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说明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写出高差法与视线高法计算未知点的
- 格式:docx
- 大小:20.42 KB
- 文档页数:6
1、绘图说明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写出高差法与视线高法计算未知点的高程,其中A为已知点、B为待测点。
2、经纬仪观测角度,在地面0点安置经纬仪,利用测回法观测角度B,画图说明一个测回之观测步骤。
3、计算:已知地面两点A、B,其坐标为%=386.28m,Y=278.36m, X=527.31m, Y B=431.68m, H A=138.25m, H3=139.75m,请完成如下几项内容。
1 )求A B两点连线的坐标方位角a AB (解析法)2)根据AB两点高程及其坐标,求AB段平均坡度4、根据所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表格(双面尺法)5、按表计算:水平角观测记录计算(测回法)6根据闭合导线123451所得数据完成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7、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返测为217.38m,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8、对某段距离往返丈量结果已记录在距离丈量记录表中,试完成该记录表的计算工作,并求出其丈量精度,见表1。
表19、在对S3型微倾水准议进行角检校时,先将水准仪安置在A和B两立尺点中间,使气泡严格居中,分别读得两尺读数为=1.573m, 5= 1.415m,然后将仪器搬到A尺附近,使气泡居中,读得=1.834m, b2= 1.696m,问(1)正确高差是多少?(2)水准管轴是否平行视准轴?(3)若不平行,应如何校正?10、如图1所示,在水准点BM至BM间进行水准测量,试在水准测量记录表中(见表2)。
进行记录与计算,并做计算校核(已知表2:水准测量记录表11、在水准点B 和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测得的各测段的高差和水准路线长如图2所示。
已知B 的高程为5.612m, 的高程为5.400m。
试将有关数据填在水准测量高差调整表中(见表3),最后计算水准点1和2的高程表3:水准测量高程调整表12、在水准和之间进行普通水准测量,测得各测段的高差及其测站数n i如图3所示。
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工程测量学,研究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运行管理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各项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
工程测量的任务包括建立测量控制网;提供规划设计所需要的地形图、断面图和其他有关资料;工程施工放样,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工程运行管理期间的沉陷、位移、变形等安全监测工作。
一、基础知识测量工作中,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坐标和高程来表示(确定)的。
表示地面点平面位置的常用坐标有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小范围内也可用极坐标;高程是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也称海拔。
目前,我国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大地水准面。
1985 年决定采用新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我国的高程起算面,称为“1985 年黄海高程系” 。
之前,我国曾以天津大沽平均海水面作为大地水准面。
距离、水平角及高程是确定地面点相对位置的三个基本几何要素,则距离测(丈)量、水平角测量及高程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结合工作实际,本着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原则,现重点学习距离丈量、普通水准测量(高程、视距、断面测量)。
二、距离丈量地面点的平面位置是该点投影到水平面上的位置,因此,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距离丈量一般是丈量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如果测得的是倾斜距离,就要进行折算。
(一)距离丈量常用工具距离丈量常用的工具有钢尺、皮尺、绳尺、花杆、测钎等。
丈量精度要求高时,一般使用钢尺;精度要求低时,可用皮尺或绳尺;花杆主要是用来标志位置、标定方向;测钎用来标志位置或记数已测过的整尺次数。
(二)平坦地面一般精度的距离丈量丈量平坦地面上两点(应设有明显的标志)之间的水平距离,由两人各持尺子的一端,从一点量向另一点,当两点之间的距离大于一个尺段时,后面的人(后尺手)对准起始刻度、并指挥前面的人(前尺手)调整丈量方向与两点连线一致,目估调整使尺子水平并拉紧,然后标示出尺子终点位置,依次逐尺段进行测量、标记、记录和计算,最终求得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当两点之间的距离不足一个尺段时,可直接拉紧、调平,并分别读取起止点读数,然后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或一端对准起始刻度、另一端直接测读水平距离数。
简述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一种地面测量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差异,以确定地面的高低起伏,为土建工程、道路工程等提供重要的测量数据。
本文将从水准测量的原理、仪器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简述。
一、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的原理基于重力场的作用,即重力场沿着垂直方向产生的等势面是水平面。
在水准测量中,使用水准仪测量不同位置的水平面高度差,从而确定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水准测量的仪器水准仪是进行水准测量的主要仪器,它包括三角架、水平仪、望远镜和测量杆等部件。
其中,三角架用于支撑水准仪,水平仪用于确定水准仪的水平状态,望远镜用于观测目标点的高度,测量杆用于测量目标点的高度。
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测量主要分为两种方法:直接水准测量和间接水准测量。
1.直接水准测量直接水准测量是指直接观测目标点的高度差,从而确定地面高程差异的方法。
直接水准测量通常采用双面读数法,即分别在起点和终点测量目标点的高度,并记录两次读数,然后取平均值作为目标点的高度值。
2.间接水准测量间接水准测量是指通过已知高程点的高度值,计算目标点的高度差异的方法。
间接水准测量通常采用三角高程法或水准回线法。
(1)三角高程法三角高程法是指在已知高程点之间设置一个三角形,通过三角形内角的测量和三角形边长的计算,确定目标点的高度差异。
三角高程法适用于地形较为平坦的区域。
(2)水准回线法水准回线法是指在已知高程点之间设置一条水准回线,通过测量水准回线上的高度差异,确定目标点的高度差异。
水准回线法适用于地形较为复杂的区域。
四、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水准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水准仪的水平状态必须保持稳定,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照明条件,以确保目标点的清晰度和测量精度。
3.测量前应检查测量杆的刻度是否清晰,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在进行间接水准测量时,应注意三角形或水准回线的设置,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结论水准测量是一种重要的地面测量方法,可以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差异,为土建工程、道路工程等提供重要的测量数据。
普通水准测量一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根据竖立在两点的水淮尺上的读数,采用一定的计算方法,测定两点的高差,从而由一点的已知高程,推算另一点的高程。
如1图所示,已知地面上A点高程为H A,欲求B点高程H B,则必先测出A、B两点之间的高程h AB。
将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之间,利用水准仪建立一条水平视线,在测量时用该视线截取已知高程A点上所立水准尺之高度a,再截取末知高程B点上所立水准尺之高程b,观测是从已知高程A点向末知高程B点进行,则称A点为后视点,a为后视读数,B点为前视点,b为前视读数。
由图可知A、B两点之间的高程h AB为:h AB=a-b即两点间的高程等于后视读数减前视读数。
当a>b时,h AB为正;当a<b时,h AB为负。
根据A点已知高程H A和测出的高差h AB,则B点的高程H B为H B=H A+h AB=H A+(a-b)图图图图图二水准点简记为BM,水准点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三水准测量的方法如2图所示,已知A点高程H A,现要求出B点高程H B。
因两点的距离较远或高差较大,若安置一次仪器无法测出A点与B点的高差h AB,此时可在两点间加设若干个临时立尺点,称为转点(以符号ZD表示)。
转点是指在水准测量中既有前视读数,又有后视读数,且起传递高程作用的点,然后连续多次安置水准仪,测定两相邻点间的高差,最后取各个高差的代数和,可得到A、B两点的高差。
图图图图图图观测步骤如下:(1)在已知高程H A=153.446m的A点前方适当的距离(根据水准测量的等级而定)处选定一转点ZD1;分别在A、ZD1两点上立水准尺,观测员在距A和ZD1点约等距离处(图中Ⅰ处)安置水准仪。
(2)观测员操作水准仪,当视线水平后,先读后视读数a1=2.142再读前视读数b1=1.258,同时,记录员立刻记录在水准测量手簿的相应表格中(格式见下表),并边记边复诵读数,以便观测员校核,防止听错记错.(3)观测员默认记录准确后,计算出A点和AD1点之间的高差:h1=a1-b1=2.142-1.258=+0.884m,到此,完成一个测站的工作。
简述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对仪器的要求水准测量是测量地面高差的技术,通常用于测量道路、铁路、桥梁等工程建设中。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需要用到一些基本原理和适合的仪器。
下面将分步骤阐述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对仪器的要求。
一、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两个点之间垂直线的长度来确定这两个点之间的高差。
简单来说,在水平平面上,测量尺与目标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该目标点的高程。
二、水准测量的步骤水准测量包括如下的几个步骤:1.设立测站点: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基准点,控制其高程为0。
在基准点的周围设立若干目标点,以便测量。
2.观测目标点高程:使用水准仪观测目标点的高程,以确定目标点与基准点之间的高差。
水准仪是一种测量仪器,可通过记录光学尺或光电尺的读数来测量目标点的高度。
3.纪录数据:水准测量过程中,需要准确记录仪器读数,以便后续数据处理和比较。
4.计算结果:最后,需要对所有观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目标点之间的高差。
三、水准仪的要求水准仪是进行水准测量的关键仪器,它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水准仪需要具备一些特定的要求,如下:1.高精度测量:水准仪需要以至少1mm的精度进行高精度测量。
2.稳定性:水准仪需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以确保测量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误差。
3.高效能:水准仪需要具备快速和高效的测量、读数和处理能力,以便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测量任务。
4.可靠性:水准仪需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以确保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仪器不会出现故障。
总之,水准测量是一项需要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测量技术,需要使用适合的水准仪来完成。
对水准仪的要求越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就会越高。
水准测量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水准测量是一种用于测量地表高程的测量方法。
它在工程、地理和地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总结水准测量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水准测量的原理、仪器与设备、测量方法、误差源与精度要求等方面。
二、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重力垂直方向的性质,通过对水准仪上的测量标尺进行观测,从而确定被测点的高程值。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测量点的高程转换、测高仪的基本原理、高程测量的误差分析等。
1. 测量点的高程转换水准测量中常用的高程基准面包括理论基准面、实际基准面和相对基准面。
通过对测量点的高程进行转换,将其转换为统一的基准面,从而实现高程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2. 测高仪的基本原理测高仪是水准测量中常用的仪器,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光学测量或者电子测量来测定被测点的高程值。
测高仪的主要构成包括测量标尺、望远镜、水平气泡管和水准仪座等部分。
3. 高程测量的误差分析水准测量中的误差源主要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环境因素等。
通过对这些误差源进行分析,可以评估高程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三、水准测量仪器与设备水准测量中常用的仪器包括水准仪、测高仪、水准线、水准点等。
这些仪器和设备在水准测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仪器和设备适用于不同的测量任务。
1. 水准仪水准仪是水准测量中常用的仪器,它通过观测水准线上的目标点,从而确定被测点的高程值。
根据其结构和原理的不同,水准仪可以分为:气泡管水准仪、激光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等。
2. 测高仪测高仪是水准测量中常用的仪器,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光学或者电子测量来确定被测点的高程值。
常见的测高仪包括:自动水准仪、全站仪和高程仪等。
3. 水准线、水准点水准线是一条用于观测的直线,通常由高程值已知的水准点组成。
水准点是在水准观测时测定高程的点,通常由固定的基准点和临时的观测点组成。
四、水准测量方法水准测量方法包括直接观测法、闭合回程法、三角测高法和高程变换法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水准测量中结合使用,可以满足不同测量任务的需求。
水准测量名词解释水准测量是一种测量工程地理高差的方法,用于确定地物或地面点的水平面高度以及它们之间的高差差异。
在工程和建筑领域中,水准测量是确保建筑物或基础结构平衡和稳定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水准测量的原理、仪器和应用,以及相关的准确度和精度要求。
水准测量的原理主要基于地球表面是一个近似球体的假设,而地球表面的水平面可以通过重力和引力的平衡来确定。
根据这一原理,水准测量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直接水准测量、间接水准测量和高程转换法。
直接水准测量是一种基本的水准测量方法,它使用水平尺或自动水准仪来测量点之间的高差。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点之间水平线的视线高度差来确定高差。
直接水准测量可分为正常视线测量和反向视线测量。
正常视线测量是从一个已知高程点开始测量,然后逐个测量到目标点,最后到达目标点的高程确定。
反向视线测量则是从目标点开始测量,然后逐个测量到前一个点,最后到达已知高程点的高程确定。
间接水准测量是一种使用在不同位置上测得的高程点来确定目标点高程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基于高程差的传递原理,即通过在已知高程点和目标点之间的中间点测量,利用已知高程点与中间点以及中间点与目标点之间的高程差来推断目标点的高程。
间接水准测量常用的方法包括三角高程法和网格高程法。
高程转换法是一种利用先前测量得到的已知高程点来确定目标点高程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纵向距离和高差,然后利用数学公式(如倾斜距离公式)来计算目标点的高程。
高程转换法常用于较长距离或难以直接测量的地区。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主要有水准仪、自动水准仪和全站仪。
水准仪是一种使用水平尺和视线来测量高差的传统仪器,它的准确性和精度受到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观测环境的影响。
自动水准仪是一种更现代化和高级的测量仪器,它利用光电传感器和精密的水平器来实现自动水平和高差测量,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全站仪是一种综合了水准测量和角度测量功能的仪器,它可以通过测量点的水平和垂直角度来确定高差。
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建筑工程测量/水准测量/PPT演示水准测量的原理01水准测量的原理Step 01利用水准仪建立一条水平视线,借助水准尺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未知点高程。
高差地面两点之间的高程差,用 h 表示。
The principle of level measurementThe principle of level measurementA→B 两点的高差为 B→A 两点的高差为h BA = H A – H B = H A ’- H B ’h AB = -h BAh AB = H B – H A = H B ’-H A ’The principle of level measurementh AB = H B - H A= a– b H B = H A + h ABABa bHAHBh ABH i前进方向水准尺水准尺水平视线 The principle of level measurementh BA = H A - H B= b– a H B = H A + h BAABa bHAHBh ABH i前进方向水准尺水准尺水平视线 The principle of level measurement若a < b ,则h AB < 0,表明A 点比B 点 h 高差有正有负h AB 表示测量的前进方向由A 向B 进行高差的脚标表明测量的前进方向The principle of level measurement谢谢欣赏建筑工程测量/水准测量/PPT演示。
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工程测量学,研究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运行管理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各项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
工程测量的任务包括建立测量控制网;提供规划设计所需要的地形图、断面图和其他有关资料;工程施工放样,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工程运行管理期间的沉陷、位移、变形等安全监测工作。
一、基础知识测量工作中,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坐标和高程来表示(确定)的。
表示地面点平面位置的常用坐标有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小范围内也可用极坐标;高程是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也称海拔。
目前,我国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大地水准面。
1985 年决定采用新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我国的高程起算面,称为“1985 年黄海高程系” 。
之前,我国曾以天津大沽平均海水面作为大地水准面。
距离、水平角及高程是确定地面点相对位置的三个基本几何要素,则距离测(丈)量、水平角测量及高程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结合工作实际,本着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原则,现重点学习距离丈量、普通水准测量(高程、视距、断面测量)。
二、距离丈量地面点的平面位置是该点投影到水平面上的位置,因此,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距离丈量一般是丈量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如果测得的是倾斜距离,就要进行折算。
(一)距离丈量常用工具距离丈量常用的工具有钢尺、皮尺、绳尺、花杆、测钎等。
丈量精度要求高时,一般使用钢尺;精度要求低时,可用皮尺或绳尺;花杆主要是用来标志位置、标定方向;测钎用来标志位置或记数已测过的整尺次数。
(二)平坦地面一般精度的距离丈量丈量平坦地面上两点(应设有明显的标志)之间的水平距离,由两人各持尺子的一端,从一点量向另一点,当两点之间的距离大于一个尺段时,后面的人(后尺手)对准起始刻度、并指挥前面的人(前尺手)调整丈量方向与两点连线一致,目估调整使尺子水平并拉紧,然后标示出尺子终点位置,依次逐尺段进行测量、标记、记录和计算,最终求得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当两点之间的距离不足一个尺段时,可直接拉紧、调平,并分别读取起止点读数,然后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或一端对准起始刻度、另一端直接测读水平距离数。
第三节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一、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如图2-1所示, A、B两点间高差hAB为(2-1)设水准测量是由A向B进行的,则A点为后视点,A点尺上的读数a称为后视读数;B点为前视点,B点尺上的读数b称为前视读数。
因此,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二、计算未知点高程(一)高差法测得A、B两点间高差hAB后,如果已知A点的高程HA,则B点的高程HB 为:(2-2)这种直接利用高差计算未知点B高程的方法,称为高差法。
(二)视线高法如图2-1所示,B点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的视线高程Hi来计算,即(2-3)这种利用仪器视线高程Hi计算未知点B点高程的方法,称为视线高法。
在施工测量中,有时安置一次仪器,需测定多个地面点的高程,采用视线高法就比较方便。
三、水准测量方法图 3-18 水准测量方法示意图当地面上A、B两点间的距离较远,超过水准仪到水准尺规定的视线长度(一般规定为80、100m)时,必须将A、B间的水准路线分成若干段(图3—18),连续设置仪器,依次测得各段高差。
然后再根据A点高程,求得B点高程。
第四节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淮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或从一个水准点出发至另一水淮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为2000-3000m。
(2) 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量距使其相等,其观测次序如下: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3)手薄记录和计算见表“二等水准测量记录”中按表头的次序次序(1)-(8)、(9)一(10)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9)=100×((1)-(20)) 前视距离(10)=100×((4)-(5))视距之差(6)=(9)-(10) 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十本站(11)基辅分划差(13)=(4)+K -(7),(k=30155或60655视标尺而定) (14)=(3)+K -(8)基本分划高差(15)=(3)-(4),辅助分划高差(16)=(8)-(7)高差之差(17)=(14)-(13)=(15)-(16)平均高差(18)={(15)+(16)}/2 每站读数结束记录(1)-(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一(10),并按上表进行各项检查后,满足如下限差后,才能搬站。
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工程测量学,研究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运行管理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各项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
工程测量的任务包括建立测量控制网;提供规划设计所需要的地形图、断面图和其他有关资料;工程施工放样,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工程运行管理期间的沉陷、位移、变形等安全监测工作。
一、基础知识测量工作中,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坐标和高程来表示(确定)的。
表示地面点平面位置的常用坐标有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小范围内也可用极坐标;高程是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也称海拔。
目前,我国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大地水准面。
1985 年决定采用新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我国的高程起算面,称为“1985 年黄海高程系” 。
之前,我国曾以天津大沽平均海水面作为大地水准面。
距离、水平角及高程是确定地面点相对位置的三个基本几何要素,则距离测(丈)量、水平角测量及高程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结合工作实际,本着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原则,现重点学习距离丈量、普通水准测量(高程、视距、断面测量)。
二、距离丈量地面点的平面位置是该点投影到水平面上的位置,因此,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距离丈量一般是丈量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如果测得的是倾斜距离,就要进行折算。
(一)距离丈量常用工具距离丈量常用的工具有钢尺、皮尺、绳尺、花杆、测钎等。
丈量精度要求高时,一般使用钢尺;精度要求低时,可用皮尺或绳尺;花杆主要是用来标志位置、标定方向;测钎用来标志位置或记数已测过的整尺次数。
(二)平坦地面一般精度的距离丈量丈量平坦地面上两点(应设有明显的标志)之间的水平距离,由两人各持尺子的一端,从一点量向另一点,当两点之间的距离大于一个尺段时,后面的人(后尺手)对准起始刻度、并指挥前面的人(前尺手)调整丈量方向与两点连线一致,目估调整使尺子水平并拉紧,然后标示出尺子终点位置,依次逐尺段进行测量、标记、记录和计算,最终求得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当两点之间的距离不足一个尺段时,可直接拉紧、调平,并分别读取起止点读数,然后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或一端对准起始刻度、另一端直接测读水平距离数。
(三)倾斜地面一般精度的距离丈量在倾斜地面上丈量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一般由高处往低处分段(阶梯状)进行。
后尺手对准起始位置,前尺手拉平尺子、读记数据、在读数位置(尺子的终端刻度或适当位置,以方便拉平尺子和做标记为宜)悬挂垂球、将对应点投放在地面上(作为下一测段的起点),至此完成一个测段的丈量;依次类推,可完成斜坡上 A、B 之间的水平距离丈量,见图 1-1。
当两点高程已知、且两点之间斜坡较平顺时,也可直接沿斜坡丈量倾斜距离,然后按勾股定理推1AB图 1-1 平拉法斜坡量距算水平距离。
(四)较高精度的距离丈量进行较高精度的距离丈量,多是直接丈量两点之间的斜距,然后按两点之间的高差修正,推算出水平距离;只准用钢尺进行丈量,并用拉力器控制拉尺子的拉力达到某值;每次丈量的距离不能超过一个尺子的长度,分段进行丈量时,尺段分界点设置固定桩及准确的标志(如铁钉、红点);同一尺段需反复、多次(可每次变化起始与末端读数)丈量,取平均数作为两点之间的距离。
精度要求高时,不能采用目估水平、阶梯分段、以及连续多尺段长距离丈量的方法。
三、普通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水平视线在水准尺上的相应读数、并据以推算高差(或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未知点的高程)及视距(通过测量数据推算水准仪至测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的一种测量方法。
这就是水准测量的原理。
依据精度的不同,水准测量分为等级水准测量和普通(等外)水准测量。
我国的等级水准测量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一、二、三、四等,等级以外的水准测量称为等外水准测量或普通水准测量。
等级水准测量与普通水准测量的原理相同,基本工作方法相同;但等级测量对所用仪器、工具、以及观测与计算方法都有更高或特殊要求。
以下仅按普通水准测量讲述。
(一)水准仪及水准尺 1、水准仪的结构普通水准仪由望远镜、水准器、及基座三部分组成。
(1)望远镜:由目镜、十字丝、物镜组成。
通过转动物镜的对光螺旋,可进行物镜的对光,使观测目标的成像变得清楚;通过转动目镜的调节螺旋,可使十字丝变得清晰;十字丝由四条线组成,垂直的一条为纵丝、中间较长的一条横丝为中丝、上下两条短的横丝分别称为上下丝。
(2)水准器:包括长水准管和圆水准器。
长水准管位于望远镜旁侧,通过调整(转动微倾螺旋)可使长水准管与望远镜一起作微小的上下俯仰变化,当长水准管气泡居中时,望远镜中的视线便成水平;圆水准器在基座上,用以标示仪器的粗略整平。
(3)基座:主要由脚螺旋、圆水准器组成。
仪器通过基座与三脚架连接,支承在三脚架上。
2、水准仪的安设整平与使用(1)安设三脚架安设三脚架:打开三脚架,放置在拟安设位置,通过移动支架腿的位置、蹬踩支架安设三脚架腿使支架尖角入土、使三脚架稳固并使架头大致水平。
(2)安设仪器安设仪器:将仪器安置(用螺栓连接)在三脚架上,拧紧中心螺旋。
安设仪器(3)粗略整粗略整平: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即实现粗略整平。
整平时,一般是粗略整先转动(同时或分别转动)两个螺旋,使气泡处在两螺旋连线的中间对应位置,然后转动第三个螺旋,使气泡居中;也可不分先后顺序,视情调整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即可。
为了提高粗略整平的质量,可转动仪器(变换圆水准器的位置),反复检验、整平。
(4)细整平细整平:转动仪器,瞄准水准尺(观测目标),调节对光使目标图象及十字丝清晰后,细整平再进行细整平,仪器的细整平,是通过转动微倾螺旋、使长水准管的气泡居中(从视窗内观察,使两个“半 U 形气泡”的像吻合,呈现“U”形)。
一定注意:每次读数前都要检查长水准管的气泡是否居中,必须使其居中(细整平)后再读数。
(5)仪器的使用仪器的使用:转动望远镜,瞄准水准尺,旋紧制动螺旋;调节目镜(转动目镜调节仪器的使用螺旋),使观测者清晰看到十字丝;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观测者清晰看到水准尺(图象);转动仪器的水平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的竖丝照准尺面中央;同时利用目镜调节螺旋和物镜的对光螺旋、通过反复交替调节、消除视差(视差是指尺像没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即当眼睛靠近目镜并上下微动时,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的读数随之变动),使尺像落在十字丝平面上;每次细整2平后,再进行读数。
3、水准尺水准尺是进行水准测量时用于读数的工具。
水准尺有不同的种类,可分别适用于精度不同的水准测量。
用于等级水准测量的水准尺是直式双面尺。
所谓双面尺,不仅两面的颜色不同(一面是黑白相间的分划,称为黑面,为主尺;另一面为红白相间的分划,称为红面,为辅尺),而且两面的数字标注不同(黑面的尺底从零开始,而红面的尺底从 4687 毫米或 4787 毫米开始)测量时,,尺子的两面都要读数,特用以检查校核读数,这种双面尺又要成对(一个 4587,一个 4787)使用。
用于普通水准测量的水准尺有直式尺、折式尺、塔尺三种。
尺长 3~5 米;不论是单面分划、还是双面(黑面黑白相间的分划;红面红白相间的分划)分划,尺面的数字标注都是尺底从零开始;尺面的分划一般是到整厘米,也有的到半厘米,每分米及整米处标注相应数字(米、分米)。
水准尺的读数:首先读取米和分米数字,当十字丝横丝处在水准尺上两个数字之间时,选水准尺的读数取较小的数字;其次读取厘米数,由较小的数字开始、向较大的数字方向读取,能准确地读取厘米数(数数有多少个整分划、折算出厘米数);第三是读取毫米数,对于不是整厘米的分划,要约估读取到毫米。
(二)高程测量 1、水准点进行高程测量时,高程已知的控制点(其具体高程值随不同的高程系统而不同,如黄海高程、大沽高程),称为水准点(BM)。
水准点分为等级水准点和普通水准点。
等级水准点,是用较高等级的测量方法测设、并设有永久性固定标志的控制点;普通水准点,是用较低等级或普通水准测量方法测设(从等级水准点引测确定)、一般只是设有木桩等临时标志的控制点。
2、施测路线为了便于观测和计算各点高程、检查测量成果,实施水准测量时,须按照一定的施测路线进行。
施测路线,即依次由各测点(水准点、待测点、以及临时增加的辅助测点)所组成的测量路线,也称为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分为附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和支水准路线三种形式。
(1)附合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点出发,测经各待测点,测至另一个水准点结束。
通过比较本次测得的高差是否与两个水准点之间的实际高差(准确)相等或相近(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断测量成果的精度是否达到要求;若成果可用,还可根据测站数、测量距离、两个水准点之间的实际高差,对测量误差进行修正。
(2)闭合水准路线:从一水准点出发,测经各待测点,最后再测回(往返路线不同)到原水准点,形成一个闭合圈。
(3)支水准路线:从一水准点出发,测完所有待测点后,再按原路线测回(也称为往返观测)到原水准点。
3、观测读数、记录计算观测读数、(1)选择适当位置安设仪器:仪器距各测点的距离适宜,到前后两测尺的距离尽可能相近、最远距离一般不超 150m;仪器的高度适宜,能看到各测尺并在尺子上的读数不宜太大或太小,力求使观测者操作舒适;将仪器安设在视线开阔的地方,保证看到测尺。
(2)读数与记录读数与记录:瞄准竖立于测点(水准点、待测点等)上的水准尺,细整平后,读取中丝读数与记录所在位置的读数;准确记录读数:凡是在已知高程点上的读数(包括水准点上的读数、及转点上的第二次读数)“后视读数” 在未知高程的点上的读数记为记为;“前视读数” 如果在同一个测站,(每安设一次仪器,为一个测站)连续测多个待测点的高程,也可将中间待测点上的读数记为“间视读3数” ,而只将本测站的最后一个读数记为“前视读数” 。
(3)计算高程计算高程如图 1-2,已知点的高程 + 该点上的水准尺读数(后视读数)= 仪器的视线高程(简称视线高);同一测站的各点具有相同的视线高;测点的高程=视线高程-测点上的水准尺读数(间视或前视读数)。
前进方向B A高程基准面图 115 水准测量原理图中:A 点的高程已知,记为 HA;在 A 点上的读数(后视读数)为 a; B 点为待测点,在 B 点上的读数(前视读数)为 b;则:视线高==HA+a; B 点的高程 HB==HA+a-b;其中,a-b=h (高差)高程测量的记录计算格式可参照下表:表 111 地点:测站测点后视高程测量记录计算表日期:视线高年间视月日前视观测者:高程备注测线:(三)视距测量天气:记录者:视距是借助仪器的视线测得的仪器中心至水准尺所在位置之间的水平距离。
视距测量是用视距丝、按几何光学和三角学原理、测定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测量方法。
用水准仪、经纬仪都可以进行视距测量,经纬仪既可以提供水平视线、也可以利用倾斜视线进行视距测量,应根据地形条件选择使用水准仪或经纬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