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公开课
- 格式:pptx
- 大小:8.42 MB
- 文档页数:12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古典诗歌《李凭箜篌引》,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描写箜篌音乐的诗。
我们将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以及古代箜篌音乐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凭箜篌引》。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李白的诗歌风格。
3. 学生能够了解古代箜篌音乐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凭箜篌引》。
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李白的诗歌风格,以及了解古代箜篌音乐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李凭箜篌引》全文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箜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讲解:讲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意义,解释诗中的难点词汇。
3. 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李白的诗歌风格。
4. 实践:让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凭箜篌引》。
5.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李凭箜篌引》的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李凭箜篌引》板书内容:背景与意义难点词汇解释意象与修辞手法诗歌风格欣赏背诵与练习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写出《李凭箜篌引》的诗句和意思。
答案:诗句:意思:李凭在中国弹奏箜篌,来自首都的消息传来。
2. 题目:请分析《李凭箜篌引》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答案:意象:诗中的意象包括箜篌的音乐、秋天的景色、飞翔的鸟儿等。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公开课中,学生们对《李凭箜篌引》的理解和欣赏程度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诗文。
但在讲解诗歌风格时,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
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进一步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描写音乐的诗歌,以此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诗歌的背景和意义:了解李白创作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案【篇一】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感受诗歌怪异的意象之美。
2、揣摩诗歌,通过比较鉴赏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3、介绍诗人李贺及时代背景,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风格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体悟本诗意象的丰富。
(重点)2、揣摩诗歌的语言,比较描写音乐的同类诗歌,鉴赏李贺诗歌的独特的艺术手法。
(难点)三、教学方法:点拨法四、教学时数:一教时五、教学设想:李贺的诗独具一格,浪漫而又凄冷诡谲,既不同于李白的清雄奔放,又不同于李商隐的缠绵朦胧,李贺的一生短暂而又才华横溢,怀才不遇的哀怨和永不言弃的执着构成了他的诗外冷内热的矛盾和怪异,在失望中仍有一丝追求和期盼,所以冷而艳,凄而不绝,驱赶自然风物,神仙鬼怪,变化多端,丰盈美丽,但让涉世不深,读诗不多的中学生来读本诗,他们难以理解本诗的妙处;但这篇诗歌又是选修教材的内容,学生有了必修教材的基础奠基,可适当拔高,为此我们由字词入手,从想象探奥,运用比较的方法,选择苏轼、白居易等写音乐的诗文,区别和整理李贺此篇的意象的独特的美,手法的怪异新颖之处,进一步通过李贺的生平、时代的交代和其它的诗歌的介绍,体悟诗歌的情感美。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这是什么人得到如此的礼遇,如此高规格的接待?他既不是外国首脑,也不是巨商富贾,他只不过是一位艺术家,演奏家。
他是谁?他是哪国人?——他就是唐朝的李凭。
李凭是梨园子弟,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了当时的人们甚至皇帝的欢迎,李贺一次听了他的演奏后也深深被他打动,写下了一首赞美诗献给他,名字叫《李凭箜篌引》(板书)【PPT1展示“箜篌”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一乐器】 2、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包括节奏、音韵。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课件一、课程导入《李凭箜篌引》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诗中描绘了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学习,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二、诗歌背景介绍1.时代背景: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唐代诗歌创作达到了空前的高峰,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等。
2.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想象丰富、语言优美著称,代表作有《将进酒》、《庐山谣》等。
三、诗歌内容解析1.诗句解析:(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诗描绘了边塞戍卒的生活环境,用比喻手法将大漠沙地比作雪地,燕山月牙比作钩,形象生动,富有意境。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两句诗表达了戍卒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希望能早日结束战争,回家团聚。
2.诗歌意境:《李凭箜篌引》通过描绘边塞戍卒的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特点,即豪放、奔放、激情四溢。
诗人以边塞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的向往,体现了唐代士人的家国情怀。
四、诗歌艺术特色1.比喻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使诗歌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
2.情感表达:诗歌情感真挚、热烈,通过对边塞戍卒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的向往。
3.豪放风格:诗歌具有鲜明的豪放风格,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特色,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五、课程总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对《李凭箜篌引》的深入学习,了解了唐代边塞诗的特点,感受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关注和欣赏古典诗歌,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诗歌艺术特色中的“豪放风格”。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案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案【篇一:《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设计】《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一些意象的象征含义,了解乐器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3、情感目标:体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自主学习法。
3、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于写音乐的诗歌?明确:白居易《琵琶行》问: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补充: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板书:李凭箜篌引)学生自己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和题目的内容,并大概了解文章内容。
二、走近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
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死,年仅27岁。
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