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北京大学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就业前景、招生情况、复试分数线、参考书目等考研经验
- 格式:docx
- 大小:123.49 KB
- 文档页数:3
2011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招生目录参考书目初试复试科目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9 招生目录(本专业招生 20 人)研究方向(55)对外汉语教学理论(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56)汉语研究(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57)汉外语言对比(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初试科目(55)对外汉语教学理论(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考试内容:1、101政治2、201英、202俄、203日、212法、213德选一3、711 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4、92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56)汉语研究(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考试内容:1、101政治2、201英语3、711 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4、924现代汉语(57)汉外语言对比(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考试内容:1、101政治2、201英语3、711 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4、925对比语言学参考书目1、现代汉语《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2、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著,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3、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周小兵、李海鸥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李泉主编,商务印书馆。
4、汉日语言对比《汉日语言对比研究》,张麟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概说现代日语语法》,铃木康之主编,彭广陆编译,吉林教育出版社。
复试备注(55)含自筹6名(56)含自筹3名(57)本届只招汉日对比含自筹1名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8 招生目录(本专业招生 31 人)研究方向(50)对外汉语教学理论(51)国际汉语教育(52)汉语研究(53)汉日语言对比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202俄、203日、212法、213德选一③712 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④911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202俄、203日、212法、213德选一③712 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④912现代汉语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712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④912现代汉语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712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④913对比语言学参考书目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50)—(5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国际汉语教育汉语研究汉日语文对比1、现代汉语《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就业方向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领域。
这个领域涵盖了文学、语言、文化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和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人们的思考和行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的就业方向。
一、学术界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都设有相关的学科和研究中心。
在这些机构里,你可以成为一名研究员、教授或助理教授,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这个领域的研究范围很广,可以研究文学、语言、文化、历史、社会学等多个方面。
你可以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领域并深入研究,也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研究相结合,探究跨学科的问题。
二、出版业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在出版业也有很多就业机会。
你可以成为一名编辑或出版人员,负责编辑和出版相关的书籍和期刊。
这个领域的出版物很多,包括学术期刊、研究报告、文学作品等。
你可以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领域并深入研究,帮助作者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或文学作品出版。
三、文化事业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在文化事业也有很多就业机会。
你可以成为一名文化传媒人员、翻译或跨文化顾问。
这个领域的工作很多,包括文化传媒、翻译、文化交流等。
你可以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领域并深入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四、国际组织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在国际组织也有很多就业机会。
你可以成为一名国际组织的文化专家、研究员或项目经理。
这个领域的工作很多,包括跨文化交流、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等。
你可以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领域并深入研究,帮助国际组织更好地实现其文化目标。
五、企业界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在企业界也有很多就业机会。
你可以成为一名跨文化顾问、文化培训师或国际业务经理。
这个领域的工作很多,包括跨文化交流、国际市场开拓、文化培训等。
你可以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领域并深入研究,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其国际业务目标。
总之,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领域。
201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专业的复习指导我考研一直关注北大考研官方微信:bdkylm三、2016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上午的文学理论:名词解释:(6*5分)1、左拉与《我控诉》2、局外人与荒谬3、象征主义4、5、6、神话诗学简答题(10*8分)1、结合二战后的反思,谈谈对“文学与介入”的理解2、布莱希特的叙事剧理论的特点3、诺贝尔文学奖对东方文学创作的影响。
4、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被评价为心理分析的“包法利主义”,谈谈这一类型人物的特征。
5、古印度诗歌庄严论及其影响6、谈谈巴洛克概念的形成和变化7、进入21世纪英语世界文学所具有的新特点8、对“历史编撰元小说”的理解9、谈谈你对“/理念旅行”的理解(查了一下,貌似没有相关的,可能我记错了= =)10、任选一种文本/作品理论,谈谈你的看法论述题(三选二,2*20分)1、试析荷马史诗传统和中国诗经传统各自的必然性2、结合几部著作,谈谈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阐释方式3、一段材料,谈谈理解,文学共和国什么的,知道这个点的童鞋们应该能知道是啥,然而,我记不得了T T下午世界文学史:名词解释:1、日本自然主义文学2、维吉尔3、新古典主义4、文本(TEXT)5、残酷戏剧6、战壕真实派简答题:1、谈谈你对托尔金《指环王》的理解2、试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区别3、简述欧洲中古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品(4例)4、结合启蒙运动谈谈自传文学的成型与发展5、试论18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总体特征6、谈谈本雅明的漫游者形象7、20世纪新神话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8、巴西作家创作对巴西腹地位置的处理???9、彼德莱尔和爱伦坡作为现代文学先驱者的意义10、分析波兰诗人赫伯特《科吉托先生的深渊》论述题:三选二1、结合几部中外文学作品,谈谈你对科幻小说的总体认知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如何发现古希腊文化、文学的?3、谈谈对一段话的理解,大概是20世纪美洲文学的兴起,先是美国后是拉美四、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心得1、出题还是以欧洲文学史为主,2、不会考比较偏比较细的知识点,(不过不知道《卢济塔尼亚人之歌》《春香传》算不算偏,应该不算吧),因此还是感觉对世界文学西方文论要有宏观把握3、关注文学近现状,看以往的试题也是如此,之前某一年考了乌力波,这次考了很多20世纪下半叶乃至世纪之交的文学的知识点,比如文学史中的元小说,新神话主义《指环王》,本雅明的漫游者形象,文论中21世纪英语世界文学的新特点等等,4、传记文学、巴西文学不可忽视。
北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答: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专业之一,主要研究跨文化交流和比较文学的理论和实践。
该专业涵盖了比较文学、世界文学、翻译学、文化研究等领域,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
该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比较文学理论、世界文学史、跨文化交流、翻译学等。
学生需要掌握至少两门外语,并能够运用外语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
此外,该专业还注重实践教学,学生需要参与翻译实践、文学评论、文化研究等多种实践活动。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比较文学理论、世界文学史、跨文化交流、翻译学等。
该专业的研究成果丰富,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该专业的教师队伍实力雄厚,拥有多名国内外著名的学者和专家。
总之,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专业代码:050108)所属学科门类:文学所属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所属院系:文学研究院一、培养目标1.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人文品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2.培养具有坚实的比较文学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比较深厚中外文学、文化修养、具有良好的中外语言功底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型人才。
3.培养人文视野宽广、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富有创新意识的社会精英。
4.培养具有高尚的社会品德和敬业精神,并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有较强组织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二、学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两年半。
在规定时期完成课程学习,但未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累计不得超过一年。
三、研究方向四、课程简介和学分㈠课程简介2、专业选修课㈡课程设置和学分比较诗学文化理论与世界文学翻译文学研究中外文学关系史五、培养方式和课程考核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专业研究相结合,导师个别指导和学校、文学研究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
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和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科研能力。
1:研究生需根据培养方案,制定每学期的学习计划,导师定时检查。
2:研究生的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进行辅导和质疑,上课可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应提出必读和参考的书目。
4:每门课程考核方式为学期末撰写课程论文一篇,不少于4千字。
成绩采用百分制。
5:课程学习以及学分的要求为:总学分为32学分。
其中:学位公共课共2门,必须修,共计10学分;专业必修课5门,必须修,共计10学分;专业选修课5门,必须修,共计10学分;公共选修课1门,必须修,共计2学分。
6:学校和研究生院要加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时,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7:研究生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公益劳动和体育锻炼。
六、学位论文1:时间安排:第3、第4学期,共两个学期。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招生目录系所名称中国语言文学系招生总数70人。
系所说明拟录取推荐免试生38人(推免生总数中含硕博连读生(3年+3年)5人),总名额中含新加坡班6人。
本系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复习资料和往年试题。
招生专业及人数050101文艺学7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050103汉语言文字学21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7050105中国古代文学9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17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4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试科目系所名称中国语言文学系招生总数70人。
系所说明拟录取推荐免试生38人(推免生总数中含硕博连读生(3年+3年)5人),总名额中含新加坡班6人。
本系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复习资料和往年试题。
招生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50108) 人数:4研究方向0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2.国外中国学考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53法、254德任选一门3 622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外文论)4 85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基础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简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全国重点学科,有“国际文学关系”,“比较诗学”,“大众文化研究”和“国际汉学(中国学)” 4 个方向,8 名专任教师,其中6 位博导。
本学科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均衡合理,涵盖中、英、德、法、日,韩,俄等多语种文化语境,在“文学的发生学”,“文学的形象学”,“文学的阐释学”和“比较诗学”等比较文学的主要学术层面上形成理论研究与文本实证互相照应的多层面研究格局。
如严绍璗主持的“东亚文学的发生学”与“东亚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孟华主持的“形象学研究”与“中西文学关系”特别是“中法文学关系”研究,不仅在国内而且也在国际相应的学界中具有相当的地位。
乐黛云、陈跃红、张辉主持的“比较诗学研究”,戴锦华主持的“大众文化研究”在本学科领域也都处于领先水平。
【北大考研辅导班】北大外国语学院考研科目参考书考研分数线拟录取考研经验一、北大外国语学院简介-启道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于1999年6月由英语语言文学系、东方语言文学系、西方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四个系组建而成,现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系、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语言文学系、阿拉伯语言文化系、日本语言文化系、南亚学系、东南亚语言文化系、西亚语言文化系、朝鲜(韩国)语言文化系、亚非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研究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语言中心,共计12系2所2个中心;拥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阿拉伯语、蒙古语、朝鲜语、越南语、泰国语、缅甸语、印尼语、菲律宾语、印地语、梵巴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等20个本科语种专业。
与元培学院、历史系共建有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与元培学院、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开设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外国考古方向。
除招生语种外,学院还拥有拉丁语、马来语、孟加拉语、中古波斯语(巴列维语)、阿卡德语、苏美尔语、赫梯语、阿拉米语、藏语等现代和古代语言的教学资源并开设过课程;学院有教师从事古冰岛语、古叙利亚语、圣经希伯莱语、吐火罗语、格鲁吉亚语、于阗语等语言的研究,其中古冰岛语和格鲁吉亚语计划近期开设课程。
学院开课语言和研究语言的数量正在稳步增加。
学院共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印度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亚非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学院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以及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南亚语种群、东西亚语种群等4个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在学院所属的12系2所2个中心,除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研究所只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只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外,其他各系均招收本科、硕士、博士等各个层次的学生。
专业介绍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是外国语言文学下设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本学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领域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
本学科从跨文化的视角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学和文化关系,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
该学科重视人文精神培养,强调跨学科的研究特色以及跨文化的批评视野。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个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领域。
其宗旨在于以总体文学的研究为背景,以不同民族、不同文明背景的文学及文化现象为素材,通过沟通和对话,促进东西方异质文化之间文学的互识、互证与互补,探寻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交流、影响的轨迹,促进文学与哲学、人类学、心理学、艺术等其他知识领域的交叉与互渗。
就业前景比较文学在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之间,学习的理论知识也是在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之间,总之不是单纯的研究某一文学,而是各个方面的文学都要涉及,但是又不是各个都需要涉及得很深很深。
这个专业在中国涉及还不像其它专业那样深和广,用得到这个专业的地方也很少。
如果找记者编辑或是老师特别是高中,初中老师,这个专业没有其它专业有优势。
毕竟是在国内,人们涉及多的是中国文学,有些是国内文学还没学好的,那这个外国文学更派不上其它专业那么大的用场。
但如果用另一种角度看的话,可能又比较好找。
原因是这个专业在中国正慢慢推广开来,虽然这个专业不是在每个大学都设立了,现在设立这个专业的大多在一些师范类学校,而且不多。
但是依照发展的趋势,以后应该会有更多的学校或是学院会开设这门课程。
比如在一些小地方市有一些专科学校。
所以读完之后如果机会出现,那么可以选择去这些地方教书。
这与教初中高中不同,毕竟是大学,所以这时候应该就不会存在这个专业劣于其它汉语言文学专业了。
一般一个这样的专科学校或是有些差一点的本科,如果开设这门课程,至少是要招一个这个专业的老师。
当然如果你是名校毕业的话,可以选择更好的大学教了。
反正这个偏一点的专业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代码:050108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全球化视野中了解中外文学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有关作家和作品,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和翻译文献资料,撰写有关研究论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文化管理、文化产业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国际文化交流机构工作,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
二、研究方向:1,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2,中外文学-诗学比较3,国际文化交流三、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全日制、2年。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必须修满28个学分,其中公共课程7学分,学位必修课程8学分,学位选修课10学分;教学和科研训练2学分,前沿讲座1学分。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课程说明第一部分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07002201课程名称:西方文论学分: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加深研究生对西方文学观念的理解,探究西方文学生发的原理,熟悉西方文学创作的特点,掌握西方文学批评的特点,为他们撰写学位论文奠定西方文学理论的知识结构,也为他们今后准确而熟练的翻译实践和提升经验的理论深造做出思想方法的理论铺垫。
这是了解西方文学何以如此的理论通道,也是翻译、借鉴西方文学思想的一条必由之路。
使用教材: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著:《西方文艺理论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古希腊文艺理论;2,古罗马文艺理论;3,基督教文艺理论;4,文艺复兴时代及其理论;5,17世纪古典主义文艺理论;6,启蒙主义文艺理论;7,德国古典主义美学;8,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理论;9,19世纪现实主义文艺理论;10,现代主义与非理性思潮。
参考书目:1,Pierre V. ZIMA, Critique littéraire et esthétique, L’Harmattan, Paris.2,Denis Husman, L‘esthétique, PUF, 2000, Paris.3,栾栋:《感性学发微》,商务印书馆,1999年。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专业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新兴二级学科,一般简称为“比较文学”。
随着全球普遍联系与共同发展趋势的日益增强,一种打破传统界限、具有广阔视野的文学研究成为时代的需要和历史的必然,比较文学就以其开放性、综合性的特质,适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
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的文学研究界亦有必要拓展研究视野,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繁荣贡献应有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之下,近年来,比较文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备受学界关注。
该学科突破了国别文学以及文学学科本身的界限,从跨文化、跨学科的视角,对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学、文论以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在互鉴、互证、互补、互融的过程中,探寻不同文学的独特性以及世界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
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文学诞生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在中国,比较文学的诞生还要稍晚一些,属20世纪初期的产物。
尽管起步较晚,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饱受争议,比较文学却表现出强劲的学术生机与活力,在文学研究领域日益成为不容忽视的学术力量。
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点设置于2008年,目前有导师三名、研究生11名。
相比较文学院其他专业硕士点,比较文学在师资、规模等方面均显薄弱,但与此同时,因为与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的学术联系较为密切,这就为比较文学吸纳其他相关专业的学术资源提供了有效保障,因此,除了积极进行本专业的学科建设之外,加强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密切联系、取长补短,亦将成为未来本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欧美文学和中外文学关系,其中陈文忠教授的西方文论及文学接受史研究、方维保教授的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刘萍副教授的历史主义文艺学及欧美经典作家作品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学界享有一定的声望。
二、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学科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或研究型高层次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