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综述上编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19.2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题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1840年鸦片战争B.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C.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D.1919年五四运动2.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3.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A.中国农民阶级B.中国资产阶级C.中国工人阶级D.中国小资产阶级二、多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D.落后的农业国变成近代的工业国2.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3.在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变动中产生了新的阶级,新产生的阶级有( )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4.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进行工业救国和科学救国C.实现国家富强和人的富裕D.实施维新变法和君主立宪三、辨析题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五、论述题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项选择题1.规定帝国主义列强可以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2.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 规定割让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彭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太平天国农民起义D.义和团运动5.近代历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对外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中日战争6.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社会制度腐败 B.经济技术落后 C.军队素质差、装备落后 D.侵略者船坚炮利7.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洪秀全B.林则徐C.魏源D.严复8.近代中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A.洪秀全B.林则徐C.魏源D.孙中山二、多项选择题1. 19世纪下半期,沙俄是通过()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国开我国近代史纲要大作业2023一、介绍2023年的国开我国近代史纲要大作业将围绕我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展开,深入探讨我国近代史的演变,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我国近代史提供了重要的机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方面对这一主题展开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以便大家能更深入地理解我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它标志着我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和制度的逐渐式微。
辛亥革命由领导,通过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我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2.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战争,它标志着我国的半殖民地化和半封建化。
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渐丧失了国家和主权,成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我国近代史走上了一条艰难的道路。
3.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运动,它代表了我国近代化思潮的崛起,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开启了我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大门,为我国近代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思想思想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它被认为是我国的指导思想,是我国人民革命的指导思想。
思想代表了我国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对我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推动了我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自由,为我国的文化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思想解放运动为我国近代史的变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近代史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历史领域,其中涵盖了众多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
通过深入了解我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我国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轨迹,从而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我国的未来。
在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我国近代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更加坚定了对我国近代史的研究和探索。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文的全面评估和撰写,我对我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对我国近代史的研究热情和兴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生课外自主学习问题汇集2017版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是什么?(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分析说明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4、怎样理解“文明的失落”?暂缺5、分析说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和地位。
“课后习题”提示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习题与答案(上编)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4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
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但必须认识到,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
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史纲要综述上编作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多少年:( B )A.、1000多年B、2000多年C、3000多年D、4000多年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五四运动3、使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D )A、《辛丑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4、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根据是:(B)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5、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C)A、封建社会B、前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6、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之所以具有两重性,其根源在于(C)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资金少、规模小、力量弱B.受到官府的控制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C.成长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环境D.民族资产阶级大多数来自过去的地主、商人和官僚二、多项选择题1、17世纪以后的中国,未能赶上世界的先进潮流,越来越落后于西欧。
主要的原因是下列的哪些因素在清代中叶以后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的桎梏:( ABCD )A.、传统的封建生产方式B.、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C.、以家族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结构D.、以封建经学为统治思想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2、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的条约有:(ABDE)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D、望厦条约E、黄埔条约3、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中国产生的新的社会阶级是:(BD)A、地主阶级B、无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D、资产阶级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征是:(ABD)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B、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C、军事上的软弱性;D、具有革命的彻底性5、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BD)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AC)A、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打倒帝国主义C、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D、推翻封建统治三、辨析题1、鸦片战争是虎门销烟引起的。
近代史纲要上篇综述习题及答案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日本D.俄国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A.香港岛B.九龙C.新界D.台湾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黄埔条约》B.《虎门条约》C.《望厦条约》D.《瑷珲条约》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 第一次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日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A.英国的鸦片走私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B 13. A 14. B 15. C二、多项选择题1.英国等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包括:()A.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B.外国船舰可以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C.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享受领事裁判权D.协定关税,破坏中国的关税主权2.从1840年到1919年,资本-帝国主义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辛丑条约》C. 《北京条约》《天津条约》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3.下列哪些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A.中国统治阶级的变化B.社会性质的变化C.社会矛盾的变化D.革命任务的变化4.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B.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社会主义的中国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5.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是:()A.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6.下列哪些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阶级的变动()A.出现买办势力B.出现工人阶级C.出现民族资产阶级D.出现商人阶级7.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有哪几部分人转化而来的()A.官僚B.地主C.商人D.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主多项选择题答案1. ABCD 2. ABC 3. BCD 4.AD 5. AD 6.ABC 7. ABCD三、判断改错1.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多少年:( B )A.、1000多年B、2000多年C、3000多年D、4000多年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五四运动3、使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D )A、《辛丑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4、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根据是:(B)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5、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C)A、封建社会B、前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6、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之所以具有两重性,其根源在于(C)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资金少、规模小、力量弱B.受到官府的控制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C.成长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环境D.民族资产阶级大多数来自过去的地主、商人和官僚二、多项选择题1、17世纪以后的中国,未能赶上世界的先进潮流,越来越落后于西欧。
主要的原因是下列的哪些因素在清代中叶以后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的桎梏:( ABCD )A.、传统的封建生产方式B.、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C.、以家族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结构D.、以封建经学为统治思想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2、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的条约有:(ABDE)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D、望厦条约E、黄埔条约3、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中国产生的新的社会阶级是:(BD)A、地主阶级B、无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D、资产阶级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征是:(ABD)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B、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C、军事上的软弱性;D、具有革命的彻底性5、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BD)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AC)A、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打倒帝国主义C、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D、推翻封建统治三、辨析题1、鸦片战争是虎门销烟引起的。
答:此观点是错误的,鸦片战争只是引发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是,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使英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广阔的中国市场成为它首选的对象,才矛头指向了中国。
2、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
答:此观点是错误的,《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此以后,随着,《中日马关条约》、《中日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逐渐加深,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的落后是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的。
答:此观点是错误的。
(1)、从经济上来看,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外来侵掠的同时也导致了中国与世界脱轨,海外贸易萎缩,商业不发达,小农经济根深蒂固,阻碍了经济发展。
(2)、从政治来看,在中国仍然保持封建专制制度的时候,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步入了先进的社会制度中。
(3)、从文化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农业,轻商业色彩明显,传统科学体系性、实践性、科学性差,远远落后于已经进行了两次科技革命的西方国家。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依附的一面,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反革命性的一面。
答:此观点是正确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已经高举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选择了以武装斗争作为革命的方式,但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对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和本国封建主义又存在依附关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以至于无法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无法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定的革命政党,形成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所以说,名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既有其革命的一面又有其反革命的一面。
四、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的原因是什么?答:(1)、从经济上看,中国封建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导,不利于促进商业、科技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中国封建社会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在封建社会前期与中期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但在封建社会后期已经不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违背了历史潮流。
(3)、从文化上看,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其中重义轻利、安土重迁等思想不利于社会创新,使人们思想守旧。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是什么?答:内容: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埠,开通广州、厦门、上海、福州、宁波为通商口岸危害: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遭到了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商口岸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掠夺原料和输出商品的中心,巨额赔款加重了国家的经济负担。
3、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答:根本原因:通过发动战争将中国变为原料产地和产品输出地,实现资本主义的利益最大化。
直接原因:虎门硝烟损害了侵略者的经济利益,侵掠者用武力保护肮脏的鸦片交易。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和压迫,丧失部分主权。
在政治上表现为主权不能完全独立,部分地丧失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内河航运主权、外交主权等;经济上表现为逐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部分地丧失贸易主权、关税主权等;文化上表现为殖民半殖民文化的出现,资本主义列强以宗教侵略为先导,创办教会学校,培养为其服务的各种人才等。
(2)、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属性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后期出现新民主主义成分,但封建剥削制度仍占主导地位。
半封建特征在政治上表现为地主阶级已不能完全掌握政权。
5、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哪些突出优点?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及中国近代工人阶级的早期状况,决定了中国近代工人阶级,除了具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特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有前途的阶级,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在大工业中养成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最强的阶级外,还具有特殊的优点——中国近代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具有改变自己悲惨处境的强烈要求,其革命斗争性比任何阶级都坚决彻底;中国近代工人阶级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和大型厂矿企业及矿山、铁路、海员、纺织等产业中,这种相对集中的状况有利于工人阶级的组织和团结;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大多数来自于破产农民,与农民具有天然联系,便于同农民结成巩固的亲密联盟。
五、论述题1、鸦片战争是在怎样的形势下爆发的?、答:(1)、战前中国:。
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
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
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在全国成为普遍现象,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2)、外国资本主义: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
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努力寻找新的原料产地与市场。
2、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打开了中国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此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已经产生,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而且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两个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相互关系: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发展,只有实现民族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发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政治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5、为什么说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答:革命的任务推翻其压制资产阶级自由贸易的旧的生产关系。
革命的目的就是由于资产阶级自由竞争的需要,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这是资产阶级革命。