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呼吸与鼻)
- 格式:ppt
- 大小:10.25 MB
- 文档页数:45
第一章耳鼻喉的应用解剖及生理1.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构成。
2.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所以当挤压鼻或上唇疖肿时,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上将鼻根部至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3.鼻腔:包括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4.以中鼻甲游离缘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为嗅沟或嗅裂,此部位的鼻黏膜称为嗅区黏膜。
5.鼻腔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保护功能、嗅觉功能、共鸣作用。
6.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3个部分。
7.鼻咽:位于颅底和软腭游离缘平面之间。
(1)腺样体:顶部黏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集聚,呈桔瓣状,称腺样体;(2)咽鼓管咽口;(3)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圆枕后上方有一凹陷区,称为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8.口咽:位于软腭和会厌上缘平面之间。
9.喉咽:上接口咽,下连食管入口。
会厌、杓会厌皱襞和杓状软骨,其所围成的入口称为喉入口;在喉入口两侧各有一较深的隐窝名为梨状窝,是异物常嵌顿之处。
10.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防御保护功能、言语形成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11.喉软骨:单个较大的有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成对的较小的有杓状软骨。
(1)甲状软骨:为喉部最大的软骨;甲状软骨切迹是颈部中线的标志;(2)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之下,第一气管环之上;此软骨是喉气管中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如果外伤或疾病引起环状软骨缺损,常可引起喉狭窄。
12.喉肌(1)使声门张开的肌肉:环杓后肌;(2)使声门关闭的肌肉:环杓侧肌和杓肌;(3)使声带紧张的肌肉:环甲肌;(4)使声带松弛的肌肉:甲杓肌。
13.喉腔:喉腔上界为喉入口,下界相当于环状软骨下缘。
被声带分隔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14.声门裂,简称声门,为喉腔最狭窄处。
15.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声功能、保护功能、屏气功能。
16.耳由外向内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17.中耳由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四部分组成。
鼻的应用解剖生理鼻的应用解剖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构成。
(一)外鼻夕卜鼻位于面部中央,由骨和软骨构成。
外鼻呈三棱锥体状,前棱最高部为鼻根,向下一次为鼻梁及鼻尖,鼻梁两侧为鼻背,鼻尖两侧为鼻翼。
该三棱锥体的底部即鼻底,鼻底上有前鼻孔,两前鼻孔间是鼻小柱。
鼻翼向外下与面颊交接处有一浅沟,即鼻唇沟上。
(见图一)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肤富有皮脂腺、汗腺和毛囊,为鼻疥、痤疮、酒糟鼻的好发部位。
外鼻的静脉主要经内毗静脉和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内毗静脉又可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连通。
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所以当挤压鼻或上唇疖肿时,有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
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外鼻的运动神经为面神经,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和第二支(上颌神经)的一些分支。
图一外鼻(二)鼻腔鼻腔被鼻中隔分成左右两侧,每侧鼻腔又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1•鼻前庭位于鼻腔前部,由皮肤覆盖,其特征是皮肤长有鼻毛,并富含皮脂腺和汗腺,故易患疖肿。
由于缺乏皮下组织,皮肤与软骨膜紧密联合,一旦发生疖肿,疼痛剧烈。
2•固有鼻腔简称鼻腔,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
鼻前庭皮肤与固有鼻腔黏膜移行处称鼻阈。
鼻腔分为内、外侧和顶、底四壁。
(1)内侧壁:即鼻中隔主要由鼻中隔软骨和筛骨正中板构成。
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内动脉血管丰富,密集成网,此处称为利特尔区,又称易出血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见图二)(2)外侧壁主要由筛骨及上颌骨的内侧壁组成。
从下向上有三个呈阶梯状排列的长条骨片,依次称为下、中、上鼻甲。
各鼻甲的外下方均有一裂隙样空间,对应地依次称为下、中、上鼻道。
(见图三)审前功nt-期找血区上曆畝融图二鼻中隔动脉上鼻平上鼻適中鼻直r*a图三鼻腔外侧壁i)下鼻甲及下鼻道下鼻甲是位置最靠前、最大的鼻甲,其前端接近鼻阈,后端距咽鼓管咽口1〜1.5cm。
下鼻甲肿胀或肥厚时可引起鼻塞,也可影响咽鼓管功能出现耳聋、耳鸣等耳部症状。
鼻腔知识点总结鼻腔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一部分,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也是嗅觉的主要器官。
它包括鼻腔前庭、鼻腔后庭和鼻咽三个部分。
鼻腔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有许多重要的器官和功能与其相关。
本文将主要围绕鼻腔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疾病与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
一、解剖结构1. 鼻腔的骨骼结构:鼻腔由上颌骨、腭骨、额骨、筛骨、蜘蛛网膜骨等多块骨骼组成,形成了鼻腔的外部形态。
2. 鼻腔的黏膜:鼻腔的内壁被覆盖着黏膜,这层黏膜分泌黏液,帮助清除鼻腔内的微尘和杂质。
此外,黏膜还具有充血、分泌、蒸发、再吸收等生理功能,保持鼻腔风湿平衡。
3. 鼻腔的分隔结构:鼻腔被鼻中隔分割成左右两个半腔,鼻中隔是由鼻中隔软骨和筋膜构成。
在鼻中隔上方,有一个被称为嗅球的两个黏膜膨出物,是嗅觉的主要器官。
4. 鼻腔的开口:鼻腔前端有两个鼻孔,分别通向外部空气和咽喉,实现呼吸与嗅觉功能。
5. 鼻腔的附属器官:鼻腔内还有鼻窦、鼻甲、鼻涕腺等附属器官,它们在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生理功能1. 呼吸功能:鼻腔是呼吸器官的起始部分,呼吸过程中,鼻腔的黏膜和鼻毛可以过滤、加温、湿润和杀菌空气,使呼吸道更加健康。
2. 嗅觉功能:鼻腔内的嗅觉黏膜含有大量的嗅细胞,它们可以感知外界的气味,将气味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嗅觉感知。
3. 声音共鸣功能:鼻腔的空气流经会对声音产生共鸣作用,使发声变得更加富有韵律,声音更加柔和悦耳。
4. 过滤功能:鼻腔内有大量的鼻毛和黏膜分泌物,它们可以过滤空气中的微尘、细菌和病毒,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5. 清洁功能:鼻腔内的黏液能够清洁并湿润鼻腔,减少干燥刺激,保持呼吸道的湿润环境。
三、常见疾病1. 鼻窦炎:鼻腔内的鼻窦受到感染,引起鼻腔内充血、分泌物增多、头痛等症状。
2. 鼻息肉:鼻腔内黏膜组织增生形成息肉,影响正常的呼吸和嗅觉功能。
3. 鼻出血:鼻腔内黏膜受到损伤或充血时,可能引起鼻出血,特别是在气候干燥或气温变化大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鼻外鼻鼻根鼻梁鼻背鼻尖鼻翼呼吸困难的客观体征鼻唇沟面瘫时变浅鼻小柱前鼻孔内眦静脉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面部静脉缺乏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根部与口角连线之间的三角形区,即“危险三角区”,易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该区疖肿严禁挤压皮肤较厚,缺乏皮下组织,炎症时痛感明显富含汗腺、皮脂腺及毛囊,易发痤疮、疖肿或酒渣鼻鼻腔鼻中隔鼻前庭前鼻孔鼻内孔缺乏皮下组织,与软骨膜相连,易发疖肿,疼痛剧烈鼻阈固有鼻腔鼻内孔鼻后孔内侧壁/鼻中隔“利特尔区”、“易出血区”,黏膜内动脉血管丰富,青少年鼻出血外侧壁下、中、上鼻甲,解剖标志下鼻甲前接鼻前庭,后近咽鼓管咽口,下鼻甲肥厚时,有鼻塞、耳内闷胀、耳鸣下鼻道外侧壁前端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较薄,上颌窦穿刺的部位中鼻甲是筛窦内侧壁的标志中鼻道、钩突、筛泡是内镜筛窦手术的标志筛漏斗/隐窝是额窦、前组筛窦及上颌窦的开口蝶筛隐窝是蝶窦的开口上鼻道是后组筛窦的开口上鼻甲前鼻镜无法窥及顶壁筛骨水平板/筛板菲薄而脆,易因外伤致脑脊液鼻漏或鼻源性颅内并发症,故鼻腔手术时,器械不能超过两眼内眦的连线嗅丝通过筛孔抵达颅内底壁硬腭的鼻腔面鼻窦前组鼻窦上颌窦低壁即牙槽突,与上颌第2前磨牙及第1、2磨牙(第2双尖牙)关系密切,牙根感染时可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额窦底壁即为眼眶顶壁,内侧对应眶顶内上角,急性额窦炎时有明显压痛前组筛窦外侧壁即眼眶内侧壁,破坏此壁引起颅内并发症中鼻道 后组鼻窦后组筛窦上鼻道蝶窦蝶筛隐窝外侧壁与颅中窝、海绵窦、颈内动脉和神经管毗邻,手术不慎可致失明及大出血生理功能呼吸通气正常鼻阻力是维持正常鼻通气的前提过滤及清洁鼻毛、黏液纤毛、酸性黏液及溶菌酶、喷嚏温度、湿度的调节海绵窦的舒缩作用,32~34℃1000ml/24h 分泌液保护共鸣鼻塞时有闭塞性鼻音嗅觉嗅细胞,识别、报警、增进食欲、影响情绪排泄泪液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鼻窦的缓冲、减重、辅助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