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发展史第一讲
- 格式:ppt
- 大小:5.02 MB
- 文档页数:25
象棋起源与发展一、起源象棋,又称中国象棋,是中国传统的棋类游戏之一。
关于象棋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和传说。
最广泛流传的说法是象棋起源于中国,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的汉朝时期。
据说当时的国际象棋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象棋。
二、规则和棋盘象棋的棋盘是一个长方形,由十九条横线和十八条竖线组成,共有361个交点。
棋盘的中间有一条称为“河”的横线,将棋盘分为两个对称的部分。
每个玩家控制16个棋子,分为红黑两方,棋子的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棋子的底部都有一个凸起的“脚”,可以插入棋盘的交叉点上固定。
三、棋子和走法象棋共有7种不同的棋子,分别是帅、仕、相、车、马、炮和兵。
每种棋子都有自己特定的走法和限制。
帅和将是象棋中的最重要的两个棋子,它们的目标是互相攻击对方的将帅,并将其困住。
其他的棋子可以进行不同的移动和攻击方式,如车可以直线移动,马可以走“日”字形,炮可以跳过一个棋子进行攻击等。
四、发展与演变象棋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与演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在不同的朝代,象棋的规则和棋盘布局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最早的象棋规则是在唐朝时期形成的,当时的象棋还没有炮和兵这两种棋子,棋盘也比现在小一些。
到了宋朝时期,象棋的规则基本上定型,棋盘也变成了现在的大小。
在明清两代,象棋的规则和棋盘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在棋谱的编写和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五、象棋的影响和普及象棋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于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象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智力运动和思维训练的方式。
很多人通过下棋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
此外,象棋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很多国际象棋比赛和交流活动都在世界范围内举行,使得象棋的影响力得以扩大。
六、现代象棋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象棋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现代象棋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棋盘和实体棋子,而是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在线对弈。
象棋起源与发展一、起源象棋,又称中国象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棋类游戏。
关于象棋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目前最广泛接受的观点是象棋起源于中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春秋战国时期。
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象棋最早是用来训练军事指挥官的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工具。
二、发展1. 早期发展在起源阶段,象棋的规则和棋盘布局与现代的象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异。
最初的象棋棋盘是由9x10个格子组成的,棋子也没有现代象棋中的“炮”和“象”,而是有“士”和“车”。
随着时间的推移,象棋逐渐演变成现代的形式,棋盘变为8x8个格子,棋子的数量和种类也发生了变化。
2. 唐宋时期的发展在唐宋时期,象棋开始在文人士大夫中流行起来。
许多文人都对象棋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写下了许多象棋相关的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代文人谢枋得的《象棋谱》,这本书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象棋技巧和战术。
3. 明清时期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象棋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这个时期,象棋的规则基本稳定下来,并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比如“炮”和“象”的加入。
同时,象棋也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
4. 现代象棋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象棋逐渐从传统的实体棋盘转向电子棋盘和网络棋盘。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与他人对弈。
同时,国际象棋也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竞技运动,每年都有许多国际象棋比赛举行。
三、象棋的规则和玩法1. 棋盘和棋子现代象棋的棋盘是由8x8个格子组成的,黑白相间。
棋子一共有32个,分为红黑两方,每方16个。
红方位于棋盘的下方,黑方位于棋盘的上方。
2. 棋子的走法每种棋子都有特定的走法和限制。
比如,车可以直线走任意格,炮可以直线走任意格,但吃子时需要隔一个子跳过去。
王和士只能在九宫格内移动,而象只能斜着走。
3. 胜负判定象棋的胜负判定是基于将军和将死的原则。
当一方的将军被对方的棋子攻击无法躲避时,就被称为“将军”。
如果一方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免将军,就被称为“将死”,对方获胜。
象棋起源与发展一、起源象棋是一种古老而精妙的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
根据历史记录和考古发现,象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象棋还叫做“象戏”或者“象棋”,并且规则与现代象棋有所不同。
据传,象棋最早是由印度的“查塔兰加”演变而来。
在公元6世纪,印度的象棋传入中国,经过改良和演变,最终形成为了现代象棋。
在中国,象棋逐渐流行开来,并成为国粹之一。
二、规则与棋盘象棋的棋盘是一个8x8的方格棋盘,被分割成64个小方格,棋盘的两端各有一个“楚河汉界”的标志。
棋盘上有32个棋子,分为红黑两方,每方16个棋子。
红方的棋子放在棋盘的下方,黑方的棋子放在棋盘的上方。
每一个棋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挪移方式和特点。
三、棋子和挪移方式1. 帅(将):帅是每方的主将,挪移范围限制在九宫格内,只能在横、竖、斜线上挪移一步。
2. 仕(士):仕是帅的辅助,每方有两个仕,挪移范围限制在九宫格内,只能在斜线上挪移一步。
3. 相(象):相是象棋中的象,每方有两个相,挪移范围限制在己方的半边棋盘,只能在斜线上挪移两步走“田”字。
4. 士(仕):士是帅的辅助,每方有两个士,挪移范围限制在九宫格内,只能在斜线上挪移一步。
5. 车:车是象棋中的重要棋子,每方有两个车,可以横向或者纵向直线挪移,没有距离限制。
6. 马:马是象棋中的特殊棋子,每方有两个马,挪移方式是走“日”字,即先向前或者向后走一步,再向左或者向右走一步。
7. 炮:炮是象棋中的攻击性棋子,每方有两个炮,可以横向或者纵向直线挪移,但挪移时必须隔一个棋子跳跃。
8. 兵(卒):兵是象棋中的步兵,每方有五个兵,挪移方式是向前一步,但在过河后可以摆布挪移。
四、发展与普及象棋的发展与普及可以追溯到宋代。
在宋代,象棋的规则逐渐完善,棋谱开始浮现,棋艺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而到了明清时期,象棋更是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的娱乐活动,同时也得到了皇室和官方的支持。
现如今,象棋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广泛流传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地。
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的起源、方法、技巧日期:20140916第一课中国围棋一、中国象棋的起源与发展:相传在秦末,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时,在江西有两个读书人,常常在项羽和刘邦谁能夺得帝位的问题上争执不休。
于是便在地下画图步阵,用石子、瓦片做兵和率,时常弄混。
为了分清双方的兵力,他们请木匠将木头锯成一个个圆圆的棋子,用毛笔写上兵、马、车、炮、帅等字样,然后又对奕起来,但因走法不同,往往不欢而散。
后来他们商量了一下,以步阵为式,画出一张棋盘,中间留出一个空地,后来成为楚河汉界。
棋子也统一为五个兵卒、两个炮、两个车、两个相、一个帅。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 32 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
南宋时期,象棋 " 家澈户晓 " ,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
宫廷设的 " 棋待诏 " 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
民间有称为 " 棋师 " 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
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
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桔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
杨慎、唐寅、郎英、罗颀、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
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956 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
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
1962 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
40 多年来,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赛的推动,象棋棋艺水平提高得很快,优秀棋手不断涌现,其中以杨官璘、胡荣华、柳大华、赵国荣、李来群、吕钦、许银川等最为著名。
第一课时中国象棋历史教学目标:了解象棋历史教学重难点:中国象棋历史教学过程象棋,亦作“象碁”,英文名为Xiangqi。
1.先秦六簙戏用象牙做的棋子。
黑白各六枚。
《楚辞·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
”王逸注:“言宴乐既毕,乃设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为棊,丽而且好也。
” 洪兴祖补注引鲍宏《博经》:“用碁十二枚,六白,六黑。
”2.古代弈之一种,亦曰象戏。
相传战国时已有之。
汉刘向《说宛·善说》:“燕则鬭象棋而舞郑女。
”其后北周武帝制《象经》,集百僚讲说。
据传《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寓兵机。
《隋书·经籍志》兵家著录《象经》一卷,题周武帝撰,书亦不传。
宋司马光作有《古局象棋图》,与今象棋不同。
3.现今通行的象棋,相传为唐代牛僧孺所制。
刻圆木或牙、骨为棋子三十二枚,红黑各半。
两人对弈,红方以帅统仕、相及俥、傌、炮各二,兵五;黑方以将统士、象及车、马、炮各二,卒五。
弈时双方轮流行棋,以将一方之将帅捉死为胜。
象棋的棋子设置受到古代两军作战形式的影响,周朝时军队的基本编制“伍”是由5名步兵组成的,作战兵器也由弓、殳、矛、戈、戟5种为一组配合使用。
这就是棋阵双方各有5个小卒的缘由。
编辑本段象棋简史根据出古文物与文献,恰图兰卡在波斯库思老一世时发展成沙特兰兹,经丝路传入中国成北周象戏、在唐代成为宝应象棋,最後中国人在宋代改造成现在的中国象棋。
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试图批驳印度起源说。
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
但後来证实比吉夫此说错误,因为印度文献记载与出土实物三世纪前就有最早的象棋游戏恰图兰卡。
晏殊的《类要》记载象棋是在三国魏黄初年间传入中国。
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
目前国际仍以印度起源说为主。
古人对弈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
战国时期,已经有关于象棋的名称,但是指象牙作的六博棋子,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校本教案学科象棋社团教师凌刚日期 2012.2第一课教案:中国象棋的起源(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象棋的起源、2、了解中国象棋的发展、3、激发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国象棋的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国象棋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谈象棋趣闻(导入)1、你知道中国象棋吗?2、你能说说你喜欢中国象棋的吗?一、知识场:中国象棋的起源与发展:象棋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流传广泛。
早在《楚辞》中即有象棋的记载。
现在的象棋比赛规则,开始于唐朝,成熟定型于宋朝,已有千年的历史。
象棋是中国传统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融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竞技性于一体,千百年来,久盛不衰,每十位中国人中,就有一人会下象棋。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象棋被国家正式列入体育竞赛项目,每年至少举办两次全国性比赛。
使象棋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之花焕发了新的生命。
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实施“二期”课改的理念,开发小学生的智力训练,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二、对弈场:1、初赛:同年级比、2、复赛:跨年级比三、评价场1、同年级评比,评出棋品、棋艺最好的学员。
2、跨年级评比、评选出班内棋品、棋艺最佳的学员。
四、课后反思:有三位学员基础差,走棋也不会,需要从零学起,对此个别辅导。
第二课:象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棋盘和棋盘的组成、2、认识棋子和棋子的名称、3、激发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国象棋的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国象棋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谈象棋趣闻(导入)1、玩象棋游戏,先要认识棋盘和棋子。
2、让学生自己摆放棋子一、知识场:棋盘:整个棋盘有9条竖线,10条横线组成,共有90个交叉点,棋子就摆放在点上。
中间以“河界”字样分开,为各自双方的阵地。
棋子:共有32个,分为红、黑两种各有16个。
双方将士兵力相同,走法一样,所起作用相同。
二、练习场: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说一说,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大家既快又正确的认识与记住棋盘和棋子。
中国象棋历代发展春秋战国与秦汉时期的象棋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奴隶社会衰亡、封建社会刚刚兴起的时代。
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更多关于中国象棋历代发展的内容介绍尽在下文,欢迎大家阅读。
春秋战国与秦汉时期的象棋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奴隶社会衰亡、封建社会刚刚兴起的时代。
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文化大发展时期。
当时的科学技术、数学、天文学、军事学及体育艺术等等,都有相当发展。
棋艺被当时学者认为是数学的组成部分,并且在这个百花园中开放。
其实,棋艺与当时的天文学、数学、军事都有关,也可以说,它是在这些科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且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棋艺,统称“博弃”。
博在古文献中或写成簿,也叫象棋。
“燕则斗象棋”等。
中国象棋一词的来源,当出自此处,绝非舶来品。
秦汉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政权的统一,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其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如著名的《九章算术》的出现、造纸术的发明、张衡的地动仪、华信的医药学,都是这个时期对人类所作的杰出贡献。
就象棋而说,当时不是专指单一的某种棋,除围棋外的其他几种棋戏如六博、弹棋等均称象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象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候,由于祖国各民族的大融合,由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生产有了一些提高,我国科学文化也相应地得到了新的发展。
象戏产生在南北朝时代不是偶然的。
因为人们对当时的棋戏——如六博、塞戏觉得着法简单,趣味太淡,围棋则太费时间,而象戏却正好居二者之间,适宜于一般群众的文体活动。
我国自南北朝至北宋末的象棋,古文献中都以“象戏”名之。
隋唐时期的象棋隋唐时期,我国南北统一,疆域广阔,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因此,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的唐诗,吴道子。
阎立本的绘画及其他科学艺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宝库之一,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卓越的才智。
中国象棋历史一象棋发展史提到中国象棋,不由得使人联想起来了国际象棋,围棋。
它们是国际上公认的三大比赛棋种。
国际象棋,英文CHESS,是由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组成的复合词,其意思是“将死对方的王”。
相传国际象棋15世纪由印度起源,经波斯,中亚,阿拉伯,最后进入欧洲,并在欧洲定型为现制的国际象棋,与当时的骑术,游泳,射箭,击剑,狩猎,作诗并列为欧洲骑士教育的七大必修课。
然而,中国象棋的历史却源远流长,经历了数朝的洗礼,终于在南宋形成了今天的定制。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古今中外,说法不一。
主要有皇帝创制说;神农氏创制牛僧儒改制说;舜帝创制说;周武王创制说;韩信创制说;兵家创制说。
但是如此众多的说法,我们应该如何辨别呢?还是先看下文的叙述吧。
(一)萌芽时期(先秦到初唐)我国最古老的棋戏是六博和围棋,并称博弈。
关于这一点,在我国古代文献《论语.阳货》中有文字说明。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己。
”棋子“枭”和“散”有“将”和“卒”的意思。
我国仅存最古六博棋具,是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战国墓地时候出土的。
后来,塞戏从六博中独立出来,独成一种棋,主要区别为:投琼曰博,不投琼曰塞。
再者,弹棋这一棋戏,在《弹棋赋》中说:肌理光泽,滑不可履。
其设计思想取乎圆天方地之意。
庾信《象戏赋》云:“乍披图而久玩,或开经而熟寻。
”图即局势,经指则是着法,战略战术的文字性说明。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古代文献《周易》一书,对古代象戏的发明,(二)雏形时期(唐至北宋初期)唐代象戏与北周象戏区别表现在:1,天马斜飞度三止;2,上将横行系四方;3,辎车直入无回翔;4,六甲次第不乘行。
与今日象棋之马行日字,象飞四角,车走直线,卒进不退很相似,象戏其他棋子走法不详。
唐朝中叶,国力强盛,象戏随商业及其文化交流传入周边国家,现在发现马来群岛的古象棋,是8×8格棋盘,棋子有王,车,士,象,马,卒,是主体造型,与宝应象戏大致一致,这是因为当时中国通往西亚的海运交通大盛,马来西亚一带日趋繁荣,中国人移居者较多,把象戏传播过去了。
中国象棋起源与历史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
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
中国象棋浓缩了中国古代军事与战争发展的历史轨迹。
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模拟古代战争形式的娱乐性文化表现艺术。
之所以称为“象棋”,据中国古代传说,象棋是舜发明的。
舜的弟弟叫“象”,很坏,几次想害死舜。
后来舜把他幽禁起来,又怕他寂寞,就制了一种棋给他解闷,象棋的“象”,就代表舜的弟弟。
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 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
中国象棋是一项模拟战争的体育运动,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智慧.取得比赛的胜利,往往需要敏锐的思维,高度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预测能力.所以学习和研究象棋,对开发青少年的智力,培养成年人的商战头脑及老年人修身养性都大有益处.棋盘和棋子1、棋盘棋子活动的场所,叫做“棋盘”,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由九条竖线和十条横线相交组成,共九十个交叉点,棋子就摆在这些交叉点上。
中间第五、第六两横线之间未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整个棋盘就以“河界”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两方将帅坐镇、画有“米”字方格的地方,叫做“九宫”。
2、棋子象棋的棋子共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各十六个,双方各执一组,每组兵分七种:红方:帅(1)、仕(2)、相(2)、车(2)、马(2)、炮(2)、兵(5)黑方:将(1)、士(2)、象(2)、车(2)、马(2)、炮(2)、卒(5)其中帅与将、仕与士、相与象、兵与卒的作用完全相同,仅仅是为了区分红棋和黑棋。
二、 走棋和吃子1、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
2、 各种棋子的走法· 帅(将):帅和将是棋中的首脑,是双方争夺的目标。
它只能在"九宫"之内活动,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动只能走动一格。
· 仕(士):仕(士)是帅(将)的贴身保镖,它也只能在九宫内走动。
它的行棋路径只能是九宫内的斜线。
兰台世界2012·10月上旬“缸”击倒,此为一段。
全部的赛事一共有八段。
每段所规定的动作都不相同,以击倒对方的赛具为胜,最终谁先完成全部赛程谁便得胜。
依上所述,我们将“打缸”游戏与“击壤”游戏相比较可知,“打缸”游戏虽然经过了一些变异,比如赛具变成了“缸”、赛制由用手投掷变成了用脚力,但基本精神和游戏规则还是十分相似的。
3.宋元时期的“抛砖”、“抛堶”游戏。
到了宋元时期,出现了“抛砖”、“抛瓦”“抛堶”等由击壤游戏变化而来的运动。
《太平御览》便有《掷砖》条,它引用《艺经》文说:“以砖二枚,长七寸,相去三十步立为标,各以一枚方圆一尺掷之。
主人持筹随多少,甲先掷破则得乙筹,后破则夺先破者。
”我们发现,这种玩法和击壤游戏是十分相似的,改变的也只是赛具而已。
这种游戏由纯娱乐性转变或附加了赌博的成分。
这样的游戏,赛具的限制也较少,除了砖,也可以是瓦,也可以为石。
明代杨慎在《俗言·抛堶》中就提到了以瓦石为赛具的游戏,他说:“宋世寒食有抛堶之戏:儿童飞瓦石之戏,今之打瓦也。
”堶就是瓦石。
梅尧臣就有诗《依韵和禁烟近事之什》:“窈窕踏歌相把袂,轻浮赌胜各飞堶。
”并且,杨慎还明确指出这种“抛堶”是起源于尧帝时期的击壤游戏。
4.明清时的“打柭”游戏。
明清时期,有“打柭”游戏,刘侗《帝京景物略》中就有所记载:“二月二日龙抬头,小儿以木二寸制如枣核,置地而棒之,一击令起,随一击令远,以近者为负,曰打柭柭,古所称击壤者也!”明确指出了“打柭”即是古代的击壤游戏,不同的也只是赛器有所变化。
另外,明清时还有“打瓦”“打柭”的游戏,《顺天府志》记载:“小儿以木二寸,制如枣核,置地棒之。
一击令起,随一击令远,以近为负,曰打板。
板古称所称击壤者也。
”实质上也是器具不同的击壤游戏而已。
明清时代,击壤游戏并未发生更大的变异,只是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游戏器具,从一些诗词和文献记载,“打柭”游戏在这时也是比较流行的,虽然游戏细则文献并未记载,但应该与击壤的规则差异不大。
中国象棋的起源及其发展变化史中国象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大约起源于商周时代,那时盛行着一种文博象棋,每方有棋子6枚。
棋子的名称,有枭、卢、雉、犊、塞。
塞有两枚。
枭为首,即主帅。
棋盘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
这个名称,可能是受到楚汉相争中韩信作象棋的传说的影响,由后人附加的。
据传说:韩信带兵攻打赵、齐等国,一段时间打仗,一段时间休整,在休整时作象棋以教士兵。
唐代,象棋在我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一些变革,已有“将、马、车、卒”4个兵种,棋盘和国际象棋一样,由黑白相间的64个方格组成。
后来又参照我国的围棋,把64个方格变为90个点。
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药的发明增加了“炮”之外,还增加了“士”和“象”。
宋代的《事林广记》中就记载着中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象棋谱。
据发现的宋代象棋实物,一副象棋正是32子,其中,将2枚,士4枚,象4枚,马4枚,车4枚,炮4枚,卒10枚,双方各16枚,棋正面刻上楷体汉字,背面刻有相应的图案。
元代象棋已演变为今天的黑卒红兵制度。
到了明代,可能为了下棋和记忆的方便,才将一方的“将”改为“帅”,和现代中国象棋一样了。
清代是中国象棋发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名谱众多。
有关象棋著作有《梅花泉》、《韬元机略》、《心武残篇》、《竹香斋象戏谱》、《百变象棋谱》等。
其中王再越著《梅花谱》是中国象棋史上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棋谱,它因战例丰富、变化精微而著称,开创了迄今三百余年“马炮争雄”的历史篇章。
不仅如此,象棋著名的四大排局“七星聚会、野马操田、千里独行和蚯蚓降龙”也都是在清代完成的。
这四个排局各具特色,但都是围绕车、马、炮、兵相互配合而展开,这些排局迄今为止仍然是公认的难度最高,最为复杂的。
可以说清代是古代象棋发展理论和技术战术水平达到巅峰的历史阶段。
现在,中国象棋已流传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在日本、菲律宾还成立了中国象棋协会。
中国象棋起源的故事中国象棋起源的故事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
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
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
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
明代谢单制《五杂坦》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约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
《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
’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五、起源于北周武帝之时。
《太平御览.工艺部·象棋》说:“周武帝造象棋。
”明人罗欣《物原》也持此说。
现在许多学者认为,据古籍可靠记载,象棋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了。
除上引《潜确居类书外》,汉刘向《说苑·善说》也记载了战国孟尝君下象棋的事:“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战国时的作品《楚辞·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
所有这些,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了。
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
但“前”到什么时候?有人认为可上推到春秋时期,并认为象棋是模仿当时兵制而产生的。
他们的依据,是,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与动物象无关。
比如,以舞蹈象征战斗,则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征战斗,则名为“象棋”。
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征不同兵种而来的。
这种情况正好与春秋时期的兵制,即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
因此,象棋产生于春秋时期是合乎当时历史情况的。
但对于此种说法,有的学者则不以为然,认为这毕竞还是一种推论。
总之,关于象棋源于何时的问题,由于史书记载不够详细,而且其中混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所以学术界至今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中国象棋起源的故事一、象棋的起源与传说中国象棋源远流长,其起源和传说众说纷纭,有说起源于黄帝;有说起源于神农氏;更有甚者说象棋起源于印度?说我国不产象,而印度为产象国,居然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