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中对原文的理解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88.16 KB
- 文档页数:5
汉英翻译技巧汉英翻译技巧前言汉英翻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并符合英语语法和表达习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汉英翻译技巧,帮助提升翻译质量。
技巧一:理解上下文在进行汉英翻译时,理解上下文是至关重要的。
词语的意思可能因为其所处的句子、段落或篇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翻译时,要综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准确翻译。
技巧二:注意语法结构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英语有很大差异,特别是词序和动词时态。
在进行翻译时,要注意调整句子结构和词语顺序,使之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
技巧三:选择合适的词汇在进行汉英翻译时,选择合适的词汇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词汇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和语义,需根据句子的语境和意思进行选择。
对于具有多个意思的词汇,要根据上下文来选择正确的翻译。
技巧四:避免直译直译是指逐字逐句地翻译,可能导致翻译不准确或不流畅。
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应该以意译为主,即根据语境、文化差异和表达习惯进行适当调整,保证翻译准确且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技巧五:考虑语言风格汉英翻译的语言风格应符合目标受众的口语或书面语习惯。
在翻译时,要考虑是否需要使用正式或非正式的表达方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歧义或误解。
技巧六:检查和校对汉英翻译完成后,应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校对。
检查翻译是否准确、流畅,并排除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此外,还要确保翻译是否与原文一致,并保持一致的术语和风格。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汉英翻译技巧,希望对提升翻译质量有所帮助。
翻译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
技巧七:使用在线资源和工具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可以利用各种在线资源和工具来辅助翻译工作。
例如,可以使用在线词典或翻译软件来查询生词或短语的意思。
此外,还可以使用语料库和翻译记忆工具来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性。
技巧八:了解目标读者在进行汉英翻译时,了解目标读者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受众可能有不同的阅读习惯和背景知识。
要根据目标读者的需求和背景来进行翻译,使之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汉英实用翻译的方法问题德国翻译理论家诺伊贝特(A.Neubert)把需要翻译的原文,按可译性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1.完全以原文为重点,如在科研领域。
2.主要以原文为重点,如文学作品。
3.原文与译文应兼顾,如专业文献。
4.主要或完全以译文为重点,如对外宣传。
我以为实用翻译类的原文也可以参考这四个等级分别对待。
科技资料的翻译应讲究科学性,力求准确无误地把原文的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
在这方面,经过科技翻译工作者多年的努力,无论在理论研究或翻译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政府文书,外交公文的翻译也是要以原文为重点,因为它们往往具有法律效力。
至于法律文件那就更应以原文为重点了,侯维瑞教授认为,比科技学术文体更为精确和正式的是法律文体。
法令、契约等文书需要严格规定义务、权力、行为准则的涵义和范围,必须词义准确、文体确切,丝毫不能允许语义的模棱两可而使人误解,被人钻了法律的空子。
它的全部内容必须字面化,表层化,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含蓄表达、引申理解等深层意义在法律文书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它宁可牺牲文字流畅也要保持文意斩钉截铁的确凿性。
不管我们在翻译实践中是否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但我们必须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对于一般商业书信的翻译应该是原文和译文兼顾,既要忠实原文的意思,又要考虑用对方商业伙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达。
商标、广告、对外宣传材料,旅游资料等的翻译则应以译文为重点,有时为了达到宣传效果,甚至可以根据译入语的习惯改写原文。
比如广告英语必须遵循AIDMA法则:Attention 引起注意,Interest激起兴趣,Desire 唤起欲望,Memory保存记忆,Action采取行动。
那么,我们把中文广告译成英文时就应该遵循这些法则,而不是死扣原文。
因此,我们在拿到汉英实用翻译的原文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充分理解,正确判断它是属于哪一类型的文本,把握翻译委托人的目的要求以及文化差异等问题。
然后再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翻译。
T R A N S L A T I O N S译林翻译漫谈215汉英翻译中对原文的理解问题许多人以为,我们中国人做汉英翻译,理解汉语原文不成f i日题。
事实上,无论是汉英还是英汉翻译,其过程是一样的,理解是表达的前提。
在很多情况下,汉英翻译的译文质量不高,表达不准确,原因并不在于译者的英语水平有问题,而在于其没有正确理解汉语原文。
本文选用李素丽的《我属于乘客》中的一个情节的汉英翻译来说明这个问题。
为了讨论方便,将原文抄录如下。
有一次,在拥挤的车厢门口,我听见一位男乘客客客气气地问他前面的一个女乘客:“您下车吗?”女乘客没理他。
“你下车吗?”他又问了一遍。
女乘客还是没有理他。
“下车吗?”他耐不住了,放大了声问,那女乘客依然没有反应。
“你是聋子,还是哑巴?”他急了,捅了一下那女乘客,也引得车厢里的人都往这里看。
女乘客这时也急了,瞪起一双眼睛回手给了男乘客一拳。
见此情景,我猛然想起在60路沿线上有家福利工厂,女乘客可能就是个聋哑人,听不见声音。
我赶忙向男乘客做了解释,又用纸条写了一句话,举到女乘客的眼前:“对不起!他要下车,他问了您好几声,您是不是没听见?”女乘客点了点头,把道让开了。
从此以后,我就特别注意聋哑人的特征,还从他们那里学会了一些常用的手语。
比如。
我可以用哑语问他们:“朋友,您好!”、“您到哪里下车?”、“您请往里走!”、“谢谢”等等。
这样,不仅我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也减少了一些他们与其他乘客的误会和纠纷。
李靖民徐淑华就汉英翻泽中的理解这个环节而言,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句子结构问题汉语莺意合,造句以意为主,句子内部的结构一般比较松散,习惯于通过上下文意思的逻辑关系来连接句中各个信息层次,即所谓的“意定形随”。
英语重形合,造句讲究的是形式结构,而承载某一信息的具体语言实体用怎样的形式则要服从于句子结构的安排,即所谓的“以形役意”。
正如王力先生所说:“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
2021翻译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原文范文 翻译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大体可分为理解、表达和校对三个阶段[1]。
翻译过程中的“理解”是整个翻译过程的基础和开端,更是实现第二步“表达”的前提。
翻译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话语的意义,话语的意义取决于理解,足见理解是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
法国翻译理论家让·德莱斯勒对翻译理解的观点中就提到:“理解产生于两个层面:掌握所指和掌握意义。
……理解文本是翻译过程的最初阶段。
在此阶段,译者应竭力确定原作者所言之含义。
显然,仅凭阅读人们是无法掌握文本意义的。
对于那些用外语书写的文字符号,人们完全可能是看到了或在心里默读过却根本不理解它们的意义。
这种纯粹表征性的知觉活动必须伴以一种称之为解释性分析的思维活动。
”[2] 必须承认,德莱斯勒有关翻译理解的理论已经指出仅凭阅读是不能掌握文本意义的,而且,他把理解的过程与思维活动联系起来。
而在现实教学中,尤其对于许多初学翻译的学生而言,如果要求翻译一篇250字左右的英文材料,他们往往用于理解原文的时间都不超过五分钟,多数学生仅仅满足于大概了解原文的话题、领域和内容。
但理解作为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其包含的内容远比这些更广泛,这种程度的理解和德莱斯勒所提出的理解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那么理解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一篇文章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意义上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的意蕴、文体、风格都完整体现在上下文语境之中,而理解的过程必须要结合原文的上下文,同时,译者的思维活动还要注意把握词语与词语、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内在关联,因为许多词语、句子的真正含义渗透在字里行间,前后呼应。
译者在理解阶段只有考虑这些深层因素,翻译的最终成果———译文才能在内容乃至整体文风上都做到准确无误。
一、翻译始于理解,而理解又始于释义 要准确地理解原文,就必须斟字酌句,在理解中综合考虑文章的措词、行文特点等因素,理解的程度要深入到语义的最小单位,认真推敲句子中每一处措词的字面意义以及引申意义。
浅谈汉译英的理解问题汉译英是指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从汉语中翻译出英语的过程,它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手段。
在汉译英过程中,理解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决定汉译英翻译质量的关键因素。
首先,汉译英的理解问题需要翻译者深入挖掘原文的含义,仔细理解汉语的语义特征,把握原文的表达方式,力求在英语中表达出原文的本意。
其次,翻译者要掌握汉语和英语的语法特点,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要学会用英语表达汉语的思想,而不是把汉语的思想直接翻译成英语。
最后,翻译者要学会用英语表达汉语的文化内涵,以便在英语中表达出汉语文化的精髓。
总之,汉译英的理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翻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把握原文的表达方式,并有效地表达汉语的文化内涵。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understanding is a key factor that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Firstly, the translator should deeply explore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understand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grasp the way of express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so as to express the original meaning in English. Secondly, the translator should master the grammar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learn to express Chinese thoughts in English instead of directly translating them into English. Finally, the translator should learn to expres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in English, so as to expres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In conclusion, understanding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s a complex process, which requires the translator to have good language ability and cultural literacy, so a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original text, grasp the way of express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effectively expres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汉英翻译教程》第一章词的选择词义的正确选择首先取决于对原文的确切理解,而对原文词义的确切理解又取决于对原文上下文的推敲。
有些词看起来很简单,翻译时一下子就会想到常用的对应词。
但又是最常用的对应词却不能准确地表达原作的意思。
例如:还要努力读一点历史和小说。
We should also find time to read some history books and novels.这里“努力”一词理解为“挤出时间”是对的,如译为make an effort,则会使人误解为我们文化水平低,读历史和小说很费力。
再比如“水平”一词译成英语,不一定都是level, 要根据句子的含义确定译法。
1.他的英语水平比我的高。
He knows more English than I.这里,汉语“水平”一词虽未译出,但其以已含在句子中。
若照汉语字面应译成:The level of his Englis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ine.就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2.要奋发图强,把我军的军政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We must work hard to raise to a new height the military and politicalquality of our army…….这里“水平”指高度,故译作height,和动词搭配也比较顺。
3.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领导水平。
Cadres at all levels should improve their art of leadership.这里的“领导水平”,实际上指领导能力、领导艺术、故译作art of leadership. 以上的例子说明一个词的具体含义往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在翻译的时候也只有结合上下文来考虑怎样处理这个词,才能译得准确。
因此在辨析词义和正确选词时可注意下列几种情况。
(一)注意词的广义与狭义英语中有不少同义词的词义有广、狭之区别,运用范围也就各不相同。
汉译英技巧
1. 理解上下文
在翻译前,仔细阅读并理解原文的上下文和语境,这有助于准确把握原文的含义,避免产生歧义。
2. 注意语序
汉语和英语的语序有所不同,在翻译时要注意调整语序,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3. 掌握固定搭配
英语中存在大量的固定搭配和习惯用语,翻译时要熟练掌握这些表达方式,避免生硬的直译。
4. 注意词性转换
由于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有时需要在翻译时改变词性,如将汉语的动词翻译成英语的名词等。
5. 运用同义替换
当遇到难以直译的词语时,可考虑使用同义词或同义短语来替换,以更好地表达原意。
6. 注重语言风格
翻译时要注重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如是否正式、口语化等,使译文与原文风格相符。
7. 查阅工具书
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的词语时,及时查阅词典、专业术语手册等工具书,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8. 反复修改
翻译完成后,要反复审阅和修改,确保译文通顺、准确,没有语病和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