可以发挥小腿的肌肉“泵”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或消除肢体沉重渍劳感。
5、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该保护患肢免受损伤,避免搔抓和用力擦洗患肢。
已出现水泡、溃疡或坏疽者,应保持局部清洁,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积极治疗,严重供血不足的患肢避免用热水洗浴,以免增加组织代谢,加重组织缺氧,使病情更快发展,症状加重。
6、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该保持居室温湿度适宜,避免直接接触冷水。
寒冷季节外出应注意保暖,保暖时间应提前正常人半个月或一个月,避免肢体露在外面,衣裤及鞋袜要宽松、柔软。
很多患者因为平时忙于工作生活或其它方面原因不能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治疗,这样只会导致病情不断恶化发展,后期出现各种并发症状,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引起大家对下肢静脉曲张的重视,我们来看看下肢静脉曲张的并发症状有哪些?1、血栓性浅静脉炎由于下肢静脉曲张,静脉壁严重变性,静脉血液淤滞,因此常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下肢曲张的静脉出现红肿、灼热、疼痛,沿曲张的静脉可触及硬结节或索状物,压痛。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下肢静脉炎病人腿肿的原因是什么
1、心力衰竭及腿部静脉炎是造成腿部慢性(长期)肿胀的两大主因。
据临床实践表明,静脉炎只会造成患者—的腿肿胀,而造成充血的心力衰竭则会使得两条腿都肿胀起来;静脉炎会引起疼痛,心力衰竭引起的肿胀则不会痛;造成腿部肿胀的各种疾病都有各自不同的发病机制及特征。
2、患有严重肾脏疾病的人,全身各处都会出现肿胀的现象,腿部、脸部或是手指无一幸免,之所以会发生全身性的肿胀,是因为蛋白质从尿液流失太多所致。
3、心脏病、高血压、病毒感染或是心瓣膜病变等等疾病使心肌变得衰弱无力,这时心脏无法将血液顺利送入肺部,血液便开始倒流入静脉当中,然后就会汇流入位于心脏下面的器官——肝脏,使得肝脏充血而肿胀起来。
如果情形未见改善,最后血液甚至会回流腿部的静脉里而形成腿部肿胀。
4、饥饿造成腹部肿胀及腿部现象是因为饮食中缺乏蛋白质,造成血液里的液体从血管中渗出、进入身体的组织中,当腹部肿胀时,就是腹腔里容纳有这类的液体,这和肾脏、肝脏发生病变时的情况相同。
5、后期阶段较严重的肝病,会因两种机制而引起腿部肿胀。
一种是因为肝细胞受到破坏无法制造足够的蛋白质,所造成的结果就像肾脏病变致使蛋白质流失所引起的状况一样;为了平衡血管内和血管外围组织的蛋白质含量,血液里的液体会流入组织内而造成组织肿胀。
另一种就是肝脏有瘢痕(结疤),使得从腿部流往心脏的血液无法通过肝脏,造成血液回流的现象。
另外,腹腔里肿大的腺体或是肿瘤也可能会压迫到静脉,因而造成腿部的肿胀。
6、严重的甲状腺机能不足也会引起全身性的身体浮肿,当然也包括了腿部。
形成此种症状的原因和前述肾脏及肝脏发生病变时的情形一样,都是为了平衡蛋白质在血管及组织内的含量,使得液体自血管中流出,进入组织内而引起肿胀。
7、药物引起腿部肿胀:甲睾酮(Testosterone,最常用作治疗阳痿的药物);长期使用类固醇(治疗关节炎、气喘、癌症等);雌激素;口服避孕药;某些抗抑郁剂(硫酸苯乙Nardil);降血压药剂,甲基多巴(AIdomet);以及最近新发明的,用以治疗心脏血管病变的钙离子封阻剂等等。
8、心包膜受到病毒或其他感染,或是施以心脏手术之后而发生病变,变得又厚又硬,就像是为心脏穿上—套胄甲一样,这种情形会阻碍心肌的正常收缩与放松。
结果造成血液无法充分流回右心室而溯流进入静脉,造成颈部静脉及腹部的肿大、最后则是造成腿部的肿胀。
9、如果肿胀的腿部有棕色的色素沉淀现象,尤其是沉淀的位置是在脚踝周围时,则这种肿胀情形通常是慢性静脉曲张所造成的某种长期性疾病所引起的。
棕色的色素沉淀是因为血液经过血管壁进入附近的组织里所形成的。
10、如果脸部和腿部同时都有肿胀的现象,那可能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不足、某些导致全身性不适的过敏反应、心包病变而压迫到心脏、吃了经旋毛虫感染却又因烹煮不当的肉而引起的旋毛虫感染(旋毛虫病),或是肾脏方面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