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历程》.ppt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35
《天路历程》现行的版本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出版于1678年。
它借用了寓言和梦境的形式,书中的叙述者在梦中看到一个叫做“基督徒”的人正在读一本书,知道了自己居住的城市将遭天火焚毁,惊恐不已。
这时一个叫“传道者”的人指点他必须逃离自己的故乡,前往天国。
基督徒背负着世界的重担,从此踏上了艰难而勇敢的历程,为自己、也为他人寻找救赎。
从毁灭城出发,他经历了许多考验,遇到了各种阴险人物的诱惑和凶险。
一路上,基督徒学会了如何抵制诱惑,战胜困难,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天堂的大门向他敞开。
第二部分最早于1684年出版,写的是基督徒的妻子“女基督徒”和孩子们在一个叫做“无畏”的人的指引下,前往天堂的朝圣过程。
同基督徒的历程一样,他们也从毁灭城出发,在到达天国城的大门之前,遇到了同样的艰难险阻,例如绝望潭、浮华集市、怀疑城堡等等。
然而这两个旅程却又很不相同。
基督徒是自己上路,他在路上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帮助,有时也有一个两个同伴,但基本上是他独自一人行进在通往漫漫的天国道路上。
而女基督徒却是与他人结伴而行,而且他们的同伴一路上不断壮大,相互帮助,相互支持。
《天路历程》一问世就大受欢迎,一年内重印了三次。
在班扬去世之前,这本书已经发行了10版,据他的一位朋友说,卖出了10万册。
尤其是当时能够读书识字的人群相对较小,因而这个数字就愈加显得惊人。
1681年《天路历程》在新大陆出版,立刻成为当地广大清教徒中最负盛名的书。
人们把它当成《圣经》一样反复阅看,直到它已经破旧得不能再读。
因此尽管《天路历程》多次重印,现在却很难找到较早版本的(《天路历程》。
现存的第一版《天路历程》仅有五本。
虽然《天路历程》受到普通读者的欢迎,但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的文学性却一直遭到置疑。
文化界和学术界人士往往对班扬不屑一顾。
《观察家》报的主编艾迪森曾轻蔑地提及班扬,说即使是这样的作家也会有崇拜者。
著名诗人威廉·科伯即使在称赞他时,也认为必须为此道歉,而且把他的名字隐去,恐受耻笑。
插画本《天路历程》作者简介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曾来华传教。
少年时家境拮据,所受教育有限。
后加入克伦威尔的军队,从军生涯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在军中听浸礼派的道,并对《圣经》和马丁·路德的著作刻苦钻研。
因他代表大多数贫民利益传教,当局借口未经许可传教,将其逮捕,囚禁他长达12年。
作品简介在狱中,他写成这部《天路历程》,三百多年来,风靡全球。
书中讲到,基督徒在行进途中,遇到的眼泪与欢笑的交织:诱惑与帮助、艰辛与收获相互辉映,在各个阶段中的考验、挫折,以及教诲、友谊、理解和欢乐形成丰富与平衡。
《天路历程》大量使用对话,不仅用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外部行动,而且展现他们的内心活动。
例如“基督徒”在死荫谷中内心的挣扎犹豫就是通过他内心的对话表现出来的。
总之,作者简单、平易的文风使故事中抽象的东西具有了生命。
一、洞穴和做梦人我在旷野里行走,来到一个地方,那里有个洞穴,我就在那儿躺下睡觉:我睡熟了,做了一个梦。
(我睡熟了,做了一个梦。
)唉,我梦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人站在那儿,背后就是他自己的房子,他手里拿着一本书,背上背着一件看来很重的东西。
我见他打开手上的一本书念着;他一面念,一面不住地流泪,浑身颤抖着;他委实控制不住了,发出一声悲伤的呼喊:“我该怎么办呢?”就在这样极度苦恼的境况中,他转身回家去了。
他强自压制着,以免他的妻子和儿女们发觉他的悲痛;可是他不能长久保持缄默,因为他的烦恼越来越厉害了。
他终于把他的心事告诉了妻子和儿女,他对他们这样说:“唉,我亲爱的妻子,你们,我的亲生儿女,我是你们亲爱的友伴,我可要被那压在我身上的重负毁了;并且我确实知道我们这个城市将要给天火烧毁;在那场可怕的灾难里,我自己,你,我的妻子,和你们,我可爱的儿女,都将同归于尽,除非我们能够想出一个逃生的办法,可是到如今我还想不出什么办法来。
”他家中的人听了这番话,好生诧异;这并非因为他们相信他的话,而是他们认为他的神经错乱了;因此,等到傍晚天快黑的时候,他们希望睡眠能够使他的神经镇静下来,就急忙打发他去睡觉。
弥漫宗教⾊彩的《天路历程》2019-07-27摘要:《天路历程》是⼀部具有⾥程牌意义的英国⽂学作品,其出版以后在世界上的影响空前绝后,译制量仅次于《圣经》,也是西⽅最畅销的长篇⼩说。
1853年《天路历程》被翻译成中⽂,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部西⽅长篇⼩说译著。
虽然年代久远,但是我国对其研究⽐较少。
⽂章将从《天路历程》的⽂本内容中分析⼩说中的宗教⾊彩,希望与⼴⼤⽂学爱好者共勉。
关键词:《天路历程》;约翰·班扬;宗教⾊彩作为活跃在17世纪英国⽂坛上的著名⼩说家与散⽂⼤家,约翰·班扬的名⽓可以与著名戏剧⼤家莎⼠⽐亚相媲美。
但是与莎⼠⽐亚所不同的是,约翰·班扬出⽣于⼀个贫穷的家庭,他在青年时期就被征召⼊伍,是⼀个在战场上经历过风⾬、⽣死的作家。
退伍之后的约翰·班扬因为不信奉国教⼊狱,12年的狱中⽣活,锻炼了他的⼼智,遂写成了被赞誉为“英国⽂学史中最著名的宗教寓⾔”的《天路历程》。
⼀、《天路历程》中故事情节的宗教性1.忏悔与醒悟,最终皈依上帝的天路历程《天路历程》主要说了主⼈公作为⼀个基督教徒,刚开始认识到⾃⼰的罪过,经过些许的挣扎,最终忏悔,进⼊上帝的怀抱,最终踏上天路的过程。
书中的主⼈公原名是⽆恩,没有恩情,不懂得报答的⼈,是背负着原罪的⼈类⼀员,但是他能够认真地研究《圣经》。
在研究《圣经》的过程中,他也逐步地认识到⾃⾝的罪孽。
于是主⼈公开始觉醒并诚⼼对上帝忏悔⾃⼰的罪过,他希望上帝可以救赎⾃⼰,以此进⼊天堂,得到永⽣。
在主⼈公的诚⼼诚意之下,最终得到了福⾳书的启⽰。
他下定决⼼要离开“毁灭城”,进⼊基督耶稣居住的“锡安⼭”,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主⼈公皈依了基督教,进⼊了上帝的怀抱。
2.主⼈公踏上赎罪历程的故事在《天路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详细地叙述了基督教徒在皈依了上帝之后,踏上上赎罪历程的故事。
在进⼊天国的过程中,主⼈公经历了很多常⼈所不能忍受的事情,经历了太多的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