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中对原文的理解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88.16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句子结构问题 汉语重意合,造句以意为主,句子内部的结构一般比较松散,习惯于通过上 下文意思的逻辑关系来连接句中各个信息层次,即所谓的“意定形随”。英语重形 合,造句讲究的是形式结构,而承载某一信息的具体语言实体用怎样的形式则要 服从于句子结构的安排,即所谓的“以形役意”。正如王力先生所说:“西洋语法 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因此,要将结构富有弹性的 汉语句子译成结构没有弹性的英语句子, 正确地理解原文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如:
汉英翻译中对原文的理解问题
李靖民
许多人以为,我们中国人做汉英翻译,理解汉语原文不成问题。事实上,无 论是汉英还是英汉翻译,其过程是一样的,理解是表达的前提。在很多情况下, 汉英翻译的译文质量不高,表达不准确,原因并不在于译者的英语水平有问题, 而在于其没有正确理解汉语原文。本文选用李素丽的《我属于乘客》中的一个情 节的汉英翻译来说明这个问题。为了讨论方便,将原文抄录如下。 有一次,在拥挤的车厢门口,我听见一位男乘客客客气气地问他前面的一个 女乘客:“您下车吗?”女乘客没理他。“你下车吗?”他又问了一遍。女乘客还是 没有理他。“下车吗?”他耐不住了,放大了声问,那女乘客依然没有反应。“你 是聋子,还是哑巴?”他急了,捅了一下那女乘客,也引得车厢里的人都往这里 看。女乘客这时也急了,瞪起一双眼睛回手给了男乘客一拳。 见此情景,我猛然想起在 60 路沿线上有家福利工厂,女乘客可能就是个聋 哑人,听不见声音。我赶忙向男乘客做了解释,又用纸条写了一句话,举到女乘 客的眼前:“对不起!他要下车,他问了您好几声,您是不是没听见?”女乘客点 了点头,把道让开了。 从此以后,我就特别注意聋哑人的特征,还从他们那里学会了一些常用的手 语。比如,我可以用哑语问他们:“朋友,您好!”、“您到哪里下车?”、“您请 往里走!”、“谢谢”等等。这样,不仅我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与他们进行感情 交流,也减少了一些他们与其他乘客的误会和纠纷。 就汉英翻译中的理解这个环节而言,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来自百度文库
1. 有一次,在拥挤的车厢门口,我听见一位男乘客客客气气地问他前面的 一个女乘客:“您下车吗?”(第 1 段第 1 句) 译文 1: Once, at the crowded door of the bus I heard a man politely ask a woman in front of him, “Excuse me, but are you getting off?” 译文 2:“Excuse me, but are you getting off?” I once heard a man politely ask a woman in front of him at the door of the crowded bus. 原文句中表示地点的“在拥挤的车厢门口”可以是针对作者本人“I”而言,也 可以是针对那两个男、女乘客而言;其中作定语的“拥挤”可以指车厢拥挤,也可 以指门口拥挤。汉语这种富有弹性的句子结构往往会导致理解上的多意现象,翻 译时若不注意仔细分析理解,随便按照原文的结构顺序翻译成“以形役意”的英 语,便容易出现错误。通过逻辑分析可以看出,“拥挤”在这里指的是整个车厢而 不只是门口拥挤,因为如果只是门口拥挤,挤在门口的人包括女乘客肯定都是要 下车的人,男乘客也就用不着问那女乘客她是否要下车了。再则,售票员本人也 不可能挤在要下车的乘客之中,她要么是在售票员的位子上,要么是在靠近门口 的车厢里,原文这里的视点在乘客而不在售票员。因此,上面第一种译文显然是 不妥当的。 2. “你是聋子,还是哑巴?”他急了,捅了一下那女乘客,也引得车厢里的人 都往这里看。 (第 1 段第 6 句) 译文 1:“Are you deaf or dumb?” he shouted. Very much irritated, he gave the woman a rough push, which drew the attention of other passengers. 译文 2:“Are you deaf or dumb?” giving the woman a rough push, he shouted angrily, which drew the attention of other passengers. 原文的意思在汉语读者看来是很清楚的, 但要将其译成讲究形式结构的英语 句子, 则需要认真分析原文的句子结构, 正确地理解句中各信息层次之间的关系。 从结构上来分析,“他急了”是其前面直接引语的说明语。这种用表示说话人当时 的情感或动作的词语代替说明语“他说”的情况,在汉语中是很常见的。另外,究 竟是什么“引得车厢里的人都往这里看”?上面第一种译文将其归咎于男乘客捅 了女乘客一下,这种处理方法显然不妥,因为在拥挤的车厢里,仅是男乘客捅了 一下女乘客这个无声的动作本身,是不可能引起车厢里的其他人都往这里看的。
实际上,原文的句子由两层构成,第二个逗号前后各为一层,前面是因,后面是 果。第一层中的“他急了”和“捅了一下那女乘客”是同时发生的,前者为主,后者 为伴随情况,从而引起了其他乘客的注意。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之上,我们才 能考虑用什么样的英语句子结构来比较好地表达原文欲传递的信息。因此译文 2 是比较好的译文。
二、词语意义问题 汉、英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文化、社会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客观事物 的反应及观点角度不同,归结到词语的使用上,便形成了较大的差异。因此,准 确理解原文的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对于汉英翻译十分重要。 例如,原文第一段里的“他急了”和“女乘客这时也急了”两处都有“急了”这个 词语。 但是尽管原文用词相同, 表达的意义却不见得一样, 翻译时切忌望文生义。 我们通过仔细分析可以看出,这里的两处“急了”虽然都有“生气”的意思,但是它 们所表达的具体意义还是有差别的。前者“他急了”是说明语“他说”的替代语;后 者“女乘客这时也急了”指的是女乘客对男乘客捅了她一下而做出的反应, 其义应 当是“她被惹恼了”。 再如第 2 段第 2 句“我赶忙向男乘客做了解释,又用纸条写了一句话,举到 女乘客的眼前……”汉语中的“解释”这个词的语义比较宽,因此并非在任何情况 下都可以译作英语的“explain”。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这里的“解释”应当是作者把 她的想法 (即前一句所表述的内容) 告诉了那位男乘客, 译作“I told the man what I was thinking”比较适宜。另外,句中的“举到女乘客的眼前”,也不可不假思索地 照直翻译,因为同是一个情景,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往往大不相同。只有 正确理解原文意义,才能在译文中选择适当的词语确切地表达。在这里“举到女 乘客的眼前”应当是“将纸条拿给女乘客看”的意思,译文中用英语单词“show”来 表示这个动作最为贴切“(When)I showed the slip to the woman,(she nodded and made way for the man.)”。 还有第 3 段第 1 句中的“从此以后,我就特别注意聋哑人的特征”,不能简单 地照字面理解为注意聋哑人的外表或举止。其在这里的意思应当是,这件事情发 生之后作者便特别留意识别出聋哑人, 以便给予特殊的照顾, 可以译作“since then
I have been careful to recognize the deafmutes”。
三、文字以外的问题 这里文字以外的问题, 指的是原文表达形式中隐含的意义以及其他因素所造 成的理解问题。 我们从事汉英翻译时, 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解原文文字本身的意义, 原文的某些特殊的表达形式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往往包含着需要特别注意理解的 信息。 例如,在原文第 1 段中,男乘客问了女乘客三遍她是否下车,每一次的表达 形式都不一样,第一次是“您下车吗?”第二次是“你下车吗?”第三次则是“下车 吗?”这三种表达形式暗示出男乘客态度与口气的变化。我们只有注意和理解了 这一点,才能在译文中用适当的方法将隐含的意义表达出来。这三句问话可分别 译作“Excuse me, but are you getting off?” “Are you getting off?”和“Getting off?” 还有第 2 段第 1 句中的“福利工厂”,乍一看不会有什么理解问题,“福利工 厂 ” 是国内专门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问题是照字面理解将其译作 “welfare factory” 是否行得通?笔者询问了几位外籍教师,他们均表示不理解 “welfare factory” 是什 么 意 思 。 笔 者 又将 这 句 话改 作 “...there was a welfare factory, a workplace for the disabled ...”再拿给他们看, 便不存在理解问题了。 这个例子表明, 对于原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及其他因素信息的理解是不能忽视的。 以上笔者就汉英翻译理解环节中的几个主要问题选了几个典型的例子做了 简要讨论,仅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意在说明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正确地理解 原文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选用的这篇汉语例文虽然不长,也谈不上复杂,可翻 译起来需要仔细分析理解的地方则很多,限于篇幅的关系不能逐个讨论,谨将参 考译文全文录后。 “Excuse me, but are you getting off?” I once heard a man politely ask a woman in front of him at the door of the crowded bus. The woman made no response. He asked again, “Are you getting off?” The woman still gave him no answer. “Getting off?” he lost patience and raised his voice, but there was still no response. “Are you deaf or dumb?” giving the woman a rough push, he shouted angrily, which drew the attention of other passengers. Annoyed by his push, the woman stared at him and hit back.
At this point, it suddenly occurred to me that there was a welfare factory, a workplace for the disabled, on the route of Bus No.60 and that the woman might be a deafmute from there. I told the man what I was thinking and scribbled on a slip of paper: “Excuse me, but he wants to get off. He's asked you to move a little aside a couple of times, but you didn't seem to hear him. Right?” When I showed the slip to the woman, she nodded and made way for the man. Since then I have been careful to recognize the deafmutes. And I have learned from them some sign language, with which I can say such things as “Hello, how are you?” “Where are you going?” “Please move on!” “Thanks!” etc. In this way, I can not only give them better service and know what they think and feel, but also reduce their misunderstandings and conflicts with other passeng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