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32
附件7.《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1.1.1.1 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容量测算要求 (2)5 旅游容量测算 (2)6 环境质量 (5)7 容量测算的结果处理 (6)附录A(资料性附录)旅游景区容量指标 (7)1 DB51/ T XXXX—2011前言本标准由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四川省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旅游局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II1.1.1.2 旅游景区容量测算规范1.1.2 范围本标准确定了旅游容量测算要求、旅游容量测算、环境质量、容量测算的结果处理等技术性指标和原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旅游发展规划及各类旅游区规划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1.1.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9663-1996 旅店卫生标准GB 16153-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 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T 18005—1999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971—2003 旅游规划通则GB/T 20416-2006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1.1.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2旅游景区tourist attaction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应具有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1.3旅游区规划 tourism area plan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旅游景点运营管理简介旅游景点运营管理是指对旅游景点进行有效管理和运营的一系列活动。
它涵盖了景点的规划、推广、营销、运营和服务等方面,旨在提高景点的知名度、吸引力和盈利能力。
目标- 提供优质的游客体验:景点运营管理需要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游客体验,包括安全、便利、舒适的服务环境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 提高景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通过有效的推广和营销策略,提高景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 实现景点的盈利能力:景点运营管理需要合理的财务规划和资金管理,以达到稳定盈利和持续发展的目标。
主要内容1. 景点规划和设计:根据景点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和市场需求,进行景点的规划和设计,包括景点布局、设施建设和景观设计等。
2. 推广和营销策略:制定有效的推广和营销策略,包括线上线下宣传、促销活动和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提升景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 运营管理:制定景点的运营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门票管理、游客导流和资源优化等,确保景点的正常运营和游客的满意度。
4. 服务质量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景点运营管理的关键,包括游客接待、咨询指导和投诉处理等,确保游客享受到良好的服务体验。
5. 安全管理:景点运营管理需要重视游客的安全和保障,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游客的安全可靠。
6. 财务管理:合理的财务规划和资金管理是景点运营管理的基础,包括成本控制、收入管理和财务报表分析等,实现景点的盈利能力。
总结旅游景点运营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包括规划、推广、运营和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和协调。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提升景点的知名度、吸引力和盈利能力,为游客创造更好的旅游体验。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电子教案《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电子教案《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分:2.5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景区管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旅游景区越来越重视,旅游景区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
本课程对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是学习旅游管理重要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
课程包括旅游景区开发和旅游景区管理两大内容,涉及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景区开发的可行性、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旅游景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等内容。
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对旅游景区的内容等有全面认识与理解,使学生掌握旅游景区运营的基本规律和管理方法,了解现代旅游景区发展的趋势和管理理论的动态,培养学生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理念及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架构现代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
二、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本课程将以南山景区为基本实践参照,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旅游景区开发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原理清楚、技能培养切实可行;力求反映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本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向;力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提倡以多种研究取向加以分析。
本课程课时分配、教学纲要因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调整。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网络教学情况 (1)结合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的实例分析,使学生对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及开发规划有深刻认识和理解; (2)加强实践课教学,实践课往往结合实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进行资料收集、规划方案设计、规划模型制作和各类规划地图的绘制等工作。
实践课的内容主要有:在景区企业内进行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和认识、具体的旅游资源调查及规划方法的实际操作、景区主要工作岗位的轮流见习等。
旅游景区运营管理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其运营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游客的体验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做好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呢?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景区规划、市场营销、服务质量管理、设施维护、人员管理等等。
首先,科学合理的景区规划是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基础。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景区的资源特点、市场需求、环境保护等因素。
比如,对于自然景观类景区,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游览线路,避免过度开发对生态造成破坏;对于人文景观类景区,则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通过合理的展示和讲解,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
同时,景区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休息区、餐饮区等,也要根据游客的数量和需求进行合理规划,以提高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市场营销是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景区,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在市场营销方面,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比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景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发布景区的美景、活动、优惠信息等,吸引潜在游客;与旅行社合作,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参加各类旅游展会,展示景区的特色和优势。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如文化节、音乐节、摄影比赛等,吸引游客的关注,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服务质量管理是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核心。
游客在景区的体验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景区的评价和口碑。
因此,景区要提供优质、高效、贴心的服务。
从游客进入景区的那一刻起,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周到细致。
比如,在景区入口处,要有清晰的标识和引导,让游客能够快速找到购票、检票的地方;在游览过程中,要有足够的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咨询和帮助;景区内的餐饮、住宿等服务要保证卫生、安全、价格合理。
同时,要注重游客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设施维护是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重要保障。
景区内的设施设备,如道路、桥梁、缆车、游乐设施等,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旅游景区容量测算参考方法旅游景区容量测算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指标来评估旅游景区的接待能力,即该景区所能容纳游客数量的限度。
准确测算景区容量对于景区规划、管理和运营至关重要,能够在合理范围内提供游客满意的旅游体验,同时避免对景区环境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旅游景区容量测算参考方法。
1.空间容量法此方法主要通过对景区的空间结构和设施设备进行测算,来评估景区的容量。
首先,需要评估景区的各项空间指标,例如景区面积、道路宽度、停车场面积等等。
然后,根据游客需求和活动特点,确定每个游客所需的空间量。
最后,将景区的总空间除以每个游客所需的空间,得到景区的接待量。
2.时间容量法此方法主要通过对景区的游客流量和游客逗留时间进行测算,来评估景区的容量。
首先,需要评估景区的游客流量,包括日均游客数量和高峰期游客数量。
然后,根据游客平均逗留时间,确定景区每天能接待的游客数量。
最后,将景区的总游客流量除以每天的接待量,得到景区的接待天数。
3.安全容量法此方法主要通过对景区的安全设备和服务能力进行测算,来评估景区的容量。
首先,需要评估景区的安全设备和服务条件,包括消防措施、医疗设施、应急救援能力等等。
然后,根据游客安全需求和服务标准,确定景区的安全容量。
最后,将景区的总安全容量与实际游客量进行对比,以确保游客的安全。
4.资源容量法此方法主要通过对景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测算,来评估景区的容量。
首先,评估景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和承载力。
然后,根据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程度,确定景区的容量。
最后,将景区的总资源容量与实际游客量进行对比,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进行旅游景区容量测算时,需要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还需要考虑景区的发展规划、管理体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以确保测算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最重要的是,测算结果应作为景区规划、管理和运营的依据,以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和游客满意度的提升。
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方案1. 引言旅游景区是指各地景点、自然风光、文化遗产等经过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而形成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方案是指为了实现景区的优质服务和可持续发展,对景区运营管理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方案,包括景区规划、人员管理、市场推广、资源保护等内容。
2. 景区规划景区规划是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基础,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景区的整体规划和有序发展。
2.1 地理位置选择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是旅游景区规划的首要任务。
应考虑交通便利性、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等多个因素,以确定最合适的地点。
2.2 设施规划在景区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游客的基本需求,并规划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卫生间、休息区等。
合理规划设施的位置和布局,可以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
2.3 路线规划景区内的路线规划是为了引导游客按照一定的线路游览景点,并确保游客可以顺利到达目的地。
应合理设置路标、指示牌等,提供清晰的导游信息。
3.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景区运营管理的关键。
合理配备并培训专业的人员,可以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3.1 岗位设置景区应根据业务需求,合理设置各种岗位,如导游、讲解员、安保人员等,确保每个岗位都得到恰当的安排。
3.2 培训和教育景区应定期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的服务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景区介绍、救护知识、旅游礼仪等。
3.3 奖励与激励景区应建立奖励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的积极表现。
通过激励措施,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干劲。
4. 市场推广市场推广是景区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市场推广活动,可以扩大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1 品牌建设景区应注重品牌建设,确定和宣传独特的景区形象和文化内涵。
可以通过标志、口号、宣传册等方式进行品牌宣传。
4.2 线上推广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如建设官方网站、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旅游攻略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和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