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资本主义的流通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88
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3.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①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就根植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和变革中。
②人类社会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要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属性;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生产的社会属性。
③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劳动资料是划分时代经济的标志)④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有机整体)第一章商品4.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5.商品二因素(是因为劳动具有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它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
)6.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①统一性: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重属性,是两者的统一。
②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又存在着矛盾,同一生产者或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7.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和生产资料这两种要素的结合。
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的,形成商品的价值。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①统一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②对立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9.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①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从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课前索引学习指导学习目标本章主要内容是讲述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实质,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基本原理。
可概括为三方面:垄断、全球化、地位。
即要掌握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特别是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掌握经济全球化及其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垄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难点是理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学习方法本章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注意对难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的理解,一般的知识点可结合适当数量的练习掌握。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1、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注意记忆,常以选择题出现。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基本制度没有变。
本章主要考察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经济特征及其发展变化。
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之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的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起来,社会生产力得到前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比拟的加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也逐步发展和建立起来。
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弊端也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
自由竞争都是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
1916年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以前的垄断主要是私人垄断,或称一般垄断,二战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六章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社会总产品: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从实物形态上看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构成。
从价值形态上看包括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2.社会资本运动的特点(1)不但包括预付的资本价值实现过程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2)不但包括个人消费而且包括生产消费(3)不但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一般商品流通3.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指的是实物补偿(能够满足所有需求),价值补偿(能够卖出全部产品)(2)实物补偿:在实物形态上补偿那些已经在生产和生活中消耗掉的物质资料的过程(3)价值补偿:在价值形态上补偿资本家垫付的资本价值(4)由于我们假设生产过程没有任何困难和问题,因此,如果全部的社会总产品都能顺利完成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即意味着社会资本在购买和销售这两个流通环节也没有困难和问题,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运动自然就能顺利进行了4.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的两个理论前提(1)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产品在价值上是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三部分组成的,在实物形态上按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的生产5.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及过程(1)基本条件:I(v+m)=II(c) 即: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应该与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适应(2)派生条件:I(c+m+v)=II(c)+I(c) 即:第一部类的生产规模应该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适应II(c+m+v)=I(v+m)+II(v+m) 即:第二部类的生产规模应该与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相适应(3)实现过程a)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使得第一部类不变资本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得以实现b)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使得第二部类中v+m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得以实现c)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使得I(v+m)和II(c)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得以实现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过程(1)基本条件:I(v+deltav+m/x)=II(c+deltac) 即:第一部类原有及追加的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以及资本家剩余价值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应该与两大部类原有及追加的生产资料的需求相适应(2)派生条件:I(c+m+v)=II(c+deltac)+I(c+deltac) 即:第一部类的生产规模应该与两大部类原有及追加的生产资料的需求相适应II(c+m+v)=I(v+m/x+deltav)+II(v+m/x+deltav) 即:第二部类的生产规模应该与两大部类原有及追加的消费资料的需求以及两大部类资本家的消费需求相适应(3)实现过程a)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使得第一部类原有及追加的不变资本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得以实现b)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使得II(v+m/x+ )的实物替换及价值补偿得以实现c)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使得I(v+m/x+ )和II(c+ )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得以实现。
第六章流通费用本章的中心是研究资本的流通费用。
流通费用是资本循环在流通领域所消耗的费用。
它是由纯粹流通费用、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等三部分构成。
本章共有三节,分别对这三种费用进行具体分析,着重研究这些费用的性质、作用以及补偿的来源。
Ⅰ.纯粹流通费用所谓纯粹流通费用,是指由单纯的价值形式变化所引起的各种费用,它属于非生产性费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只能由剩余价值来补偿。
纯粹流通费用可以分为:买卖时间的费用、簿记的费用和货币的费用。
一、买卖时间商品的买卖是需要时间和支出劳动的。
资本由商品到货币和由货币到商品的形式变换过程,是资本家的买卖行为;资本家在市场执行卖者和买者的职能所需要的时间,是买卖时间。
在买卖时间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如商业店员的工资、房屋设备、广告费等,正像资本的流通时间是资本再生产时间的一个必要部分一样,他的买卖时间也和生产时间一样,是其经营时间的一个必要部分,因此,在买卖时间里需要支出的费用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买卖时间里支出的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
因为商品变换为货币和由货币变换为商品的过程只是单纯的价值形式变化,不论是否按等价进行交换,都不会创造价值。
但从商人的角度看,在买卖中取得了商业利润,于是容易产生错觉,好像他的活动是能增殖价值似的。
其实,商品流通虽然是再生产一个必要因素,但它本身是非生产性的,把买卖活动独立出来,变为商人的特殊行业,只是为许多生产者缩短了买卖时间,并不会改变买卖活动的非生产性质。
那末,又怎样看待商业店员的劳动呢?他的劳动是再生产过程的一种必要职能。
“不过他的劳动的内容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产品。
他本身属于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
”这种劳动既不会使非生产职能转化为生产职能,也不会使非生产劳动转化为生产劳动。
他的作用只是在于把原来由许多人所进行的买卖活动集中由少数人专门来完成,从而使多数人摆脱非生产职能的束缚。
因此,从社会的角度看,节约了劳动时间。
应该强调,这种劳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商业店员仍遭受资本家的剥削。
02【多选】:01【马基】:06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02【多选】:01【马基】:06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迄今为止经历了[2分]A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 资本主义经济“滞胀”阶段C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资本集中的实现方式有[2分]A 剥夺小生产者B 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C 剩余价值资本化D 组织股份公司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分]A 经济形式仍是商品经济B 仍会有大量非垄断企业存在C 垄断利润本质上是掠夺来的D 竞争更加激烈、持久,范围进一步扩大,非垄断企业间的自由竞争仅占次要地位4.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的原因在于[2分]A 垄断的实质就是竞争B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C 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私有制经济D 不存在“绝对的集中”和“纯粹的垄断”5.垄断自身所产生的竞争包括[2分]A 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B 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C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D 垄断组织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6.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的特点主要有[2分]A 竞争的目的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B 竞争的手段多样化C 竞争的激烈程度超过以往,范围不断扩展D 竞争的后果更加残酷7.金融寡头的统治途径主要有[2分]A 经济上通过“参与制”B 政治上通过“个人联合”C 生产上通过“企业联合”D 管理上通过“经理负责制”8.垄断利润形成的关键在于[2分]A 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B 垄断组织阻碍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C 垄断组织限制利润率平均化的趋势D 资本国际化的结果9.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2分]A 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B 垄断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C 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仍然一致D 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10.垄断价格[2分]A 是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B 要考虑生产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影响C 包括按高于生产价格出售商品的垄断高价和按低于生产价格购进商品的垄断低价D 使价值规律发生了变化11.微观规制的类型主要有[2分]A 公共事业规制B 社会经济规制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D 反托拉斯法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是[2分]A 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 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C 通过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D 加快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13.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2分]A 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B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C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 能改变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包括[2分]A 国家直接掌管的垄断资本B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C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D 国家工作人员在私人垄断企业中投资15.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是[2分]A 将过剩资本输出国外获取高额利润B 通过技术转移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而攫取高额垄断利润C 争夺商品销售市场D 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16.资本输入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有[2分]A 环境污染、能源和资源消耗的代价较大B 债务负担加重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C 产业调整和布局有可能受制于外资的投资战略D 对国际资本的依赖性增强17.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2分]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 世界银行C 世界贸易组织D 西方八国集团首脑会议18.资本输出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2分]A 为过剩资本找到出路,获取高额利润和利息的手段B 控制输入国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手段C 扩大商品输出的手段D 巩固和扩大了垄断资本的优势地位19.资本国际化的基本形式有[2分]A 商品资本输出B 借贷资本输出C 生产资本输出D 私人资本输出20.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是[2分]A 创立了劳动价值论B 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C 创立了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理论D 给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新结论21.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中[2分]A 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B 南北差距不断缩小C 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D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必然利用经济全球化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和政治霸权主义22.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主要是[2分]A 提供了一个大量获得国外援助的机会B 提供了一个学习、引进先进技术的后发优势C 提供了一个利用国际经济协调来谋求发展的环境D 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国际贸易环境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趋势表现为[2分]A 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B 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C 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D 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24.资本主义国家资本所有制的特点是[2分]A 国家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B 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政策C 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D 为资本主义政府赚取高额利润2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2分]A 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B 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C 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D 资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支配地位没有根本改变26.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是[2分]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B 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D 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
第六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就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
这个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核心的概念。
一个是资本,资本的概念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核心。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有土地,有简易的生产工具,但并没有资本,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
另一个核心概念是劳动力商品,它是雇佣劳动的核心。
在奴隶社会,奴隶不仅仅包括他劳动的能力,甚至连他全部的身体都是奴隶主的;在封建社会,农奴通过在公共土地上劳动、服徭役,向地主贡献自己的劳动力。
但我们要注意,农奴的劳动力并不是以商品的形式存在的,他是把自己的一部分劳动力无偿地交给地主。
资本和劳动力商品都是历史阶段性的产物,就像马克思说的,“黑人就是黑人,并不是黑奴,黑人成为黑奴是一定的生产关系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想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就必须从这一经济制度的两个核心概念出发来研究。
而要想进行这一研究,我们又必须要深入到这两个核心概念背后的生产关系中,去探讨劳动力是如何转化为商品的,资本又是在什么样的基础和条件下,形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6.1 资本与资本主义所有制6.1.1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使用就叫做劳动。
人的劳动是在任何社会进行生产都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在探讨资本主义的形成的过程中,我们谈过两个自由的概念,这里我们可以表述得更加准确一些,这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分离,也就是资本主义完成原始积累之后,这两个条件就都实现了。
随着两个基本条件实现,劳动力就终于成了商品。
之前我们提到,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那劳动力这种看起来很特殊的商品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劳动力,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导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使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资本只有在运动中 才能实现价值增殖。
一、资本的循环(研究产业资本)1、含义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这一过程称为产业资本的循环。
资本有很多种,如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借贷资本等,但是只有产业资本具有生产职能和流通职能,才能发生价值增殖,能完整地体现资本的运动过程。
►2、产业资本的含义产业资本是指投在生产领域,能够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资本。
3、循环的三阶段(1)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成生产资本) A G ——W P m在此阶段,产业资本以货币的形式出现。
G 不是普通的货币,而是货币资本。
a. 货币本身非资本,只有在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时候才成为商品。
货币G 执行一般商品流通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b. 当货币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后,资本就转化成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态存在的生产资本。
(2)生产阶段(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AW …P …W'P m G —货币W —商品,生产资本的存在形式A —劳动力Pm —生产资料P —生产过程W'—生产出来的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流通过程的中断第六章:资本主义流通2022年5月10日10:21W 从上一阶段的形式上的生产资本转化成实际上的生产资本。
不仅执行着一般生产职能,而且执行着资本的职能。
a.W'是已发生了价值增殖的,且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即商品资本。
b.生产阶段是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c.(3)销售阶段(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W'—G'W'同任何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商品一样,都需要通过流通转化成一定数量的货币a.资本家出售W'不仅要收回投资或成本(即预付资本),还要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b.(4)总结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在资本循环过程中,生产过程起决定性作用。
第六章流通费用本章的中心是研究资本的流通费用。
流通费用是资本循环在流通领域所消耗的费用。
它是由纯粹流通费用、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等三部分构成。
本章共有三节,分别对这三种费用进行具体分析,着重研究这些费用的性质、作用以及补偿的来源。
Ⅰ.纯粹流通费用所谓纯粹流通费用,是指由单纯的价值形式变化所引起的各种费用,它属于非生产性费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只能由剩余价值来补偿。
纯粹流通费用可以分为:买卖时间的费用、簿记的费用和货币的费用。
一、买卖时间商品的买卖是需要时间和支出劳动的。
资本由商品到货币和由货币到商品的形式变换过程,是资本家的买卖行为;资本家在市场执行卖者和买者的职能所需要的时间,是买卖时间。
在买卖时间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如商业店员的工资、房屋设备、广告费等,正像资本的流通时间是资本再生产时间的一个必要部分一样,他的买卖时间也和生产时间一样,是其经营时间的一个必要部分,因此,在买卖时间里需要支出的费用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买卖时间里支出的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
因为商品变换为货币和由货币变换为商品的过程只是单纯的价值形式变化,不论是否按等价进行交换,都不会创造价值。
但从商人的角度看,在买卖中取得了商业利润,于是容易产生错觉,好像他的活动是能增殖价值似的。
其实,商品流通虽然是再生产一个必要因素,但它本身是非生产性的,把买卖活动独立出来,变为商人的特殊行业,只是为许多生产者缩短了买卖时间,并不会改变买卖活动的非生产性质。
那末,又怎样看待商业店员的劳动呢?他的劳动是再生产过程的一种必要职能。
“不过他的劳动的内容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产品。
他本身属于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
”这种劳动既不会使非生产职能转化为生产职能,也不会使非生产劳动转化为生产劳动。
他的作用只是在于把原来由许多人所进行的买卖活动集中由少数人专门来完成,从而使多数人摆脱非生产职能的束缚。
因此,从社会的角度看,节约了劳动时间。
应该强调,这种劳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商业店员仍遭受资本家的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