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一章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 格式:ppt
- 大小:20.50 MB
- 文档页数:34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
(一)理想含义特征
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1、带有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必然带有特定阶级的烙印。
不仅受时代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2、源于现实、超越现实、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
3、现实性、预见性————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
(二)信念含义特征
信念是一种精神现象,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1、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多样性)
2、高层次信念决定低层次信念、低层次信念服从高层次信念
3、高层次信念有最大的统摄力,因而代表一个人的基本信仰
信仰1、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
2、分为盲目信仰和科学信仰
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的重要保障
在很多情况下信念=理想
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一)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
(二)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三)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思修第一章教案(2015版)导读: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与要求: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最富于理想的年龄,也是信念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
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与要求: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最富于理想的年龄,也是信念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
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在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地投身于实践,将理想的实现落实为自我完善的具体过程,并能正确地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的困境与挫折。
教学重点:理想信念的特征和关系及其在个体人生价值中的地位;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涵;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教学难点: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解、举例讲解。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请思考】有人把大学四年生活概括为“大一迷惘,大二彷徨,大三心慌,大四奔忙。
”在你们的大学生活中,会不会也出现这样的现象?【点评】一般来讲,在小学的时候你们的理想是上中学,到了中学,你们的理想就是一心想考上大学。
由于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再苦再累也能忍受。
然而,对于不少同学来说,大学梦的实现就意味着理想和目标的失落。
有些同学一旦进了大学就好比船到码头车到站,感到天空似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面对这样的自由竟然不知如何度日,于是整天浑浑噩噩;还有一些同学不明白自己未来的目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被世俗社会的价值要求和目标浸润着,既感到无奈又不去思考自己究竟将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授课内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二、教学重点、难点:1、如何把握有关\"信仰\"的几个问题。
2、理想、信念、信仰与理想信念的关系。
3、关于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问题。
4、几种需要澄清的错误认识。
三、本章结构安排: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主要讲述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及其意义,解决的是何谓理想信念、为何要确立理想信念问题;第二节主要论述为什么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解决的是什么是科学的理想信念问题;第三节主要论述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解决的是化科学理想信念为现实的条件、途径和方法问题。
本章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使三节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多媒体教学与讲授、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时数:4学时(其中,理论课3课时,课内实践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政治思想观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1、含义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词海》中写道理想是\"同奋斗目标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重点难点问题提示★重点问题提示:1.人为什么会有理想?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3.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相结合。
4.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相结合。
5.坚定志向、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6.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难点问题提示:☐澄清对于理想的模糊认识。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第一节:理想信念概述一、人为什么会有理想?因为人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存在,还是:文明意义上的存在、社会意义上的存在、历史意义上的存在。
人之所以会产生理想首先,在于人所特有的社会本质。
其次,人的这种主观观念的核心,是有关“人”的明确的、自觉的认识。
再次,人正是以这种有关“人”的自觉认识为标准,衡量自己的现实生活,形成“人应当这样活”、“好社会应当是这样”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显然,理想是人类特有的对自己生命活动的规划二、什么是理想信念?2、信念的含义和特征含义:见教材P-22最后一段信念的特征:①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②信念的层次性和多样性③信念的共通之处(产生社会信念的基础)(教材P-23相关内容的归纳)需要特别指出:信念虽然产生在某种认识的基础上, 但强调的不是认识的正确性,而是情感的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
信念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科学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和完善。
●非科学信念:则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错误认识或迷信为基础的,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宗教信仰就是一种“非科学信念”的典型形式既然宗教是非科学的信念,为什么在今天仍能广泛流传并保留一定的市场?●因为传统的作用。
●宗教能够虚幻地满足人们要求解脱的愿望但宗教就其本质讲,是支配人们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反映, 它把所谓的神和天国作为解决现实苦难、获得人生解脱的药方,毫无疑问这完全是虚幻的、唯心的。
★还需要指出的是:事实上,在我们日常的语境中“理想信念”往往是不加以特意区分的, 在各自作为一个概念单独使用的同时,常常又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概念:“理想信念” ——一个中国式的概念。
教案:第一节____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教学目标和要求: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及理想与信念的关系;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理想、信念的含义及特征;理想与信念的关系;深入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学时:1学时申奥成功导入课题,中国梦、理想。
一、理想与信念(一)理想1、什么是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根据定义,可以把理想分为三个要素:①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生活发展前景的设想和构想。
理想是一个目标,它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指向的是未来。
②理想具有可能实现性。
理想总是对未来的一种有根据的、合理的设想或希望,所以它是有可能实现的,因而不同于幻想、空想,因为幻想和空想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③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个奋斗过程。
要实现理想必须通过艰苦奋斗,没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理想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就会等同于幻想和空想了。
2、理想的特征:①性质和层次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科学与非科学,从哲学上讲,指是否符合客观现实、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在理想上就体现为,凡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理想,就是科学的理想。
凡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或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理想,就是非科学的理想。
崇高理想的出发点是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乃至全人类的利益。
(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理想。
)庸俗的理想(一般理想),则是从个人或小家庭狭隘私利和眼前利益出发,片面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和腐朽的生活方式。
②时代性:按理想的时间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而对于我们来说,制定大学四年规划,这样你的大学生活才会充实起来,才不会感到迷茫。
政治目标: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目标:远期的目标考研;中期的目标英语过四级、六级;近期的目标计算机等级;实践性目标: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增长才干,丰富了业余生活增加了收入;持久性目标:学会如何做人,为人处世,完美人格尽快从高考后的安逸中摆脱出来,重新确定人生目标,“断了线的风筝不会飞得太高,没有规划的人生不会走的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