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篇目(1)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三年级下册第一组“大自然的美景”教学设计【本组说明】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燕子呢喃,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流淌……大自然的景物是如此的迷人。
教材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
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
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
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本单元“大自然的美景”这一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雾在哪里》《古诗两首》《一碗水》《小城三月》《梅雨潭》《沧海日出》,从不同角度再度体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在教学本组教材中,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在《同步阅读》8篇文章的处理上,引导学生课外进行自主阅读,课内给学生搭设展示阅读收获的平台,形成课内课外的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雾在哪里》《古诗两首》《一碗水》《小城三月》《梅雨潭》《沧海日出》【教学重点】1.让学生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陶冶性情。
2.班级共同分享《同步阅读》中的部分篇章,交流阅读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同步阅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ppt附后)2.知识树3.阅读浏览表师生齐读、小组朗诵、抽生朗诵2.孩子们,从这首诗歌中,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有何感受?3.是啊,大自然是一首诗,让人百读不厌,是一幅画,令人心旷神怡。
三年级群文阅读教学教案设计【3篇】【篇1】三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含有数字的诗【年级】三年级【群文议题】含有数字的诗【群文篇目】《咏雪》《望庐山瀑布》《题秋江独钓图》《百鸟归巢图》《早发白帝城》《一去二三里》【教学目标】1. 认识含有数字的诗;2. 体会含有数字的诗:趣味美、夸张美、意境美;3. 感受简简单单、枯燥无味的数字,在诗人的笔下,却充满了魅力,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诗作,令人回味无穷;4.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有数字的诗:趣味美、夸张美、意境美。
【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导入课题(一)播放儿童歌曲《数鸭子》,学生跟唱。
(二)找出歌曲中的数字(2、4、6、7、8),这些数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鸭子数量多,歌曲听起来非常有趣。
数字虚指:有些数字在诗中并非指的是实际数量。
数字虚指,有时会比使用实际数字更有感染力。
老师许多诗中都含有数字,我们一起来体会它们的美吧。
2师教读三首诗,体会诗中数字的趣味美、修辞美、意境美(一)课件出示《咏雪》咏雪[清] 郑板桥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1. 齐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强调重音。
师范读,生趣读。
老师诗中含有哪些数字?从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 你仿佛看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雪大)3. 指名汇报。
师适时点评小结。
《咏雪》雪花的多,眼前展现一幅大雪纷飞的美好景象。
师生趣作诗《雨》。
(课件出示:趣味美)(二)生自由朗读《望庐山瀑布》,齐读,师指导读,男女生赛读老师诗中含有哪些数字?从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里的“三千”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你仿佛看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是诗人的“神来之笔”,夸张而又自然,浪漫而又逼真,诗句气势豪壮,雄奇瑰丽,给人以美的感受,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集训提升练九小说阅读专项练·群文阅读·红色革命小说(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百合花茹志鹃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
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就派遣一个通讯员和我一起负责向百姓征集部队缺乏的物资。
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
不一会儿,我已经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却看见他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
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
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
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话不好别见怪等等。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我硬着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
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
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
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我叫通讯员来拿,他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
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
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
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
回来以后,我就让通讯员回团部去。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
乡干部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自家做的干菜月饼。
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
一二年级群文阅读例子群文阅读呢,就是把一组文章放在一块儿来读。
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就像是一场小小的阅读派对。
咱们把好多有趣的文章聚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这个阅读的小天地里尽情探索。
1、古诗古文类群文阅读例子比如说咱们选几首简单又好玩的古诗,像咏鹅。
它的出处呢,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小时候写的。
注释也很简单,“鹅鹅鹅”就是描写鹅的叫声。
翻译过来就是“鹅呀鹅呀,弯曲着脖子向天高歌,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
赏析的话,这首诗把鹅的形象描写得特别生动,小骆宾王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像给鹅画了一幅画一样。
作者骆宾王呢,是初唐四杰之一,他小时候就这么有才。
咱们让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读这首诗,可以先让他们看鹅的图片或者视频,然后再读诗,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了。
再比如春晓,出处是唐代孟浩然。
注释里“不觉晓”就是不知道天已经亮了。
翻译是“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赏析的话,它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
孟浩然是唐代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象诗里的画面。
2、单字/组词类群文阅读例子拿“日”这个字来说,读音是“rì”,出处那可早了,从甲骨文就有这个字了。
解释呢,就是太阳的意思。
造句可以是“今日阳光明媚”。
近义词有“天”,反义词有“夜”。
再看“月”字,读音“yuè”,它在很多古诗里都有出现。
解释就是天上的月亮。
造句“八月十五月儿圆”。
近义词“亮”(这里指月亮这个物体的时候),反义词“日”(从白天黑夜的角度)。
咱们在教一二年级小朋友的时候,可以把字写得大大的,让他们观察字的形状,然后再解释意思,让他们用这个字来组词、造句。
3、故事类群文阅读例子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啊。
有一天,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小狐狸和一只小兔子。
起因呢,是小兔子种的胡萝卜成熟了,小狐狸很想吃。
经过就是小狐狸想了个办法,它跟小兔子说:“你的胡萝卜看起来没有隔壁小松鼠的大呢。
合江县2020年春期六年级语文群文阅读专项检测试卷一认真阅读三则短文,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鲁滨孙漂流记》节选大约在我上岸十一二天后,我忽然想到,既然缺乏书、笔和墨水,我一定会忘记计算日期,甚至连休息日和工作日都会忘记。
为了防止这样,我便用刀子在一个大柱于上刻上这几个字:“我于1659年9月30日在此上岸。
”把它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立在我第一-次上岸的地方,在这个方柱的两边,我每天用刀子刻一个斫.()痕,每七天刻一个大一倍的斫痕,每一个月刻一个再大一倍的斫痕。
这样,我就有了一个日历,可以计算年月日了。
(二)手斧男孩(节选)当他试图与地面进行第18次联系的时候,引擎.()突然毫无预警地一阵号叫,倏然熄火。
静寂突如其来,只有螺旋桨旋转的声音和呼呼的风划过座舱。
这下死定了,布莱恩想着。
完了,死定了,飞机进入滑行状态,速度极快,高度不断下降。
见鬼,竟没有湖泊!自打飞过森林后就老在他眼前晃的那些湖泊突然都没了踪影,消失了。
眼前没有,远远望去,前方很远的地平线上,有很多湖泊..()。
可是眼前得有一个才好呀!他迫切需要一个湖就在眼前!好让飞机着陆呀!那里!不在正前方,而是稍稍偏右一点,他看到了一个湖!飞机几乎已经快到湖的上边了,从L湖的底部直飞向顶部。
再右偏一点点就好了。
他轻轻地踩下右舵板,机头随即右移。
可是转向牺牲了速度。
现在,湖就在机头的正前方了。
他轻轻地拉起操纵杆,机头立刻上扬。
这引起了飞机速度骤减,都快停下来了,飞机在空气中颠.簸.()。
操纵杆突然间没了束缚,这可吓坏了布莱恩,他忙把操纵杆推回。
速度倒是快了那么一点儿,可飞机已经掉得够低的了,扫在挡风玻璃上的全是树枝,而湖还在飞机的前方,看上去遥不可及。
紧接着,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爆裂声,金属片被折断,飞机翻滚着跌向了右方,跃过丛林,冲到了水面上,立刻被如水泥地般坚硬的水面拍了起来,飞机跃起,又重重地跌进水里。
愤怒的湖水扯下挡风玻璃,震碎两侧机窗。
我的油布伞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
放学了,从学校里涌出了许多花花绿绿的伞。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想起了令我难忘的一件往事。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路以外的镇上去上学。
来回走读,最怕遇上雨天。
半路上冷不丁地下起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
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
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
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便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娘好久没做声,最后才说:“买,咱买一把!”那时,我们家依靠娘织些土布来贴补生活,还要给我交学费。
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从那以后,她每天晚上总是一吃完晚饭就上了织布机,“哐哩哐当”,满屋子都是织布的声音。
我每天枕着织布声入梦。
一觉醒来,织布机还在响着。
一天,我轻轻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娘。
”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
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
她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喜滋滋地对我说:“拿去吧,你要的伞!”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来。
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
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偶一回头,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从此,那把黄油布伞一直伴随着我。
渐渐地,那把黄油布伞很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了它。
熟悉我的朋友说我艰苦朴素;不知内情的人,笑我寒酸小气,我都不去管它,只是笑笑。
殊不知,我带着这把伞,母亲仿佛就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父爱如山“我没钱啦!”“嗯,我去给你寄来,该吃啥就去买来吃。
”“好好的读书,不要让人家瞧不起你!”高中的时候,我和父亲通电话就只有那么一两句话。
我总是在没有钱的时候才想起给他打电话,每次通话也只有那一句简单又粗暴的话语。
一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儿歌中有故事》【执教年级】一年级【群文议题】儿歌中有故事【群文篇目】《小老鼠上灯台》《虎大王照相》《小猫钓鱼》《小熊过桥》《小刺猬》【阅读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在朗读中体会儿歌的音韵美,找到儿歌中“故事的乐”;2. 通过朗读、表演儿歌等多种形式,积累语言,学习讲故事,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交流导入,激起兴趣01(一)师出示课件儿歌《雪地里的小画家》《在一起》《有礼貌》老师:同学们,你们会读这些儿歌吗?(学生齐读所学过的儿歌)老师:同学们刚才在读儿歌的时候都很认真,有的读得很有表情,有的同学还读得摇头晃脑,看来,大家都喜欢读儿歌,是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几首好听又有趣的儿歌呢,每一首儿歌都讲了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儿歌,读读这些《儿歌中的故事》吧!板书课题:儿歌中的故事(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利用欢乐的儿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回顾已学儿歌引出教学主题。
初读儿歌02(一篇带多篇)(一)初读儿歌老师:同学们,瞧,它是谁?它想干什么呢?(出示小老鼠上灯台的图)是小老鼠,它想爬到灯台上去。
学生老师:小老鼠爬到灯台上想去干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心来读读这首儿歌吧。
(课件出示第一首儿歌《小老鼠上灯台》)1. 师范读儿歌《小老鼠上灯台》。
(生听老师范读,然后回答问题)老师:这首儿歌好听吗?那我们再来读读吧。
(老师教读,生自读儿歌)老师:这首儿歌好像很有趣,我们怎样才能把它的有趣读出来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吧!(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2. 师指导朗读儿歌,随机正音。
老师:同学们真棒,有的同学在打节奏朗读,有的在表演朗读,这首儿歌经过同学们这么一读,仿佛有了生命呢!这首儿歌可真有趣啊!老师:这首儿歌要给我们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同桌互相讲讲。
(引导学生复述儿歌所要讲的故事)(二)过渡:这个故事好听吗?读儿歌,讲故事,可真有趣,你们一定还没有读过瘾吧?那么我们就再一起去读读更多有趣的儿歌吧!【设计意图】检测学生会读儿歌的程度,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感受一首儿歌就是一个故事的乐趣,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多篇儿歌的欲望。
衬托—红花还须绿叶衬教学目标:认识衬托的两种类型并分析出其在文中的作用。
目标链接衬托:为了突出主体,用类相似或反面的客体作陪衬的修辞手法。
衬托的分类:(1)正衬:用类似的客体衬托所描绘的主体。
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以大海和天空的宽阔衬托出人的胸怀宽广。
)(2)用相反或相异的客体衬托所描绘的主体,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群文阅读篇目:不要对外人说他,就是我们的班长李俊,我俩上学一块走,放学一起回;哪里有他的笑声,哪里就会有我的身影。
老师和邻居都夸我俩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伙伴。
可好伙伴也会“攀比”,论样貌,同学说我就是貌比潘安,可有人说说他翻版刘德华;论学习成绩,我语文比他好,他数学比我强;论身体素质,我短跑总是得第一,他跳高从没拿过第二;论人品,愿意和我交朋友的多得数不过来,支持他的粉丝也比比皆是。
比来比去,还是落得个平局,从小各方面都是稳居第一的我真不甘心。
我总期待着和他来一场暗战,决一胜负。
一天放学我问他:“李俊,你发现没有,这几天咱们班里出现了好几件怪事。
”“什么怪事?”李明好奇地问。
“你看,垃圾被清理了,坏桌椅也修好了,连教室墙角的碎砖头也收拾走了,你说怪不怪?”“嗯,的确有点怪。
”李俊说。
我凑近他耳根说,“我想请你跟我合作侦破此案。
”“当然可以。
”李俊满口答应,并拉起我的手说,“祝我们成功。
”说完冲我微微地而又非常神秘地一笑就回家了。
我发现他这一笑,眉宇间好像还露出一股对我的嘲讽,令人捉摸不透。
天赐良机,第二天一场暴风雨把教室玻璃打碎了。
我高兴地对李俊说:“今晚就可以破案了。
”“那好哇。
”他心不在焉地说。
我心想今晚一定要搞个水落石出,并且把真相写下来,这下老师该不会说我这个宣传委员失职了吧。
可是,事与愿违,晚上却没有发现任何踪迹,害得我俩在墙角白白地蹲了一个多小时。
群文阅读篇目
(一)江雪①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②,
万径人踪灭③。
孤舟蓑笠翁④,
独钓寒江雪⑤。
【注释】
①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后所作。
当时,柳宗元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②千山:虚指所有的山。
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绝:无,没有。
③万径:虚指所有的路。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
④孤:孤零零。
(二)独坐敬亭山①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②,
孤云独去闲③。
相看两不厌④,
只有敬亭山⑤。
【注释】
①此诗写于公元753年,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
长期飘泊的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②尽:没有了。
③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④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
(三)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①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②,拥毳衣炉火③,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④,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①张岱年轻时是纨绔(wán kù)子弟,极爱繁华。
明朝灭亡,张岱流离山野,因国亡而孤独,因孤独而痴迷。
②拏(náo)③毳(cuì)④沆砀(hànɡ dànɡ)
(四)记承天寺夜游①
【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②,水中藻荇交横③,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④。
【注释】
①此文写于1083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文中,作者描绘了美妙的月色,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②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③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指水草。
④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睡,(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柏树枝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