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 第七章(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4.16 MB
- 文档页数:41
马原第七章课件引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被广泛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入门课程进行教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七章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出现了一系列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但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还有不同的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1.商品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经济中既存在公有制经济,也存在一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形式。
国家通过统一规划和引导,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主导作用。
2.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达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水平。
3.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人民不再受剥削和压迫,成为国家的主人。
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享有更多的权利和利益,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具体而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等措施,逐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国家的现代化奠定基础。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同时充分调动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通过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实现国家经济的均衡发展。
3.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要推进依法治国,依法保护公民权利,完善法律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书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本章引言: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实践的发展。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十多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末又发生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制度的剧变。
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则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坚持建设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在当代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理论和实践在进行不断的探索。
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工人运动在社会实践中曲折发展、不断前进。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思格斯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伊始,就有许多仁人志士对其弊端提出批评,并描绘出理想社会的蓝图来代替资本主义。
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16一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即已出现。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来到世间就带着许多其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和弊端,特别是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阶级级矛盾、贫富分化极其严重,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极其恶劣,资产阶级的剥削极其残酷,这激起了工人阶级的激烈反抗,自发的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了早期无产阶级的意识和利益,反映了早期无产者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新社会的愿望。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英国人莫尔的《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但提出和描绘的理想社会却充满着空想性质。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提出的社会改造方案,往往是包罗万象的,涉及包括哲学、经济、政治、历史、宗教,道德、家庭、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乃至一些具体细节的庞大社会改造计划。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这设想显然只能是空想。
18世纪以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发展,代表人物有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等,他们中有的观点激进、主张革命,有的则相对温和、提倡改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教材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一、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期望在一个早晨突然进入理想境界,而是把实现最终理想看作一个有着不同历史阶段的过程。
在每一个阶段上都有相应的目标,这些阶段性目标彼此联结,通向共产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过程就像万里长征,应该从第一步走起,踏踏实实地向着未来迈进。
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当前的最低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统一的。
当前,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一)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分别把这两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科学区别,只在于第一个词是指从资本主义生长起来的新社会的第一阶段,第二个词是指它的下一个阶段,更高的阶段。
”1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一方面必须看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上的一致性,看到它们总体上同属一个类型的社会形态;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两个阶段在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上的重大区别。
列宁在讲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时候说:“既然生产资料已成为公有财产,那么‘共产主义’这个名词在这里也是可以用的,只要不忘记这还不是完全的共产主义。
”2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高级阶段是建立在低级阶段基础上的,没有低级阶段的发展,也不会有高级阶段的到来。
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可以说,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在当代世界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放弃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放弃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就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背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PRESENTED BY OfficePLUS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七章章节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展望•第二节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01 PART ONE TITLE HERE 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展望共产主义最高社会形态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根本条件和基础。
(单选)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经济的计划调节商品经济的消失阶级的消灭国家自行消亡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02 PART ONE TITLE HERE 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702 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就是共产主义。
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实现劳动人民利益的原则进行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关系是平等和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人收入按劳分配还存在商品经济还存在旧式分工与三大差别存在剥削与阶级社会存在封建与资本主义03 PART ONE TITLE HERE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为共产主义奋斗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奋斗目标坚实基础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4-162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剩余劳动时间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4-165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C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3、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工人的()4-172A、具体劳动B、必要劳动C、个别劳动D、剩余劳动4、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4-186A、政党制度B、三权分立制度C、国家制度D、选举制度5、商品的二因素除了使用价值还包括()4-160A、使用价值B、超额剩余价值C、剩余价值D、价值6、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4-165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B、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C 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7、劳动力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是()4-170A、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B、由其使用价值决定C 包含历史与道德因素D、包含习惯和法律因为8、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4-174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资本积累规律D、平均利润规律9、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4-192A、实用主义B、享乐主义C、功利主义D、利己主义10、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4-160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剩余价值1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4-163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人劳动为尺度的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4-170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C 劳动过程和创新价值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13、货币最基本的职能除了价值尺度还有是()4-164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14、最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是()A、中国B、朝鲜C、美国D、日本15、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4-178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16、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4-181A、生产相对过剩B、需求绝对减少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17、下列资本形式中不属于职能资本的是()4-184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农业资本18、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5-200A、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19、“过剩资本”的出现是()5-209A、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B、资本循环的物质基础C、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D、引进资本的必然结果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5-197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1、价值规律是()4-165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22、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4-170A、它有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C 它有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D、它包括历史跟道德因素.2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4-173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4、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4-178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25、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是()4-179A、流通资本B、商品资本C、货币资本D、生产资本26、垄断产生的物质基础是()5-197A、社会分工的发展B、商业生产者的分化C、市场机制的完善D、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27、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善的社会经济基础指()5-211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B、社会化大生产的全面发展C、社会基本矛盾的加剧D、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出现28、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不应包括()4-183A、工人的工资B、原材料费用C、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D、机器设备未折旧部分29、资本主义商业店员所从事的商品买卖活动()A、创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B、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C、创造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D、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5-197A、资产阶级革命以后B、工业革命以后C、两次世界大战之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31、垄断资本主义世界社会经济生活中万能垄断者指()5-200A、处于垄断地位的工业企业B、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C、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企业D、处于垄断地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3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5-212A、全都是无偿提供的B、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利的C、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D、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有利的33、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5-199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商业资本D、金融资本34、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物质条件,主要表现()5-211A、创造高科技成果B、无产阶级对外的成长和壮大C、发展社会生产力D、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简答题1、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2、(简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3、(简答)简述垄断阶段竞争依然存在的原因4,简答: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5、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中,“三权”包括简答题1、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1)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最高和最后形态,利己主义也发展到了顶峰,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2)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义特征就是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简答题2、(简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1)、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私人垄断资本无法满足(2)、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私人垄断资本无力或不愿投资(3)、一些大型基础前导性科学研究项目,私人资本不愿涉足(4)、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自认垄断资本难以解决(5)、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国家进行一定的宏观经济调控(6)、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简答题3、(简答)简述垄断阶段竞争依然存在的原因(1)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核心机制,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商品竞争,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竞争自然不会消失(2)、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各种经济主体,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竞争关系,包括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简答题4,简答: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5-201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B、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C、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D、垄断与竞争并存简答题5、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中,“三权”包括4-189A、立法权B、行政权C、司法权参考答案1-5 ADDCD 6-10 DCBDB 11-15 BBBCA 16-20 CCCCD 21-25 BDCBD 26-30 DBDDD 31-34 BCDC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