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对代谢疾病的辨证施治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疾病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
代谢疾病是指机体内代谢过程发生异常,导致血糖、血脂、血压等生化指标异常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代谢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代谢疾病的辨证施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代谢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
一、疾病辨证分析中医将代谢疾病归因于脏腑气血失调、阴阳失衡的病理变化。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脉诊、舌诊等手段,中医医生可以对代谢疾病进行辨证分析,进而确定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析常见有气阴两亏、三因素、痰热等证型,不同证型对应不同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气阴两亏型的糖尿病患者,中医常用补益气阴、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析常见有肾阳虚、肝阳上亢、肝火上扰等证型。
根据辨证结果,中医可以采用补肾阳、清肝火、疏肝气等方法治疗高血压。
二、药物治疗中医药物作为中医治疗代谢疾病的重要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中药可以根据辨证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针对糖尿病,中医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黄芪、丹参、山药等。
黄芪具有补气益阳、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丹参能够活血化瘀、调节血液循环;山药可以补益脾胃、调节血糖水平。
高血压的中医药物治疗常用的有天麻、龙骨、牛膝等。
天麻可以镇静安神、平痛降压;龙骨能够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牛膝有活血化瘀、降血压的作用。
三、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对代谢疾病也有着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代谢疾病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等。
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增强体内阳气的活动,达到调节血糖的作用。
高血压患者也可以尝试中医针灸治疗。
常用的穴位包括太冲、内关、合谷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疏通经络、降低血压、平稳情绪等。
四、饮食调理中医强调“药食同源”,通过饮食调理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代谢疾病的作用。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彭城【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要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观察组40例中,显效18例,占45%;有效20例,占50%;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40例中,显效9例,占22.5%;有效11例,占27.5%;无效20例,占50%,总有效率为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2(031)016【总页数】2页(P10-11)【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作者】彭城【作者单位】湖南省永顺县人民医院 416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进步,公众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较大转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且具有较多并发症和全并症,其中合并高血压最为常见,高血压在糖尿病患者群中的发病率呈较高水平,血管事件事的危险性是非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2 倍。
临床西医主要采取对血糖进行控制的同时控制血压,但降压药多有毒副作用,甚至会加重病情。
中医辨证治疗已成为目前被临床医师重视的方法,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重视[1]。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 年5 月~2011 年5 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 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40 例要用中医辨证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0 例,男52 例,女28 例;年龄56~78 岁,平均(65.5±5.7)岁。
中药治疗高血压应用及研究进展分析发表时间:2016-04-11T09:56:44.6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作者:刘冬根[导读] 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中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较高,毒副作用较小,还可以有效改善肾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 211200摘要:目的探析中药在治疗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研究进展。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58例高血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本组患者采取中药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1个月内保持血压稳定的总有效率为98.28%(57/58),连续服用3个月保持血压稳定的有效率为94.83%(55/58),连续服用1年血压保持稳定的有效率为91.14%(53/58),且本组患者头晕、头痛、失眠、心悸等临床症状显著得改善或明显缓解;各生化指标也处于稳定状态;无1例患者发生不良发应等。
结论中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较高,毒副作用较小,还可以有效改善肾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治疗;高血压;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疾病的患者愈来愈多,而因高血压疾病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第一杀手[1]。
在我国使用中药来治疗高血压的历史悠久,而今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学的完美结合,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疾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和研究,研发了许多治疗效果良好的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2],本文笔者通过对2013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58例高血压患者,采取中药治疗高血压,对其具体应用和若干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58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为(58.5±3.9)岁;病程1-25年,平均病程为(13.2±2.7)年;高血脂患者15例,合并冠心病患者5例,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通过长期的药物、饮食和运动等方面的管理来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人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不畅和脏腑功能失调,从而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
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结合中医理论和辨证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患者的辨证施治,可以达到调节人体内环境、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本原则。
糖尿病患者常常出现阴不足、阳有余的情况,因此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调整阴阳平衡。
通过使用一些具有养阴、益肾、温阳、利湿等功效的中药,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除了中药治疗外,针灸也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节内分泌系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一些具体的针灸治疗案例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代谢和临床症状。
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面,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等方法。
然而,这些药物治疗方法往往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局限性。
相比之下,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的优势,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同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关键在于饮食、运动和监测血糖。
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摄入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同时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的摄入。
在运动方面,患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促进身体的代谢和健康。
在监测血糖方面,患者应该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患者的辨证施治,可以达到调节人体内环境、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宁丹辽宁省新民市妇婴医院辽宁新民市 110300[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8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资料中,128例高血压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显效72例,占56.25%,有效51例,占39.84%,无效5例,占3.91%,总有效率为96.09%。
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高血压;临床观察高血压是临床治疗中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临床上高血压疾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两种,以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最为常见。
高血压疾病可引起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夜尿增多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甚至出现抽搐、神志不清等症状[1]。
西医治疗高血压疾病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合并症情况,选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以及利尿剂等进行降压治疗。
中医治疗中将高血压归类于“头痛”、“眩晕”等范畴[2],本文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高血压疾病,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128例,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37岁~80岁,平均年龄57.8±3.1岁;病程1年~24年,平均病程11.4±2.2年;根据中医辨证分类,128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为肝火上炎型,28例患者为肝阳上亢型,23例患者为肝肾阴虚型,20例患者为痰湿阻滞型,16例患者为瘀血阻络型。
1.2 治疗方法不同类型的高血压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具体为:(1)肝火上炎型。
肝火上炎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耳鸣、烦躁易怒,体型偏胖,对肝火上炎型患者的治疗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式,药方组成为:10g柴胡、10g栀子、12g黄芩、12g泽泻、12g 车前仁、15g生地、15g当归、15g赤芍。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吴素英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6(035)007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分析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疗3个月后,糖尿病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6.6%。
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医不同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症状,但对比可知,中医辨证治疗更具优越性,不仅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病症,还最大程度避免了副作用,值得临床的大力推广。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吴素英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4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4
【相关文献】
1.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2.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3.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58例临床观察
4.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58例临床观察
5.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愈糖尿病案例引言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都有不少患者。
传统的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对患者进行综合的调理,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个糖尿病患者通过中医治愈的案例,以此展示中医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价值与作用。
案例介绍患者背景患者李先生,男性,50岁。
由于长期生活不规律、高脂高糖饮食以及遗传等因素,导致他在40岁时被确诊为糖尿病。
病情分析医生检查发现,李先生的糖尿病为2型糖尿病,伴有肥胖、高血压等并发症。
他的血糖控制不佳,长期服用西药,但效果不明显。
为了改善他的病情,他决定尝试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辨证李先生的糖尿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乏力、消瘦等症状。
中医辨证分析认为,他的病属于气阴两亏型糖尿病,且肝胃湿热。
中药调理1.清热利湿药:黄芩、黄连等药物,能够清热利湿,缓解湿热带来的不适。
2.益气养阴药:首乌、黄精等药物,能够改善气阴两亏的情况,增强体力。
3.补脾健胃药:党参、白术等药物,能够调理李先生的脾胃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
4.清热解毒药:连翘、金银花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有助于减轻肝胃湿热的症状。
饮食调节1.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李先生的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热量摄入目标,避免摄入过多的能量。
2.合理搭配主食:主食以粗粮为主,搭配适量的蔬菜和蛋白质食物。
3.注意饮食营养均衡:保证膳食中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避免单一营养不足。
4.避免高糖高脂食品:李先生需尽量避免高糖高脂的食品,如甜品和油炸食物。
运动调理1.有氧运动:中医建议李先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2.气功练习:中医还建议李先生可以尝试一些气功练习,如太极拳、气功养生等,有助于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
治疗效果与讨论经过数月的中医治疗,李先生的病情有了很大的改善。
他的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体重也有所下降。
他的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
通过中医的综合治疗,李先生不仅得到了对糖尿病的控制,还改善了他的整体健康状况。
临床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分析作者:王华玉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第17期王华玉河南省泌阳县中医院内三科,河南驻马店 463700[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DM)的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则为6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中医辨证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062(2014)10(b)-0035-01糖尿病主要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血液中堆积过量葡萄糖,通常由肥胖、感染等相关因素诱发,发病体征为高血脂、高血糖及高黏倾向,临床通常将其分成1型与2型。
其中1型发病原因为患者机体缺乏胰岛素分泌,多出现在青少年身上;2型为发生胰岛素抵抗,多出现在成年人身上[1]。
为探讨临床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DM)的效果,该研究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该院收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76例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DM诊断标准自愿参与该研究,且检测其空腹血糖均>7.2 mmol/L。
随机将7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7±7.3)岁,平均病程(7.6±3.7)年;研究组:男24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9±7.4)岁,平均病程(7.9±3.5)年。
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该文选取该
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的12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探究。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应用中医辨证疗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将其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CR以及HOMA-IR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对患者的肾损害程度以及胰岛素影响程度降到最低,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综合生活质量,改善并发病证,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增强对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应用。
标签: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临床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造成的,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难以治愈。
该病会引发较多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与不适[1]。
如糖尿病患者伤口不易愈合,故患者应该加强平素的自我保护,若出现创口应该及时妥善处置,避免感染情况发生[2]。
患病后患者应当禁止食用糖食,系统治疗,按时服药,谨遵医嘱,严重情况下还需进行胰岛素的注射。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目前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患者的不适感,严重时能够危及患者生命,导致患者死亡[3-5],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选取该院的12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探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对中医辨证疗法进行应用,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为37~83岁,平均年龄为(54.23±3.25)岁,糖尿病的平均病程为(7.92±3.23)年,高血压的平均病程为(6.12±2.38)年。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为36~82岁,平均年龄为(53.35±3.12)岁,糖尿病的平均病程为(7.83±3.26)年,高血压的平均病程为(6.11±2.54)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以进行对比。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以上120例患者均通过初步诊断确定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情况;患者排出妊娠期、脑部患有疾病患者;患者了解治疗的方法;患者的家属签署了知情书。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进行应用,即口服二甲双胍以及施慧达,二甲双胍服用1 g/次,2次/d,施慧达服用5 mg/次,1次/d。
观察组则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采用温胆汤加减,方药如下:黄连10 g、女贞子10 g、竹茹10 g、花粉15 g、半夏5 g、石斛10 g、茯苓15 g、炒栀子10 g、夏枯草15 g、黄芩10 g。
将以上药物加水浸泡、煎煮,将煎好的药液分为两份,早晚饭前各服用一次。
1.4 观察指标
将患者的治疗效果、ACR以及HOMA-IR浓度进行记录以及对比。
并根据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程度进行记录。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的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首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为患者的血糖有效的得以控制,并且血压也得以稳定,有效为患者的血糖虽然上下波动,但总体来看较为稳定,并且血压情况也较为稳定,无效为治疗前后的情况无显著差异,对照组中21例患者显效,28例患者有效,总有效人数为49例,观察组中28例患者显效,30例患者有效,总有效人数58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观察组为96.67%,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再对比两组患者ACR浓度以及HOMA-IR浓度,对照组患者治疗前ACR 浓度为(101.35±14.52)mg/g,HOMA-IR浓度为(3.42±1.51)mg/g,治疗后ACR 浓度为(96.98±6.44)mg/g,HOMA-IR浓度为(3.21±1.49)mg/g,观察组患者治疗前ACR浓度为(100.31±13.21)mg/g,HOMA-IR浓度为(3.39±1.43)mg/g,治疗后ACR浓度为(82.85±8.43)mg/g,HOMA-IR浓度为(2.43±1.21)mg/g,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明显优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情况,并且同样优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水平为(7.2±0.4)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水平为(7.3±0.4)mmol/L,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以稳定,控制在(6.9±0.2)mmol/L,对照组患者则控制在(7.0±0.3)mmol/L,观察组的控制效果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最后结合调查问卷情况记录患者的满意程度。
根据问卷内容评分满分为100分,满意为80分及以上,较满意为60分及以上,不满意为60分以下。
观察组患者中满意人数为21例,较满意人数为35例,不满意人数为4例,对照组中满意人数19例,较满意人数30例,不满意人数11例,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程度为
93.33%,明顯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程度81.67%。
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较高,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能够较好地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
3 讨论
糖尿病与高血压是当前十分常见的两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以上两种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均较大,严重情况下均会导致患者的死亡,均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及患者生命,不仅带给患者生活上的不适,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
糖尿病及高血压除了遗传方面的因素外,与患者的生活习惯也有相应的关系,吸烟、肥胖、年龄增长、情志波动、物质代谢异常以及血液流变学均会造成以上疾病[6-7]。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临床需要增强重视程度的疾病,减小疾病对患者心理生理方面的影响,帮助患者对病情及并发症进行控制是我们的目标。
中医辨证治疗在临床运用已十分广泛,早在千年以前就有所体现了。
中医诊治該病立足于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从整体调节入手选方用药针对不同病情进行诊治。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主要病因病机为阴虚燥热,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不同病情,又有气阴两虚、肝肾俱虚、瘀血阻滞以及痰湿中阻等不同症型。
若患者为气阴两虚可在上方基础上加入黄芪、黄精、玉竹、五味子等药物益气养阴,若患者为肝肾俱虚则加入山药、牛膝、黄柏、何首乌、金樱子等药物滋养肝肾,若患者为瘀血阻滞则加入益母草、桃仁、红花,牡丹皮等药物活血通络,若患者为痰湿中阻可加入天麻、神曲、白术、远志、石菖蒲等药物健脾祛痰,所加药物的剂量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临床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过程中,主要是对二甲双胍以及施慧达进行应用,二甲双胍是针对于2型糖尿病的专用药,是一种口服的降糖药,但口服的吸收率较差,治疗过程中可以与其他类降糖药合并使用,增强降糖效果。
施慧达属于钙通道拮抗剂,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在降压的同时还能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等情况。
两种药物都需要患者按时服用,虽然效果较为显著,但西药对患者的影响较大,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
该文通过探究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应用中医药对疾病调理,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并稳定血压,得出结论为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治疗过后ACR以及HOMA-IR浓度明显优于治疗前,并且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治疗后的ACR以及HOMA-IR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中医辨证治疗过程中中药的应用不良反应少,药物的使用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更具有针对性,诊疗中医护人员可以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加强用药指导,让患者进一步提升满意程度。
由此可见中医辨证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效果十分显著,对于缓解、改善临床症状和防治并发症方面优势突显,效果确切,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值得广泛应用此方法。
[参考文献]
[1] 肖姗,梁菁,蔡志敏.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探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7,9 (4):66-68.
[2] 李媛,丁金芝,张树军.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6,23(2):35-36.
[3] 谢军朋,赵连任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中西药结合治疗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1):69-70.
[4] 曾冰梅.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50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6(2):42-43.
[5] 赵志芳.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5):158-159.
[6] 谢军朋,赵连任.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中西药结合治疗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1):69-70.
[7] 刘颖超,代旭东.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42例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