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下篇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6—2006)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99-200页)1949年10月1日,首都军民30万人齐集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的时代从此终结,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本国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中国和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安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这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及时向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二)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考验及解决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困难和紧迫问题第一,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政治路线上看,抗日根据地是中共直接领导中国军民实行坚决抗战的基地。
它是在长期抗战中逐步实现彻底胜利的基础。
它是抵制妥协投降活动,维持全国抗战局面的有利因素。
从军事战略上看,抗日根据地的存在,打乱了敌人作战的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形成了敌我双方、军事态势的多层的、复杂的包围与反包围,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
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同这种战争形态是分不开的。
从战争进程看,抗日根据地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不可缺少的力量。
这个力量对中国人民的胜利来说,则具有决定意义。
如果没有这个力量,抗战胜利的果实是一个也不会落在人民手中的。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抗日战争存在着两个战场,即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承担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开辟的敌后解放区战场。
国民党战场的作用不能忽视。
从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的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国民党军队对日本侵略军进行英勇的抵抗。
忻口、淞沪、徐州、武汉等会战,都打得非常艰苦、激烈。
这阶段国民党战场的作战,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为解放区战场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由于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战略,同时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终于导致大片国土的沦丧。
从武汉失守到1943年,日军停止了对国民党战场的战略进攻,但战役性的进攻从未间断。
国民党转为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也还是进行了多次战役战斗。
1944年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的方针是保存实力、消极避战,结果损兵数十万,使众多城市和大片国土沦于敌手。
1945年日本侵略军收缩阵地,从湖南、广西、江西、湘桂路和粤汉沿线撤退,国民党军队相继收复南宁、柳州、桂林及福建、浙江、江西等省区。
总之,国民党战场对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国家不被日本灭亡,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政治态度两面性的原因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政治态度表现出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破裂的两面性。
下篇综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革命胜利后,我国国内的基本矛盾是( )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D.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2.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在1954年9月召开的( )会议通过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继续实行土地制度改革
B.尽快地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实现四个现代化
5.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 ) 的社会主义改造。
A.农业
B.手工业
C. 国营经济
D.资本主义工商业
6. ( )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作了完整表述。
A.1949
B.1953
C.1956
D.1966
7.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揭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三届四中
8.下列属于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取得的历史成就是( )
A.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B.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D.培养了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E.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2.1951年底开始的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是()
A.反偷税漏税
B.反贪污
C.反浪费
D.反官僚主义
E.反贿赂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E.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4.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02年十六大召开,我国历史经历了( )等阶段。
A.过渡时期
B.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E.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5.下列属于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取得的历史成就是( )
A.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制定和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制订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E.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
6.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克服当时的困难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的工作是( )
A.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B. 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C.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D.实行对外开放
E.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7.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主要是( )
A.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E.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8.新中国成立50 多年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完善,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包括(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E.按劳分配制度
三、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 )
2.1952年上半年发起的“五反”运动就是在“三反”( 反贪污、反浪费和反官僚主义)基础上加上反贿赂和反盗窃国家资财。
( )
3.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 )
4.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此,不存在任何缺点和错误。
( )
5.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重大失误。
( )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近代以来人民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
( )
7.新中国废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依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
( )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而来的。
( )
四、简单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克服当时的困难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的工作有哪些方面?
2.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六、材料题
材料:
“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概括的是哪个历史时期取得的历史成就?
(2)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