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小儿鼻后流滴症所致慢性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发表时间:2013-07-31T16:48:41.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2期供稿作者:段正英[导读] 所以,面对由小儿鼻后流滴症所致慢性咳嗽时应将中西医合治作为治疗首选。
段正英(四川泸州合江县中医医院 646200)【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2-0165-02【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鼻后流滴症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间收治的由鼻后滴漏所致慢性咳嗽患者105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
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5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将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患者咳嗽次数、鼻塞等临床症状较对照组下降快,其康复周期也较对照组短等。
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鼻后流滴所致的慢性咳嗽在临床疗效上较其他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鼻后流滴症慢性咳嗽中西医结合小儿咳嗽的患病率在儿科占有相当大的比率,尤其是慢性咳嗽,因其久治不愈,也让众多家长头痛不已。
而引发小儿慢性咳嗽的原因有几种,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有小儿鼻后流滴症、咳嗽变异型哮喘等。
据相关医学报道称,小儿鼻后流滴症引发的慢性咳嗽患病率已达到了87.5%,针对这一结果,我院也对由儿鼻后流滴症引发的慢性咳嗽患者的治疗方法做了相关的临床探讨,具体方法如下文所示。
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间收治的由鼻后滴漏所致慢性咳嗽患者105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5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将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康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段为2-10岁,发病时长为1-3月,其中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段为2-11岁,发病时长为1-4月,其中男30例,女25例。
•名医专家经验•罗铨教授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的经验王振邦S张俐2A(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昆明650050; 2.云南省中医院,云南昆明650021)摘要: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的改变,鼻后滴漏综合征发病率越来越高,鼻后滴漏综合征引起 的难治性顽固性咳漱往往不能得到重视。
作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罗检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张俐主任,跟随罗 老学习多年,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将罗老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的经验进行总结。
通过运用通鼻消涕药,病证 结合,中西医医理汇通,中西医药理互参,四大方面诠释罗老50年来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鼻后滴漏综合征;罗铨;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 - 2349(2019)10 - 0001 -032019年第40卷第10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南中医中药杂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鼻后滴漏综合征是引起顽固难治性咳嗽的重要 原因之一,但因为其发病隐匿,容易误诊为肺和支气管疾病引起的咳嗽,造成大量镇咳药物和激素药物的 滥用。
导致患者病程长,病情反复,迁延不愈。
罗老 认为本病要重视改善鼻窍内环境,立足以通鼻消涕药 为基础,根据四时气候感邪的不同和患者个人体质的 差异,分为风寒,风热,表虚,风燥不同证型:主要治法 是在通鼻消涕基础上采取发散风寒,宣肺止咳;清热 疏风,化痰止咳;固表止咳;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等治法。
1通鼻消涕药的运用《内经》认为,“肺主鼻,鼻为肺之窍”,意思是鼻 子是呼吸之气出人的门户。
鼻窍作为孔窍器官,以通 为用。
鼻窍畅通,呼吸之气出入顺畅。
反之如果鼻窍 不通,呼吸不利,清浊不分,导致炎症反应物的产生和 堆积,久而久之发展成鼻炎,诱发鼻后滴漏综合征。
所以罗老在治疗过程中重视通窍消涕,在每个证型的 方剂中都加人了苍耳子、辛夷花、藿香、薄荷四味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的疗效观察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76例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8例。
参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西药治疗法,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清肺养阴加减汤进行治疗。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3.16%,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具有显著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标签:中西医结合;鼻后滴漏综合征;疗效比较;清肺养阴加减汤鼻后滴漏综合征是由非过敏性鼻炎或者过敏性鼻炎的炎性分泌物倒流而入咽所引发的咽部不适及咳嗽等一系列症状[1]。
本文为探究鼻后滴漏综合征有效治疗措施,对于我院近期收治的部分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并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被确诊为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7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8例。
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10~73岁,平均年龄(42.2±4.5)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病程(4.1±2.4)年。
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流涕、痛疼等症状。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采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256]治疗,每鼻孔2揿/次,2次/d,连续治疗1个月。
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清肺养阴加减汤进行治疗。
药方:生地黄、玄参、麦冬、苍耳子、牡丹皮以及浙贝母各10 g,辛夷5 g,甘草3 g。
针对严重鼻塞、寒重热轻、久流清涕者可加入防风、荆芥;针对于寒轻热重、流涕黄浊者可加入银翘散;针对于湿痰脓涕者可加入薏苡仁、败酱草;咽喉肿痛者可加入银翘马勃散;针对于头痛者可加入白芷。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疗效观察
张建玉;王武强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10(030)010
【摘要】目的:观察养阴清肺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儿童鼻后滴漏综合症疗效.方法:选本院就诊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8例,显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控制13例,显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8%.两组综合疗效比较(χ2=4.41 P<0.05).结论:养阴清肺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组优于单用西药组.
【总页数】2页(P874-875)
【作者】张建玉;王武强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儿科,江苏,常州,213161;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儿科,江苏,常州,2131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6.1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疗效观察 [J], 徐昕
2.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引起的儿童慢性咳嗽30例 [J], 张雷萍
3.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109例临床观察 [J], 彭峰; 万迎
4.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鼻后滴漏综合征疗效观察 [J], 华美英
5.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鼻后滴漏综合征引发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陈慧;程燕;杨丽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后滴漏综合征是导致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之一
宋文涛;薛春明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
【年(卷),期】2008(21)5
【摘要】目的:总结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儿童PNDS临床资料.结果:52例均表现为慢性咳嗽,其中36例误诊,误诊率69.2%,分别误诊为慢性咽炎、支气管炎、肺炎及哮喘或咳嗽变异型哮喘.52例均经X线鼻旁窦瓦氏位片或鼻窦CT检查明确病因,其中鼻炎14例、鼻窦炎31例、鼻炎及鼻窦炎同时存在7例.结论:PNDS是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之一,合理的检查和专科会诊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总页数】2页(P57-58)
【作者】宋文涛;薛春明
【作者单位】焦作市人民医院,河南,焦作,454002;焦作市人民医院,河南,焦
作,45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2;R765.4
【相关文献】
1.中医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引起儿童慢性咳嗽40例 [J], 常向辉
2.鼻后滴漏综合征与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J], 董金霞;朱红;崔新颜;董桂荣;杨桂月;苏金柱
3.鼻后滴漏综合征致儿童慢性咳嗽50例临床分析 [J], 许怀文;张志敏;唐亦臻
4.鼻后滴漏综合征导致儿童慢性咳嗽应用吉诺通辅助治疗的效果观察 [J], 杜天仁;赖延忠
5.鼻后滴漏综合征引起儿童慢性咳嗽65例临床分析 [J], 高锦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宣窍止咳汤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诊断为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则采用自拟中药方宣窍止咳汤口服,疗程为两周,于治疗两周及随防一个月后分别评价疗效。
结果:两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为78.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6442,P<0.05)。
随访1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5.66%;对照组复发率为21.27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3711,P<0.05)。
结论:宣窍止咳汤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标签:宣窍止咳汤;鼻后滴漏综合征;慢性咳嗽
鼻后滴漏综合征是指由于鼻腔或鼻窦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所产生的分泌物倒入流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对咽部粘膜产生长期慢性的炎性刺激,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之一[1]。
本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临床上极易被呼吸内科和耳鼻喉科忽视,从而延误治疗,给患者工作、生活和心理上带来沉重的负担。
笔者近年临床使用自拟中药方宣窍止咳汤治疗该病12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观察对象为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确诊为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38.6±12.3)岁,病程为3-15个月,平均病程为(6.26±3.13)月。
对照组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39.3±12.5)岁,病程为4-16个月,平均病程为(6.78±3.43)月。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具有方差齐性(p>0.05),两样本具有同质性,故可比较。
1.2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拟定如下:(1)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超过8周,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2)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粘液附着感;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3)检查发现咽后壁有粘附着或鹅卵石样观。
(2)中医诊断标准:目前尚缺乏该病中医辨证的统一标准,我们主要依据自己的临床辨证经验,参考《中医诊断学》拟定风痰恋肺型诊断标准如下:咽痒咳嗽,呈陈发性,咯痰色白,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咽部粘滞感,鼻后滴流,时有鼻痒、打喷嚏、鼻塞、流涕,舌淡,苔簿白或白,脉细。
1.3排除标准
(1)近8周内有呼吸道感染疾患;
(2)肿瘤、矽肺、过敏性原因引起慢性咳嗽者;
(3)先天性呼吸道畸形患者;
(4)合并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者;
(5)不能配合或精神病患者;
(6)坚持吸烟者。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1)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早晚各一次,每侧鼻孔各一喷;(2)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一次;
治疗组:口服宣窍止咳汤加减,基本方:鹿含草15僵蚕15赤芍12桔梗10生甘草10前胡10浙贝10苍耳子10辛夷花10(包煎)荆芥8杏仁10橘红6
随证加减:风热者加板蓝根20簿荷(后下)8风寒者加桂枝10生麻黄6痰湿者加茯苓20法夏10肺肾两虚者加黄芪15淫羊藿10每日一剂,水煎取汁300ml,分3次口服。
上述两组病例均以两周为一疗程。
1.5观察指标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详细记录每次就诊的症状及检查所见,了解咽痒咳嗽,咽部粘滞感,鼻塞及鼻涕的色、质、量等症状的改善情况,检查咽后壁粘附物和鼻后滴流情况,必要时可行鼻咽CT进一步明确,用药一疗程后统计疗效,随访一个月后再次评价疗效。
1.6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8.0软件,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标准
分别于2周疗程结束时和随访1个月后采用V AS评价疗效,方法同前。
咳
嗽症状消失或受其困扰程度明显减轻,评分≤10分为临床控制;感觉咳嗽症状减轻,不影响日常生活,评分<50分为好转;咳嗽仍然频繁或加重,患者要求再进行治疗,评分≥50分为无效。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2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临床控制36例,好转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3%。
对照组临床控制20例,好转2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8.33%。
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6442,P=0.0133<0.05)。
2.3随访结果比较随访1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5.66%(3/53);对照组复发率为21.277%(10/4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3711,P=0.0205<0.05)。
2.4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或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鼻后滴漏综合征、咳嗽变异型哮喘、胃食管返流病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三大病因,尤以鼻后滴漏综合征最为常见,它是跨呼吸内科和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临床上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内科医师往往只注意咳嗽症状,而耳鼻喉科医师则只注重鼻部疾病,而忽略了该病是由于鼻部疾病产生的炎性分泌物倒流入咽部或气管,并且对咽部或气管粘膜产生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而导致咳嗽反射敏感化,产生气道高反应性而引起的慢性咳嗽[3]。
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組胺类药物以抑制炎症反应和抗过敏,减少炎症分泌物的产生,如果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则需要行负压引流、穿刺引流或外科手术等。
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仍欠理想,并且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对手术的恐惧及治疗费用等方面都给患者生理、心理和经济上带来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据相关文献报道,早期中医药参与治疗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疗效已得到肯定,但单纯中医药治疗本病仍鲜有报道,本文旨在探讨纯中医治疗本病的疗效,以求寻找一种更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
本病当属中医”顽咳”、”久咳”、”鼻窒”、”鼻渊”范畴。
发病多由正气不足,卫表不固,风邪外袭,郁闭肺气,肺失宣肅,津布失调,痰浊内生,风痰胶结,留恋不去而致。
其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
病性当属本虚标实,治宜袪风化痰,宣肺通窍,佐以扶助正气为主,方拟自拟方宣窍止咳汤加减。
方中僵蚕、荆芥、浙贝、橘红袪风化痰,桔梗、生甘草、杏仁、前胡宣肺止咳,苍耳子、辛夷花宣通鼻窍,鹿衔草补虚益肾、祛风止咳,久病入络致瘀则伍以赤芍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袪风化痰,宣肺通窍,扶助正气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鹿衔草具有改善人体免疫功能作用,苍耳子、辛夷花具有抗炎、抗过敏、减少鼻腔分泌物作用;桔梗、甘草组成桔甘汤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镇咳、祛痰作用;杏仁、浙贝、橘红有抗炎、止咳、祛痰作用。
诸药相合,对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实践表明,自拟中药方宣窍止咳汤对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确有验效,并且也可以明显降低本病的复发率,同时在整个治疗过程没有出现病例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盛锦云.鼻后滴注综合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2):70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