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贵重器械管理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7.08 KB
- 文档页数:3
医院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点:
1.手术器械由手术室负责请领、保管及统一提供使用。
2.专人管理,按类分放,定期清点,保证账目清晰。
3.手术器械分类放置于器械柜内,贵重、精细器械专门存放,保持器械柜内清洁整齐,摆放有序,标签醒目。
4.手术器械包内设有器械基数卡,便于清点,规格化、数字化。
5.贵重、精细器械使用时应建立“使用登记本”,每次使用均应登记。
不可用精细器械夹持厚重物品或互相碰撞,注意保护利刃和尖端。
6.手术器械使用后,应立即彻底清洗、烘干、上油,收入器械柜内。
如有部件缺失,及时查找,防止丢失。
贵重、精细器械应立即交还专管人员。
7.严禁将手术器械私自拿出手术室外或挪作他用。
8.精细器械不宜与普通器械混放消毒,以免压坏和碰损器械。
严禁用火焰法对精细器械进行消毒,以免损坏器械。
9.定期对器械进行集中保养,保证性能良好,防止生锈。
如有损坏和丢失,应立即报告护士长,及时补充,以免影响手术开展。
10.手术器械一般不外借,特殊情况须经手术管理中心主任、护士长同意并登记后方可外借。
医院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器械管理对于手术室的运营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手术室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和管理,医院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器械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器械的采购、存放、维护和处理等方面进行论述,以确保医院手术室器械管理的顺利进行。
一、器械采购1. 供应商选择医院应根据供应商的信誉度、资质和产品品质进行评估,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应详细说明产品的规格、数量、价格和交付时间等关键要素。
2. 采购流程医院应建立规范的采购流程,包括申请、审批、报批、合同签订和物品验收等环节。
采购部门要对器械的采购情况进行记录,确保采购过程的可追溯性。
二、器械存放1. 器械分类与标识手术室应根据器械的特性和使用频度,对器械进行分类存放,并在存放位置附上标识,明确器械的名称、规格、数量及存放位置等信息。
2. 器械清点和排列存放器械前,手术室工作人员应进行清点,确保数量与清单相符。
同时,应将器械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排列,保持整洁有序。
三、器械维护1. 检查和清洁手术室器械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保器械完好无损。
手术结束后,应及时清洁器械,避免残留的血液、组织等物质对器械造成的腐蚀和损坏。
2. 维修和保养手术室应建立器械维修和保养的档案,定期对器械进行维修、保养和更换。
维修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维修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四、器械处理1. 废弃器械的处置手术室应建立废弃器械的处理制度,明确废弃器械的搜集、包装和交接程序。
废弃器械应放置于指定的容器中,防止交叉感染和伤害。
2. 污染器械的处理手术室应建立污染器械的处理制度,将血液、体液和其他有害物质污染的器械进行专门处理。
处理过程要符合医疗废物管理的要求,并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五、教育和培训为了确保手术室器械管理的顺利实施,医院应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包括器械的正确使用、维护和处理等内容。
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一、手术器械的选购1.制定手术器械选购标准:根据手术室的需要,明确手术器械的品种和数量。
2.选择可靠的供应商:与正规的医疗器械供应商合作,确保所购买的器械质量可靠、符合标准。
3.质量认证和检验: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质量认证文件,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所购买的器械符合规定的标准。
二、手术器械的检查验收1.抽查检验:对所购买的器械进行抽样检查,确保其质量合格。
2.验收记录:编制验收记录,包括器械的名称、数量、质量情况等,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三、手术器械的存放1.按照规定的分类方法进行存放,确保不同类型的器械分开存放,避免混淆。
2.器械定期清点:定期对存放的器械进行清点,确保库存量与记录一致。
四、手术器械的清洁消毒1.清洁分区:将手术器械的清洁、消毒分为不同的区域,确保不同操作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最小化。
2.清洁消毒流程:制定清洁消毒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清洁剂的选择与配制、消毒方法、清洁器械的时间和温度等。
五、手术器械的维护保养1.使用完毕的器械处理:手术结束后,对于一次性使用的器械进行分类处理,对可重复使用的器械进行清洁消毒后进行标记,确保维护保养工作的连贯性和规范性。
2.定期检查器械的功能和完整性:定期对手术器械进行检查,包括刀片的锈蚀情况、器械的损坏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维修。
六、手术器械的质量控制1.器械质量监测:定期对手术器械进行质量监测,比如使用拉力仪对缝合线的强度进行测试,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器械退库管理:对于发现质量问题的器械,要及时退库并记录问题原因,避免再次使用。
七、手术器械的教育培训1.人员培训:针对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和保养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意识。
2.定期考核:定期对手术室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考核,确保其熟悉和掌握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总结:手术器械管理制度对于手术室的正常运行和手术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对手术器械的选购、检查验收、存放、清洁消毒等方面严格管理,可以确保手术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医院手术室手术器械管理制度
1. 背景
为了确保手术室的安全和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制定手术器械
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2. 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手术器械的选购、使用和管理,保障患者
的安全和手术的质量。
3. 管理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手术室的手术器械的选购、使用和管理。
4. 管理责任
- 手术室主任负责制定手术器械管理制度,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 护士长负责手术器械的管理工作,并监督手术室内的操作人
员遵守本制度;
- 手术室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术器械管理制度的规定。
5. 手术器械的选购
-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的手术器械;
- 优先选择质量好、稳定性佳的器械;
- 选购前需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确保其信誉和供货能力。
6. 手术器械的使用
- 按照手术操作规范正确使用手术器械;
- 使用前必须对器械进行清洁和消毒准备;
- 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洁、消毒和包装。
7. 手术器械的管理
- 建立手术器械管理台账,记录器械的购买、使用和维护情况;- 定期对手术器械进行检查和保养;
- 发现器械损坏或失效时,及时上报并进行更换。
8. 后续管理
- 对手术器械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
- 定期组织手术器械的清点和盘点,并及时更新台账;
- 不合格或过期的器械需要进行处理和报废。
9. 处罚措施
- 对于违反手术器械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
以上为《医院手术室手术器械管理制度》的内容,旨在确保手术室的安全和手术器械的良好管理。
大家应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共同维护患者的利益和医院的形象。
手术室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
一、目的
延长各仪器的使用期,便于手术顺利进行,保证患者安全。
二、适用范围
手术室及设备科、总务科。
三、职责
1、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手术室所需要的设施。
2、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领用本科室所需设施及器材。
3、手术室护士长做好物资请领、保管工作。
4、手术室的仪器、器械要有专人保管。
5、巡回护士负责仪器使用登记。
四、工作程序
1、手术器械管理:手术室有一般手术器械、专科手术器械和贵重锐利器械,要分科放置,专人保管,定期检查、清点,做到账物相符,对精密贵重仪器的使用,不但要达到无菌要求,并延长其实用寿命,用后保养、登记,专人保管。
2、布类用品管理:由专人保管,定期清点,做到账物相符,修补、损坏、报销的物品及时添齐,以保证供应。
3、手术室的敷料由专门人员负责管理。
4、建立仪器使用登记本,巡回护士负责使用后清洁及维护并登记,使用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5、在使用当中发现故障,及时汇报科主任、护士长以及有关管
理科室。
6、手术室定期清洁大扫除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时、定点,要求做好清洁卫生。
巡回护士负责指导卫生员做好打扫卫生工作,护士长负责手术室全面的打扫卫生工作。
无卫生员及护工的情况下由巡回护士完成打扫卫生工作。
医院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医院手术室是医疗机构内最关键和最重要的部门之一,手术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为了保障手术室工作的有序进行,医院必须建立健全的器械管理制度。
首先,医院手术室应建立完善的器械清单和分类管理制度。
前期准备工作中,手术室应根据手术种类、数量和特殊要求制定详尽的器械清单,并进行分类管理,确保手术所需的器械一目了然。
同时,手术室根据器械的重要性和用途,制定不同的管理标准和要求,确保手术室器械的使用与维护符合规范。
其次,医院手术室应建立严格的器械采购和入库制度。
手术室应根据临床需要,确定所需器械的品种和数量,并委托专人进行采购。
采购人员应了解各类器械的性能、价格和供应商情况,确保采购到质量可靠、性价比高的器械。
同时,在器械入库时,应对器械进行验收,并按规定进行编号、封存和登记,确保器械的全程可追溯性。
深入管理中,医院手术室应建立科学的器械配发和使用制度。
根据手术的特点和术前讨论的结果,手术室应按照科学的原则配发所需器械。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仔细核对器械的种类和数量,避免遗漏或错误使用。
同时,手术室应建立严格的器械使用记录制度,记录手术器械的使用情况,便于术后追踪和评估。
再者,医院手术室应建立有效的器械清洗和消毒制度。
手术器械在使用后,应立即清洗和消毒,以确保其无菌状态。
手术室应制定详细的清洗和消毒操作规程,并设立专门的器械清洗和消毒区域。
清洗和消毒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手术器械的彻底清洁,排除一切细菌污染。
最后,医院手术室应定期对器械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手术器械是一种复杂的设备,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磨损和故障。
因此,手术室应制定器械检查和维护计划,定期对器械进行检查和维修,并记录维护情况。
对于存在故障或严重磨损的器械,应及时更换或修复,确保器械的正常使用。
医院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是医院手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器械的采购、登记、配发、清洗、消毒和维护等环节的管理,才能保证手术室工作的高效有序,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手术室设备与手术器械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手术室设备和手术器械的安全可靠使用,提高手术室管理水平,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特订立本制度。
二、设备管理1.手术室设备的会议机构–设备管理委员会由医院行政负责人、手术室主任、设备科管理人员等构成,负责订立设备采购、维护和修理、更新等方案,并监督实施。
–委员会成员需定期召开会议,对设备情形进行评估和改进。
–设备管理委员会依照工作需要改组,确保委员会成员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2.设备采购与验收–设备采购需进入招标程序,由设备管理委员会组织,并邀请专家参加设备评审。
–设备采购前需编制认真的设备需求书和规范要求。
–设备采购后需进行验收,验收过程应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设备维护和修理与保养–建立手术室设备维护和修理台账,记录设备维护和修理情况、维护和修理时间和费用,对维护和修理单位进行评估。
–设备维护和修理及保养由设备科负责,集中组织维护和修理和保养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
–设备维护和修理过程中应遵从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
4.设备更新与淘汰–设备管理委员会定期对手术室设备进行评估和更新计划订立,并依据实际情况订立相应的设备淘汰计划。
–设备更新需编制设备更新申请书,明确计划、需求和预算,并经相关人员审批后执行。
三、器械管理1.器械采购与验收–器械采购需经过严格的招标程序,由器械管理委员会组织,并邀请专家参加器械评审。
–器械采购前需编制认真的器械需求书和规范要求。
–器械采购后需进行验收,验收过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器械分类与保管–器械应依照不同种类进行分类,分门别类、标明编号,建立相关器械资料档案。
–器械存放应依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摆放,保证器械整齐、干净、易于取用。
–器械使用完毕后应进行清洗、消毒、包装及标记,保证无菌质量。
3.器械维护和修理与翻新–器械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器械进行检查、清理和维护和修理,确保器械的良好状态。
手术器械使用及预处理管理制度一、使用管理1、手术器械定位放置、定期清点,不得外借。
2、护士长负责器械的请领和报废。
申请器械需填写申请单报废需填写器械损耗单,按程序严格交接办理。
3、手术室设器械管理岗位:由年资较高、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主要负责手术所需器械的清点、发放、回收、检查。
器械护士或巡回护士将当日所用器械用毕后严格按器械清洗流程处理完后放至指定位置,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处理。
护士长每周督查手术间器械使用情况,对使用不规范者按纪律规范进行处罚。
4、原则上一台手术使用一套器械,有记录且具可追溯性。
在保证医疗安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按照器械分专业使用的原则合理调配。
5、贵重、精密器械需双人监控下进行交接。
6、常规器械均摆放在手术器械盘内,盘内配有保护垫以免碰撞和损伤器械。
在使用中应防止碰伤尖端,轻拿轻放,注意保护其锐利部分。
新器械在使用之前先进行超声波清洗以除去杂质。
7、爱护手术器械,术中小心操作:(1)器械与器械之间不能相互碰撞,不能投掷,防止受到损伤。
(2)精密器械轻拿轻放,器械使用后立即收回以免掉落。
(3)手术台上器械必须摆放在固定位置,不能根据个人习惯随意改动。
8、根据手术通知单及手术操作常规备齐相应器械并及时与手术医生联系咨询有无特殊要求,以保证手术需要。
使用器械前仔细检查器械,要求外形完好,性能正常,镊剪类对合良好,检查完毕后方可使用。
9、手术进行中器械护士要集中精力配合,保证器械传递及时准确。
传递器械时如器械传递术者手中后脱落而致使损伤由术者负责,反之则由器械护士负责。
手术全部结束后严格按手术器械清洗流程处理所用器械并放至指定位置。
10、手术结束后核对器械的数量并仔细检查性能是否完好,锐利器械有无缺损,如果发现器械性能不好应及时反馈至消毒供应中心,及时处理或更换。
11、需要记录使用次数的器械用后做相应记录。
12、感染手术所用器械、管线类单独放置、固定使用,并标识感染情况交班。
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1. 介绍本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旨在确保手术室内的器械使用和管理符合标准和规范,以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手术室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
2. 负责人及职责2.1 手术室主任将负责制定器械管理制度,并监督其实施。
2.2 护士长负责协助手术室主任,包括培训员工、监督器械的使用和维护等。
2.3 手术室器械管理员负责器械的采购、清洗、灭菌和存储等日常管理工作。
3. 器械的采购和验收3.1 手术室器械管理员负责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和购买必要的器械。
3.2 在器械到达手术室前,器械管理员将对其进行验收,确保器械的完整性和质量达到标准。
4. 器械的清洗和灭菌4.1 所有器械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清洗和消毒。
4.2 清洗和消毒的操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4.3 手术室器械管理员负责监督清洗和消毒过程的执行,并记录器械的清洗和消毒情况。
5. 器械的使用和维护5.1 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指导手册正确使用器械,并保证其安全和有效。
5.2 在使用后,器械必须进行清洗和消毒,并按照规定的方法正确存储。
5.3 手术室器械管理员负责定期检查器械的使用状况,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器械。
6. 器械的报废和更新6.1 所有不符合使用标准的器械必须立即报废,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6.2 手术室器械管理员负责定期检查器械的状况,及时提出更新器械的建议。
7. 相关培训7.1 所有新员工进入手术室工作前,必须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器械的使用和管理要求。
7.2 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对器械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8. 督查和评估8.1 手术室主任将定期组织对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的督查和评估。
8.2 督查和评估的结果将作为改进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的依据。
9. 处罚和奖励9.1 对于违反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9.2 对于执行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出色的个人或团队,将给予相应的奖励。
10. 附件- 手术室器械使用指导手册- 手术室器械清洗和消毒操作规范- 手术室器械管理记录表以上为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的内容概括,详细操作细则根据需要可在附件中添加。
手术室贵重器械管理制度
1.手术器械的购买由手术室护士长向医院提出申请,经审核,由采购部统一采购。
2.手术室贵重器械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下,必须征得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并登记;归还时清点器械数目和检查器械的完整性。
3.建立贵重器械登记本,每日清点。
登记本包括器械型号,数量,每日清点后签名。
4.贵重器械有专人保养,有标准操作规程,有专职人员定期检测维修。
5.贵重器械应做到轻拿、轻放。
手术结束后,贵重器械与普通器械分开清洗,用专用软刷清洁其管道和夹缝,清洁结束后,干燥、保养、消毒、灭菌保存。
6.外来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长检查、交接、登记,重新清洗,包装进行灭菌处理合格后,才能允许手术使用。
7.贵重器械一旦出现异常,第一时间报告手术室护士长,采取补救措施。
8.定期组织手术室人员学习新技术、新业务,操作人员需熟练掌握新器械、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性能,以便更好的配合医生开展手术。
(一)种植工具盒管理制度
1.手术室常用工具盒为种植一期盒,二期盒及内、外提升工具盒等。
2.双层包装,内置化学指示卡或爬行卡,灭菌后使用。
3.种植工具盒专人管理,每日清点,确保在有效期内。
4.每个工具盒外贴有标识,标明工具盒名称、盒内器械数量,标识清晰。
5.每台手术结束前后严格核对器械数量,确保无丢失。
6,工具盒内螺丝刀、平行杆等容易滑落到口内的器械需穿灭菌线,防止误吞误
7.工具盒内的管腔器械,手术后用压力水、气枪或一次性注射器清洗疏通。
可拆器械需拆开后分别清洗。
8.种植钻针超声震荡时要避免彼此间互不碰撞,可用纱布单个包裹震荡,防止钻针间彼此摩擦损耗。
9.种植工具盒专人清洗、保养、维护,并与消毒人员做好交接。
10.种植工具盒打包后,化学指示胶带上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锅号、锅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期及交班人员。
(二)种植外科器械管理制度
1.种植外科器械包含:碧兰麻注射器、手术刀柄、骨膜分离器、挖勺、牙周探针、拉钩、持针器、直止血钳、弯止血钳、组织镊、眼科剪、巾钳、口镜、探针、持物镊等(仅作参考)。
2.医院和门诊可根据手术量配备外科器械包的数量。
种植外科器械根据医生手术特性适当调配。
3.外科器械包内数量固定,包外标注数量、名称、编号,方便管理。
4.外科器械盒内精密器械要定期检查更换
5.双层包装,内置化学指示卡或爬行卡,灭菌后使用。
6.外科器械包打包后,化学指示胶带上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锅号、锅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期及交班人员。
(三)种植手机及种植机的管理制度
1.种植手机属贵重器械,需专人保管,定期保养维护。
2.种植手机在清洗、消毒过程中轻拿轻放,避免碰撞。
种植手机的清洗、消毒、保养参照消毒供应室“牙科手机的处理流程”执行。
3.手术结束后,种植机要做表面清洁消毒处理。
4.切勿搓捻或缠卷马达管线,不要将管线缠绕过紧。
5.种植机用后定位放置,专人保管,定期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